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自斷後路
馬濤的想法很有創意,也很刺激。之所以刺激,是因為他準備首先斷了自己的後路。
他自斷後路的底氣,是和鄒東明的一番聊天,聊出的一個共識。
正如在那場答謝宴上,受邀的一位國內知名的經濟學家在致辭中所言:“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福布斯最新的上市公司2000強排行榜,給了中國經濟發展一個新的方向性的答案。”
馬濤對於這個答案有著自己的理解。
對勤凱公司今後的發展,他是這樣講給林院長聽的。
“在以資金密集型著稱的汽車產業圈兒裏,現在的勤凱公司太弱小了。”
“是啊,回來吧,回到西城,再好好規劃一下。”林院長覺得已經說服了馬濤。
“勤凱公司可以一分為二。”馬濤突然冒出一句。
“嗯?”林院長一怔。
馬濤接著說:“汽車產業已經成為中國的支柱產業,海東是國內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為汽車產業配套又是勤凱的主營業務。”
林院長看者馬濤,示意他往下講。
“就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來看,原創性技術大都聚集在北美國家,但是美國發現,在整個產業發展上,他們已經落後於日本。日本早年發展汽車工業的時候,靠的是一種集成創新,實現了產業的快速躍進。”馬濤在一步步為他想要表達的東西鋪路。
“這些年,美國的汽車企業經過反思後,也開始采取這種集成的思路,在創新上向製造、營銷、設計、服務等整個鏈條的後續延伸。那麽,中國的汽車產業也不可避免地會選擇這樣的發展模式。所以,勤凱公司在空間上越接近這個鏈條,優勢就會越明顯。”
“你這個馬濤在偷換概念,我們現在要解決的是另外一個層麵的問題。”林院長笑著說。
“林院長,我講的是殊途同歸。直接說吧,我的想法是,把勤凱公司分為母公司和子公司,母公司注冊在西城,海東現在的勤凱作為子公司。”
林院長眉毛一挑,問:“然後呢?”
“然後,這個子公司可以改變其所有製形式,進行股份製改造,我馬濤個人帶頭投資入股,曙光院在海東購買的土地使用權可以折計為國有股,其餘的股份,由曙光院的技術和管理骨幹自願分擔。在所有的股份中,除了國有資產股,我馬濤做第一持股人。”
看著林院長感興趣的眼神,馬濤接著說:“在海東設立子公司,勤凱公司在海東的這個窗口就保留了下來,對勤凱公司整體的經營,就會是一個很大的促進。”
林院長已經可以想象得到,馬濤的這個設想運作成功的話,可以實現優勢互補,最終將使移師西城的勤凱公司如虎添翼,發展空間會更大。
“馬濤,你這個想法,我可得好好消化消化。”
這個設想新穎、大膽,也具有可操作性,但就是太出乎林院長的預料。
“先不說別的,你這種入股的方式,按比例算下來,你自己得拿出多少錢?到時候你可就沒有退路了。”林院長不能不替馬濤多想一步。
“放心吧,林院長,這幾年下來,我最大的收獲,就是膽子大了。”
馬濤胸有成竹:“汽車產業是常青樹。那麽大的市場在等著咱們,如果不把視野放大,安安穩穩地守著家門口小富即安地過日子,不是不可以,但餓不死,也做不大。”
“小富即安?”林院長眉頭微微一皺重複了一句。
馬濤發現自己說話太不講究了,忙說:“我這不穩重的毛病又犯了。嘿嘿。”
馬濤的這個大膽設想,順時順勢,也是基於這段時間他對西城高新區關注和了解的結果。
西城高新區有一條重要的招商原則,對進區人才和項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勤凱公司在西城高新區注冊,意味著公司的生產和研發都要落戶在這裏。這樣,從小處講,勤凱公司經營的大部分稅收都留在了西城;往大處看,這一設想也體現了曙光院作為改製後的高官科研院所,走出了積極融入地方經濟發展,壯大科技產業,走向廣闊市場的重要一步。
這也正是林院長希望實現的目標。
而這一步一旦成功,則可以延續馬濤對未來勤凱的發展一直以來所做的努力。
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可以實現多贏的方案。
林院長就這樣被馬濤動搖了自己的想法,基本接受了馬濤的建議。
但牽涉到國有資產入股的問題,可不僅僅是說服林院長一個人的事。
不過,馬濤承諾帶頭入股,而且準備承擔個人入股的最高比例,要做勤凱子公司的第一持股人,這使得為此專門召開的曙光院中層以上幹部會議很快統一了思想。
在林院長批準了勤凱公司新的發展方案報告書後,勤凱公司母公司注冊和子公司股份製改造,很快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
對於子公司的股份製改造,馬濤首先考慮的是勤凱公司的原班人馬。這部分員工已經跟了馬濤幾年,他們認定馬濤是個能成事的人,所以,在希望大於顧慮的前提下,投資入股的積極性很高。
機會,總是相對於人們對它的認知和評價而言的。一個客觀存在的機會,隻有對認為它是機會的人而言,才是機會。
勤凱公司撤回西城,馬濤從剛開始的抵觸,到現在提出變通的設想,就是他已經開始認為,這是一次實現他骨子裏的夢想的一次機會。
他在和鄒東明說那句“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那句話時,就表露出了他的更大的抱負。
馬濤的終極目標是,要讓勤凱公司成功上市。
但這個想法,馬濤沒有告訴任何人。
勤凱公司原班人馬積極入股,曙光院的其他技術和管理人員卻在觀望。對此,馬濤並不著急,他對自己充滿信心。他認定,不久的將來,誰最早擁有了勤凱公司的股份,誰就會發自內心地感激他馬濤。
自從前段時間馬濤跟張智談起勤凱公司要回西城的事,張智一直希望勤凱公司留在海東,但張智沒有想到,馬濤會用這種奇特的想法來實現。因此,他對馬濤是既佩服,又欣賞。但他在行動上,卻選擇了敬而遠之。
所以,當馬濤回到海東,專門找機會跟張智談入股的事情時,張智的態度曖曖昧昧,讓馬濤摸不著頭腦。
“有興趣沒有,咱兄弟一塊幹。”馬濤的態度非常誠懇,因為他需要張智這樣的技術人才加入他的團隊。
張智怎麽會不清楚馬濤的用意,但他認為馬濤的這種想法,不留一點退路,風險實在太大。所以他說:“你馬濤是個幹大事的人,誰會想到你會這樣幹。自愧不如呀。”
“張智,你不覺得這個事很可行嗎?”馬濤感受到了張智的旁觀心態。
“我不可能冒險跟你綁在一起。”張智先在心裏默默說了句。
“可行是可行,那我們可都淪落成給你打工的啦。”張智緊接著用開玩笑的方式說出了自己的一部分心裏話。
“來,張智,我幫你分析分析。你畢業了回西城,你覺得還能幹成點什麽嗎?我覺得你張智是吃技術飯的,但你已經不是一個一般的科研人員,畢業後,回到曙光院那個特定的圈子裏,你仍然會感到不適應。”馬濤這話擊中了張智的要害。
張智自己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幾年前,他從曙光院科技部主任的位置上退位,可以為馬濤對他的評價提供佐證。
馬濤又說:“這些年,官本位思想對科研人員的侵蝕不亞於行政機關,不少搞科研的人開始熱衷於做官,許多年輕的技術人員在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時,也會自覺不自覺地從技術路線向行政路線靠攏。張智,說句實話,你不是這類人。”
聽馬濤這樣給自己定位,張智心裏固執地認為,不是自己這方麵的能力不行,而是他不屑於往那個圈子裏擠。
張智突然想起了,他曾經跟甄福喜在一起談論到自己擔任了一年多的曙光院科技部主任,又重新回到一部的時候,甄福喜用了一句經典的電影台詞來化解他的尷尬——不是我們無能,而是敵人太狡猾了。
此刻麵對馬濤,張智仍是這樣一種心態。
他認為,馬濤雖不屬於曙光院那個讓他感到心灰意冷的特定圈子裏的人,但今後的馬濤,卻是張智同樣不願與之為伍的以逐利為目的的另一個圈子的人。
這兩個圈子他都不想卷入其中,因為,始終有一種奇怪而又強烈的虛榮心左右著他,他覺得自己的未來應該是另一種更好的出路。
盡管他骨子裏也渴望,能成為像馬濤這樣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不顧身的人。
馬濤沒有去揣摩張智此刻的心理活動,他覺得有時說服張智太難了,便又很直白地說道:“與其如此,不如揚長避短,自己早做打算,不受那些不切實際想法的牽絆,幹一番實實在在的事業。”
可是,馬濤沒有得到想要的回應。
見張智沒有一句幹脆的話,考慮到勤凱公司能有今天,張智是有貢獻的,而且從長遠來看,他需要張智的幫助。
於是他說:“這樣吧,我讓你的入股風險為零,你不用拿一分錢,我給你一定比例的技術股,你每年可以什麽都不幹,到時候隻參加分紅。”
“張智,說到底,你是不看好兄弟啊。”馬濤拍著張智的肩膀,惋惜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