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麒麟鏢> 第九十章 翻天巨變

第九十章 翻天巨變

  白冠長劍折斷,心中驚懼。這次他把威武堂的人馬全都帶了出來,這可是他的命根子,如此耗下去定然是血本無歸。


  想不到僅僅一年,這個少年已在自己之上,看到前後壓上來的武士,他把心一橫,大喝道:“不要命的隨我衝出去!”手中陡然彈出一道黑線,索命鞭電射而出。


  馮正星吃過這兵器的虧,見狀猛地縱身而起,黑線尖嘯著掃過。白冠也不停頓,隨著鞭影斜刺裏竄出一丈開外,那鞭影又是一閃,擋在前麵的兩個壯漢應聲倒了下去。


  白冠要跑,可到了現在哪還有這麽容易,他剛剛放倒兩個壯漢,一聲厲嘯隨即傳入耳際。這嘯聲在他聽來無異於索命之音,曾幾何時這嘯音還稍顯稚嫩,可現在聽來卻如追命天雷,白冠自然不是善茬,情急之下拉起一個攻向自己的武士擋在身前,呼嘯而至的麒麟鏢直接命中那武士的後頸。


  撿回一命的白冠來不及慶幸,手中揚鞭便欲脫身,可是他卻沒想到,那個為他擋鏢的武士竟攔腰把他抱住,任他膝頂肘砸就是不肯鬆手。兩側數名武士見狀一擁而上,把白冠腿腳胳膊纏了個結結實實,別看這些武士加在一起也不是白冠的對手,但就近發起瘋來不要命的貼上,一時之間那還脫得開。後邊早有一個武士乘機揮起長劍,白冠的前胸後背頓時被洞穿。


  說來也怪,白冠垂頭殞命時,那個拚命拖住他的武士竟也如釋重負般頹然倒了下去。


  那個滿懷期望得到雙鷹寶座的溫玉,此刻也被田允逼得入地無門,隻一個破綻便被田允一掌擊飛,眼見著沒了性命。


  半個時辰,威武堂三十餘人幾乎被全部斃於當場。


  說幾乎,是因為跑了一個柏雲鵬。這小子還真是命大,在被林頡一腳蹬飛時,眼前恰恰是圍牆下的一個泄水洞,他拚了性命擠過水洞,這才惶惶然逃出生天。待眾人翻過高牆,早沒了他的蹤影。


  ……


  孫伏都兵敗授首,石鑒被軟禁宮中,石閔和李農完全控製了朝堂,此時的他們已經成了真正的主宰,一眾朝臣和後趙舊將驚恐的注視著他們。


  稍稍安穩,石閔的第一道指令來了:“宣令內外六夷,敢稱兵仗者斬!”


  這一道指令嚇煞了眾胡人,這就是繳械呀,接下來會是什麽已不言而喻。有些人怕了,他們有的衝破關卡,有的翻越城牆,逃出來的不計其數,羯人第一次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


  然而這還不算完,因為第二道指令又來了:“與官同心者留,不同者各任所之。”


  什麽叫“與官同心者留”?官心又意欲何為?沒有什麽解釋,羯人相顧駭然,三十六計,計計無算,還是走吧!於是所有羯胡紛紛外逃,整個鄴城頓時亂了起來。


  與羯胡外逃相對照的是,周圍百裏的漢族百姓卻似乎聽懂了這道宣令,不待任何差遣,手執刀槍棍棒蜂擁望城而來。欲出欲進者在城門相遇了,沒有官家的阻止,百姓又何懼之有,於是便哄然而起,刀槍相向,六夷已除卻兵仗,又倍加惶然,是以出者皆歿,屍首填堵了城門。


  你以為這就算完了嗎?當然沒有,第三道指令又頒下了:“趙人(漢人也,後趙統稱漢人為趙人,而並不是國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門。”


  這道指令不用猜了,官家就是這個意思。


  這裏我們猜猜石閔的意思。石閔的父親冉瞻被俘時隻有十二歲,可以說還未成年,而石閔就更不用說了,他自小便在羯人堆中長大,深受後趙兩任國主的影響,他自己的認知應該就是亦漢亦胡。他是石虎的幹孫子,因此,相比於其他漢人來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感,在這種情形下他自然會認為自己是羯人。


  石勒建立後趙,實行的是“胡漢分治”,推行“崇胡抑漢”的政策,有意抬高羯人的地位,強行規定隻有羯人才能稱為“國人”,漢人隻能叫做“趙人”,並嚴禁呼羯為胡。後趙是十六國時期歧視、壓迫漢人最嚴重的一個政權,甚至,連朝廷的漢族高級官員也不得不遭受各種屈辱,也就是說石勒、石虎的累累暴行,以及對漢人的種種歧視和壓迫,對於身處後趙的石閔不可能沒有影響,因此,在他的意識深處也同樣無法忽略自己漢人的身份。


  多年的浴血拚殺,石閔終於進入了統治核心。然而,在羯族貴族的眼裏,石閔仍然是一個漢人的後代,他越往上走,遇到的抵製和阻力必然越大,甚至要麵臨殺身之禍。


  石閔的造反當然與石遵和石鑒的謀殺密切相關,而後來的石鑒更是膽小如鼠,手段卑劣,明顯不是當老大的料。況且石閔此時以具備了奪權的實力,石氏父子、兄弟能為了大位相互殘殺,自己英明果敢功勳卓著,為什麽就不能爭一爭。


  石閔終於鏟除了石鑒,但這並不代表他就把自己當成了漢人,他想要的或許隻是權利。控製局勢後,石閔在很短時間內,接連頒布了三道命令。第一道應該是為了控製混亂局勢,要求胡人(六夷)全部放下武器,此時他似乎仍希望得到胡人的支持,是以,為了消除疑忌之心,頒下了比較溫和的第二道命令。然而讓他意想不到的竟然是,漢人百裏內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門。


  此刻的石閔終於意識到胡漢不能兩立,因為支持自己的都是漢人,叛離自己的都是胡羯,他潛意識裏的民族仇恨不可避免的爆發了。於是這第三道命令,也就是著名的“殺胡令”應運而生。


  石閔的第三道命令一下,頓時掀起了滔天狂浪,漢族百姓燎原而起,怒火和刀棍轟然砸向了羯胡,一日之中,羯人被斬首數萬,屍骨遍地。


  或許石閔對於石氏尚存有一絲憐憫,因為他並沒有對皇家一族舉刀,而對羯胡痛下殺手似乎也緣於他們沒有支持自己,但被他號召起來的漢族民眾可就是另一回事了,完全是血淋淋的複仇。


  民族間的群體報複是極其恐怖的,其殘酷足以毀滅一切。相信死去的石虎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這些被他視為豬狗的漢人會如此彪悍,瘋狂。縱觀曆史,在漢民族的記憶中這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一次,其實這也不能說漢人有多殘忍,隻能說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自八王之亂開始,北方的漢人簡直就是活在煉獄之中,先是司馬家那些不肖子孫打來打去,禍國殃民;之後是匈奴揭竿,羯人崛起,鮮卑南下,氐羌東進,漢人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尤其在羯人治下,漢人過的哪裏是人的日子,男人或被斬殺或被充軍、勞役,女人或被蹂躪或被奸殺或被充作軍糧,羯人何曾拿漢人當成人來對待。至今,漢族百姓已默默忍受了五十年之久,早已到了爆發的極點,還能怪他們狠嗎?

  鄴城周邊的羯人已被百姓誅殺殆盡,石閔也站穩了腳跟。這回總算完事了吧?答案是當然沒完,因為石閔還沒有親自出手。


  於是石閔親自率領軍隊和百姓征伐,隻是胡羯便殺,無論貴賤、無論男女、無論老少,數日內羯人死亡二十餘萬,屍體全部被棄在野外,成了野犬豺狼的美食。這還不算,石閔又下令駐戍在四方的軍營開始整肅,所有軍營中的羯人統統被殺掉,甚至很多大鼻子重胡須的漢人也被枉殺。


  漫天的血霧已開始漸漸的飄散,這場屠殺終於接近了尾聲。唉!這回應該完事了吧?是的,這回完事了,因為羯族的民族主體在這場瘋狂的報複中被直接殺光了。


  據史料記載,由於“殺胡令”的影響,北方各族幾乎“無月不戰,互為相攻”,中原的各路胡人恐慌無比,悉數奔逃,數月之間十不存一。當年進入中原的氐、羌、匈奴、鮮卑數百萬人退出中土,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遷回萬裏之外的中亞老家。


  ……


  石閔屠滅羯人時,柳儒雅一眾已到了陳留。隻是越往前走越覺得奇怪,堂堂後趙,羯人的天下,沿途上怎麽盡是漢人,而且這些百姓似乎各個興高采烈揚眉吐氣。待隨後發現的大批胡人屍體後,柳儒雅突然意識到一定發生了大事,事不宜遲,必須盡快趕到鄴城。


  李農接應的兵將有四百餘人,加上歃血盟的人馬,上千餘眾加快了行進速度。兼程急趕,這日過午,馬隊已趕到離鄴城二十裏的下坎寨,按約定,領隊的部將派人去城內稟報,所有兵眾暫時停下等候,也就在此時,意想不到的麻煩來了。


  就在報訊之人剛走不久,一支上萬人的隊伍自鄴城方向匆匆而來,看服色竟是後趙的軍隊。


  怎麽回事?難道是衝我們來的?接應的部將一時也搞不清到底發生了什麽。


  “列陣!”部將下達了指令。


  李農的人馬迅速結成了一個方陣,移動間極為迅捷,顯見訓練有素,兵將各自處於待發位置,井然有序,忙而不亂。


  那部將回首望向他接來的這些人,不由皺緊了眉頭,這些人竟排成了數路縱隊,這是那家的陣法?心裏不由輕視起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