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777章 海外起波瀾十九
自唐時日本派出遣唐使向大陸學習中原的文化開始,日本這個國家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就被中原文明深深的影響了。對於日本來說,從大陸文明中傳來的諸多事物中排名前三的,應當是文字、佛法和茶了。
不過對於文字和佛法的日本化不同,日本對於茶文化倒是一直試圖保持著從大陸傳入的原汁原味為榮。和其他大多事物從唐時便傳入日本不同,茶葉和茶文化傳入日本的時間不過才4、5百年而已。
而茶葉和茶文化的初傳播者,乃是被日本人稱之為茶祖的日本臨濟宗的初祖-榮西禪師。這位禪師在大宋求取佛法之餘,還從大宋帶回了茶種和蒸青之法,從而使得茶葉和茶文化開始在日本傳播開來。
戰國末期在千利休等一幹茶人的努力推廣下,加上各地大名的帶動下,茶終於成為了日本的流行飲品。雖然日本的上層人士依然認為最好的茶葉出自大陸,但是他們卻對大陸現在流行的炒青製茶法不以為然,還是推崇從宋時流傳下來的蒸青製茶法,因此雖然日本各地還在大量進口來自大陸的茶葉,但是日本自己的茶業也正迅速的成長著。
薩摩藩位於九州島西南部,這是一片位於火山地帶的土地,領內除了大量的山脈與河川之外,薩摩藩最大的特色也隻有諸多的溫泉了。也因為火山眾多,使得藩內的核心地區基本被火山灰的堆積物覆蓋著,正是憑借著這些火山灰改良了當地的土質,使得薩摩藩雖然平原稀少,但是土地卻並不貧瘠。
當然,和藩內諸多的武士人口相比,薩摩藩的土地還是顯得過於狹小了,所以在德川氏平定天下之後,薩摩藩依然還是采取了對於外海諸島的拓展活動,並成功的拿下了琉球群島的控製權,這一度改善了薩摩藩的財政狀況。
可是隨著大明再次向外擴張勢力之後,薩摩藩也是最先受到打擊的日本諸侯,它不僅失去了琉球諸島,甚至連種子島分家都在大明的支持下獨立了出去。不過有所失必有所得,失去了種子島和琉球群島的薩摩藩,卻在日本開海之後成為了和大明貿易往來最為頻繁的一個日本藩國。
薩摩的火山灰、硫磺、木材成為了出口的大宗貨物,而從大明傳入的各種美洲植物,則極大的增加了薩摩的糧食產量。這使得薩摩藩雖然失去了種子島和琉球群島,但是藩內的財政並沒有惡化下去。
而且鹿兒島地區的地形和氣候又極適合茶樹的生長,隻不過此前薩摩人一直不懂如何侍弄這些茶樹,當明國商人帶著先進的種植茶樹經驗到來之後,薩摩出產的茶葉品質就開始快速上升,當地適合茶樹種植的地區也大批的開辟為茶園,這對於藩內的財政來說,都是比較積極的影響。
可薩摩藩的大部分武士卻對現狀越來越為不滿,因為經濟上的繁榮並沒有給他們帶來什麽好處,反而帶來了物價的上漲,給他們的生活造成了困難。掌握了同明國貿易的家老、武士,投資興建工廠和船廠的商人,種植茶葉和棉花的地主,固然是在經濟發展中獲得了大量財富,但是依賴固定俸祿生活的中、下級武士,他們發覺自己的生活居然還比不上那些他們原本看不起的手工業者,這就讓人三觀破裂了。畢竟大多數人成為武士的目的,不就是想要過的比平民更好一些麽。
於是,享受著開海利益好處的薩摩藩,卻出現了眾多閉關鎖國論的支持者。這些武士們天真的以為,隻要把外國人趕出日本,他們就能回到過去受人尊敬的時代。而那些農民和商人創造出來的財富,也會落入到他們的口袋之中。
這股力量是如此的強大,使得薩摩藩的當家領主島津光久也不敢正麵駁斥,而是采取了不予評論的態度。島津光久的這種態度,自然也就使得領內尊王攘夷思想開始大肆傳播,使得薩摩的武士們從原本敵對江戶幕府的態度轉變為了敵對大阪幕府的新姿態。
當然賴以支撐這些薩摩武士底氣的,乃是利用對外貿易盈餘從大明購入的大量火繩槍和佛郎機炮,還有一部分自製的火槍。就薩摩人自己看來,利用這些武器裝備起來的薩摩武士團和薩摩家控製的一個正式師團編製的國家軍隊,對付大阪那些商販市民組成的部隊,可謂是輕而易舉的事了。
直到沐天波帶著明國及大阪幕府的聯合艦隊出現在鹿兒島附近的海麵,建於城山山麓上的鶴丸城內,薩摩藩的領主島津氏正同家臣們緊急商議著眼下的時局。
僅僅在一個多月之前,尊王攘夷誌士利用各地農民發動的米騷動運動,轉變為了一場反對幕府統治的起義運動,看起來尊王攘夷運動的前景還是一片大好。但是隨著內大臣德大寺的被刺殺事件開始,形勢就急轉而下了。
不僅朝廷親自下詔斥責各地出現的尊王攘夷活動是一群逆賊的野心之舉,還聲稱是有人為了挑撥幕府和朝廷之間的關係而暗殺了內大臣,接著表示一定不會放過暗殺內大臣的主使人的。之後得到朝廷詔書的大阪幕府就開始發文各藩,要求各藩以出兵來表明自己的清白。
麵對朝廷和幕府的雙重壓力,原本對尊王攘夷運動不太感冒的藩國很快就公開響應了幕府的號召,這些藩國的表態又接著影響到了那些原本處於中立立場的藩國,這就像是一塊挨著一塊倒下的積木一樣,一旦開始就似乎無法停止了。
當薩摩藩這邊剛剛接到四國島上的阿波、土佐兩藩倒向大阪幕府時,聯合艦隊就已經出現在薩摩灣內了,這簡直讓薩摩人措手不及。
因為繼位沒多久而甚少在藩政問題上發言的家主島津光久,此時也忍不住氣急敗壞的向主持著藩政的島津久章、島津久慶兩人發難道:“你們之前不是說,山內家和蜂須賀家對於大阪並無多少忠誠,你們有把握令這兩家至少保持中立的嗎?另外,究竟是誰派遣了人員去京都暗殺了內大臣?你們究竟有沒有預聞此事?”
島津久章、島津久慶兩人雖然是島津光久的妹夫,但是兩人的年紀都比光久大的多,在島津的家臣團中聲望也不錯,都以開明而著稱,他們也是家老中積極支持尊王攘夷的人物。
這一次,也是他們力主同長州藩結盟,借尊王攘夷的運動發起倒幕行動,從而變革幕政的主要推手。麵對島津光久的質問,島津久章雖然臉色難看,但還是拜倒謝罪道:“臣有罪,未能預料到野中兼山此人居然如此狂妄,不顧山內家諸多家臣的反對,獨斷專行的倒向了幕府。正因為山內家的表態,蜂須賀家無法麵臨腹背受敵的威脅,隻好投向了幕府…”
“我要的是解釋嗎?我要的是眼下的對策。現在明國和幕府的聯合艦隊炮擊了我國的船隻,並發文質問我國為何攔阻艦隊進入薩摩灣,是否有對抗幕府和朝廷的企圖。你們說,本藩應該如何回答?”
島津久章一時都想不到拿什麽話來搪塞島津光久,作為前代領主的心腹,他和島津久慶兩人一直主持著薩摩藩的日常政務。即便前代領主去世,島津光久接任家主之位,兩人也以光久年輕不熟悉政務為由,繼續掌握著藩政。
也正因為他們和島津光久在權力上的衝突,才使得原本是開海政策受益者的兩人,不得不為了尋求底層藩士的支持,而迎合了尊王攘夷派的主張,但這也加深了他們同島津光久之間的裂痕。
在這之前因為島津光久的隱忍,島津久章和島津久慶兩人都沒感覺這點衝突有什麽大不了的。但是當島津光久借助幕府艦隊兵臨城下一事發難時,島津久章這才隱隱感覺有些不妙了起來。
和島津久章互為奧援的島津久慶見此,不由插嘴說道:“暗殺內大臣一事,我等確實沒有參與,也從來沒有指派過任何人前往京都。
山內家和蜂須賀家的倒戈也是純屬意外,但我以為兩家內部不可能對此不持有異議。而且即便幕府有著朝廷的詔書,也不能無禮的炮擊我國船隻。幕府這是持強欺弱之舉,本家應當予以狠狠的還擊,而不是向幕府低頭,否則本家今後還如何立足於九州之地?”
看到這兩位家老還是不肯認錯,和島津光久交好的家老島津久通頓時反對道:“如今幕府聯合了明人的艦隊,又得到了四國島諸藩的支持,在兵勢上已經遠遠超過了本家。
而且之前加入本家和長州聯盟的熊本藩現在又改變了態度,不僅拒絕接見本家的使者,更是將軍隊調動了和本家相鄰的邊境上,他們想要做什麽難道還不夠明顯的嗎?一旦本家和幕府的鬥爭居於下風,恐怕熊本藩的援軍就要變成敵軍了。
更何況,哪怕熊本藩不改變立場,本家和幕府的這場鬥爭也不會有勝算的。幕府現在手握朝廷的大義,又有明國和各地藩鎮的支持,海陸兩路大軍出擊毫無破綻。
而反觀本家、熊本藩、長州藩三藩雖然結盟,卻被山海天險所隔斷,大家都隻能獨立對付幕府大軍,難以互相支援,可謂是各自為戰。這樣的盟友和沒有有什麽區別?”
雖然在氣勢上居於下風,但是島津久章還嘴硬的回道:“就算沒有盟友,難道我們就不能依靠薩摩武士的忠勇來抵抗外敵了嗎?關原合戰中,本家麵對數十倍之敵,不一樣還是殺出了一條血路,令得德川氏不敢降罪於本家嗎?就大阪那群小商販組成的軍隊,難道你還怕他們打上鶴丸城來不成?不管如何,眼下都不可向幕府示弱,否則幕府提出什麽無禮要求來,難道我們還要一一聽從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