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潛龍用兵破敵援
高句麗國主聞知其都城被漢軍襲奪,準備回軍救應,崔英、方虎二將聞知大驚,二人急忙派人將此軍情告知歸海衛,因鳳山被四麵包圍,消息難以相通。崔英命傳信軍士扮作百姓,繞道山林草澤之中,於夜裏潛行至鳳山,方才將消息傳達。崔英與方虎二人隨即立即前往高句麗軍中,見其國主,跪請其勿要撤兵,高句麗國主道:“吾國都已失,軍糧被奪,勢難在此久持,如不回撤奪回國內城,恐吾軍將無所歸處也。”
方虎遂道:“國主如撤兵,我軍獨木難支,歸海丞相將全軍覆沒。大燕與高句麗今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國主當知其理也。大燕既然不存,國主豈能無恙乎?請國主暫先勿要撤離,且在此駐紮一二日。吾已經傳信於歸海丞相得知,一日後必得回報。今國主若撤兵而去,恐丞相難以出鳳山也。”
高句麗國主沉思良久,見方虎所言有理,於是便答應道:“撤軍不急於一二日,既然將軍如此相言,吾且再駐軍二日,二日之後,若歸海丞相不能突圍,吾將愛莫能助也。”
方虎與崔英又連連相謝,便將七千人嚴陣以待,一麵又等候歸海衛回信。
歸海衛被圍鳳山,內外消息不通,尚不知漢軍襲奪高句麗國內城,正在忐忑不定之間,忽然得到崔英所部軍士前來傳信,言漢軍襲取高句麗國內城,高句麗國主欲要撤軍回師相救之軍情,歸海衛聞知大驚道:“若高句麗軍撤離,我軍勢必難出東部都尉也。”
諸將聞知,皆前來商議,歸海衛將軍情告知諸將,道:“今事已急,不由我軍不突圍。且趁高句麗軍尚在,令其與崔英、方虎攻打東部都尉,我鳳山之軍再乘機呼應之,尚還能奪路而逃也。”
蓋班道:“漢軍四麵圍困鳳山,我軍若出,賊軍將蜂擁而至,勢必大戰。賊眾我寡,末將以為丞相不可強行突圍也。”
歸海衛道:“吾亦知不可強行突圍,然今已經不得已耳,如不突圍,勢必坐而待斃。”
蓋班道:“末將有一計,可以使我軍不強行突圍而過東部都尉,隻是不知可行否?”
歸海衛道:“蓋將軍有何計策?不妨言之!”
蓋班道:“鳳山距離東部都尉不過五十裏路程,我軍不到半日便可至。今東麵圍我之賊軍,皆駐紮東部都尉,其雖然圍我軍,亦被我軍所圍也。丞相先不突圍,且令高句麗與方虎崔英二軍引兵攻打東部都尉,待其二軍激戰相持之時,丞相即可命騎兵在前,步軍在後為護衛,迅速撤離鳳山,半日時間不到,便可至東部都尉,便一舉可克定東部都尉,與我軍援兵會師,則便可以東走樂浪。賊軍雖然圍我,然半日之間必不能克定我軍。”
歸海衛聞言,心中猶豫
,沉吟不語。良久對蓋班道:“此計太過於犯險,如半日之間我軍不能至東部都尉,又失去鳳山險要,勢必陷入賊圍,將全軍覆沒。”
蓋班道:“吾與黃將軍、張將軍等率騎兵馳援出戰,丞相與大將軍率步軍在後護衛,以為呼應之勢。賊軍若來圍攻,亦不敢近逼。萬一如不能攻下東部都尉,我軍還可以逃遁,或南走,或北往,賊軍豈能盡追我乎?”
公孫英等諸將見鳳山也是危險之地,萬不可久駐,便也勸歸海衛依照蓋班之言行事,歸海衛明知蓋班之計乃舍命一博之舉,然實在不得已,無有他法,隻好依從眾將之意,令人又潛行至崔英軍中,傳丞相軍令,令方虎崔英與高句麗舉兵攻打東部都尉漢軍。
二將領命,便將歸海衛軍令知會高句麗國主,於是約定次日五更便向東部都尉一齊發起攻擊。兩軍共三萬兵馬,次日五更,借助晨曦之光,一齊發起衝鋒,分數路向東部都尉漢軍攻來。
領英親自在東部都尉領軍,聞知國內城被奪,估測高句麗軍該回撤救應國內,然二日之間,高句麗軍並未有撤軍動向,領英已經料知其不撤軍者,將與燕軍聯合攻擊東部都尉,以救援歸海衛軍出圍也。於是令縱橫軍嚴密監視歸海衛動向,將軍馬向鳳山東麵集結,以便阻其軍東逃。又傳命東部都尉漢軍,日夜防備,嚴陣以待,以便趁機破敵。
高句麗軍與方虎崔英二將領三萬軍五更對東部都尉城池發起進攻,漢軍早已經有所準備,領英得知敵軍攻打,便立即披衣起床,前至城頭要隘處視之,此時東方已經魚肚白,黎明將到來。領英見高句麗軍分為兩路,一路從左翼進攻,一路從中路進軍,崔英方虎之軍,從南麵右翼方向來進攻漢軍營壘。
燕軍陣勢甚猛,領英先命漢軍防守之,以消耗其軍力,然後趁其氣衰之際便引軍擊之,可獲勝也。高句麗軍用強弓硬弩為掩護,前軍五千精卒齊來攻打東部都尉東門,領英命陳業:“命軍士伏地躲避敵軍箭弩,在城上布置重裝甲士,高句麗軍若攻上城頭,便以長槍兵防備之。”見方虎、崔英七千人攻打南邊隘口,領英命展鴻、麻準二將道:“你二人各領三千軍,在南麵隘口防守,待其攻打數番,軍力稍弱之時,便可出擊燕軍。”二將領命而去。
高句麗國主引五千軍在後督戰,命其麾下一萬餘軍,分兩路猛攻東部都尉,一番猛烈攻打之下,漢軍在東部都尉前所部署防禦便被摧毀,漢軍撤退至城內,高句麗軍又趁勢而進,又一輪攻打,連破漢軍兩道防線,高句麗軍隨之進至城下。
此時天色大明,朝陽東升,霞光萬道,紅旗翻卷,東部都尉數萬軍馬人喊馬嘶,領英見高句麗軍攻至城下
,遂傳令漢軍休得驚慌,令陳業先按兵不動,待其軍攻上城牆之時,再一其發起反擊。
高句麗國主見其軍已經推進至城門之下,又見城上漢軍皆伏身不敢起,自以為其軍得勝,漢軍不敢迎擊。於是便傳命前軍攻下東部都尉城池。
高句麗軍便開始攻城,借助雲梯以及攻城器械,紛紛攀爬城牆,領英遂命陳業:“敵軍數番攻打之後,軍力已衰,今雖然攻至城頭,猶如強弩之末也。我軍軍力充沛,可趁此勢,一舉反擊之,必能退敵。”
陳業領命,便令兩千長槍兵防守城牆,以遏製登城之兵,四千弓弩手欲做準備,待號令下時,便一齊突出輪番向高句麗軍放箭,成業親率四千精卒,整裝列陣城門之處,隻待高句麗軍被擊退之時,便開城門出擊。
此時已經日上三竿,高句麗軍奮戰多時,雖然進至城下,然軍勢漸衰,數百攻城軍士爬上城頭,又被漢軍城上長槍兵挑落,攻打數番不能登城,高句麗國主又令強弓硬弩為掩護,再令數百攻城軍士攀城。
高句麗一番箭陣之後,其數百軍已經攻上城頭,後續萬餘軍正蜂擁而至城下,正在此關鍵時刻,陳業所部四千弓弩手突然從城上而起,不顧敵軍箭矢,一齊向高句麗軍放箭,萬箭齊發,片刻間便射了數萬支箭,二千重甲長槍兵亦奮力相戰,將數百攻上城頭高句麗攻城兵,皆殺落城下。
高句麗軍猝不及防,遂為漢軍箭陣所擊退,射死數千人,傷者無數,前後約有千餘攻城軍士皆殞命城頭,其軍便亂,遂開始潰退。領英見之,便令陳業率兵出城擊之。
成業即領四千精卒打開城門衝出,殺人敵軍陣中,趁高句麗軍潰敗之勢而擊之,高句麗軍大敗而走,自相踐踏,國主喝止不住,竟然催動其後軍五千人馬,高句麗國主見戰局不利,隻得引軍撤退。領英在城上見之,急命城內數千軍出城助戰,陳業引兵趁勢追殺數裏,斬首數千,俘獲軍資戰馬甚豐。高句麗國主大敗,引萬餘敗軍奔玄菟郡西蓋馬而去。
而方虎、崔英二將七千人攻打東部都尉南邊右翼要隘,從五更攻至日上三竿時分,漢軍皆堅守不出。崔英便又與方虎分兵為二,輪番攻打,一隊攻打,一隊歇整。方虎又領軍再次猛攻,南邊要隘將要陷落,展鴻對麻準道:“戰機已到,麻將軍可引軍出,迎戰崔英,方虎由吾來戰之。”麻準便引三千軍,提斧上馬,大喝一聲,從南邊要隘衝出,隻取崔英。
方虎見漢軍衝出,便欲要來截殺麻準,展鴻隨即上馬,亦領三千軍衝出營壁,一馬當先,厲聲道:“燕將方虎,可敢與吾一戰否?”
方虎聞言大怒,便撇了麻準,領軍前來戰展鴻,方虎刀法嫻熟,又兼有勇
力,展鴻亦是武藝高強之將,隨即舞槍接戰,二將交鋒,刀槍齊鳴,在陣中大戰二十餘合,不分勝負。
這邊麻準已經引軍衝至崔英之前,崔英便領軍迎戰,舉槍來迎戰麻準,手下軍士各相廝殺。麻準甚有臂力,手中大鐵斧四十餘斤,崔英雖然也為勇將,但臂力不如麻準,交手三合,便不能抵擋麻準,於是拍馬棄陣而逃,麻準提斧趕來,追上崔英又相交戰,崔英惡力奮戰,又三五合之後,見麻準力手中大斧力道已經大為減弱,崔英暗喜道:“原來此人隻是前三合厲害。今其技已窮,吾可斬之。”於是又奮力來戰麻準。
麻準以前三合招式迅猛,前三合之後,威力便大為減弱,所以十餘合之後又與崔英戰成平手,然麻準亦是耐力非凡之將,雖然威力減弱,但仍占上風。兩將又相戰二十餘合,崔英氣力不接,不能相敵,拔馬棄陣而逃,倉促之間又馳入漢軍之中,崔英正要提馬逃出,其座下馬忽然被漢軍絆馬索絆倒,崔英於是翻身落馬,漢軍一擁而上,正欲擒獲崔英。崔英忽然從地上一躍而起,拔腰間短刀,立斬漢軍數人,餘軍便畏懼而退,麻準見之大怒,催馬向前,來斬崔英。崔英見坐騎已失,手中長槍也掉落,料定不能相敵麻準,且又不能走脫,便在陣中自裁,戰死沙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