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君子不施其親
孔門學渣最新章節
第1005章君子不施其親
見曾參不再爭辯,樂歌也隻得不再追問。說道:“繼續往下讀文吧!抓緊時間!”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解讀一下!太長了!我記性不好!”樂歌示意道。
曾參解讀道:“子路跟隨先生出行,落在後麵了,路上遇上一個老人,老人用拐杖扛著除草器具。子路問他道:您看見我的老師了嗎?老人說:四肢不勞動,五穀分不清。你說?誰是你的老師?說著把他的拐杖插在地上,就去鋤地除草。子路拱著手站在那裏。老人留子路到他家裏過夜,殺了雞、做了黍米飯給他吃,並且讓他的兩個兒子出來拜見子路。
第二天,子路趕上先生,把這件事向先生作了報告。先生說:這是個隱士呀!便叫子路轉回去拜見。子路到達他家時,老人已經出門去了。子路對他的兩個兒子說:不做官,是不合道理的。長幼之間的禮節,是不能廢棄的;君臣之間的正常關係,又怎麽可以廢棄呢?想要保持自身的清潔而隱居不仕,卻破壞了君臣關係的準則。君子出來做官,是做他應該做的事。至於自己的政治主張不能推行,那是早就知道了,隻是君子必須如此去做。”
“嗬嗬嗬!”樂歌笑道:“最後那句,才是你和你先生所要表達的吧!也是你把它安排在這裏的原因!是不是?是這篇‘如何做臣子篇’所要表達的吧?”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老丈指責孔子不勞動,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都不會,怎麽能夠成為別人的老師?
孔子聽說後,又派子路回去拜見他。拜訪是其一,主要還是想告訴這位高人、隱士:隱居山林是不對的,應該出來做官。做一個有責任擔當的人,而不是退讓。退讓!等於不負責。一個人不能承擔自己的責任擔當,那是不應該地,也是不負責任地行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才是主動、積極人生。
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其誌,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誌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謂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
“什麽意思?解讀一下!太長了!我記不住!”樂歌問道。
曾參解讀道:“被遺落的人有: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先生說:不降低自己的意誌,不屈辱自己的身分,這是伯夷叔齊吧。說柳下惠、少連是‘被迫降低自己的意誌,屈辱自己的身分,但說話合乎倫理,行為合乎人心。’說虞仲、夷逸‘過著隱居的生活,說話很隨便,能潔身自愛,離開官位合乎權宜。’接著,先生說:我卻同這些人不同,可以選擇這樣做,也可以選擇那樣做。”
“那麽?誰做得更對、更好呢?”樂歌問。
曾參頓了一下,朝著樂歌樂伯伯看著,沒有說話。
見曾參不說,樂歌說道:“你先生的意思是:他的做法是對的,更積極一些!還不就那麽回事?自己誇自己!”
“這?”曾參聽了,自然是不高興。
“好了!好了!繼續往下讀文吧!”樂歌揮舞了一下手臂,說道。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大師摯適齊,亞飯幹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鞀武入於漢,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
“什麽意思?解讀一下!”樂歌習慣性地問道。
曾參解讀道:“魯君無道,禮樂崩壞,樂人都走散了。太師摯逃到齊國去了,亞飯幹逃到楚國去了,三飯繚逃到蔡國去了,四飯缺逃到秦國去了,打鼓的方叔逃到了黃河邊,敲小鼓的武逃到了漢水邊,少師陽和擊磬的襄逃到了海濱。”
“什麽意思?”樂歌皺了皺眉頭,又問道。
曾參進一步解釋道:“魯君無道,禮樂崩壞,樂人都走散了。先生不僅為樂的衰敗而擔心,更是為國家的衰敗而擔心!感覺肩上擔子沉重!”
“哦?”樂歌點了點頭,應道。
“所為‘禮崩樂壞’,這就是禮崩樂壞!君王無道,不把音樂當回事,不尊重樂師,樂師自然是要走人的!”曾參感歎道。
“嗯!好!繼續往下讀文!”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什麽意思?解讀一下!”樂歌示意道。
曾參解讀道:“周公對他的兒子魯公伯禽說:君子不疏遠他的親屬,不使大臣們抱怨不用他們。舊友老臣沒有大的過失,就不要拋棄他們,不要對人求全責備。”
“嗯!好!”
魯公:指周公的兒子伯禽,封於魯。
孔子引用周公的話,不要疏遠別人,不要抱怨別人,不要拋棄別人,不要過分地責備別人。因此!作為人、君子,就不能隱居避世。要做一個有擔當的人,勇於承擔社會責任。
周有八士:伯達、伯適、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
周代的興盛一定與這八士有關,不然孔子不會提及他們。隻是!關於這八位士的身份信息、事跡等,曆史上都沒有詳細記載。但是!可以想象:孔子把他們提出來,一定是他們有才能。他們沒有選擇隱居山林,而是投入到社會大家庭中,為人民服務。
孔子的意思是:如果那些有才智的人不去隱居避世,勇於承擔責任,那麽!亂世就可以得到治理,亂世就可以早日結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