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更何況現在年輕人好像越來越喜歡紀錄片?
或許是因為當新聞空洞,電影懸浮。介於二者之間的紀錄片,反而為我們保留下一種難得的真實。
比如去年9分國產片寥寥無幾,大家卻不吝為國產記錄片打出了一個個9分。醫療題材的人間世2,教育題材的他鄉的童年,人領域有但是還有書籍,自然界有未至之境
你不一定都要看完,但一部紀錄片的存在,就是一扇為你留著的門,通向世界里某一個未知的角落。
特別是今年的一部叫正在連接的紀錄片,讓寧遠印象深刻。它的命運,正好呼應了內容。熱搜有多熱,對熱搜的反思就有多涼。
互聯網越來越快,一件件新事物撲面而來,你不願意、不敢多花一秒鐘,回頭看一眼。正在連接終於為我們按下暫停鍵,你能不能慢一點?
奧華是一名網路主播,每天都會在縣城的廣場上直播唱歌,目前粉絲有40多萬。靠直播的收入,養了一個家,他是頂樑柱。
但他是一個只有12歲的小學生,唱著不屬於他年紀的歌詞,卻會用老練的口吻招呼直播間的觀眾。
在義烏打工的景澤,是奧華粉絲中的一員。工資一個月5000,給奧華刷禮物絲毫不手軟,最貴的一次刷200多塊錢的穿雲箭。
他說看著奧華,想起自己家鄉的弟弟,這十二歲的小孩真的懂事。
看似正能量,但在直播這一行里,有一條紅線禁止未成年當主播。
有人在直播間里提出疑問。奧華不以為然:這個天下,直播的小孩多的是,他要是不能直播你再跟我說。
結果一次封號,讓原本40萬的粉絲一夜清零,生活斷了來源。4個月之後,奧華才能申請新賬號,重新再來,現在只有3萬的粉絲。
可這個號怎麼來的?
奧華的媽媽,借了一個男人的身份證,如今這個男人回來想要回奧華的賬號。
因為把柄捏在別人手裡,奧華媽媽只能供這個男人住,給他買手機。一個以直播為中心的家庭,就這樣在同一個屋檐下共生著。
別人家的家長,催孩子寫作業。奧華的媽媽,卻每天把他推到鏡頭前,向觀眾們打招呼:謝謝各位家人們。
晚上7點半到9點,笑臉相迎,這是一天的工作。
當記者追問奧華媽媽這一晚上能賺多少錢時,她支支吾吾。掩飾著她明白用這個賺錢並不是那麼光彩。
聽到這個故事,你感覺誰都有錯。但想一想,又好像誰也沒錯。
對於奧華媽媽,這直播是一家的生活費和兩個孩子的學費。對於觀眾他們是在打賞上進懂事的孩子。對於奧華,他覺得直播唱歌是接近夢想的一種方式。
一件原本不合理的事,被成人世界里種種無奈的現實,就這樣合理化了?
紀錄片里奧華結束直播后,不再需要唱大人的歌,不用再說大人那些客套話。孩子站在夾娃娃機面前,雙手合十祈求娃娃機讓他抓出一個皮卡丘。
他還是原原本本那個12歲的孩子!
娃娃機或許能給他夾出一個玩具,但誰能給他一個完整的童年?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德陽,本來是一個不出名的小城市,卻因為一件事被頂在風口浪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