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超級漢朝> 第315章 二相會麵三軍前

第315章 二相會麵三軍前

  領英以姬超為使至燕軍大營傳諭歸降令,歸海衛欲要同漢軍講和,所以曲意相待,請姬超入帳相商。


  姬超道:“吾不過一介之使,奉漢朝潛龍丞相之命前來傳達招降號令,足下欲要相商條款,可同潛龍相言之,吾可代為傳達此意。”


  歸海衛又道:“老將軍曾為燕將,在我軍中頗有威望,今潛龍既然派遣老將軍前來,必是授予老將軍便宜之權也。且此時尚不便與潛龍相商,先與老將軍先行商議,再傳達潛龍定奪,如何?”


  姬超見此,便應允,下馬隨歸海衛進燕軍大營,公孫英、蓋班、張霸等怒目而視,姬超神態不變,全然不顧,進入燕軍中軍大帳坐定,歸海衛對姬超道:“多時不曾與老將軍共飲,今幸得此會,且先置酒一飲。”忙命軍中置酒設宴相待,姬超擺手製止,對歸海衛道:“今日之事,乃國家之事,吾雖與足下曾同朝為官,交挈匪淺,然不敢以私廢公。足下可言歸降之事,勿要摻雜私情也。”


  原來姬超在燕朝為將,資曆甚老,廣有人緣,與皇甫照、歸海衛、聞人亮等人皆有交情,歸海衛今欲要與姬超相敘舊情,以便同漢軍講和。姬超已經知其意,便先加以回絕。


  歸海衛見此,隻好作罷,於是請姬超上座,恭敬對其道:“尊使奉潛龍之命前來傳諭勸降我軍,敢問其詳細?”


  姬超隨即出領英書信,交付歸海衛,道:“足下可閱之。”


  歸海衛拆領英丞相令閱之,其略曰:

  大漢丞相漢城侯徐圖傳諭偽燕丞相歸海衛所率軍馬:公孫敗亡,偽燕覆滅,爾等餘黨,率軍東奔。王師奮威,兵馬雲集。爾等陷入大漢王師四麵重圍之中,插翅難飛。大漢念及華夏同族,彼此皆昔日漢朝之民,特赦免歸海衛等人相助叛逆之罪,諭令其四萬軍馬可棄械投降,率眾歸誠,一並赦免前罪,委以任用。


  內中還附有領英一書信,歸海衛再拆開閱之,其略曰:

  益州漢中郡西城月溪村山野之民徐圖,致書問候於歸海丞相:漢定九州,天道興盛。偽燕將滅,賢愚共睹。足下知天道,識民意,海內有名。今兵陷絕地,再戰徒增流血,無益於天下。燕朝覆滅,足下今日被困,非足下智謀不及也,乃天道所致也。圖為晚輩,久慕足下之名,今意欲全之,望足下三思之。


  歸海衛先看領英傳諭號令,並不言語,再看領英私人書信,看畢,歎道:“潛龍知吾心也。”便對姬超道:“吾本欲同尊使商議合約條款,然見潛龍丞相書信,足見其誠。願與潛龍陣前一會,親談此事,還請尊使代為轉告。”


  姬超道道:“大漢丞相有言:燕軍隻要束甲投降,便可兵不血刃,三軍保全,足下以及三軍將士,並皆赦


  罪,賜於漢朝官職。吾今日既然傳諭帶到,使命已達。即可告辭,足下之意,吾當回命丞相。”於是便出軍中,歸海衛親自送出。


  姬超為使來到燕軍大營傳諭燕軍歸降,燕軍三軍士卒見之,皆為震動,盡管公孫英、蓋班、張霸等人甚怒,但燕軍三軍見姬超如此威望甚隆之將降漢,並得漢朝重用,皆相信漢朝優待降軍。本來軍心稍可,姬超一來傳諭,其軍心便瓦解,多欲要歸降。


  歸海衛送別姬超,諸將齊來商議,歸海衛道:“漢朝以姬超為使,意在使吾軍畏服其武德也。吾已知潛龍之意,今番可前往一會之,與其定立盟約,可保全吾軍。”


  公孫英道:“吾為大燕宗族,勢必與大燕共存亡。潛龍既然有與我講和之意,吾今有一約,可將樂浪、帶方二郡相讓與我,與漢朝各守疆界,彼此不相侵犯。如此,吾便可歸降。今雖然危急,然漢軍若以軍威威逼,吾寧死不辱!”


  蓋班、張霸亦道:“吾等雖然陷入絕境,然報死戰之心。潛龍既然不欲廝殺,與我軍有講和之意,還請讓我等入樂浪郡。彼此相安,各守疆界可也。如此,吾等便從之。”


  史燎道:“蓋將軍與張將軍此言謬矣,今潛龍使人前來勸降,待吾軍歸降之後,再做其他商議。豈能放我過東都都尉乎?”


  公孫英、蓋班、張霸三人齊聲道:“既然講和,豈能訂立城下之盟!劉建夏虛偽,潛龍狡詐,我等如歸降,必不能相容。吾等豈能中其計策?今不能從吾等之意,唯有一死相戰耳!雖死亦當為鬼雄。勝過投降之後,為其案上魚肉也。”


  歸海衛聞言默然,見黃梟不曾發言,於是便問黃梟道:“黃將軍意下如何?”


  黃梟道:“我軍已近陷入絕境,唯有投降方可全生耳。今漢軍能圍殲我軍而不進攻者,意在不欲血戰,其今又願意招降我等,可見其誠意明顯,末將以為當從之。如此三軍可保。”


  公孫英聞言冷笑道:“黃將軍為姬超所言說動,欲要向漢軍投降乎?”


  黃梟道:“今日之局麵,當作權宜之計。大燕自入主中原,十餘年來,用兵不止,三軍將士早已厭戰思得承平。大將軍欲要再相戰,恐三軍將士不再用命,若一旦軍中禍起蕭牆,後果將不堪。唯今之計,隻有與潛龍相商,求得公孫太子有一存身之地,我等便報陛下大恩耳。大將軍與蓋將軍所言據有樂浪、帶方之地自守之事,恐漢朝不能聽從,末將還請丞相定主意。”


  公孫英等聞言見黃梟所言正是軍中實情,又恐士卒嘩變,此刻皆都色厲內荏,不禁一時語塞,遂都目視歸海衛,看其如何主意。


  歸海衛來回踱步數番,忖度良久,方下定主意,對燕軍諸將道:“我

  軍欲要割據樂浪、帶方,漢朝必不從。然我等亦不能就此盡交出兵馬投降,以吾之見,潛龍欲要我軍投降,可先答應將帶方一縣為公孫太子殿下封地,容許其領五千人馬為護衛,內自治帶方,外可服從漢朝。對大燕諸將士官員,皆不追究前罪,加以厚待撫慰,如此,吾四萬軍馬便可降也。諸君以為如何?”


  黃梟、史燎二人聽罷,即上前奏道:“丞相英明!就請丞相以此議與漢軍相商,若潛龍聽之,乃四萬大軍之福也。”


  公孫英等雖然不甘如此,然形勢所迫,不得不從之。於是歸海衛定下主意,便差人知會漢軍,約定明日上午,請潛龍丞相軍前相見。


  姬超歸報領英,言歸海衛請軍前相見商議之時。領英笑道:“歸海衛到此時刻,還尚欲要與大漢要價乎?”對姬超道:“老將軍此去燕軍軍中,可見其軍容如何?”


  姬超道:“其軍容尚可,然以老夫觀之,皆強作士氣,色厲內苒。其軍戰心已失也。”


  領英道:“燕軍本來就已厭戰,今老將軍此去傳諭,又使其皆信降順我軍便可得優待也。三軍士氣以奪,戰心瓦解矣。燕將雖然不降,其軍已經不能用也。”


  領英正在與姬超相談,忽然燕軍差人送來歸海衛書信,約定潛龍丞相明日上午,軍前相見。領英隨即批複,應允之。


  次日正午,三軍用過早膳之後,領英便從東部都尉城中出,左邊縱橫、右邊姬超等將士簇擁,縱橫以萬餘精騎在後列陣,進至城外一裏駐紮,等候歸海衛前來。


  燕軍也列住陣勢,歸海衛率領諸將出軍營,乘馬而前,左邊公孫英、右邊蓋班,後麵史燎與黃梟等人相隨,背後亦有萬餘軍馬列陣,與領英軍馬相隔約半裏之遙。


  領英見距離尚遠,遂命再進一百步,歸海衛見之,也再進一百步,雙方距離五十步之遠,於是停住互相答話。


  領英抬眼觀歸海衛,見其麵容精瘦,清奇古貌,頗有謀士之風範,約有五十餘歲年紀,領英與歸海衛雖然多次交手對壘,讓隻聞其命,並未見過其人。今見歸海衛,相貌奇特,心中暗暗稱奇,遂在馬上拱手相問,道:“歸海丞相海內智士,圖未出竹廬之時,便有耳聞,今日有幸相見,誠為三生有幸。”


  歸海衛也定眼試看領英,見其容貌儒雅,身材短小,留三縷短髯,約有四十歲上下年紀左右。不禁心中也暗暗驚奇道:“人言潛龍身形相貌奇特,今日一見,果然如此。”於是便在馬上拱手還禮道:“潛龍大名,震蕩宇內,天下無人不知。吾雖然早於足下成名,實不敢相比肩也。”


  原來歸海衛乃青州千乘郡人,其人自幼酷愛讀書,甚喜易經,早年拜青州名儒為師,學有所成,精於

  易經以及讖緯之學,在青州兗州並皆有名,聞於洛陽、長安。公孫霸入主中原,聞知其名聲,遂召其為官。歸海衛還工心計、善揣人意,又頗有智謀,遂得公孫霸重用,十年之到,便官至元宰,位列三公。後皇甫照卸任偽燕丞相,歸海衛代之,總攬燕朝朝政,又兼領軍。自公孫霸死後,燕朝軍政大權皆在歸海衛手中。歸海衛成名已久,領英尚未出山在月溪村竹廬隱居之時,曾聞青州千乘歸海衛善於易理。領英聞名海內之時,當在順安二十三年之後為建夏收降荊州,才為天下四海英雄所知。二相今日能在遼東戰場相見,不知二人有何言語,下章再分解。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