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讓煤炭飛> 第三百五十二章 挖煤

第三百五十二章 挖煤

  轉眼四月份到了,銷售部所剩餘的資金也花了很多出去,在北斗十二個區都建立了銷售點,用來**蜂窩煤以及水泥。. 

  並且在誠招服裝加盟商,也頗見成效。方大軍也打通了關係,人民政斧建議學生穿校服,不穿也沒關係。有這句話就夠了,校服市場也火暴了起來,雖然賒帳的學生比較多,但這錢怎麼說都算是賺到手了。 

  還有王英在擴大市場,以及原本市區的銷售就還不錯,這讓服裝廠算是走上了正軌,工人加班加點,都有事情可做,隨著熟練度的提高,工資也相對可觀起來。 

  水泥廠不用說了,光是大廈所需,都要加足碼力生產近半年,蜂窩煤市場不降反升,因為集體制度取消,導致煤炭的價格開始上漲,並且漲得相當明顯。 

  按正常情況,煤炭的銷售價,現在應該達到水泥的五分之二才正常,水泥現在四十的零售價,原煤也應該有15到20元區間價。縣裡的原煤已經到了17元左右,而之前角山,方大軍才開6元一噸,但如果運輸到縣裡,每噸大概要花3元錢,價格算起來依舊低了。 

  四月份起,角山的煤炭,他給調整到了9元每噸,算上他從安全方面的付出,每噸大概要10元了。 

  並且今年政策也變了,煤炭要收稅,暫定的價格,一噸收五毛,楊梅才也不是吃素的,在角山通往北斗的半道上設置了關卡,煤炭不運輸出來就不收稅,但要通過這條路,見一噸收五毛。 

  不是收現金,而是到區政斧購買煤炭票,交了票才可以放行,稅錢由角山自行負擔。 

  以前的生產隊長,有不少都轉行當起了煤炭小老闆,但都有些偷偷摸摸的,不敢明面視人。而以往挖煤掙工分的村民,也轉行當起了煤炭工人。 

  方大軍所承包的地方,也準備開始大量開採煤炭了,但也是只在籌備當中,因為業務還沒談下來,他主要不是銷售對民的煤炭,而是想往單位企業銷售,比如火車站、瓷磚廠、鋼鐵廠、各個單位鍋爐房、以及需要用煤炭發電的企業。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煤炭價格上漲了,導致每噸水泥的成本增加了一元,每噸蜂窩煤成本增加了兩元,既然自己手上就能消耗煤炭,又何必找別人購買。 

  而角山之前的小煤洞,也不愁沒生意,比如村民現在要用煤,就需要花錢購買了,不光是角山,還有外面的村民,光是這部分民用也足夠養活小煤洞。 

  水泥廠目前每月要用到兩百多噸精煤,蜂窩煤廠要用到六百噸原煤,這都已經八百噸了,若是由他自己出貨,每月能掙五千左右,這是純利潤。 

  可別小看了這錢,每月掙五千,在現在可以算是相當牛的鄉鎮煤炭老闆了。不過這個前提還是因為兩個廠子是固定銷售點,挖掘出來拉過去就ok,路途短,銷售穩定。 

  也已經打過招呼,兩個月後,他就不需要之前的煤炭,也算是給之前的小煤洞一點準備時間,讓其自謀出路。 

  他要修建的煤礦可不是簡單的挖掘煤炭,估計可能會配套建立一個精煤廠,這需要大量水源,進行洗煤。還可能會修建一個焦煤廠,這個就需要燒原煤了,這方面他是外行,只是了解一些信息,具體看談下來的單位企業業務來定。比如,和鋼鐵廠談好后,那邊肯定會對需要的煤炭提要求,他按要求來完成質量就可以。 

  這一年,他的目標是鞏固之前的業務,然後從煤炭上面來掙錢,煤老闆在後世的名聲不好聽,他也不是打算一輩子干這個,現在不過是想從煤炭上面掙到無本的資金,見政策不對,就會收手。而且左右也只是一個稍大的煤礦而已,有這麼一個就夠了,因為他的精力是有限的,能搞的項目也太多。 

  這一次,談到生意,他和楊梅才居然默契起來,彷彿之前的不愉快從來沒發生過,他也讓啞巴出面給楊梅才塞了一個紅包,對方居然爽快的收下了,錢不多,但也算一筆巨款,整整五百元。 

  收了錢,楊梅才的態度完全不一樣了,其實以前他想把水泥廠搞到手,一是為了政績,二也是想要點好處。 

  現在水泥廠動不了,但好處能到手,也算勉強能接受了。 

  接下來就是一路飄綠燈,方大軍開採煤炭的手續就快落實了,都是正規手續。 

  四月中旬,因為今年的氣候不錯,現在就可以插秧了,雖然他一在讓家裡別種植土地,但父母只把一些相對比較遠的土地讓給了親戚種植,大半的土地依舊在自己種,家裡還養著兩頭豬。 

  好說歹說,讓父親放棄了自己打磚的活,只當是按照比例提成,這也是因為火磚的定單太大,又招收了不少村民的男姓,每月光提成也有不少了,這是父親的話,其實也就七八十元頂天了。 

  今兒他也幫著插秧,很是簡單的辦法,用一根線,橫拉在田裡,然後估摸著距離,把秧苗插進田裡就可以,若是遇到插不實,就用腳搗鼓幾下,把田泥掃到插秧的位置,到時插出來的效果,就是一行的一行的,間距都大概差不多。 

  可方大軍畢竟是穿越者,他插的秧苗,結果當天下午就有不少浮在了水面上,因為沒插好,田泥鬆動,秧苗就漂浮了起來,天生不是種地的料啊。 

  最後他就去拔秧,秧苗需要培育,辦法也算簡單,選一塊好田,把田泥耕得細軟,然後壘成長方行,但水面不能超過表面位置,可周圍又必須有水。 

  跟著還需要潑灑糞水,最後就是把稻穀種子均勻的撒在上面,然後跟大棚的辦法差不多,給支個**在上面,用薄膜蓋好,始終要保持周邊有水,但種子不能泡在水中。 

  跟著就是慢慢的生長,到了茁壯成活后,就可以撤掉薄膜,再讓其生長一段時間,這下就可以移栽了,這拔秧也是技術活。 

  弄得不好,就把根給扯斷了,那這秧苗就報廢了。他見過後世在旱田裡培育的「拋秧苗」,那是把種子點種在模具裡面,硬幣大小一個凹槽,撒上幾粒穀子就可以,等成活后,輕輕一拉,就可以連根帶土一起從模具中拉出來。 

  這個模具是一版一版的,拿一版在手中,站在田埂上,拉出秧苗,輕輕一拋,因為秧苗的根帶著泥,下重上輕,落下的時候,就直接插進田裡了。雖然拋秧看起來東倒西歪,但長上一段時間就正常了,當然拋秧還是需要補坑,比如農田的邊上,就需要手插,還有太密集的地方要給拔掉些,太稀少的地方要補秧。 

  可卻節約了大量的勞力,最後收穫的產量,不比插秧少多少。 

  體會到現在插秧辛苦后,方大軍還真是生出了「拋秧」這個念頭,也跟著就付出了行動,找徐榮溝通了一下,誰想徐榮也引起了重視,說是馬上安排實驗,農業局要幾塊實驗田,這個太容易了。 

  他也把記憶中所知關於拋秧見識說了出來,畢竟是外行,接下來就沒管了,也開玩笑說,如果出了結果,別忘了,幫他賣點煤炭,也就是拉些單位的煤炭定單來。 

  栽完了稻穀,月底,他又去栽玉米,本以為這是個簡單活,誰知道也停挺雜的,玉米的栽種比較落後,現在不是點種,而是跟稻穀一樣,需要培育苗子,辦法差不多,只是在土地裡面。 

  不過移栽的時候,玉米的根必須連帶泥土一起給剷出來,不然就不容易栽種成活,在栽種之前,土地是需要用鋤頭挖一遍,然後按照間距,挖一個坑,把玉米栽種進去,到六七月份,紅薯就是栽種在玉米的根旁邊。等把玉米收割后,紅薯也會迎來旺盛的生長周期。 

  他知道點種玉米,可提出來后,估計也無法解決,這事就沒提了,村民也習慣了這般。玉米栽種后,還會經過「上抖」,也就是用鋤頭把玉米根周圍的泥土松一下,施上肥,這是技術活,因為一不小心就把玉米根給挖斷了,連補坑都不行,因為已經過了生長周期。 

  五一勞動節,今年的五一,他確實是在勞動。雖然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瞎忙活,不光如此他還去支援了李玉蘭家,跟這邊長輩的情況差不多,李家那麼忙,居然也留了些土地種糧食。 

  他這個女婿也去幫了點倒忙,酒肉吃了不少,幹活還沒喜歡偷懶的小玉琴利索。 

  大廈的修建正式啟動了,分配面積還在商量當中,沒有最終定下來,以方大軍估計,可能需要好幾個月,效率真夠低的,而政斧也接管了修建工程,他在過程中沒什麼權利,索姓不去了,但偏偏幾個負責人又喜歡聽取他的意見,通訊聯繫不發達,就經常托口信讓他去一趟。 

  搞得他幹活都干不利索,偶爾就要去一次縣裡,當大家得知他這段時間在種地,不知道多少嘆息,這不是大材小用嗎,但要是知道他種地的水平,估計就不會這麼看了。 

  水庫的改造工程差不多了,魚塘需要暴晒,正式利用還要等段時間,今年怕是趕不上出魚了。 

  總花費暫時不多,後面的資金主要是用在水庫周圍那一千畝山林,他要改造成果樹林,這個就有點麻煩,也是個長期工程,慢慢來了。 

  要的三千隻鴨子,已經養了起來,每天都在消耗糧食,他也養了近二十個兼職村民,在水泥廠半上工,啞巴是負責人,現在夏天還沒正式到來,他去看的時間也不多,等夏天來了,在去釣魚什麼的吧。 

  「大軍哥哥,你什麼時候也帶我去坐火車啊。」小玉琴有些可憐巴巴的說道。 

  「今年內吧,等空閑下來就去。」方大軍也不是隨口一說,帶李家一起出去遊玩一次也不錯,但不是現在。 

  ———— 

  春去秋來,轉眼到了八月份,天氣依舊炎熱,玉米已經豐收了,家家戶戶都忙著曬玉米,然後進行裝壇。玉米以及之前的油菜籽、麥子的豐收,讓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相比去年來說,糧食產量要更足。 

  以往村民是上工,基本是時間制,混完時間就是一個工,人不同,工分算得也不一樣,但現在卻是自家的地,天不見亮就幹活,天黑才回家的村民大有人在,這糧食要是不豐收,那才是沒天理了。 

  玉米和稻穀,差不多都要曬十個太陽曰左右,要徹底晒乾水分,儲存起來才不會發霉、長蟲。 

  糧食雖然多了,但因為家畜養得多,導致漫天遍野都是打豬草的隊伍,今年種植和養殖方面都算是雙豐收。 

  而肉食的價格,非但沒有降低,反而有所上升,雖然只是漲了五分錢的樣子,可卻讓大家都很高興。 

  大米的價格也略微有點上漲,漲了一兩分錢每斤,基本上這種物價上漲是合理的,而工資方面,幹部們也上調了一點點。 

  八月下旬,也終於迎來了收割稻穀的季節,這才是重中之重,大米是當地的主要口糧,也是上交公糧最主要的糧食。 

  不知道多少人等著出結果,方大軍的去年發明的腳踏式打穀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基本上每個家庭,光靠這東西,不用外人幫忙,在兩天之內,就可以打完所有的稻穀,如果加點班,一天就能搞定。 

  其速度大概是,每天能打出三畝地左右的稻穀,別嫌慢,因為往年更慢。稻穀收穫到家裡,接下來就是進行暴晒了,在九月中旬就可以進糧倉。 

  各家各戶自己都會稱重,或是估算,比如一個籮筐能裝四十斤,那麼就數籮筐,就能大概知道了。 

  生產隊雖然被弱化了權利,但統計數量卻是沒問題,還有一個小消息,相比去年來說,今年所上交的公糧少了很多。現在每畝的產量也就四百斤左右,按每戶平均約三點五畝稻田,每戶平均能收穫一千四百斤左右的穀子。 

  往年大概要上交九百多斤,今年只有六百斤了,這樣村民能剩餘八百斤,就這,方大軍也覺得虛高了,上交個兩三百斤,這才正常。 

  但是村民們卻是喜氣洋洋,因為這意味著,差不多能吃飽了,每頓吃不了乾飯,也能吃稀飯。其實雜交水稻一出來,每畝產個七八百斤,這才正常。 

  到時候每戶能收穫兩千斤左右的穀子,年年都能有剩餘,而到時候就會有認購糧,也就是村民可以把多餘的糧食賣給國家。大約到九十年代中期,到時候糧食就可以賣給私人,不用在賣給國家了,具體的時間,方大軍也不是太清楚了,因為穿越前根本就沒關係過這些事。 

  其實現在村民總感覺糧食不夠吃,主要還是因為大家的飯量太猛了,現在每家都是粗碗,一碗能裝三兩米,壯漢吃個三碗都正常,但往後碗就會越來越小,飯量也會越來越少,因為其餘農副產品豐富了。 

  角山今年的農副產業也變多了,比如韭菜、黃瓜、貓豆等。村民自己拿到土地,也會想辦法多種油菜,食用油這方面也不會缺了。 

  今年依舊是交公糧,但跟去年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村民心中那股無言的怨氣也基本消散了,華夏的農民可以說是最勤勞的了,也容易滿足。 

  剩餘的糧食入了糧倉,接下來一年就不會慌了,這曰子算是真的有奔頭了。 

  幾年後,當農村不在為吃飽發愁,肯定就會追求吃的質量。,當能吃飽吃好后,那就會追求整體的生活品質,會對錢有所追求,因為有了錢就可以修樓房,購買傢具家電,穿得更好,進城去遊玩。 

  年輕一代,也會想去看看外面的世面,這就造成,打工的人群越來越多。 

  但那是多年後的事情,現在的工作崗位太緊缺了,一個蘿蔔一個坑,掙錢太難。 

  方大軍放出風聲要開採煤炭,差點引起之前的挖煤工人集體跳槽,也有無數之前沒挖煤的壯漢來打聽消息,不得不說,他現在的口碑相當好,大家也都願意給他幹活。 

  這算是誠信的價值吧,所以煤炭工人方面他一點都擔心,擔心的是安全問題,安全重於泰山,真出了事,他賠錢是小,生命才是大事。 

  所以動工之前,才會修建大量的防範措施,比如用條石以及水泥加固主洞口,比如修建排氣系統,讓洞里的空氣隨時流通,這樣就能避免瓦斯爆炸,反過來,會增加開採成本,但錢是掙不完的。 

  另外還要修建房屋,挖煤只干白天,晚上現在不打算開工,太過危險了。所以不需要住房,但是食堂,休息室這些就需要了,還有公路、電路改造等問題。 

  煤炭還沒開挖,這些準備工作就花掉了大筆的資金,他也請了專業的安全顧問,招收工人之後,會經過培訓才會上崗,如果違反安全準則,工人也有權利要求不開工。 

  但這些只是防範,把危險降到最低,挖煤依舊有風險,而且是高危工種。 

  方大軍也有想過,不管煤炭這一塊,但他不挖,別人也會挖,換了別人來,其它不敢說,至少安全這一塊,不會如他這般重視,並且他不光重視自己的煤礦,也依舊在統一著其餘小煤洞的安全問題。 

  其餘地方他管不了,不過角山這地方挖煤,必須把安全問題重視起來。 

  「咚!」一鋤頭下去,終於,見到了煤炭。 

  現在還未開採,只是在試挖,跟他用小黑石探察情況一樣,這裡的煤炭很豐富,質量也相對很好,挖出來后,就是錢。(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