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與誰同搏> 第一百七十五章 謀求上市

第一百七十五章 謀求上市

  馬濤和鄭宇,這段時間經常見麵。


  見麵的原因,是二〇〇九年以來汽車製造行業發生的兩大變化。


  其一,十年前,一些車企喊出口號,“要造中國老百姓買得起、用得起的好車”,十年後,他們做到了。


  在國內,不僅數家國內自主品牌車企以不超過十萬元的價格,提前實現了讓低端消費者擁有汽車的夢想,而且,一家合資品牌車企還在尺寸加大、技術升級後,將售價拉低到五萬元到七萬元,開始讓更多普通人和普通家庭享有了高品質的有車生活。


  其二,在能源日益緊缺的大背景下,以及氣侯變化帶來的汽車低碳之路的探索中,一些企業開始“不計代價”研發混合動力車。


  馬濤和鄭宇見麵的話題,就是圍繞這些內容的。


  “GUT公司成立十四年來,在商用車市場盤子做的最大,從單一的輕型卡車成長為國內最大的商用車製造企業。但說實話,整個中國商用車行業有個通病,就是高端車型相對缺失,造成利潤普遍偏低,因此,技術實力有待提高。所以,這些年來,GUT公司在銷量突飛猛進的同時,一直在潛心研發新能源產品,為奠定未來的市場地位做打算。”鄭宇對馬濤說。


  “鄭總,那是不是意味著GUT的整個產業鏈都要隨之有所調整。”馬濤問。


  “是啊。但現在的關鍵是,新能源車比普通燃油車的製造成本要高很多。”鄭宇說。


  “聽說美國一家公司新研製的一款混動車,售價在四萬美元左右,大大高於同等檔次的普通燃油車車價。”馬濤說。


  “對於潛在顧客而言,在二〇〇八年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尚未複蘇的情況下,價格昂貴絕對是市場競爭的一大劣勢。美國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為了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消費,美國推出了稅收優惠政策,消費者如果願意購買這款混動車,大概能享受七千五百美元的稅收優惠。不過,這不是指車價會給你七千五百美元的折扣,而是通過未來的個人所得稅減免來實現。”鄭宇說。


  “這種車充滿一次電,能夠行駛六十多公裏,基本可以滿足上班族上下班的使用。隻有在跑長途時,才需要用到車裏的備用汽油。這樣算算,電價比油價便宜,電動係統的汽車消耗也遠比普通燃油係統要低,要是再加上稅收優惠,這種車還是很有市場競爭力的。”馬濤說。


  “就是因為它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時也大大減少了汽車排放,所以,肯定是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可以說,它代表著不久的將來一個新的增長點,預示著我們將告別傳統燃料汽車。”鄭宇說。


  “聽說美國的另一大汽車巨頭,也已經宣布了它的電動汽車發展戰略,最遲明年,將推出數款混合動力和純電力驅動汽車,而且,一次充電的行駛距離將達到一百六十公裏左右。”鄭宇又說。


  馬濤說:“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也要變。”


  果然,鄭宇坦誠地說道:“研發新型電動車的初期投入非常大,牽涉到GUT整個上下遊企業的轉型升級,因此,GUT在完成對勤凱減震元件產品項目1.4億元的投資後,將開始分散一部分對勤凱公司的資金注入。”


  鄭宇這樣表態,馬濤意識到,勤凱下步的一些新產品研發資金,就不能隻依靠GUT公司的投入了。


  馬濤提出在海東市設立勤凱子公司的建議後不到半年,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就下發了《關於海東勤凱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有股權管理有關問題的批複》,同意勤凱公司的國有股權管理方案。


  緊接著,海東勤凱取得了海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發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


  改製後的勤凱公司按照現代企業製度的要求,很快建立起了產權關係明晰、管理更加科學、決策務實民主的運行架構,公司的生產經營走向快速發展的道路。


  緊接著,勤凱公司又與GUT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合同,GUT公司向海東勤凱公司注入資金1.4億元,雙方聯合開發2550萬件減震元件產品項目。


  勤凱公司也由此進入GUT業已在國內建立起的汽車製造主要零部件供應商同步開發聯合體。


  短短三年時間,在曙光研究院的技術支持下,勤凱公司在材料研發、產品設計與開發、新工藝新技術、產品應用及延伸研究等方麵,已經具備明顯優勢,成為一家擁有自主創新能力和專業製造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成功與數家國內主要轎車生產廠,以及國外主流汽車製造企業配套。


  初戰告捷,馬濤在一年前又開始謀劃他的下一場戰役——公司上市。


  他要將公司直接置於市場的競爭與監督之中,讓企業的價值呈現在公眾麵前,通過發行股票,在較短的時間內把社會資金集中起來,投入到公司的生產經營中去,增強公司的發展實力,實現良性循環,把勤凱公司做大做強。


  現在,由於GUT公司的轉型,馬濤認為,加快謀求勤凱上市更是勢在必行。


  “做企業,我們也要學會資本思維,用這種思維來確定公司的發展戰略和商業模式。”在勤凱公司管理層會議上,馬濤針對自己提出的上市目標,闡述他的設想。


  “毋庸置疑,未來若幹年之內,我們公司的產業方向仍將屬於朝陽產業。我們的身後有公司的大股東曙光院強大的技術支撐,為了推動企業的專業化發展,我們的膽子和步子都要再大一些,通過上市,提升公司形象,吸引社會資金,激勵員工奮鬥,謀求做大做強。”


  勤凱子公司的股份製改造,除國有資產股份和其他性質股份外,在個人投資入股中,馬濤的出資比例超過總股本的百分之二十,因此,馬濤是公司的最大股東。


  從入股那天起,馬濤已經將自己置身於與勤凱同興衰共進退,所以,他的想法得到大家的積極響應。


  勤凱上市開始進入具體的運作階段。


  經過篩選,勤凱決定與中小企業融資上市輔導專業機構——富龍資本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這一年,中國創業板市場十年懷胎,一朝分娩。


  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


  馬濤躍躍欲試。


  這天,他約見富龍資本的中小企業上市策劃人、著名風險投資專家林俊。


  四十多歲的林俊已輔導多家知名企業成功上市。


  “創業板上市,對勤凱公司存在機遇嗎?”馬濤向林俊請教。


  “創業板上市,對正處於金融危機挾製的國內中小企業無疑是一個利好。中小企業吸納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但這些活躍度很高又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一直以來都麵臨著融資難題。現在全球經濟不景氣,這個難題就更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所以,借助資本市場給中小企業輸血,勢在必行。”林俊說。


  “這正是勤凱現在所急需的。”馬濤說。


  林俊接著說:“深圳中小板市場已經吸納了兩百多家國內優質中小企業,但是,對四百三十多萬家國內中小企業來說,顯然容納不了。”


  “按目前的規定,創業板上市的企業由於股本小,融資額比深圳中小板企業也要少很多。”馬濤說。


  “雖然創業板的目標是中小企業,但創業板對企業上市設置的門檻是很高的。首先,創業板上市的企業應當具備一定的盈利能力。為適應不同類型企業的融資需要,創業板對發行人設置了兩項定量業績指標,提供給發行申請人選擇:第一項指標要求發行人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淨利潤累計不少於一千萬元,且持續增長;第二項指標要求最近一年盈利,且淨利潤不少於五百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五千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於30%。”林俊為馬濤進行專業分析。


  “能不能這麽理解。這對於正經受金融危機考驗的本土中小企業來說,並不太容易達到這樣的標準。換句話就是,如果說在A股上市的企業是大學生,在中小板上市的企業是高中生,那麽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就是小學生,但這些小學生數量特別多,所以,必須挑選最好的,就是能參加奧數競賽的那種。”馬濤說。


  “對,你這個比喻非常形象。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之所以允許無盈利的企業上市,是因為該市場上的創業型企業基本屬於研發型企業,比如生物科技、製藥企業。而國內這一類的企業多是應用型企業,基數龐大,良莠不齊,因此實行相對嚴格的上市審查是必要的。”林俊說。


  “不過,這種用財務數據一刀切的辦法,對於國內少數專注研發的未破殼兒的好企業來說,可能就失去了機會。”馬濤說。


  “創業板的目標就是培育新型朝陽產業和高成長性企業,這樣看的話,30%增長率的門檻也不算過分。隻不過,有人做過統計,按照已經出台的規定,現在,具有上市潛力的本土中小企業不到一萬家,其中已基本符合上市條件的也隻有幾百家。”林俊說。


  “創業板草案出台時,已有一百多家浙江的企業向證監部門提出申請。深圳中小板市場為了配合創業板的推出,還製定了創業板成長路線圖計劃,據說大約有一百五十家企業已被確定可以登陸創業板。”馬濤顯然早已關注創業板上市的問題。


  “創業板在這個時候推出,展現的是政府提振經濟發展的信心。馬總,你應該注意到了,在全球金融危機深不可測的情況下逆市推出創業板,今天,滬深兩市低開高走,這一點很能說明問題。”林俊顯然看好創業板的走勢。


  馬濤和林俊這次談話後,富龍資本就進入了對勤凱公司的上市輔導階段——


  在業績成長方麵,富龍提出,勤凱要結合客戶的需求研發產品;

  在規範類的輔導中,富龍對勤凱的財務和法務進行調整和規範;

  在管理方麵,開展人力資源事項的係統輔導,幫助公司提高管理標準化水平;

  在員工激勵方麵,指導勤凱公司實行股權激勵,以及如何吸引投資人、如何路演、如何簽訂保密協議、如何估值等。


  由曙光研究院和原勤凱公司的技術、管理骨幹等發起設立的海東勤凱公司,開始緊鑼密鼓地投入到上市前的一係列準備工作當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