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教育
你上大學之後,就開始另一番學習,一種更接近於社會學習的學習。不同於課堂教育,他更寬泛,也更自由,也更艱難。
我小時候有一種錯覺,隻有在學校我才能學到東西。等我步入大學,一日一日混過我的日子的時候,某一天我突然意識到,這是不對的觀點。
我所有那些需要寫在試卷上的知識是來自於課堂的,但我生活中所用到的絕大多數常識啊,認知啊,處理事情的方式啊,這種貫穿我生命的知識大多不是來自於課堂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我的父母。
他們教會了我說話,這是作為人這種高級動物,雖然很沒有特色,也不值得炫耀,但是最重要的一項技能。掌握說話的技巧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掌握。所以我的父母避免了這種可怕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
其後是教會了吃飯穿衣。同樣,這些技能也都是很沒有特色,但不掌握又很可怕的事情。
然後是寫字。我在上幼兒園之前就會握筆,在紙上小雞爪一樣劃拉。雖然並不是很規範,也寫不出來很工整的字樣來,但這是一項技能,是一個開端。
有些家長會教會孩子們一些自己熟練的技能,比如編程,比如畫畫,比如寫作,比如彈鋼琴,比如做生意。無論哪樣,在很漫長的生活裏,你會發現,你爸媽所最熟悉的東西,或許也會成為你最熟悉的東西。
如果你仔細並客觀觀察自己,你會發現你會潛意識拿各種各樣的事情和爸媽的處理方式來對比。最典型的一句話是:“我媽說了……”,最不典型的一句是“我在家裏就這樣。”
總之,我們本身有很多很多父母的影子,這也是一種影響,一種習得。
我們大概都曾有過拿著自己的作業起問爸媽的經曆。再不濟,也有寫作業的時候被爸媽盯著的經曆。其實你仔細回憶一下,除了父母之外,即使是你的男女朋友,未來的媳婦老公,都不大可能像父母對你的關注那樣,無孔不入。他們恨不能長在你身上。
我見過一個母親給孩子找輔導老師的場景。母親大概是一個經商的人,打扮很時髦,但是很坦率說自己文化水平也不高,到初中之後就輔導不了孩子的功課了,所以要找一個輔導老師。孩子對這件事情的態度就是沒有態度。因為大多數輔導課都是有試聽課的。那時候我的感覺就是這個孩子是來陪讀的,他媽媽才是來上課的。問孩子成績,學校,上課狀態,平時的課本版本,問就是不知道,問就是搖頭,問就是羞澀,等到孩子說不出來了,家長能頭頭是道。
家長也曾是孩子。
他們其實對學習一如孩子一樣不耐煩。
但是有一天他們也會成為學霸,最初的推動力就是:我可以學習不好,但我的孩子必須學習好!
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麽樣的悖論,總之,很符合人性:我自己可以吃糠咽菜,但我的孩子不可以。
等到孩子你們為人父母的時候,你也會發現,你會為你孩子的教育耗費極大的心血,直到心力交瘁,乃至無可奈何。那時候你也就能體驗到家長看到一百分的成績單時候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