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超級漢朝> 第301章 燕朝棟梁凋落盡

第301章 燕朝棟梁凋落盡

  縱橫率軍在一日之間便攻陷遼陽,遂入遼陽城,打掃戰場,安定降軍。並傳令遼陽軍民皆歸順漢朝,於是遼陽平定。時燕朝君臣皆已經撤出遼陽,唯有偽燕前丞相皇甫照臥病在府中,有人將此消息告知縱橫,縱橫安定遼陽城後,次日便親至皇甫照府中,招撫其歸降。


  皇甫照正在臥床昏睡,時家人前來報說漢軍正在大舉攻城,遼陽即將失陷,公孫陛下已經率軍出城,走襄平而去。


  皇甫照昏睡中驀然坐起,雙目竟然閃光,對其家人道:“陛下已經撤離遼陽乎?”


  其家人見皇甫照突然精神,以為其病情好轉,大喜,對皇甫照道:“陛下已經出城,現鍾將軍正在斷後,大人精神好轉,即可隨鍾將軍出走襄平,此時還能來得及。”


  皇甫照道:“你等不知也,吾大限已到,豈能出走?遼陽陷落之時,便是吾歸天之時。嗚呼哀哉大燕!勢必將傾覆也。”


  家人皆驚愕,都跪於前泣道:“大人乃陛下重臣,國家元老,今日若撒手而去,大人家中老小安將歸之?”


  皇甫照道:“你等勿要憂慮,吾死之後,你等皆可歸降漢朝,漢朝向來以仁義為本,必然不會為難你等。聞知是潛龍與王騰提軍來征伐遼東,此二人者,乃當世英俊豪傑,定會善待遼東歸降之民。”


  言罷,又歎道:“大燕氣數已盡,非人力所能相逆轉也。公孫陛下固然是一時雄主,然違背天命,雖然一度奪取中原,卻不如劉建夏名正言順也。陛下當年稱帝洛陽之時,吾便窺見其不祥之兆,然木已成舟,非吾所能把握也。陛下稱帝於洛陽,勢力鼎盛之時,沒有徹底克定漢中,剿除劉建夏,遂讓其得以複振,乃陛下之失策也。吾本漢臣,見大漢衰弱,燕朝興起,遂轉而輔佐公孫氏,願建開天辟地重整乾坤之大業,然漢朝雖然衰弱氣數並未終,劉建夏亦非平庸之主,又得潛龍為輔佐,大燕尚無人可相敵潛龍。劉建夏從漢中恢複之後,大燕便再也不能製,陛下節節敗退,中原喪失,今欲要割據遼東而不可得,此敗局已定。吾為漢朝乃是罪人,吾為大燕,亦不能稱為功臣。”


  遂囑咐其家人道:“漢朝前來收複遼東,名正言順,唯有降順才可取也。你等皆可歸順,陛下前程,唯有陛下自己把握。吾死之後,可告知漢軍,將吾遷回幽州故地安葬,一切從簡,墳上不立碑刻。吾子孫等人,可歸順漢朝為漢朝之民,以耕種而自食,如有人舉薦你等入仕,你等可回絕之,勿要出仕做官。吾為漢朝罪人,後代唯有潛身安分方可保也,你等如違吾命,恐早晚有禍至。”


  其家人數子都都跪泣領諾,皇甫照坐起,歎道:“吾昨夜夢國師前來召我,邀我登益州峨眉山


  。吾甚羨慕國師,迷途知返,紅塵了斷,無牽無掛。今想必國師已經在峨眉山成仙了道矣。”隨即命其子取偽燕護國大法師馬翁所贈一拂塵,拿在手中撫摸觀看良久,便閉目而逝。時年69歲,昌武三年夏六月也。


  其家人便舉哀,將皇甫照入殮,停靈在家中,以待漢軍前來。


  縱橫至皇甫照府前,命人前去府中招撫,回報說皇甫照昨日已經升天,今停靈在家,以待漢軍前來。


  縱橫聞報詫異,遂對左右道:“皇甫照雖然為偽燕宰相,然其並非禍亂天下之人。潛龍丞相尚且敬重其人,今已經歸天,吾不可不吊唁之。”於是下馬,與數人入府中吊唁皇甫照。


  皇甫照家人便依照皇甫照臨終遺言,告知縱橫,表示誠心歸順,縱橫一一從之。吊唁皇甫照完畢,遂依據其遺誌,命其家人與皇甫照靈柩從遼東望幽州而去,並拔給其十名軍士護衛,與其軍中馬車一輛,以運送靈柩。


  縱橫平定遼陽,聞報說東胡諸部見漢軍前來,便不再相助公孫霸,唯有高句麗國遣軍五千人相助,行至途中,聞知遼陽已失,便又撤軍回國。縱橫道:“東胡諸部畏服漢朝天威,不敢相助偽燕,今且先赦免其前罪,待潛龍丞相主意再做安排。我軍當再取下襄平,以徹底平定遼東之地。”


  於是便與諸將商議,整頓軍馬,準備再前取襄平,遣人將捷報告知領英。


  縱橫攻陷遼陽城,燕軍倉惶出逃,望襄平城而奔。公孫霸連夜奔至襄平城,諸將也引軍到來,遼陽三萬人馬,交戰中陣亡數千,又被漢軍俘虜數千,焦勇所部三千人又降,撤至遼陽之時,還剩一半人馬,士氣低落。


  公孫霸本以為尚可以守住遼陽數日,待周邊軍馬到來,還可以與漢軍抗衡,不想一日之間,便被漢軍攻陷,撤至襄平之時,見燕軍還剩萬餘,又接報說司空聞人亮自殺殉國,將軍焦勇率部投降。公孫霸甚感無力再迎戰漢軍,心中有末路之感。又連日來火氣攻心,數次吐血,加之心中驚怒,精神受創,在襄平一夜之間,竟然白頭。公孫霸已經六十餘歲,此數年來,從中原一路連撤至遼東,本就神情落寞,今又遭此窘境,到達襄平之後,便神情疲憊,鬱鬱寡歡,遂染病。


  燕廷一逃再逃,至襄平城,群臣不過數十人,太子公孫貴以及後宮閑雜人等也不過數百人,全不成規模體統。公孫貴自幼生長宮牆之內,不曾領兵出征,性格嬌弱,膽小怕事,見此情形,亦是毫無主意。歸海衛在且慮駐守,聞人亮已經自裁,朝中一時無人主持局麵。禦史大夫吳江連忙請元老之臣汪謙商議,請其主持朝政。汪謙因為與歸海衛、聞人亮等不合,入遼東以來,見皇甫照卸職,於是自己


  也改任民政大司農閑職。今退至襄平,見公孫霸染病,形勢危急,不得已,遂又出麵理事。


  汪謙帶領群臣前來公孫霸寢宮中問安,公孫霸知其意,遂強起,帶病設朝,汪謙奏道:“今遼陽陷落,形勢與我大為不利,且襄平距離遼陽不過百裏,賊軍旦夕便可至。陛下不宜在襄平久駐,宜走新昌自守。”


  公孫霸道:“朕今頭昏目眩,不能理事,汪愛卿可代朕行事。”於是傳令襄平文武,皆聽大司農汪謙之令。


  汪謙領命,便與吳江、鍾方等商議,以為海上有雲出日勝海師為倚仗,決定再往南退至新昌。商議已定,便將襄平城人馬輜重等陸續南撤。汪謙又奏聞公孫霸,說遼陽已經失陷,歸海衛在且慮之軍便成孤軍,恐陷入漢軍東西合圍之中,請陛下下令讓歸海丞相也率軍南撤,保守遼東南部,若實在不濟,尚還可以再東走玄菟樂浪二郡,借助高句麗兵馬,尚能守住二郡。


  公孫霸聞言沉吟,道:“且先退往新昌。丞相在且慮之軍,一時還不能輕動,且觀形勢再做商議。”汪謙領命,聞知漢軍又將前來,汪謙急忙命襄平燕軍撤離,將公孫霸放置在錦繡包裹的華麗氈車之中,命吳江領三千禦林軍護送,與公孫貴等一起,先行南撤。自己與鍾方、黃梟等領一萬軍斷後。


  縱橫收取遼陽,便又遣北澤、趙如霜、麻準等人率二萬軍前來攻取襄平,軍至襄平之時,公孫霸已經撤離,汪謙望見漢軍大隊人馬前來,便也率萬軍棄城南下新昌而去。於是漢軍便又占據了襄平,因未得縱橫軍令,便駐軍襄平,並未有追擊。


  再說歸海衛與公孫英、蓋班等率軍駐守且慮,防守嚴整,讓潛龍十萬大軍止步且慮。歸海衛正在守城,忽然聞報說漢軍從烏桓借道南下突襲遼陽,歸海衛大驚道:“如賊軍此計得逞,遼陽將不可保也。若果然如此,吾軍將進退失據,該如何是好?”


  公孫英進言道:“賊軍若從烏桓繞道,陛下在遼陽尚還有三萬軍,其他各處亦駐有數萬軍,盡可前來護衛遼陽,且還有烏桓軍馬,賊軍豈能突襲成功?”


  歸海衛聞言沉吟不語,尋思漢軍繞道烏桓,雖然是奇兵突襲之策,然過於犯險,料想漢軍繞道烏桓尚費時日,便對諸將道:“且先觀之,待三日後軍報到來,再做商議。”


  不過二日功夫,哨探即來報,說漢軍乃王騰親自率兵,已經降服烏桓,烏桓背叛大燕而相助漢軍矣。今王騰已經借道烏桓,兵鋒抵達遼東郡境內。


  歸海衛聞報大驚道:“賊軍何其如此之速也?今王騰親自率精兵突襲遼陽,又策反烏桓,恐遼陽不能抵禦。此番如何是好?”


  公孫英又進言道:“今已經事急,丞相且遣兵前

  往遼陽相護衛之。”


  歸海衛歎道:“吾故知陛下緊要,然且慮乃遼陽西麵屏障,吾以五萬兵力阻住潛龍十萬軍,今如若分兵再馳援遼陽,勢必不能再抵擋潛龍大軍。且慮若失去,潛龍大軍長驅直進,遼東將全境陷落。吾不能分兵馳援,然不馳援,遼陽又恐有失何,此正是為難之處。”


  輔國大將軍蓋班道:“我軍駐紮且慮,輜重皆由遼陽供應,如遼陽失陷,我軍將成孤軍。王騰再從東邊來,且慮將陷於東西夾攻之境地。今固然不能分兵馳援遼陽,末將之意,還請丞相先觀戰況如何,如遼陽實在不能守,陛下或將再南撤,以保遼東南部。今不可自亂陣腳,以免潛龍有機可趁也。”


  歸海衛道:“蓋將軍之言甚妥,且先觀其狀況形勢再做決議罷。”於是仍駐守且慮不動,又傳令駐守無慮史燎所部軍馬、房縣等地崔英、方虎所部軍萬餘人,盡可相救應援助遼陽。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