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驃騎將軍拔偽都
漢驃騎大將軍王騰率精騎兩萬借道烏桓,以雷霆之勢進駐遼陽城下,偽燕猝不及防,遂陷於戰略被動。公孫霸為形勢所逼,妄圖以言辭利誘縱橫,縱橫不為所動,率兵圍城。
次日,烏桓桑哥率五千軍前來助戰,並運送攻城器械至遼陽,少時,漢軍將領展鴻、盧飛二將亦率騎兵萬人馳至,與縱橫會師遼陽城下。於是漢軍兵威大振,人馬精良,衣甲鮮明,燕軍皆震懼,公孫霸見之不禁膽寒,驚歎道:“劉建夏已然今非昔比,賊軍鐵騎從何而得也?其強若斯!”
縱橫見攻城棄械運至,三軍聚齊,於是會集諸將道:“遼陽防守尚未堅固,今吾大軍已經準備齊當,有精兵三萬人,可以攻城矣!且攻打遼陽!”
諸將皆從命。於是縱橫命展鴻、盧飛二將率萬軍攻打西門,北澤、趙如霜二將率萬軍攻打東門,麻準、桑哥率剩下軍馬攻打北門,將桑哥所運至攻城車十餘輛,雲梯二十餘架,分派三處軍馬。縱橫在北門郊外設帥帳督戰,留五千軍為三處馳援。
於是三路漢軍分別從東西北三門攻城,漢軍將兩萬騎兵改做步軍,以盾陣在前,箭陣在後為掩護,護衛攻城軍向城門處推進。
漢軍人馬精良,士卒矯健,又有攻城器械,遼陽城城池防守尚未堅固,公孫霸雖然有近三萬守軍,然燕軍連番失利之後,士氣沮喪,軍心不堅。見漢軍大舉攻城,欲加軍心慌亂,未戰先奪其士氣。公孫霸見漢軍三麵攻城,亦命三萬燕軍分三處防守抵禦。
聞人亮見燕軍士氣不振,心中憂慮,遂奏知公孫霸道:“我軍士氣可憂,恐將難以抵禦賊軍之鋒。俗言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陛下可重金賞之,以激勵三軍士氣。”
公孫霸從其言,乃出府庫中金帛財物,先每人賞酒一斤,肉兩斤,然後傳令,斬殺敵軍一人者,賞金一兩,絹一匹,升軍職兩級。
燕軍得了賞賜,士氣稍稍振作。公孫鵠領軍防守東門,聞人亮與焦勇引軍防守西門,鍾方與黃梟防守北門,公孫霸亦在北門指揮督戰。
三路漢軍從遼陽三門同時發動攻擊,箭雨紛紛,矢石如雨,旌旗卷亂,人馬嘶鳴。遼陽城金戈之聲又起,守城軍士,紛紛中箭,攻城兵卒,流血受創,一番激戰之後,城牆之上箭痕累累,城牆之下屍首重疊。
漢軍從正午時分發起三次攻堅,直到黃昏,已經傷亡數千人,還未有攻陷一處城門。然守城燕軍奮力拒戰半日,傷亡亦數千,軍力將竭。
城西公孫鴻鵠所率七千餘人在東門奮力拒戰北澤、趙如霜攻城軍馬,公孫鵠雖然剛勇,然不善於守城指揮,激戰大半日,其部傷亡達三千餘人,公孫鵠左臂上亦中一箭。趙如霜又命攻城軍再進,漢軍數輛雲
梯以及攻城車已經推進至東門下。
公孫霸聞知東門危急,急忙令黃梟領北門兩千人前往相助公孫鵠。縱橫見北門上守軍調動,於是令餘下五千軍道:“今北門燕軍兵力有所減少,其軍為我所製,軍力將竭,可立即趁勢猛烈攻之,必能陷北門。”於是五千軍便從後方突出,猛烈攻打北門。
麻準與桑哥率萬軍猛烈攻打北門半日,雖然還未逼近北門,然燕軍在猛烈攻打之下,已經支持不住,不敢在城上露頭。漢軍激戰半日,軍力亦消耗大半,一時也難以推進至城門處。燕軍此時抽調二千人望東門防守,此緊要時刻,縱橫又令五千軍出,麻準與桑哥在後掩護,十餘輛雲梯攻城車皆便迅速推進至城門下,數百攻城軍士,遂開始攀援城牆。
鍾方見之,便傳令城上燕軍抵禦,然隻要燕軍在城牆上一露頭,箭雨便紛紛而至。燕軍不能起,不一時,數十攻城漢軍已經登上城頭,紛紛拔刀砍殺,後麵攀城漢軍,源源而上。
鍾方見漢軍已經攻上城頭,遂率燕軍與漢軍展開近身白刃戰,漢軍登城士兵,皆為精銳中精銳,武藝高強,衣甲精良,能以一當五,城下弓弩手又以弓箭相助,專挑燕軍用箭射之,燕軍遂亂。鍾方喝止不住,又見城下大股漢軍正圍上來,料想北門已經不能守,於是速請公孫霸撤出遼陽。
公孫霸正在北城上督戰,方將黃梟兩千人調走,不及一刻,漢軍便攻上城頭。公孫霸不禁大驚,不及傳命,見鍾方已經率軍同漢軍戰在一起。公孫霸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左右已經無軍可調,見登城漢軍越來越多,其護衛請公孫霸避之,公孫霸尚沉吟,道:“鍾將軍可抵禦之。”言末畢,鍾方軍已經不能抵敵,鍾方遂奔於公孫霸之前,請其速撤遼陽。
公孫霸見之,不禁心中驚怒交集,心向遼陽一失,朕將無所安歸,火急攻心,大叫一聲,口噴鮮血。
眾軍見之大驚,鍾方連忙傳命偽燕羽林軍將護衛公孫霸從南門而走,自己領軍在後護衛。此時漢軍已經數百人攻上城頭,燕軍大亂,漢軍又斬關落鎖,將城門打開,城下漢軍即將入城。
鍾方見之心中驚懼,急忙令人傳令東西二處,說北門已經陷落,陛下已經撤出遼陽,速速收軍從南門撤出,到襄平城駐紮。
漢軍已經入城,偽燕數百禦林軍護衛公孫霸匆匆出南門,將公孫霸扶上馬車,便望襄平而奔。鍾方收集得敗軍七八千人,且占且退,得以護衛得公孫霸逃出,公孫鵠、黃梟等也率五千餘人逃出南門。唯有聞人亮與焦勇所部燕軍,隻逃出一半,聞人亮與焦勇尚未出城,北澤與趙如霜已經率軍從東門入,截斷其退路,西門展鴻、盧飛已經率軍破城而入,北麵麻
準也提軍至,聞人亮與焦勇數千燕軍被漢軍四麵圍定。
縱橫傳令,攻陷遼陽之後,城內軍民不及走脫者,隻要歸順漢朝,便一律赦免。漢軍已經入遼陽城,燕廷前番已經撤離,燕軍也大部逃出,未有司空聞人亮與焦勇所部三千餘燕軍不及走脫。縱橫聞知,便親自馳入城中,傳諭二人並所部軍馬歸降。
聞人亮見四麵被圍,難以走脫,又見漢軍圍而不攻,便對焦勇道:“漢軍是欲要我軍投降也。今大燕氣運將盡,反抗無益,焦將軍可率眾歸降漢朝罷。”
焦勇道:“若降之,漢軍豈能相容吾?某願領軍決一死戰,或可還能衝出。”
聞人亮道:“漢軍向來優待降俘。今我軍已經陷入絕境,不可衝出,為數千將士性命計,將軍且降王騰,必能相容。”
焦勇道:“吾聽司空之言,且請司空一同降漢軍罷。”
聞人亮苦笑道:“將軍尚壯年有為,可降之尚能有為。吾已經老朽,不堪受此折辱也。”
焦勇不禁流涕道:“司空大人何出此言?螻蟻尚且偷生,何況人乎?”
縱橫已經至軍前,傳命燕軍道:“漢朝驃騎大將軍有令,如棄械投降者,皆赦免前罪,一並任用。”
聞人亮見之,遂大聲對漢軍道:“吾乃大燕司空聞人亮是也,今且請與驃騎將軍王縱橫一言!”
縱橫隨即答言道:“願聞詳細。”
聞人亮道:“久聞王縱橫威名,今幸得一見。吾今軍敗,有一言相告足下。吾本漢朝臣民,因見漢朝氣數將盡,大燕興起,遂委身大燕,幸得公孫陛下重用,位至三公之列,得以光耀門楣。今不能守衛遼陽,吾亦不能以花甲老朽之年,再受投降折辱。然遼陽城數萬百姓已及焦勇將軍所部數千人性命,還望將軍全之!”
縱橫答言道:“然也。足下既然知此形勢,便可歸順漢朝,漢朝必然厚待足下。”
聞人亮嗬嗬笑道:“吾已經事燕,便不宜再折節事漢也。吾侄聞人昭遠,海內奇才,猶然不降而殉國,吾為其長輩,焉能不及晚輩乎?”
縱橫聞言急忙勸到:“足下歸順漢朝,正是棄暗投明之舉,何言折辱乎?漢定天下,名正言順,足下棄燕歸漢,亦是明智之舉,請足下三思之。”
聞人亮拒絕道:“漢朝能安定天下,亦吾之所願也。然吾已經老朽,再度歸漢,亦將無所作為,徒留後世所笑也。吾意已決,隻願吾對將軍之言,將軍能行之也。”
於是伏地向南麵而拜,道:“臣今日報陛下知遇之恩,願陛下保重!”便起身拔劍自刎於軍前。
聞人亮已經自裁,縱橫不禁唏噓,遂傳令收斂其屍首,將其厚葬之,以表彰其名節。焦勇見聞人亮已死,亦流涕不止。縱橫對
焦勇道:“焦將軍今番降不降?如降之,吾仍重用焦將軍。吾軍中麻準將軍,前番也是偽燕將領,自歸順漢朝之後,便屢建功勳,今已經為漢朝虎烈將軍。你軍中上將軍姬超,也已經率眾歸服大漢,今漢朝厚待之。焦將軍跟隨公孫霸,豈有前途?”
焦勇遂棄械下拜謝罪道:“末將非不欲歸順,隻恐前番與漢朝為敵,恐漢朝不能相容也。今既然貴軍相容,末將願率眾歸誠。”
縱橫道:“漢朝以仁德威服四海,四方來降順者,豈有不相容之理?將軍今番能棄暗投明,正是為將者明智之舉也。”於是便受降焦勇所部人馬,編在漢軍之中,仍以為將軍統領其部三千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