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與誰同搏> 第一百零二章 性格人生

第一百零二章 性格人生

  這次和馬濤見麵過後,張智心裏其實一直在犯嘀咕。


  馬濤說要白送他技術股,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白要。一直以來,在技術上,他都在支持著馬濤,所以,馬濤不管給他多少技術股,他都心安理得。


  馬濤這個改製的勤凱子公司,眼看著很快就可以運轉起來,要技術有技術,要產品有產品,要市場有市場。


  這種運作模式,不正是父親從他上大學的第一天起,就要他考慮的事情嗎?而且在他工作之後,父親和他也不止一次地商量過,爭取用自己的技術,辦自己的企業。


  不過,父親說的辦自己的企業,是以張智還要繼續在體製內實現更大的發展為前提的。有這個前提存在,張智不可能有馬濤的那種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顧一切的闖勁。


  換句話說,他和父親都不會讓自己放棄體製內的上升通道,盡管事實已經證明他根本不適合這條道路,他就是馬濤把他劃分的那一類人。但那個要命的虛榮心,讓他把追求一種所謂的社會地位,還有一個他不敢輕易打破的“穩”字,放在了他的主要選項上。


  那張智的理想呢?張智的理想,就是要讓自己在滿足了這個主要選項的基礎上,去一心一意搞他的化學研究……


  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籌備,由中國UPC工業協會主辦的中國最大的UPC材料展覽交易會——2006中國國際UPC工業展覽會在海東國際博覽中心隆重開幕。


  展會盛況空前,近兩百家國內外參展商展示了UPC原材料、製品助劑、工藝設備等領域的產品與技術。開展首日,專業觀眾人數即達到六千餘人。


  上午開幕式後,張智這個協會秘書長和兼任協會理事長的林院長,陪同參加開幕式的中外嘉賓進入展廳參觀。


  在參觀即將結束經過深圳市企業展區的時候,一個熟悉的身影吸引了張智的目光,他看到了西城市的女副市長牛銘一正在一家企業展台前,跟那家企業的工作人員交談著什麽。


  在張智會前擬定的展會特邀嘉賓名單裏,沒有舉辦地海東之外的任何政府官員。牛銘一的出現,讓張智感到意外。考慮到協會與西城的地緣關係,張智對身邊的佟亞倫交待了幾句,就離開嘉賓參觀的隊伍,朝牛銘一那邊走去。


  “你好張總。哦,不對,在這兒應該稱張秘書長。”牛銘一和張智握手說道。


  “來海東出差?”張智覺得牛銘一可能是順路來展會參觀。


  “張秘書長,我可是專程來觀展的。”


  看牛銘一參觀展覽的興致很高,張智就陪著牛銘一一行四人邊參觀邊介紹展會情況,並按照牛銘一的提議,安排她和林院長見麵。


  牛銘一和林院長是午餐後在會務組所在的賓館大堂裏坐在一起的。


  她首先向林院長談自己參觀展會的感受。


  “展會信息量很大呀。在深圳展區,我了解到一組數字,在深圳,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自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出自企業。”


  “牛市長,你這個企業的老總始終關注企業的發展啊。”林院長說。


  “這說明,深圳市已經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係,這是我主管西城科技工作後,最希望實現的一個目標。”


  林院長覺得,這個牛市長說話的立場,考慮問題的站位,始終是以一個企業管理者的身份出現的。


  牛銘一的確是專程來參觀這次展會的,她此次來海東的主要目的,是實地了解UPC展會的規模和參展的國內外企業的情況,進而與展會主辦單位中國UPC工業協會探討將下屆展會移師西城舉辦的可能性,以推動西城市會展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


  為此,她又舉例說:“我在德國BR公司的展台,看到了一種配有集成組裝係統的用於太陽能電池組件的UPC護套,是BR公司研製出的用於開發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新材料,這種新材料,可以使太陽能電池組件實現更高的能效、更低的製造成本和更廣泛的應用。林院長,你也知道,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生產,已列入西城市大力發展的新興產業。”


  “那都屬於這個鏈條上的上下遊產業。”林院長說。


  “僅今天上午在展會上看到的,就讓我感到不虛此行。我現在代表西城市政府,向你這個理事長發出邀請,希望這個展會能夠移師西城。”牛銘一向林院長表達此行的目的。


  “為適應產業發展需要,從今年起,中國國際UPC展這一亞太地區規模較大、影響力廣泛的行業展會,將從之前的兩年一次改為每年舉辦一次。牛市長的建議,我們會認真考慮的。”


  看到牛銘一專程而來,又是西城市政府負責科技工作的,林院長邀請她參加第二天展會舉辦的創新與人才專家論壇。牛銘一欣然應邀。


  第二天上午九點,牛銘一準時出現在論壇會場。參加論壇的有王國棟院士、協會專家委員會的部分專家、行業重點企業負責人等。


  張智以協會秘書長和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的身份主持論壇。


  “在技術應用領域,無論是科研人員、技術工人還是管理者,都缺乏真正高水平的人才。”在談到人才的議題時,參加論壇的一些代表認為。


  “一些年輕的學術帶頭人,在本學科領域的研究方麵,在對世界學術前沿的跟蹤了解方麵是有優勢的,但在知識的博大精深、眼光的遠見卓識、為人的道德風範等方麵,與老一代科學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一位專家無不擔憂地表示:“近幾年,在科研隊伍中開始出現一種‘四十歲現象’,就是在國內眾多領域都出現了一大批四十歲左右的學術帶頭人。從現狀看,這批相對年輕的帶頭人對老一代科學家還是會給予相當的尊重,但他們是否有寬廣的胸襟去包容同齡人,是否能給更年輕的一代更大的發展空間就很難說。”


  在場的牛銘一、張智等,年齡正好都在四十歲出頭,這位專家的話,讓他們幾個人不露聲色地相視對望了一下。


  論壇的最後一項議程,是對參展企業的部分科研成果進行專家鑒定。


  在鑒定會開始前的休息時間,牛銘一決定離開會場。


  “牛市長,如果沒有其他事情的話,我這個主持人想請你旁聽一下接下來的成果鑒定會,並且希望根據你在企業的經驗,能夠對我們這次鑒定的成果發表一些見解。”


  牛銘一不好拒絕,便禮節性地留在了會場上。


  鑒定會進行得很順利,看專家們發言進行得差不得的時候,張智請牛銘一談談看法,並向在座的專家介紹牛銘一的情況。


  牛銘一清楚,在這種場合,自己這個“外來人”是不便講話的,但張智已經把她介紹給了大家,而且,今後展會如果在西城市舉辦,自己不免要與這些專家們打交道。


  這樣一想,她覺得自己不能再推辭,而且,對這種類型的鑒定會,她的確有話要說。


  “一個科研項目完成以後,它最需要的是接受市場的鑒定,而不僅僅是專家鑒定,因為專家鑒定在很多時候就是一個形式。我們的科研管理體製和科研項目鑒定方式是有待改進的。”


  外表瘦弱的牛銘一說出的這番話,讓聽者麵麵相覷。


  她說:“幾年前,我們西城的一家民營企業和俄羅斯的一所大學,聯合研製出了一套等離子點火裝置,這個裝置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火力發電燃煤鍋爐的點火啟動和油耗問題。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致力於解決這個技術難題。這套裝置在研製過程中與陝西的一家電廠進行配套,投產後,經估算,如果與全國所有火力發電廠配套,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十分顯著。”


  參加鑒定會的專家們等著聽這位女副市長下麵的話。


  “我舉這個例子想表達的是,市場才是最權威的技術鑒定人。近年來,我也參加過一些不同類型的專家鑒定會,可以說,無一例外,所有的鑒定項目都會得到通過,幾乎沒有出現過不通過的情況,而且,許多項目可以得到一個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鑒定意見。”


  這話簡直讓在場的專家們目瞪口呆了。


  “但是,這些鑒定過的成果,大多在鑒定會之後就銷聲匿跡了,真正得到社會認可,真正產生了預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成果,鳳毛麟角。”


  她接著說:“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人在自己的簡曆中列舉了一係列的科研成果,許多研究成果都特意注明通過了省級或部級的鑒定。但是,他的這些成果,沒有一項真正被市場所接受,沒有一項確實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與這種現象截然相反的是,一些在市場上取得了很大成功的科研成果,卻恰恰從來沒有進行過什麽專家鑒定。”


  終於,有人開始附和牛銘一的看法:“在許多領域,有些真正具有價值的研究項目,研究者往往是國內這一研究領域的少數幾個專家之一,甚至是唯一的專家。讓其他對這一課題不太了解的人去鑒定他的成果,確實沒有多大意義。”


  也有人從另一個方麵表達觀點:“任何事情都不能絕對化。科研項目立項過程中的專家論證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避免科研立項和科研資助中的決策失誤。科研項目進程中的專家論證也很有必要,可以集思廣益,借助專家們的集體智慧,少走彎路。”


  張智沒有想到鑒定會最後竟會出現這樣一種走向,也沒有料到牛銘一對這種成果鑒定的形式抱有成見。


  在鑒定會後午餐的飯桌上,那些專家們仍在議論紛紛。


  “這個女市長真是有性格,敢說實話。”


  “這是一個真正的企業家作風。”


  “好像之前就是企業裏的老總。”


  “怪不得呢。不過看上去可一點不像。”


  這場鑒定會,牛銘一和專家們的話,對張智產生了很大的觸動。


  張智認為,牛銘一是在企業裏打拚多年後轉型進入政府部門的官員,因此,企業家務實的特性在她的身上表現得更鮮明一些,也就是說,牛銘一應該更適合當企業家。


  那自己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