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超級漢朝> 第311章 漢將奇襲高句麗

第311章 漢將奇襲高句麗

  原來領英在遼陽得報漢軍已經扼守東部都尉要隘,阻斷燕軍東去去路,歸海衛率軍駐紮鳳山,意欲待高句麗來援突圍,領英道:“此圍擒歸海衛之良機也,若待高句麗救兵至,恐其破圍逃出。此番吾當親往東部都尉,以退高句麗軍。”遂留守偽燕降將焦勇等領兵守遼陽,率領令狐申、邊班等將,盡出遼陽軍中騎兵三千餘騎,輕裝速馳東部都尉,一日間便到達。


  領英亦在軍中,徑直奔東部都尉,陳業、楚月二將正與高句麗軍和崔英方虎等將對峙。聞知領英前來,便齊來參見。領英至東部都尉軍中,先觀敵軍紮營之勢,看畢,遂召集諸將道:“我軍已對歸海衛所率燕軍主力形成合圍之勢,因其援軍在此掣肘,今尚未有進擊。吾今為減少將士折損,欲不戰而逼令歸海衛投降。所以親自來東部都尉,以退其外援,則燕軍便可不戰而降也。”


  楚月道:“丞相所見甚是,隻需破高句麗之兵,燕軍必然軍心瓦解,望風順服也。”


  陳業道:“高句麗軍馬彪悍,今觀其眾不下萬人,且又聞知其尚有萬餘後軍還未至。而偽燕崔英方虎二將亦有六七千之眾,兩軍形成掎角之勢,兵力在我之上,該如何破之?”


  領英道:“吾今此來,正是為此耳。我軍在東部都尉軍馬不過兩萬餘人,據探報敵軍有三萬之眾,且皆為精兵。我軍若正麵進攻破之,恐不能成,需得用計策也。”


  諸將便問道:“丞相有何妙計,可破高句麗軍?”


  領英道:“破敵之策,吾已有之。高句麗乃東胡諸部之一,素來畏懼中原。今因懼漢朝討伐其相助公孫霸之罪,才繼續與偽燕殘餘相聯合抗我,又不奉漢朝招降,唯有以武威方能使其歸服也。高句麗軍雖然悍勇,然不知兵法。吾已經聞知高句麗國主盡率軍馬前來東部都尉助戰,其國內城已經空虛。吾若派遣一支輕騎突襲國內城,定然能迅速拔之,便可以阻斷高句麗軍後援輜重之道。高句麗軍若聞其國都被陷,軍心必將驚慌,又失去糧草輜重供應,便不能再東部都尉久持,我便乘機可以破之。”


  眾將聞言皆稱善,左將軍楚月對領英請到:“襲取高句麗之任,請丞相讓末將領軍前去罷!如二日之內不能下國內城,末將提頭來見丞相!”


  領英尋思,楚月此人智勇雙全,又善能突襲用兵,勝過陳業等人,見其主動請纓,於是便應允,對楚月道:“此番突襲國內城,非楚將軍不可。吾將軍中所有騎兵皆交付楚將軍統領。隻是長途奔襲,用兵有所犯險,楚將軍需得謹慎用兵,即便不克,也當全軍而返為上。”


  楚月道:“末將此番若折損兵馬超過五分之一,便自刎謝罪。此番突襲非末將自負之言,


  吾有勝券在握,方敢領此軍令。三日之後,國內城便歸大漢所有也。請丞相在此靜候佳音。”


  領英聞知大喜,便對楚月道:“將軍既然勝券在握,此去必能成功。”於是便將東部都尉軍中騎兵六千騎,皆交付楚月,讓令狐申為副將相助,先歇整一日,待明日夜間出發。


  領英已經布置好突襲高句麗國內城之策,便又令邊班傳令縱橫軍馬,說自己已經至東部都尉,欲要圍擒歸海衛所部燕軍,讓縱橫引軍相圍,勿要令其突圍。


  縱橫接令驚訝道:“丞相也親自來東部都尉乎?”


  邊班道:“正是,丞相此來,為破高句麗軍也。”


  縱橫歎道:“丞相此來,歸海衛必將為我軍所擒也。”於是奉命,傳令各路軍馬,緊圍燕軍,勿要出擊。


  且說歸海衛四萬軍在鳳山被漢軍七八萬軍馬四麵圍定,雖然聞知高句麗援軍已經到達東部都尉,然未敢輕易與漢軍交兵,燕軍正不知何故,歸海衛見漢軍四麵所圍甚嚴,難以突圍,恐軍心不穩,遂對諸將道:“吾援軍已經到來,並牽製掣肘東部都尉賊軍。我軍在此雖然被圍,然賊軍一時也不敢進擊。且再相持之,觀其形勢再做突圍東走。”又倚仗其軍中輜重糧草尚多,可以在鳳山拒守多日,便仍然觀戰況形勢,再做突圍之計。


  領英哨探得高句麗國內城防守虛實,隻有高句麗國主之子李秀數千人守城,且多為運糧輜重軍,戰力不強。遂下令楚月與令狐申率六千餘輕騎突襲高句麗國內城,國內城距東部都尉五百餘裏,漢軍輕騎從午夜出發,疾馳四五個時辰,便在正午時分抵達國內城附近,楚月傳令全軍人馬道:“你等雖然一夜奔馳,今已經疲憊,然國內城此時未有防備,你等休言勞苦,可急攻之,一個時辰便可攻拔,此建功立業之時也。”於是一馬當先,領六千騎隻撲國內城。


  高句麗國主之子李秀守衛國內城,自其父領軍走後,城內無有他事,便日日飲酒觀舞,以為漢軍皆在東部都尉,必不來國內城,雖然設有哨騎,然防守懈怠。漢軍六千騎突至郊外才被發現,李秀正在飲酒,聞報漢軍前來,大驚,酒杯墜地,問左右道:“似此如之奈何?”


  左右道:“可急忙閉城守之,待國主回兵相援。”


  李秀道:“吾隻有弱旅三千,豈能相抗漢軍精騎?吾早有歸漢之心,奈何父王不從,今既然漢軍前來,不如歸順罷。”


  左右道:“王子如果投降,漢朝必然治罪,且宜先守之為上。”於是不等李秀開言應允,便吩咐關閉城門,急召軍馬守城。


  然而為時已經不及,高句麗軍一時尚未聚集,楚月與令狐申已經率六千騎馳至南門之下。楚月令三千軍下馬,列陣攻


  打南門,令狐申領三千騎在後助陣射箭為掩護,南門處聚集得千餘高句麗軍士,尚未部署防護,便被漢軍箭陣射退,楚月身先士卒,率百餘精卒衝至城門之下,遂一陣猛攻,殺散城門下軍士,進駐南城門。高句麗軍便逃入城內,將城門關閉。


  楚月一時不及搶入城門,見城門關閉,遂令軍中速從城邊運來一根千斤巨木,以繩索綁縛,以數十軍士共抬之,運至城門前衝撞南門,高句麗城上軍士皆被令狐申箭陣射得不敢露頭,數百軍士在內堵住城門。然漢軍用巨木撞擊,連撞五十餘下,終於將城門撞破,堵城軍士四散奔逃,楚月遂率軍進入國內城,衝上城牆,殺散守軍,令狐申遂率三千騎衝入,便奪下國內城。


  高句麗軍不敵漢軍,皆逃散。李秀欲要出逃,卻被令狐申騎兵所截獲,帶來見楚月,楚月道:“你乃高句麗世子李秀?今可降順,便赦你罪。”


  李秀道:“吾歸降大漢之心久矣,怎奈左右掣肘,今既然被擒,願意歸順。”於是投降漢軍,將國內城輜重等皆交付楚月。楚月道:“世子既然歸漢,即可勸慰你父率兵反正,吾將向漢朝保奏你父子等人,赦免你國前番相助偽逆之罪!”


  李秀道:“吾父固執己見,不可勸降也。今番貴軍已經奪取我國都城,盡占輜重糧草,吾父在東部都尉之軍無有糧草輜重供應,將不能久持,貴軍便可勝也。”


  楚月道:“甚好,你且安定城內軍民。待大漢平定遼東之後,再做安置。”於是便盡收國內城軍馬輜重,絕斷高句麗國主所領之軍糧草供應,傳捷報與領英。


  楚月自率六千騎突襲高句麗國內城,自午夜子時從東部都尉出發,奪取國內城隻用一日半時間,六千人馬折損甚微,領英接到捷報,方不到三日時間,領英見此不禁歎道:“楚玉狐(楚月字玉狐)用兵神速,可比古之名將也。陛下昔日五虎上將皆已經年老,大漢將來之名將,能與五虎相比肩者,當在北、楚等人之中矣。”遂嘉賞楚月,傳令陳業率軍準備,若高句麗軍馬回撤,便可趁勢擊之。


  領英尚憂慮方虎崔英所部七千軍與高句麗軍形成掎角之勢,尋思二人亦為驍勇之將,需得猛將前來敵之,於是便傳令縱橫,調其麾下猛將麻準與將軍展鴻前來,縱橫遂令二將前往東部都尉相助領軍,以敵方虎、崔英。


  高句麗國內城已經陷於漢軍之手,半日後高句麗國主聞知,大驚道:“如何便失了國內城?”


  報信軍士遂將漢軍輕騎突襲國內城之事詳細告訴高句麗國主,並說王子已經降漢,輜重糧草盡被漢軍所奪。


  高句麗國主大怒道:“不肖子安敢如此!吾必殺之!”便對帳下道:“漢軍襲我國都,盡


  奪我糧草輜重,吾軍若缺糧,便不能在此久持,爾等有何良策?”


  帳下道:“國主提兵前來相助公孫燕主,乃至被漢軍攻陷都城!今已經不能在此久駐,且回軍複奪國內城。”


  高句麗國主道:“吾軍若回,公孫燕主軍必將敗,似此如之奈何?”


  帳下皆道:“國主自保不暇,尚還顧及他人乎?今若不早回,我軍失去糧草供應,將大困於此,皆為漢朝所擒也。”


  高句麗國主無奈,隻好令人知會方虎崔英二人,說都城被襲,糧草被奪,欲要回軍奪回,請二位將軍轉告歸海丞相率軍突圍。又一便安排人馬,準備待機撤離,以奪回國內城。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