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肖恩康納利去世了?」

  寧遠看著朋友圈消息,不由感嘆有掌聲,有鮮花,有眼淚,致敬一代銀幕傳奇落幕。

  從小看他的電影長大,不止向他告別,也想向一個黃金時代告別。騎士、俠客、特工、探險家、黑幫大佬、風流俠盜……

  那些銀幕鐵漢正在老去,也必須老去。

  尤其當新時代女性意識崛起,超越種族地域的存在主義思潮主導銀幕;當眼前的好萊塢從選角到命題都必須做到性別導向正確;當迪士尼一部不及格的《花木蘭》都能靠流媒體平台豪取26億美元收益……

  不管你說這真好,還是某些地方有點矯枉過正。銀幕人設,被無止境地細化了,這就是世界大同而多元的表現。

  當初的配角們如今以各種人設開始自救,那個不講道理的直男魅力時代,當然會成明日黃花。

  這也許是我們直男最後的機會,可以回頭看看:我們曾經仰慕的好萊塢式直男,本質是啥?

  大使館的酒會牌桌上,各路商政名流衣著華麗,圍坐一桌。表情嚴肅,神經緊繃,計算籌碼與牌面。

  「這位先生怎麼稱呼?」

  鏡頭一轉,一張英俊面龐,微微低頭點燃香煙。

  淡定,從容,眉頭微微一挑——邦德,詹姆斯邦德。

  邊界小鎮上,日輪當午,穿著頭蓬的男人走向流氓幫派。路過打棺材的老頭,甩下一句:準備三口棺材。

  扯開斗篷,拔槍,連射。

  放下斗篷,嘬煙,回頭。

  再次面對老頭,糾正:我說錯了,是四口棺材。

  魚龍混雜的小酒館,酒客散去之後。一個戴牛仔帽,雙手插兜的身影,高高地打在牆上:

  「你好,瑪麗安。」

  女主轉身,震驚,摔掉了手裡的杯子。

  是你!印第安納瓊斯。

  在英雄主義的背面,是融匯了優雅與暴力兩種屬性的危險的雄性激素,以及不失風度、點到即止的男性魅力。

  當然不止虜獲女性,虜獲的還有正在成長的男性。多麼獨立和耀眼,那就是我將努力成為的樣子。

  眾所周知在傳統好萊塢片場,製片人是第一話事人。而片場二當家是誰?

  導演?對不起,他可能還沒剪輯師地位高。

  演員?

  不,準確地說:電影明星,bigstar。

  因為早在上世紀20年代,狡猾的資本家就已證實。同一張電影海報上,導演、編劇的名字哪怕再有分量,都不如那張人見人愛的漂亮臉蛋有吸引力。

  比如90的地球人都不認識《蒂凡尼的早餐》的導演,但他們絕不會忘記那位戴漂亮珠寶、天鵝絨手套、髮型精緻的奧黛麗赫本。

  從定位、人設、服道,到故事、編排、拍攝,都需圍繞明星魅力這一個目的發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