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越滄海> 423.第423章 蜀道難

423.第423章 蜀道難

  開寶元年,似乎瞬息之間就在分贓與改革的劇烈碰撞之間過去了。這年九月底的時候,錢惟昱最早的妃子周娥皇分娩產下了一個嬰兒,十一月的時候楊雲娥也一樣順產。不過正如錢惟昱預謀的那樣,兩胎都是女兒;周娥皇與楊雲娥雖然心中失望,卻也無話可說,對於後宮沒有「雨露均沾」的怨念基本上也都平息了下去。 

  選子因為產子的時候年紀太小,受創不淺,所以此後大半年錢惟昱都沒有寵幸她,周娥皇與楊雲娥大半年的時間都不方便,產後調養也要到開寶二年春才能完成。所以這開寶元年大半年的時間裡,周嘉敏這個無論從姿色才情來說都完爆其他競爭對手的後來者便幾乎獨寵後宮,僅有蔣潔茹、清少納言二女偶爾得蒙臨幸,分潤些殘羹冷炙,後宮旁人多無敢有異議。 

  畢竟其他女人都不是歷史名人,錢惟昱也不知其一身底細,不過周嘉敏畢竟是歷史上跟著李煜做了十五年皇后,獨寵後宮都沒有生下過兒女(李煜二子都是大周后所生),可見她身子骨本身有些問題。縱然妖媚入骨柔情似水,卻可以讓男人沒有後顧之憂不怕玩出禍水來。錢惟昱深知這一點之後,便好借著這個契機,讓自己將來別的孩子和長子年紀差距拉大一些,免得身後事多出什麼變故。 

  …… 

  閑言休絮,且說吳越趙宋各自承平種田,這年入冬之後,滇北川南交界之處的攀枝花、昭通等吳越國在大理北部新建的羈縻州終於繁盛起來了。 

  一年間,兩處各自移入了大約一萬戶移民建成州府,僅以夯土原木為城。兩處州城周遭,靠著提前放火燒荒勉強各自開拓了幾十萬畝緩坡荒田,各自分成十幾個每處田畝幾萬畝、人口上千戶的鄉鎮。至於縣城之類的建制因為過於倉促,基本上也還沒有搭建。所以一個羈縻州直接就越級管轄下屬十幾個擁有數百上千戶民戶的鄉鎮,確保每一戶移民都可以分到二十畝田地以保障基本民生。 

  川滇邊境的山地,以原本唐宋時候中原的物種而言,實在是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坡地要修成梯田所需耗費的人力和工具實在太龐大,沒個十年八年根本看不出明顯效果。而如果不修梯田,休說種稻,便是種燕麥都無法保持水土,而且麥子需要的積溫比較低,在亞熱帶氣溫下也是很難長好的。 

  所幸的是,如今這批移民過來的時候,可是由官府派發了大量玉米和薯類種子的——後世民國時候貴州和川南山區的人口是明末的十幾倍,到了現代,貴州山區窮困人口還是靠包穀面過活,那便是因為玉米可以在這種地方長活。有了玉米和薯類,哪怕是剛剛燒荒后還沒種熟的新地,只要把石頭什麼的去掉,好歹也可以收下一戶人家糊口過活的糧食了。 

  如今還不到25歲的樊若水,頂著一個昭州刺史、兼工部郎中的官職,這個秋天一直在帶著工部的測繪人員勘查金沙江和白石江交匯區上下游的水文情況——目前的官身,也是他在廣東幫著錢仁俊大規模治理桑基魚塘農業、休整水力圩田掙來的。從廣東調到雲南之前,他被召回杭州得到了大王的親自接見,然後把這件修金沙江河工的差事交給他,許了個事成之後,保他30歲之前升到工部右侍郎的好處,他便激動不已地帶著人上路了。 

  川滇邊境的地方,施工最好的季節還是冬天和初春,因為距離橫斷山遠一些,金沙江的凌汛不如更靠雲南深處的白石江、紅河那麼明顯。制約施工的主要因素還是天氣的炎熱帶來的蚊蟲疾病。 

  不過勘測過具體地貌之後,樊若水卻是心中發苦:金沙江的險惡,實在是超出了常人對於河川的想象。在入滇之前,世人所想的長江之險已然莫過於入川時所要經過的三峽。自酈道元一部《水經注》以來,長江三峽從永安到夷陵那「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的形象就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了漢人學者所能想象的河川險要之極限。 

  到了攀州、昭州之後,虎跳峽、老君灘等上游險阻著實讓樊若水嚇了一大跳,也讓他對於大王為什麼不要求在上游修河工、只修棧道有了深刻的理解。不過自家大王能夠身在萬里之外就給出指導性意見,更是讓樊若水產生了一種深深地無力感:莫非大王真箇是生而知之者的聖人么? 

  只有錢惟昱自己知道,他之所以不要求在老君灘以上游部分江段修通河工,那是因為根據他後世的一則軼聞隱約記憶,貌似老君灘的航運問題一直到北洋政府時期都沒有攻克,其餘還有幾十處更上游的險阻因為名氣太小根本記不得。至於虎跳峽,哪怕到21世紀都是雲南旅遊的著名景點,以奇險著稱,上輩子還不算太差錢的生活方式,讓他有幸在雲南旅遊的時候在蒼山洱海之外又去過虎跳峽景區。 

  此時此刻,在樊若水眼前的虎跳峽,實在是比長江三峽險要無數倍的可怕存在——萬里長江,在這一段江面最窄處只有120尺,相較於中下遊動輒十里八里寬的江面,至少要窄百倍。縱然算上上游徑流量較低的因素,那水速至少也是每秒幾十米的高速。江中偶有落石掉下攔江,只要石頭直徑小於一丈尺寸,都會被江水衝動帶走,要在這樣的地方行船,無疑是痴人說夢。 

  與百尺寬闊的江面相比,兩岸夾江聳峙的絕壁高度可就令人嘆為觀止了,粗略一測量,大約最高處足足要高出江面六千尺(也就是兩公里落差),虎跳峽之得名,也是因為遠遠遙望古人似以為絕壁之頂猛虎可以縱躍從金沙江的一側跳到另一側,以形容夾江絕壁之高、江面之窄、水流之湍急。 

  這樣的地方,哪怕只是沿江修出棧道,所費也定然不少。樊若水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是在江邊絕壁上打孔做炮眼,然後塞進火藥進行反覆爆破。從深秋開始施工,不過一個月已經塌方了好幾次,而且關鍵是塌方的範圍實在無法估計——兩岸的山壁太過陡峭了,這年頭也沒有定向爆破技術,火藥不要錢似地猛埋猛灌,爆破的時候往往會把上頭的山壁一起炸塌,整個坐到江中。若是小石頭的話還好,被堵截住的江水一衝,馬上會被沖走,若是有數丈長以上的巨石截住江心,那就還要想辦法在露出水面的部分重新打炮眼,二次爆破炸碎。 

  幸好,這一段江面按照大王的規劃,百年之內也不必考慮水運了,炸塌了兩側山壁后,只要挖出棧道、用巨木支撐岩壁和半弧形洞頂,也就可以了。至於炸山修棧道帶來的處處暗礁後遺症,只能是暫且不顧了。 

  …… 

  幾處大工地內,漢人壯丁充任的河工足有三四萬人之巨,除了漢人勞工和士兵,也有一些原本大理三十七部蠻洞部族當中一些桀驁不馴被抓來當奴工的人。這些人往往被刀槍弓弩和手雷逼著在最危險的第一線做搬運碎石的工作——好幾次,爆破後半天,吳越人就讓這些南蠻先復工去清理爆破后的殘骸,結果趕上了二次塌方,每次死者凡數十人,至百餘人。而漢人勞工則被要求在初步打好木質支撐后才進場,也就避免了大部分的死傷。 

  大理國立國時,西南夷有三十七部蠻洞部族,如今已經只剩下了不到20個,紅河七部蠻洞是最早被消滅的,因為他們的地盤屬於漢人也可以宜居的所在,加上當初陰謀幫著楊宗棟作亂,除了大部在昆明戰役中戰死的精壯之外,其餘大多是被罰為奴隸。在昭州、攀州建城的過程中,乃至修棧道河工的最初階段,這些七洞蠻族就基本被消耗乾淨了,只剩下一些年輕的女人被漢人收了當使喚人或者小妾。 

  如今被奴役的,是和黔貴地區五溪蠻比較接近的部族,作為後續兩年雲貴漢化建設的先鋒奴隸使用,也有一些是從占城抓回來的南越奴隸——隨著占城被丁部領所消滅,後世南越寮國柬埔寨地區的奴隸捕捉工作也在大肆進行。吳越朝廷每年會開支出一兩百萬貫的錢糧物資給丁部領,讓丁部領幫著解決奴隸問題。為了這筆佔到占城財政收入大部分的收益,丁部領自然是毫無節操地把中南半島南部地區蠻子的捕捉臟活都接了過去。每年都要提供好幾萬人的崑崙奴給吳越朝廷用於從事危險工作,或者乾脆去麻逸國和呂宋島挖銅礦修路。 

  樊若水拿到手的發薪用錢,都是吳越朝廷新印發的「吳越銀券」紙幣,便照著石匠木匠每月一貫五錢的量發鈔,尋常力役一貫。周遭的一切物資都是官府供應的,所以紙幣的消費認可度倒是不成問題。只是因為缺少小額紙幣,所以找零非常困難,只能是攢著之後把官府提供的農具、鐵器、耕畜之類的大件打包買下,口糧若非必要的話,大多還是力役自帶——因為玉米的高產,哪怕在雲貴,如今一兩銀子或者說一貫足錢也可以買到三石的玉米,或者五石的紅薯。所以尋常不是大筆需要糧食的民戶也不會在這上面花錢。 

  靠著簡陋的紙幣與大部分物資自給自足、少部分計劃供應的計劃經濟,川滇邊境的十萬大山正在沿著金沙江和白石江被開鑿出一串串艱險的道路。或許再過幾年,下遊河工和船廠也會初具規模,只是這期間要付出幾萬奴隸的代價,也就難以預計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