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與誰同搏> 第一百七十四章 父教缺失

第一百七十四章 父教缺失

  張智幾乎是一覺睡到了大天亮。


  他聽著那幾個小媳婦窸窸窣窣地忙著起來去刷牙洗臉,自己就一直躺在那兒沒敢動彈。


  包廂裏開始彌漫著泡麵味,耳朵裏聽著她們三個來回讓著吃各自帶來的食品時,張智覺得自己可以下去了。


  等他拎著自己的洗漱包回到包廂的時候,幾個人已經吃得差不多了,看見他進來,很自覺地把小茶幾收拾幹淨,然後又像昨晚睡前那樣,一起坐在對麵的下鋪上開始吃水果。


  張智聞到了一股橘子的味道,一下子有了食欲。


  他把茶幾上自己那個塑料袋裏的碗麵拆開,然後出去到飲水機那兒接了熱水泡好,端著重新回到包廂,把碗麵放在茶幾上,又從塑料袋裏取出一根火腿腸,坐下來開始剝著外麵的那層塑料包裝。


  真是三個女人一台戲。


  幾個孩子媽又開始興致勃勃地聊了起來。


  今天的話題是昨晚話題的延續,照樣還是離不開孩子二字。


  張智這時已經通過她們的聊天,知道了她們各自的稱呼。


  “孩子呀,小有小的麻煩,大有大的煩心。”幹淨利落身材好的那位說。她們叫她趙佳。


  “有個調查結果說,中國和美國、日本、韓國四個國家的高中生相比,中國的高中生學習壓力是最大的。”大方漂亮的那位說。她們叫她小許。


  “中國高中生的學習壓力是很大。前幾天,我老公他們銀行年底聚會,都帶著家屬,就在那兒說起了孩子,說在很多國家教育孩子,是鼓勵孩子做一個普通人,而我們家長教育孩子,是要孩子做一個不平凡的人。”趙佳說。


  “是啊,隻要一問起來,咱們哪個當爹媽的不都是想讓孩子的成績至少達到班裏的前十名,都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將來能讀博士。”小許說。


  “現在,整個大環境就是教育孩子不能平平庸庸,但是你想想,到最後,大部分孩子肯定都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皮膚黝黑的那位說。她們叫她天兒,也或許是田兒。


  “孩子大了以後,還有一個最麻煩的事,就是開始有逆反心理,跟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我們家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情願不上班,回家當個全職媽媽,天天跟孩子在一起,孩子可能就會跟父母親近一些。”趙佳說。她的孩子大概在三人的孩子當中是年齡最大的。


  “現在許多父母教育理念跟過去明顯不一樣,都是寧可自己這輩子一事無成,也要把孩子培養出來。”小許說。


  “現在咱們這些媽媽們,都被逼成研究孩子教育的專家了。”那個叫天兒或者田兒的說。


  “是啊,現在當媽的太累了,又要管家,又要管孩子,自己還得上班,他們男的天天什麽都不管。哼,天天孩子叫他爸爸的時候,都不覺得慚愧。”小許抱怨地說。


  正在低頭吃麵的張智聽到這句話,不由得抬眼朝小許看了一眼。


  “上上個星期天,正好輪到我晚上上班,我老公就打車帶孩子去上課,在車上跟司機聊了起來。司機說,他天天拉的都是當媽的帶孩子到處去上補習班,說我老公帶孩子去上課很難得。那個司機還對我老公說,教育孩子應該都是當媽的事,男人嘛,操心在外麵掙錢就可以啦。”天兒或者田兒說。


  “就聽我們幾個在這兒胡說八道了。”趙佳看到張智好像在聽她們談話,不好意思地對張智說道。


  “沒事,你們聊你們的。”張智放下吃麵的小叉子忍不住插話道,“你們說得挺有道理的,中國的父教缺失,是家庭教育很大的一個隱患。”


  聽張智加入她們的聊天,三個人先是一愣,然後報之友好的一笑。


  四個人已經同處一個包廂十幾個小時,再加上昨晚張智主動把下鋪讓給她們,四個人這時已經變得十分熟絡起來。


  自然而然地,張智也就知道了她們是西城電視台不同頻道的節目編導,知道了她們這次出行的目的地。


  當然,她們也知道了他是到海東“出差”。


  “我覺得,孩子到了每個階段,父母應該進行分工。比如,在上學之前,母親的教育就比較重要,到了小學,父母應該有相同的責任。但是到了初中以後,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就開始減弱,父親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到了高中就更是這樣。”趙佳說。


  “你說得對。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可以彌補母親的不足。一般做母親的都太憐愛孩子,這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是有影響的,尤其是對男孩子,如果父教缺失,傷害會更大。”天兒或者田兒說。


  張智沒有試圖去弄清天兒或者田兒到底叫什麽,隻是聽了她的這話後,不禁又想起了自己的那個暫時還不能由自己來撫養和教育的兒子。


  他突然生出一種緊迫感:對兒子的教育,已經到了不能再耽誤下去的時候了。


  “您平時是怎麽和孩子溝通的呢?”小許突然問張智。


  張智沒想到話題會轉向自己,他瞬間就想起了自己家庭生活的不堪。


  他略加思索,隻好把自己曾經思考過的一些東西,放在了這個包廂的現實中來。


  不過,他說的話,顯然有些答非所問。


  “首先是要讓她具有獨立的意識,遇到任何事,不管對或者不對,自己要先有一個主見。因為,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但是,有主見未必就是鼓勵她我行我素,那將來她會沒有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因此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提出我們的意見供她參考。”


  看著對麵這三個孩子媽饒有興致地聽著,張智接著講道:“比方說,我們家的樓上就有一個小姑娘,她爸媽為了鍛煉她的膽量,每天早上讓她自己出去跑步,可是冬天天亮的晚,小姑娘怕黑,就不願出去,他爸爸就嚴厲地對她說,跑步一天也不能斷,而且每次跑步回來,要把操場上練習跳遠的那個沙坑裏的沙土帶一把回來。”


  “看人家這個爸爸,多嚴謹。然後呢?”小許問。


  “我們那是子弟小學,學校是挨著家屬區的。”


  張智補充了一句,然後又說:“這個小姑娘就想了一個辦法,白天上學的時候,把操場上沙坑裏的沙子一下子帶回了好多,然後偷偷放在家屬樓樓梯窗口的外麵,這樣,她每天出去跑步的時候,就不用往操場上黑的地方去了。”


  “現在的孩子,心眼多的很。”趙佳說。


  “後來,她爸爸媽媽發現了,這個小姑娘就理直氣壯地對她爸爸說,誰讓你製定的規則有漏洞呢。孩子的爸爸這才意識到,這件事,暴露出了孩子的誠信意識還有規則意識出了問題。所以,他並沒有簡單地去否定孩子的行為,而是用這件事,對孩子講誠信和規則的重要性。最後,孩子不僅堅持出去跑步了,而且還把這件事寫成了一篇特別有哲理的作文去參加了一個作文比賽。”


  “所以,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真的是一門大學問。”


  張智感慨地把自己後麵的這句說完,看著麵前這幾個比他小十幾歲的媽媽們看他時的那種敬重的表情,心裏卻掠過一絲不安。


  “就是要這樣鼓勵孩子才對。可是現在,你比方說春天到了,但幼兒園的老師就是不敢組織孩子們去春遊,因為怕發生意外。這叫因噎廢食。幼兒園和老師就從來不去從孩子們成長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小許舉一反三地說。


  “其實,學校和老師這樣做,也是在迎合大多數家長,因為多數家長首先自己就擔心,怕發生什麽意外。”天兒或者田兒說。


  “對,這才是問題的根本。”張智又說道,“國外的孩子就不同了,他們學習的目的是因為他們必須要學會獨立,所以他們的壓力是真正的壓力,是今後要獨立生存的壓力。我們有一次在國外的時候,就見到過一個日本女孩,也就二十出頭的樣子,她沒有跟團,一個人獨自在國外旅行。國外的孩子像這種情況很普遍,可是我們的孩子連門都不敢出。”


  張智說這話的時候,想到的是他不願想起的朱墨。


  在這一點上,他就曾經經常埋怨朱墨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使得孩子做事畏首畏尾。他覺得這也是他無法再跟朱墨共同生活下去的理由之一。


  列車員過來換票了。


  趙佳、小許、天兒或者田兒她們要在前麵的蘇州站下車了。


  行李收拾停當,隻見小許又從自己隨身背著的小包裏拿出紙和筆,趴在茶幾上,先把自己的名字和電話號碼寫了上去,然後又對兩個同伴說:“你們倆的我也寫上去了啊。”


  小許把寫有她們幾個聯係方式的紙條遞給了張智。


  張智接過紙條看了看,這回算是弄明白了,那個天兒或者田兒的姓田。


  他說:“一會兒我就把我的號碼給你們用短信發過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