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孟昭入鹹陽
酒過三巡,眾人的恭維客套之後!鹹陽四駿之一李由站了出來,道:“在下李由,久聞孟夫子大名如雷貫耳,今日難得眾多是文人雅士在此聚會,大家何不作詩歌一樂。”李由這次選駙馬失敗,一直認為是因為自已戰功不如黑山,他雖然被譽為鹹陽四傑中文武雙全。他希望能在孟昭麵前討個彩頭,將來自己的才名肯定能名揚天下。此話說完,許多人便認為李由要在秦王麵前挑戰孟夫子的文彩,許多人都覺得這是李由自不量力,但更多的人為巴結李斯紛紛附合李由的說法。
孟昭笑著說道:“文人墨客,爭鳴論戰,大雅也!我儒家以書、禮、禦、樂、數、射六藝立身。素聞鹹陽四駿才名遠播,李公子被譽為鹹陽四駿中文武雙全,你想請教那幾藝?”自古文人相輕,孟昭雖然不屑與人相爭,但秦王今日大禮相請,不服者不知道有多少!今天不教訓這些狂枉的人,大家根本不知道儒家的博大精深。
“好!山東士子都輕我大秦,我們今日就來個風雲際會,開堂論戰,六藝無論哪一藝,得最者的賞千金!”秦王大喜,當下開出賞格。
眾人聽了,無不興奮,若能得彩,賞金且不提,更將名滿天下,得秦王賞識,飛黃騰達指日可待。
丞相王綰說道:“既要比試,以詩為先,再得最者作書法賞之、譜樂歌之。最後再比射藝。禮、數、禦可因場地有限,可以改日再論!如何?”(儒家的書包含著作詩歌和書法)
從人紛紛響應。王綰又提議,請秦王出題。
“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今晚晧月當空,亮如白晝,就以明月為題作詩歌可也!”秦王說道。
秦王說完,眾人沉思。
“我先來,”李由才思敏捷,率先吟唱道:
“秦家兒女愛芳菲,月照梅花如夢歸。
冬夜薄雪誰不喜?紅妝素裹奪春暉。”
“彩!”李由剛吟完,立刻引來一片喝彩聲。
鹹陽四駿之一,王文也站了出來對著大家拱手說道:“學生不才,作詩歌一首,請孟夫子點評一二,就當拋磚引玉了。
夫子東南來,
賜宴在章台。
珍饈美酒夜如晝?
一輪明月似日白。”
“彩!”王文唱罷,更多人喝起彩來!
大家評點一會兒,都覺得兩首詩各有千秋,再也無人站出來。李由和王文同時向孟昭行禮道:“請孟夫子多多指教!”
說是指教,實是想將孟昭一軍。黑山心想,讓老師和這些人比詩,無論勝敗都掉了身價。於是也站了起來,猛飲一大爵,向秦王和孟昭各行了揖手禮,又向眾人行禮,道:“在下黑山,乃孟夫子最不成器的學生,平時都不敢提老師的名字,怕壞了老師的名聲。老師乃天上的明月,豈能與繁星爭暉?今夜黑山也做詩一首,與大家共賞!”
黑山此語一出,眾人嘩然,除了秦王和尉繚、嬴奔,大家隻知道黑山是戰功赫赫的悍將,沒有人知道黑山是儒家大師孟昭的弟子。
李由也是吃了一驚,但一想黑山十六歲就從軍,再天才也厲害不到哪裏去,上來出出醜剛好讓自己出口怨氣。便說道:“黑山,你我都曾經在蒙恬帳下任千騎將,你勇敢善戰,我們佩服你!但論吟詩作文,你還是算了吧!省得給孟夫子丟臉!”
李由話音剛落,許多馬屁精紛紛符合。一旁的李斯著急了,他在巴郡已經領教過黑山的文彩,急忙喝道:“李由不得無禮,孟夫子的高徒豈容你等小視!不知天高地厚,還不退下!”
沒有等李由退下。秦王卻發話了,道:“士子爭鳴,正當如此,年少就得氣盛,寡人可不喜老氣橫秋之人。黑山,有佳作速速誦來!”
黑山端起一爵酒,站在中間,吟唱起後世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唱完,四周一片寂靜。黑山暗想:跟我比詩歌,後世多少千古絕唱,都背在自己的腦海裏呢。
“彩!”過好一會兒,王綰率先喝彩道:“不愧孟夫子高徒,此歌足可傳之千古也!”眾人這才從詩意中清醒過來,皆喝起彩來。
李由此時還站在中間,臉色紅一陣白一陣十分難堪。突然硬著頭皮說道:“黑山能作詩,為何我等未償聞也?此詩定是孟夫子所作,被你竊取了!”
眾人竊竊私語起來!如此長篇千古絕唱,順口念來,確實讓人懷疑!
黑山笑著說道:“有誰會唱《雪夜追單於》的,和我一起唱來!”
《雪夜追單於》早於傳遍天下,宮庭樂師們也早已經演練無數次,立演奏起來,在場眾人便一起唱道:“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眾人剛剛合唱完,黑山笑道:“再來一首《精忠報國》!”說完樂師們又演奏起來,眾人又合唱了一遍這首名滿天下的歌!
歌聲剛落,黑山說道:“現在還有沒聽過我寫的詩歌的嗎?”
“這兩首歌皆出自你的手?王文驚訝地說道,“在下仰慕多時了,隻是不知道竟是你所作!”
“如果不知道哪個將軍雪夜追過大單於,大單於的首級是砍的應該知道吧!”尉繚說話了!
“那也證明不了剛剛那首是你所作!除非你再作一首。”李由騎虎難下,脖子一硬,豁出去了。
“黑山在陪秦王巡視鄭國渠時,就當場作《秋思》和《邊塞》。也早全國傳唱!“當時還是我親手記錄在國史中的。其文學天賦豈是你們能比!”馮棄疾說道。
秦王說道:“黑山,你再作詩一首,今得最非你莫屬!再無人敢不服!”
黑山想了一下,吟道:
“九洲共明月,華夏何七雄?
爭霸五百載,死傷千萬餘。
徙木立信始變法,六代秦君齊奮發。 ? ? ? 百萬銳士出函穀,四海歸秦一天下。”
黑山念完自己的處女作,應時應景,足於讓所有人閉嘴了!
“百萬銳士出函穀,四海歸秦一天下。好!這詩,寡人喜歡!今晚,以黑山的詩為最!上筆墨布帛,開始比書法!”秦王說道。
大家高聲喝彩,再無人質疑!李由也無話可說,再較真下去,丟人就是自己了。隻好對黑山一拱手道:“李由今日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請原諒李由的狂枉!”
黑山急忙還禮道:“多謝李公子承讓了!”
趙高指揮著內侍們搬來幾張書案,置於中間,擺上筆墨和羊皮紙、布帛等。
秦王率先來到案前,提筆揮毫,寫下兩首詩。筆法霸氣十足,收筆後,說道:“寡人寫來自娛,不參與評比,省得有人拍馬屁。請孟夫子帶個頭,王綰、李斯你們也一起上來寫一幅,讓這些晚輩知道薑還是老的辣。”
三位都是當代書法泰鬥,走上台後,各自揮毫,幾乎同時收筆。後麵的鹹陽四駿也上台各自揮毫。其他文官才子也是毫不示弱,誰都想討個好彩頭。隻有黑山坐著一動不動。
秦王明知黑山的書法最爛,帶著調侃的語氣說道:“黑山,你怎麽不上寫一幅?”
“王上,這個倒數第一我認了,臣就是不吃不喝再練三十年也贏不了倒數第二名。”黑山答道。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愧是儒家弟子!”秦王笑道。
書法評出來,孟昭的字如筆走龍蛇,李斯的蒼勁有力,王綰的娟秀正派。三人最好,實在難分高下。
孟昭提議道:“書法練的是功力,我們三人虛長數十歲,豈可與年輕人論長短。建議我們三人不參與評比,給年輕人一些機會吧!”
王綰和李斯表示讚同。結果王文更勝一籌,獲得書法之最。大家紛紛向他道賀。
下麵比樂,就是給兩道詩譜曲彈箏!李斯自幼家境貪寒,根本沒有學過這和燒錢的東西,自行退出。孟昭說道:“我也不參與地試了,這兩首詩是我的學生黑山所作,我親譜曲演奏,你們認真聽了,等下誰彈得最好誰就得最,可否?”
眾年輕的人雖然沒有聽過孟夫彈箏,但誰也不敢在他麵前托大,見少了孟夫子這個大竟爭對手,也紛紛表示讚同!
一會兒,趙高帶著幾個侍女,搬上一架雷劈老梧桐木製成的古箏,箏體漆黑發亮,兩頭炭燒痕跡清晰可辨,琴弦是高原名馬之鬢毛所編,一看就知是萬金難求的絕品。孟昭坐在古箏前,清試兩聲已經是回音繞耳,悅人心脾!所有人都安靜下來,連旁邊的宮庭樂師們也湊過來傾耳細聽!
孟昭十指如飛,且奏且歌如癡如醉!所有人都沉浸在這美妙的音樂中。
古箏在春秋戰國時期叫秦箏,為什麽呢?因為這種流行於秦國關中的樂器聲音雖然十分美妙,但是樂器十分複雜,製作很難,造價昂貴且難於學習,如果不是從小練習,很難精通。因此山東六國會演奏的鳳毛鱗角。直到後來,被從小愛好秦箏的蒙恬將軍改良了,製作更簡單容易了,彈奏也簡單了許多!才隨著秦國一統天下後,流行全國。到了漢朝,古箏已經是貴族子弟必學之一,直流傳到現代,除了琴弦改變外幾乎還是一樣。
孟昭奏罷,立刻有樂師同時寫成樂譜。眾人許久來醒了過來!他們這才發現,和孟夫子音樂修為,無論譜曲或演奏,自己都難望項背。
“聽夫子彈箏,如聞天籟之音!使人身心舒暢,大快哉!比賽繼續!”秦王說道。
聽了孟昭的演奏,老一輩都不好意思出手了。隻有年輕的士子們上來演奏,雖然對著樂師抄錄的曲譜,大都還是錯落一二處。隻有駙馬馮唐、李由等少數幾人彈得還算純熟,獲得孟夫子微微點頭稱讚。
十數人演奏完畢便沒有人上台了。王綰說道:“沒有人上台嗎?看來這個最屬於馮唐了!”
“讓我來試試!”這時候,從樂師後麵飄出一個窈窕少女,膚白如雪,美諾天仙,一身長長的裙子,拖在地麵上。不是別人,正是傳說中的四公主。四公主一開始便躲在編鍾後麵,主要是想偷看幾眼黑山。見黑山的詩歌得最高興得要跳起來。見父王讓眾人演奏秦箏,歌還是自己心愛之人寫的,一時技癢難耐,也忍不住走了出來。
四公主的美麗,讓周邊的士子們看呆了!隻見她走到孟夫子麵前,行了個萬福,輕輕地說道:“雪兒給老師行禮了!”
孟昭一愣,一時下知雪兒為何喊自己老師!旁邊的尉繚說道:“這是四公主,已經和您的學生黑山定下親事,三月初三就完婚,喊你一聲老師也是應當的!”
孟昭聽了急忙站起身來,回了一禮,說道:“四公主多禮了!初次見麵,老師回頭給你補個見麵禮!”眾人也站起身,向四公主行了禮。
四公主飄到到古箏邊,坐了下來。春和秋兩個侍女急忙幫她整了一下長長的裙子。黑山也認出了春和秋兩人就是奉秦王之令來陪自己睡一夜的女子。
四公主自幼酷愛秦箏,得名師指點又極有天賦,技藝早已爐火純青!兩首曲子也是彈得如行雲流水,琴音繞梁、委婉動聽。
“彩!”孟昭先喝起彩來,讚道:“四公主年紀輕輕,能有如此造詣,非有極高天賦外加勤奮苦練不能達到也!得此佳配,黑山徒兒之大福也!”
眾人也無不喝彩!馮唐附馬向四公主行禮,說道:“四公主才藝,馮唐心服口服,樂之最,四公主當之無愧!”
四公主回禮道:“姐夫過譽了,雪兒一時技癢,但求眾人點撥一二,不敢與眾才俊論短長!”
說完,四公主來到孟夫子身邊,行了個禮,賣了個萌說道:“老師,雪兒以後要你多多指導了!”
眾人聽了,都哈哈大笑!秦王心裏卻是酸溜溜的。宣布道:“此科得最者,馮唐!”
眾人一片恭喜之聲。
最後一項射藝!在孔子之時,泛指武藝。因為練習需要長期堅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許多儒家士子們受不了這樣的苦,到了戰國未期,已經演變成投壺了。就是在十步遠放一個青銅壺,以二尺短箭投之,已經成為眾多文人雅士聚飲時,鬥酒必不可少的活動。趙高令人人搬來一個青銅壺,放在中間,在十步外以紅綾為界。這個活動文人士子人人會玩,大家積極參與,好生熱鬧,沒有多久,已經有好幾個全中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