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一個廚子的往事> 第578章 調整菜品結構

第578章 調整菜品結構

  真正地生活就是平平淡淡,沒有那麽多的起起伏伏波瀾壯闊。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讓自己的人生有滋有味,豈不知生活就是這樣,能夠把平淡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就是最好的人生。


  從出來打工的那天起就沒想過要自己大富大貴,當多大的官,隻是要擺脫貧窮,讓母親過上好日子,讓自己成個家,娶個媳婦有個娃,一家人能給平平安安就好。錢不用多,夠花就行,再有點小積蓄就是好生活。買個房子,把孩子撫養成人,給他安家樂業,這輩子就算完成任務。


  我想很多人的想法和我一樣,隻不過走的路不同而已。


  每個男人都想三妻四妾,那得有實力撐著。反過來說人這輩子不可能有太多的感情可以支配,能夠對一個人全心全意付出就不錯了,何況還有父母兒女呢?


  有一個女人那是夫妻,有兩個女人那是婚外情,有三個、四個、n個女人那是扯犢子,純粹是為了**,沒有感情。


  男人需要有事業心。關於事業看怎麽對待了,我的觀點是所從事的工作就是自己的事業,不一定非得當老板才算幹事業,要是那樣中國人都是老板了。


  我喜歡餐飲,這輩子把餐飲幹明白就行了。


  嚴麗從省城考察回來之後把我叫到辦公室。


  “怎麽樣,考察的挺好吧?”我問。


  她深有感觸地說:“收獲非常大。”


  “首先說一下你那些朋友,非常夠意思,十分熱情,對我照顧的無微不至。”她說。


  “他們還行,我們都挺好的。”我說。


  “我最先到的是洪記,喬師傅接待的我,先看了他們老店。他家老店和咱家老店一樣大,生意好,去的時候是中午,人家爆滿。”她說。


  “他家老店生意一直挺好。”我說。


  “人家那才是餃子館呢,做得非常好,看著普通的家常菜就是好吃,老百姓愛吃。”


  “他家老店和咱家老店差不多,咱家海鮮多點兒。”


  “是。喬師傅說到他家都是吃餃子和家常菜的,一天四萬多塊錢,常年那樣。”


  我說:“省城不是旅遊城市,不像濱海淡旺季明顯,每年就是三、四月份生意淡點兒。”


  “中午在他家老店吃的,菜做得好,沒說的,但是熏醬菜沒咱家好。他家老店全是蒸餃沒水餃,挺怪的。”她說。


  “省城人喜歡吃蒸餃,另外隻上一種餃子也好整,能做出特色,他家的蒸餃在省城第一。”我接著說:“人家這也是一種打法,在省城他家一共三家店,老店專賣蒸餃,十二線店大,蒸煎煮都有,鐵西店隻賣水餃,這樣客人也有選擇性,吃蒸餃去老店,吃水餃去鐵西店,檔次高點的去十二線,自己把客人分流了,不存在競爭。”


  “是這回事。”她說:“喬師傅也跟我說了。”


  然後嘮到她去十二線的店。


  “我看了,他家十二線的店和咱家新店一樣大,但是生意比咱家好多了,平平常常一天八萬,趕上周末能賣十萬。”她說。


  “差不多吧。”我說。


  “我看他家菜了,就是家常菜帶海鮮,不貴,挺便宜,吃飯人多,中午晚上爆滿,包房得提前預定,定晚了幹脆沒有。”她說,緊接著又來一句:“人家那才叫生意呢。”


  我問:“喬廚沒跟你說啥?”


  “跟我說了他家的定位:高檔裝修,中檔消費,高官來了有麵子,百姓進來敢消費。”她說:“我認為他家的定位非常準確,咱家也應該那樣。”


  我說:“確實應該那樣。沒到他家廚房看吧?”


  “去了,喬師傅夠意思,給我拿件工作服,我穿上跟著進廚房參觀一下。他家廚房管理的挺好,衛生幹淨,什麽東西擺放都有位置,立立正正的。我到他們包餃子間看了,流程和咱家一樣,但是餃子包的形狀比咱家好,他們擀皮的厲害,倆手一下子能出六個,咱家的隻能出兩個。”她說。


  我說:“擀皮包餃子是熟練工種,人家是十多年老店,咱家剛五年,跟人家比不起。”然後問:“知道他家倆手擀六個皮的餃子工一個月多少錢嗎?”


  “多少錢?”她問。


  “兩千五。咱家餃子工一千五,差一千塊錢呢。”我說。


  什麽都是一分錢一分貨,技術也一樣。


  之後她又說了去臨江軒和高德的經過。去臨江軒是霍總接待的,領著她參觀了前台和廚房,到高德老四全程接待,兩個店全參觀了。


  她說:“高德給我的感覺和漁人碼頭一樣,以海鮮和新派家常菜為主,做得非常好。等洪記的十二線店和咱家的新店一樣,但人家定位定的好,生意比咱家好多了。”


  我問:“除了這些,這幾家前台怎麽樣?”


  她說:“服務也好,在管理上比咱們高出一塊,有團隊氣氛。別的不說,人家開例會就比咱們有氣勢,員工開完例會都精神兒的,看著幹勁兒足。”


  我說:“我和他們總溝通,現在省城飯店,隻要有點規模的都在打造團隊,一些南方飯店的管理模式開始導入進來,效果確實挺好。比如說例會之前跳舞,做店操,做企業文化展示,把員工的業餘生活劃入管理之中,提高員工福利,改善住寢條件,組織員工旅遊,進行拓展訓練,總的來說就是讓員工有歸屬感,把酒店當家不再是個口號,而是落實在實際行動上。”


  “咱家現在也在做。”她說。


  我說:“咱們現在在企業建設上屬於剛起步,你是老總,大方向你把握。在管理上你是科班出身,比我們專業,像企業願景、服務宗旨、使命、目標這些東西我隻是聽說,叫我整整不出來。你懂的這些,你定。等廚房這塊我專業,我來。”


  “企業文化建設這塊我來。”她說:“現在王總不是調到辦公室了嗎,也不叫他閑著,叫他把文字性的東西整出來,整完了咱們坐在一起研究。”


  我問:“來新店這幾天沒見到張總呢,他跟你請假了?”


  “嗯,他說家裏有事,老父親病了,請幾天假。”她說。


  “他做這些東西挺專業,也可以叫他做。”我說。


  “不用他,淨幹麵子活兒。”


  看來她對張總的印象不好,其實張總給我的印象也不是太好,好像他來了之後沒見著做什麽工作,就是去年新店員工罷工的時候他來平息了,也是因為平息員工罷工有功,老爺子叫他當了新店總經理。我和他沒有什麽正麵溝通,每次周會他也參加,等進行分享的時候直接走人。在他眼裏我不能給他分享什麽管理,覺著我不夠資格。


  夠不夠資格以後再說,很多東西是靠實力來證明的。


  我說:“嚴總,咱們應該給新店重新定位。”


  “是,不能要檔次沒效益,我看和洪記定位一樣就行,高檔裝修,中檔消費,讓一般的老百姓也能進來吃飯。”她說。


  “是,咱家咋說也是餃子館,餃子館就應該接地氣,飯店到啥時候還得靠老百姓來吃飯,淨靠有錢人不行,再說也沒那多有錢人。咱們第一步首先得把人氣炒起來,不管中午晚上得有人,熱熱鬧鬧的。”我說。


  “這回考察給我的觸動挺大,以前我還覺著隻要高檔點,把菜做好了,服務做好了就能掙錢,現在一看不是那回事,還得做回來,以老百姓為主才行。”她說。


  我說:“其實新店就是一個放大版的老店,按著老店模式操作就行,咱們把它做成濱海最大的餃子館,老百姓都能進來吃餃子,每天爆滿就算贏。”


  她看著我說:“那就這麽幹,你開始調整。”


  我說:“隻要你拍板就行。”


  說實話對新店進行操刀調整是有心理壓力的,改好了功過千秋,改不好千古罪人。


  沒大張旗鼓的進行調整,那樣師傅們一下子適應不了,反而不會炒菜了。和李雙良溝通好,他也認可把檔次降下來。其實隻要是餐飲人都能看出新店啥毛病,隻是沒人抻頭幹,怕老板不接受,更怕整不好自己下崗。


  不調整生意沒了一樣下崗。


  準備用整個四月份調整新店的菜品結構,打出新東北菜配海鮮,外加高檔鮑魚魚翅海參,突出傳統餃子和熏味特色,外帶特色主食。將客單價降到六十,把老百姓拉進店裏,炒作人氣。


  首先動的是主食。跟那姐商量,把賣的不好的砍掉,隻保留“桂花酥”和“紅糖鍋盔”,然後把周靜調到新店,教麵點製作“奶油大花卷”,同時上了玉米麵的大餡酸菜蒸餃。主食間隻保留四樣產品,六個人製作有點多,調走兩個小弟去餃子間包餃子,剩下四個人一人負責一樣,質量立時上升。一人負責一樣再做不好就得下崗了。


  “奶油大花卷”推出去之後受到客人歡迎,幾乎是桌桌必點。玉米麵大餡蒸餃也非常受歡迎,一時間吃的人很多,成了主食間的熱銷產品。“桂花酥”和“紅糖鍋盔”以前賣的就好,現在依然。由於主食這塊兒砍掉了許多產品,客人在點主食的時候選擇性清晰,就四樣主食,不喜歡的話就點餃子,餃子的點擊率開始上升,有了餃子館該有的氣氛。按我的意見就是四樣主食也砍掉,隻賣餃子,嚴麗說有些客人不喜歡餃子,留下幾樣主食好有個選擇性。


  主食這邊調整完之後把周靜派到漁人碼頭去教大花卷製作,我開始轉戰熱菜。


  熱菜的調整是潛移默化的,先從東北菜開始,有楊誌軍配合進展順利。一共八個東北菜師傅,把他們製作拿手的菜選擇性的保留三道,然後把老店賣的好的菜每人分配兩道,再叫他們每人出三道家常一些的東北菜,價位在三十到四十八之間。


  沒有八個師傅一起調整,而是兩個兩個進行的,每天我也在灶台上和他們一起炒菜,順便互相溝通,不知不覺就把菜調整了。這樣既了解每個師傅的炒菜特點和實際水平,還不會出現菜品調整造成的波動,廚師不波動,菜肴出品就好,前麵客人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感受不到什麽變化,都很平穩。


  我這邊對東北菜進行調整,李雙良對海鮮進行調整,我倆兒配合的很默契。


  調整菜品結構說起來簡單,操作起來複雜,有時候因為一個菜得反複試製好幾天,試賣的時候得天天聽前台反饋回來的客人意見,根據客人的反饋再反複調整,直到得到客人好評之後這道菜才算定下來,這也隻能算初級產品,在以後製作過程中還得繼續改進升級。


  在這次的菜品調整中感覺自己的炒菜水平有所提高,這個提高是感覺中的,好像理解什麽是“菜”了。


  菜,入口食之。主味先,以料鋪之,五味調和,莫蓋原味,食之果腹,解饑寒,強身骨。


  材取百料,原味為主,化繁為簡,返璞歸真,食之大道,順之自然,如複歸於嬰兒,方為肴。


  心有江海,萬鮮皆可烹;胸有山河,珍饈皆入味。饕鬄偌鯤鵬,極可大於無,易容萬味。


  好像對菜有了理解,心胸都開闊了。把原料拿過來想想即可成菜,簡單烹調,出來既是美味。開始上灶台時還有人不服,總覺得我一個老店廚子能有多大能耐,過了幾天這種質疑聲見少,再過幾天,開始稱我為師傅了。


  當我和上雜師傅阿軍討論完海參的漲發與製作,並且親自操作之後整個廚房人對我有了新的認識,覺得我這個廚務總監貨真價實,確實有兩把刷子。


  經過一個月的調整成績還是有的。四月中旬的時候客人說菜比以前好吃了,還實惠了,下旬的時候客人說你家現在菜不但好吃了,感覺還便宜了。到了月底,開始上客人了。


  記得很清楚,四月二十九號和三十號,是周五、周六,那兩天賣了七萬五和八萬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