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重振北疆> 第五百七十章 袁譚高幹投蹋頓

第五百七十章 袁譚高幹投蹋頓

  李孚拜見曹操,詳細講述了袁譚的虛實,並列舉他背棄袁紹寬厚方針,放任兵馬劫掠的劣跡,表明不少人盼望曹司空的到來,


  這些事情樣樣屬實,所以一下子就取得初步信任。


  不過李孚也表示,袁曹兩家本是同道中人,近年兵戎相見終究是傷了感情。袁譚等人希望曹司空保證所有人員的安全。


  曹操當然同意,他誌不在傷害袁家,而是要冀州、青州、幽州等地。袁家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他反而要優待其家屬,安撫降者之心。


  雙方基本商定,袁譚保有渤海郡這一郡之地。


  劉氏等所在的河間國成平縣,雖然故屬渤海,但現在早算作河間的部分,所以交由司空安排。


  這個劃分,將袁譚壓製在一郡之地,而且各條河流的上遊都在曹操手中,並不妨礙他北上控製幽州。


  曹操同意了李孚的辦法,袁譚很快讓出割讓土地,將劉氏等人半作為人質,半甩掉包袱交給曹操。


  劉氏等人當然得到優待,又重新安置回鄴城。


  可是,袁譚依舊高調地向外聯絡,區域內不斷征兵訓練,絲毫不像臧霸等人投降以後那樣安頓下來。


  郭嘉、荀攸分析出其必是詐降,可以斥責其做法,要求他轉移到兗州聽命。


  曹操說道:“收河北之地易,聚英才之心難。目前還是防備為主,關心於轉運物資和修建運河。”


  其實除了這個原因,還有一個困難阻礙著他,那就是水患。


  渤海國靠近大海,漳水、滹沱水等多條河流都在此入海。如今已至春末夏初雨水增加,不少河流的下遊都出現洪澇情況。


  曹軍進攻除了要對付敵軍,還麵臨許多道路寸步難行的情況,速度會被放慢許多。


  再加上,洛陽方麵指責曹操違背之前與袁紹停戰的詔令。雖然回答以袁譚不是袁紹,並且背棄袁紹的政策,但輿論依然朝著不利於他的方向發展。


  所以曹軍關注於鞏固吞下的土地,在巨鹿、河間等郡招撫流民安置屯田,結好各地士族豪強,繼續將物資向北方運轉。


  袁譚本就是詐降,再加上看到曹操根本沒有撤軍回鄴城,還繼續轉運物資,以為對方很快將再次動手。


  袁譚和遼西蹋頓先取得聯係。


  烏桓大單於正打算大規模劫掠幽州,先發製人讓曹操北上後沒有鄉鎮支持其補給。所以,欣然同意與袁譚夾擊幽州,在渤海之濱會師。


  袁譚又派遣親信孔順聯絡上已經投曹的高幹。


  根據曹操的指令,高幹正要率軍移駐涿郡,掩護幽州各部防範蹋頓。此時孔順利用自己的口才,胡吹蹋頓的強盛,讓高幹在關鍵時刻倒戈,如此大事可成。


  高幹知道曹兵厲害,可是蹋頓已統領幽州所有烏桓,甚至逼向了鮮卑單於步度根以外的其他各部。


  這不是比曹操厲害多了!


  他袁家與蹋頓有舊,雙方正可以合作奪回整個河北。


  至於是否為胡人辦事入侵大漢,他們當然不會這麽想。


  孔順信誓旦旦地說道:“蹋頓再強大不過胡人爾,終究無法入主河北,所以最後不論烏桓還是鮮卑,最後隻能輔佐袁家。”


  高幹被其說動,決定跟隨袁譚迎接蹋頓南下。


  曆史上,袁尚、袁煕投靠蹋頓,帶路反攻鮮於輔時,估計也曾這麽想過。


  真是一家人不做兩家事。


  當然,八王之亂中司馬諸王引匈奴劉淵、鮮卑、烏桓等各部助力的時候,應該也是類似想法。


  建安七年夏,烏桓蹋頓命令難樓、能臣抵之率領1萬騎兵攻擊漁陽郡,試圖將閻柔、田豫、鮮於輔的兵力牽製在此。


  然後,他親自率領烏桓十餘部4萬騎兵,自遼西攻入右北平。


  為了阻止曹操大軍北上時,可以從各村鎮得到補給,烏桓大軍所過之處不投降不留活口,投降後全部擄為奴隸,男的驅使為兵,逼迫他們屠殺同胞。


  一個月之內,漢人被殺不下5萬,烏桓大軍反而擴充到了8萬。


  右北平太守王鬆,不聽長史劉放的固守城池等待主公援軍的建議,率領8000人出城迎戰。不想被數萬漢人奴隸兵耗盡體力,然後擋不住騎兵衝擊,大敗而歸。


  城內有大族與烏桓有舊,趁著王鬆大敗開城投降。王鬆慘遭俘虜,隻有劉放帶領少數人向反方向突圍,被田疇接應到徐無山繼續戰鬥。


  王鬆被俘之後,竟然投降蹋頓,甚至仿照胡人習俗,脫了衣裳飲酒跳舞,盡可能巴結烏桓,爭取求得優待。


  蹋頓很有些頭腦,對於主動開城投降的士族毫不吝嗇地賞賜,並授予郡長史的職務。


  王鬆也繼續官複原職,表明隻要回歸袁家統轄,共同對抗曹賊,就是好兄弟。


  蹋頓這麽做是告知漢人,投降於他必有好處。希望永遠使用各種方法,打起袁家的招牌,逐步圖謀天下。


  右北平郡被蹋頓武力和懷柔兩招結合,基本拿下。


  唯有一處徐無山,因為田疇依托山地堅守,保護了本地五千多戶,又吸納了五萬多難民。


  蹋頓派遣樓斑進攻徐無山,烏桓人有不少是山地遊牧民族,對於山地作戰得心應手。


  樓斑又重新繼承父親的遼西烏桓單於之位,正想借此大顯身手。


  烏桓騎兵突陣和騎射能力都是上乘,這些年在蹋頓的領導下注重發掘漢人奴隸中的手工業者,尤其是一發現製甲匠就專門調到直屬的作坊之中,所以披甲率已達三成。


  與田疇交戰,輕而易舉奪下徐無山南部的平原。


  隻是,這些農田種得是宿麥,在奪下前已被田疇組織人手搶收完畢,並且全部轉運至山區。


  為了防備胡人進攻,田疇早就做了多套預案準備,樓斑等人什麽也沒搶到。


  樓斑也有些本事,知道進山強攻塢壁營寨效率不高,本不打算繼續消耗。


  可是手下各個部落劫掠上癮,部落內部隻認部落直屬首領,還不認他這個新上任的單於。於是煽動起來,要堅決進攻,把糧食都搶過來。


  樓斑年紀較輕,一時動搖就順從了底下各部落的意見,進攻田疇統領的山中塢壁。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