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孔門學渣> 第939章 曾參談君子

第939章 曾參談君子

  孔門學渣最新章節

  曾參不忍地看了一眼竹簡,對樂歌說道:“樂伯伯!按照樂伯伯的意思,中間要省去一些內容了。”


  “嗯!當省就省。”樂歌應道。


  “是!樂伯伯!”曾參用筆在竹簡上又做了幾處記號,然後往下讀。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嚐從事於斯矣。”


  “嗬嗬嗬!”樂歌笑道:“變成曾子曰了?好!”


  曾參解釋道:“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的才能高,卻向比自己才能低的人請教自己不懂的地方。自己的知識多,卻向比自己知識少的人請教自己不懂的地方。有學問卻像沒學問一樣--那是謙虛!知識很充實卻好像很空虛一樣--那是好學!被人侵犯了卻不計較--那是寬容!——從前我的一位朋友就是按照這樣去做的。”


  “好!”


  曾參進一步解讀道:“這句話是承接上麵的話來的,可惜上麵的話被刪除了!樂伯伯!”


  “嗯!”


  “所以顯得與上麵的話不連接了,樂伯伯!”


  “知道了!”樂歌應道:“那你回去以後,再增加一些合適的內容進去,把上下文連接起來,不編排可能被禁的內容就可以了。”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繼續說道:“我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希望人們謙虛不自滿,有寬闊的胸懷和忍讓精神。以國家、人民為重,不要計較個人得失!是這個意思。如果我們有了這樣地想法,社會還會如此混亂麽?是不是?”


  “大公無私!”


  “對大公無私!”曾參應道。“但是!也不是絕對地大公無私,而是!人類的共識!是這個意思!”


  “哦?”


  “樂伯伯!”


  “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承接上文而來的,可惜上麵的內容被我要求刪除了!所以!你著重解釋這句話。是不是?”


  “是!樂伯伯!”


  “好!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曾子說:“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什麽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我說:有這樣的一個人,老君主臨終前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給他,讓他輔佐幼君。有這樣的一個人,可以把國家的政權托付給他,在麵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而不動搖屈服,仍然忠心耿耿。這樣的人算不算是君子呢?這樣的人就是君子啊!”


  “你是說你吧?曾參!曾子!嗬嗬嗬!”樂歌笑道。


  “樂伯伯?”


  “你先生把子思托付給你,你做得很好!所以!你是君子!”


  “慚愧!嗚嗚!”曾參說著,把頭低下,一副慚愧不敢見人的樣子。


  “你做得很好!曾子!”


  “嗚嗚!”


  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親的小孩叫孤,六尺指15歲以下,古人以七尺指成年。托孤,受君主臨終前的囑托輔佐幼君。


  寄百裏之命:寄,寄托、委托。百裏之命,指掌握國家政權和命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士不可以不見多識廣,不可以不剛強,不可以沒有毅力。因為他們肩負的責任重大,道路遙遠。他們要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這難道還不重大嗎?從目前的意識形態來看,他們是要奮鬥終身的,要有死而後已的精神才行,難道?這路程還不遙遠嗎?”


  “好!曾子!”樂歌讚賞道。


  因為前麵的一些內容刪除了,隻剩下“曾子曰”。所以!有些上下文不能連接。


  其實!承接上麵的文而來,是希望我們立誌而已!


  曾參謝了一聲,繼續往下讀文。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什麽意思?回歸到‘子曰’了?”樂歌問道。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在現代社會裏,一個人應該具備這三樣寶貝,詩、禮、樂。詩由性生,即興而發。是社交不可缺少的東東。不知禮,無以立。知書達禮,才算是君子。樂乃生活情趣不可或缺的要素!可以陶冶情操,當習之!”


  “哦?”樂歌應道:“這是講君子?你剛才認為自己也是君子?是不是?”


  “樂伯伯!”曾參應道。“先生要求學生不僅要講個人的修養,而且要有全麵、廣泛的知識和技能。”


  “嗯!好!”樂歌讚賞道。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什麽意思”樂歌應道:“愚民政策麽?”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老百姓願意服從,是因為他們有願意服從的理由。老百姓不願意服從,是因為他們知道了服從的後果。”


  “哦?原來是這個意思?我還以為是愚民政策呢!不讓人民學習知識呢!”


  “怎麽可能呢?先生一生為了教育事業!這不是?希望人民都有知識、文化?他才普及教育的?”曾參解釋道。


  “我理解錯了!對不起!”樂歌承認錯誤道。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喜好勇敢而又憎恨自己太窮困,為了擺脫窮困,就會作出過激行為,引發混亂。對於不仁德的人或事,處理起來不要過於逼迫,處理得太過分了,就會引發混亂。”


  “什麽意思?”樂歌不解地問道。


  “先生分析認為:某一類人會引發混亂,某些事件處理不當也會引發混亂。”


  “哦?”樂歌應道。


  曾參又補充道:“先生是在提醒管理人員,要慎重對待。不要草率決定,以免造成更大地混亂。”


  “哦!”樂歌點頭道:“對於某些社會突發事件,有的時候需要冷處理。先看清情況,然後再作處理。草率處理了,往往激化社會矛盾。”


  “正解!正解!我先生就是這個意思!”曾參激動地說道。


  “嗬嗬嗬!”樂歌笑道。


  “謝謝樂伯伯!謝謝!”


  “嗬嗬嗬!繼續往下讀文!”樂歌笑道。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