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超級漢朝> 第314章 遣使傳令入敵營

第314章 遣使傳令入敵營

  領英在東部都尉擊破高句麗軍,高句麗國主引軍遠遁,領英收兵率,扼守東部都尉,驃騎大將軍王縱橫亦率軍阻滯歸海衛所領四萬燕軍於東部都尉之前。燕軍雖然全力以赴,然終究未能在半日之間到達東部都尉,遂讓漢軍得以完成合圍,左超已經率軍占據鳳山,斷其後路。張牧、張寵軍扼守南邊道路要衝,習甲、管奉阻住北麵要隘,東部都尉又有漢軍精銳重兵相待,歸海衛四萬燕軍已經成為甕中之鱉、釜中之魚。


  燕軍於午後時分抵達東部都尉,見漢軍嚴陣以待,蓋班等不敢輕進,便在郊外列陣駐紮,報知後軍歸海衛。歸海衛自從鳳山撤離,此時已經超過半日時間,還不知高句麗軍與方虎崔英等人戰況如何,驚疑不定,進至東部都尉郊外,蓋班差人來奏聞,說王騰所部騎兵在城下列陣。


  歸海衛見此,慨然長歎道:“大勢已去,我軍如今休矣。”


  公孫英與史燎驚問道:“今勝負尚不知,丞相何出此言?”


  歸海衛苦笑道:“我軍從鳳山撤離,此不過以死一搏之策耳。今王騰所部兵馬列陣東部都尉城下,相待我軍前來。雖然隔絕消息,然吾已知高句麗援兵必敗也。我軍援兵已敗,又失卻鳳山駐地,前有王騰精兵擋道,四麵皆是賊軍,此正是當年項羽烏江處境。”


  公孫英驚問道:“丞相何以知我援軍已敗?高句麗軍馬數萬,並皆精銳,賊軍豈能在半日之間擊敗?”


  歸海衛道:“吾援軍若未敗,王騰軍馬必然不會列陣城下。賊軍偷襲高句麗國內城得手,迫使其倉促攻擊,而賊軍早有準備,半日之間擊敗我援軍,不足為奇也。吾料漢軍中能如此用兵者,唯有潛龍、王騰等人可也。前番王騰並未在東部都尉,此必然是潛龍之謀。恐潛龍現正在此地領軍也阻我去路也。”於是傳令蓋班等人,說潛龍可能親自在東部都尉領軍,不可輕進。


  公孫英與史燎憤然道:“丞相不可沮喪,賊首潛龍雖然狡詐奸猾,王騰雖然厲害,然我尚有四萬大軍,雖然陷入重圍,尚可再決死一戰!或還可以保護丞相衝出。”


  歸海衛沉吟不語,半晌,方才對二人道:“你等皆武將,隻知衝鋒陷陣,然不知潛龍軍謀也。吾現在才明白潛龍此番用兵之略,其令王騰能率兵進圍我軍,又從遼陽速至東部都尉,擊破我援軍,迫使我入其圍中,欲要不戰而下,令我軍棄械歸降。然此時知之卻為時已晚。我軍已經陷入重圍,突圍已經誠不可能。今日之境,即便太公在此,司馬穰苴複生,也不能為力也。”


  公孫英與史燎聞言驚疑,又問道:“依照丞相之言,潛龍欲要令我四萬軍不戰而降,吾等為大燕之將,受陛下厚恩殊遇,絕不言降,

  必將誓死一戰,以報國恩。”


  歸海衛歎氣道:“大燕氣數已盡,局勢無可扭轉。我等固然不能降敵,然四萬士卒何罪?潛龍雖然為大燕之敵,然其尚愛護士卒性命,不欲廝殺流血,方才設此謀。大燕自立國以來,征戰連年,伏屍百萬,流血千裏,吾等得罪上天,乃至於此。吾軍中四萬將士性命,吾亦不忍再讓其殞命流血也。”言罷,掩麵流涕。


  公孫英與蓋班見此形勢,亦感到大勢已去,回天無力,便問歸海衛道:“依照丞相之見,我軍該當如何?”


  歸海衛歎氣道:“且先就地駐紮,待探明潛龍軍詳細,如果如吾所料,潛龍果在東部都尉城中。吾當麵見潛龍,與其商定盟約,以保全四萬大軍性命。”公孫英、蓋班等一班燕將雖然不願歸降漢朝,然又不能突圍,隻得遵從歸海衛之令。歸海衛便令燕軍便紮住軍馬,令人哨探漢軍。


  領英與縱橫在東部都尉城上見燕軍前來,駐紮城池西郊。領英以手遮擋夕陽餘暉觀之,見燕軍人馬甚眾,便對縱橫道:“觀其陣勢,燕軍四萬人馬盡皆在此。吾軍此時已經完成合圍否?”


  縱橫道:“三路軍四萬餘眾,分西、北、南三麵進圍,東部都尉有我軍精兵數萬,今已經完成合圍,就等丞相軍令。”


  領英以羽扇遙指燕軍道:“既然已完成合圍,歸海衛必然知道形勢處境。今彼軍插翅難飛,且待其紮營完畢,看其如何反應。”


  縱橫道:“丞相煞費苦心,不願流血廝殺而定遼東,燕軍已經陷入絕境,反抗已經是徒勞無益,歸海衛亦明理之人,當知其中利弊。”


  領英道:“歸海衛雖然有知曉大局之心,隻怕燕將不聽之。且容吾令人傳諭招降令,看其如何回複,再做商議。”


  縱橫道:“丞相如欲遣人招降燕軍,吾以為姬超可使也。其人在燕軍中威望甚高,與歸海衛等頗有交情,若用姬超為使,歸海衛可聽之也。隻是姬超降我,恐燕將不能容。”


  領英道:“王驃騎不說,吾還未曾想起,今姬超為使甚為妥當,吾料歸海衛當明知形勢,必不敢斬我軍使者。”


  於是急召偽燕降將姬超,令其速馳東部都尉,姬超得令,便從新昌連夜馳至東部都尉,見過領英,領英撫慰姬超道:“老將軍年事已高,今為平定遼東之事,令老將軍奔走路途,甚為勞苦,令圖心中不安。”


  姬超奮然道:“末將歸順漢朝,幸得丞相赦免前罪,並得重用,當赴湯蹈火萬死不辭相報。老夫雖然年近六旬,然尚有廉頗之勇,請丞相下令,老夫無不奉令。”


  領英道:“今番召老將軍前來,欲要勸諭燕軍歸降也。自平定遼東以來,我軍與燕軍大小數十戰,將士傷亡以數萬計。


  今燕相歸海衛所率四萬燕軍已經入我彀中,上天有好生之德,吾不願再兵戈相見,眼看四萬燕軍流血漂櫓,我軍又增成千上萬傷亡也。老將軍在燕朝頗有威望,如能前去勸諭,燕軍將聽之也。”


  姬超聞言,奮然奏道:“老夫此次奉丞相之令前來,便已經得知丞相之意。莫說丞相有令,即便丞相不召,老夫也要請命前來相勸諭也。”


  領英聞言大喜,對姬超道:“老將軍既然如此之言,胸中定有準備。吾料老將軍此去,歸海衛必聽之。如能不戰而定,雙方數萬將士皆得全生,老將軍此番功德無量。”


  姬超嗬嗬大笑道:“老夫此去,若不能說服歸海衛,便當自刎謝罪!”


  縱橫見此,遂近前附耳對領英道:“姬超在燕軍中雖然有所威望,然已經歸降我軍,為燕將所深忌恨者。今觀此言語,有不避死之意。若有不測,恐遭其害,反為不美,丞相不可不察之。”


  領英便對姬超道:“老將軍可聞知歸海衛麾下諸將,深恨老將軍乎?”


  姬超道:“吾背燕歸漢,於燕來說,罪不容誅。然燕朝已經奄奄一息,四海之內,皆見其頃刻即將覆滅也。吾有何懼之?即便燕朝諸將痛恨老夫,取老夫首級,老夫死得其所,亦能名垂漢史。此又有何懷疑焉?”


  領英道:“老將軍請盡管放心,吾必然不會讓老將軍如此。燕將雖然深恨老將軍,然歸海衛尚還是知曉大局利弊之人,吾以料知其有與我和解全軍之意。所以老將軍此去,有歸海衛在,燕將必然不敢加害老將軍。”


  縱橫聞言意乃解。於是姬超奉領英軍令,攜帶丞相書信,帶一隨身軍士,持節杖而出西郊,馳馬行至燕軍大營之前,對軍士言大漢撫軍將軍姬超奉潛龍丞相之命,持節前來傳諭燕軍歸降。


  燕將公孫英、蓋班、張霸聞知姬超為使前來,皆怒道:“叛賊罪不容誅,今且自來送死!”於是便要來斬殺姬超。歸海衛急忙勸止,對眾將道:“兩國相爭,不斬來使。姬超叛變降敵雖然有罪,然此時不能斬也。”


  張霸憤然道:“末將前番與姬超守海陽,其被擒降敵,坑害吾軍甚深!今日還敢前來,其藐視我等過矣!請丞相下令,末將當取姬超首級,以祭奠我軍海陽陣亡將士!”


  而史燎、黃梟等將,皆知道姬超被圍無法走脫而降,並非主動降漢,大燕氣數已盡,公孫霸人心喪失,姬超相助漢朝定取遼東,此亦非姬超之罪。二人意欲降順,便對歸海衛道:“潛龍使姬超為使前來,意在與我軍和解,丞相宜迎入帳內相商。如斬殺漢使,便是絕和解之路也。”


  張霸等還忿忿不平,歸海衛道:“不可逞一時意氣用事。”便下令軍中道:“如有敢傷漢

  使姬超者,斬之!”於是親自率諸將出營,相迎姬超。


  歸海衛見姬超持節立馬於轅門之前,便上前拱手道:“姬車騎別來無恙乎?今聞知老將軍歸順潛龍,並得重用,今番為潛龍之使,必有要事相商。”


  姬超聞言仰天哈哈大笑良久,遂正色對歸海衛等道:“吾乃漢朝撫軍將軍,足下勿得再以偽燕車騎將軍相稱呼。吾今此來,正是奉大漢丞相之命,前來傳諭爾等,漢朝襟懷天下,以仁義道德相治四海,特令你等歸降漢朝,前罪一律赦免,將士皆有任用。”


  公孫英、蓋班、張霸等聞知,各有怒色,公孫英喝道:“三軍之前,安敢不下馬?何敢藐視我軍如此?你莫非以為吾軍中無刀斧手嗎?”


  張霸亦喝問道:“姬超叛賊!海陽降敵,遂使吾軍敗績,你可知罪乎?今日還敢在此揚武揚威乎?”


  姬超聞言,又仰天嗬嗬大笑數番,凜然道:“吾既然敢來,已將生死度外,何懼軍中一刀斧手乎?如你等不願順應漢朝,即刻可取吾首級!吾死而無怨也。”


  歸海衛遂喝止公孫英等人,又對姬超拱手賠禮道:“尊使至此,身負重命,軍前非議事之處,還請尊使下馬,移步入帳相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