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定鼎大明> 第二百九十二章 任務搬運屍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二章 任務搬運屍體

  那保長確認剛才的時,頓時激動道:“好,我們這就登記,複明軍如此軍紀嚴明。將軍連送上門的孝敬都不要,這還有什麽不放心的。我們一定辦好。將軍們交代的事情。”當即又對其他百姓道:“大家都聽見了,複明軍是軍紀嚴明的軍隊,不會隨便搶大家的錢糧,也不會騷擾百姓。大家都好好配合,千萬不能隱瞞。”


  那複明軍士兵也道:“是啊,你們現在隱藏那些旗人,等以後發現了,也要受到處罰的。”那保長忙保證道:“將軍放心,旗人隻知道欺壓我們,現在沒有人會幫他們的。”


  對於這保長的話,一同的複明軍士兵可不敢全部相信,他知道,在這些百姓家裏,一定藏有旗人,這不是老百姓故意是非不分,而是漢人百姓總是很善良,不忍心看著這些旗人承受苦難。但他們不知道,就是因為這樣的善良,最終讓漢人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每當外族需要的時候,漢人王朝都會大方的收容,幫助他們。但他們給漢人的確實災難,從來沒有知恩圖報。每當漢族衰弱的時候,他們就會向漢人舉起屠刀。兩晉的衣冠南渡,唐末的五胡亂華,後來甚至被蒙古滅國。可是漢人從來都不記恨這些傷痛,反而會在我們強大的時候,依然對他們包容,幫助他們。


  這些話扯遠了,現在南京城裏的百姓,也正在包庇這些旗人。其實這些普通的旗人,也並不都是窮凶極惡的人。他們一樣要處好鄰裏關係,也知道兔子不吃窩邊草的規則。所以就能麻痹很多普通的老百姓,讓他們認為他們很和善。在複明軍來統計城裏旗人和逃兵的時候,很多漢人百姓都對其多加掩護。


  這些普通百姓,之所以願意替他們隱瞞。首先是平日裏,鄰裏相處還算和睦。還有就是誰也不知道大明,到底能不能堅持下來。現在出賣了旗人,以後滿清再打過來了,不是要被清兵給算後賬嗎?還有一點就是,這普通旗人,大多是一些漢軍旗的普通士兵家眷,要麽就是後來投降滿清的明軍,為了收買一些漢人,將其抬旗,進了漢軍旗。


  他們在清廷那邊也不是太得勢,所以平時也就低調的很。不敢像關外入關的那些旗人,完全忘記自己是漢人。時常以自己是旗人,是滿洲人的奴才為榮,他們都是住在滿城裏的。住在滿城外麵的旗人,他們的身份比不上滿城裏的人,也沒有那麽囂張。


  不過就是披了一個旗人的外衣,本質上依然是漢人,也與漢人的身份沒什麽兩樣。隻不過以前是漢人的官家大戶,現在成了旗人家眷而已。有了這些牽扯不斷的關係,周圍的漢人,也就幫他們提供了便利,隱瞞了他們旗人的身份,讓他們又成了漢人百姓。


  如果以往太過明顯,自己家裏待不住的,還可以在漢人百姓家裏躲藏。百姓也幫他們編造借口,為他們搪塞過去。


  如今聽說以後要是清查出來,會牽連自己的家人,頓時不少的百姓都返回家裏。讓藏在家裏的旗人,趕緊離開。還有就是不管當時保長有沒有想信,但表麵上都十分配合複明軍登記,也對複明軍的事情開始上心了。


  這捕快不知道因為他的出現,經過他的這麽一鬧,反而幫了複明軍的忙,讓複明軍的登記也順利了不少。他在一個複明軍將士的帶領下,很快就來到了校場裏的招兵點。等把這捕快交給招兵的人後,那複明軍就自己又返回了。


  看見這捕快是複明軍將士親自送來的,頓時招兵的人都對著捕快另眼相看。忙找來負責登記的文書,幫忙給這捕快登記。文書問道:“你叫什麽名字?是哪裏的人。家裏還有沒有其他家人?”


  這捕快一愣,道:“回大人的話,小的叫何陽秋。原來是安慶府樅陽縣的捕快,家裏有娘子和老母親,還要一個兩歲的兒子,其他的就沒有了。”然後遲疑了一下,問道:“大人,這招兵怎麽還要問家裏的情況呢?”


  那文書道:“這是複明軍的規矩,在軍隊裏,複明軍的軍餉和獎勵都不高。軍隊裏的一些補貼,都是以地方補貼的方式發放。就算是軍餉,有時候也是直接送到你的家裏去。所以登記你的家人,也是為了方便給你發放一些補貼回去。”


  “啊!”何陽秋沒想道複明軍的軍餉是這樣發放的,又問道:“這軍隊裏沒有軍餉,我們怎麽知道軍餉發到家裏了沒?那要是戰死了,豈不是連最後的撫恤銀子,都得不到?”


  那文書看了何陽秋一眼,道:“你都戰死了還要撫恤銀子做什麽?你的撫恤銀子會一個不分不少的送到你家裏去。好了,你登記完了,這是你的腰牌,你拿好了。等你正式成為複明軍後,會有人給你更換腰牌的。”


  何陽秋更加不懂了,怎麽還要等正式成為複明軍,難道自己還不算正式的複明軍?何陽秋正要再詢問,就聽見旁邊一個複明軍將領,大聲對著文書的道:“宋文書,怎麽樣了?你這裏現在招了多少人?快點,我們這裏等這人手用呢。”


  這文書正是清廷的湖廣驛鹽道宋可發,按說他怎麽也是清廷的正四品的官。但是可惜的是,他在武昌的時候,並沒有投降,又怕死沒有為大清殉國。後來被複明軍,從武昌城裏的住宅裏搜了出來。


  雖然後來迫於複明軍的武力,投降複明軍算是反正了,但畢竟遲了許多。加上當時事情很對,朱由棟也顧不得處理他。直接被朱由棟扔給劉震,讓他在軍中做事,不再管理地方民政了。不過,這宋可發也是一個逆來順受的人,自從被放到軍中後,也就安安分分的做自己的事。


  如此一來,軍裏的一些將領,到也接受的宋可發。現在聽見這將領來問,宋可發忙道:“原來是孫百戶啊,我這裏加上這個人,今天隻招到了五十八人。”說著指了一下何陽秋。


  那姓孫的將領,正是武昌的孫安和。孫安和聽了宋可發的話,皺了一下眉頭道:“怎麽才這麽點人,現在到處都要人。算了,現在就先用這裏的五十八人吧。”說著就要宋可發趕緊將人交給他。


  就這樣,何陽秋又跟著孫安和一起走了。孫安和帶著一百多複明軍,又去其他的幾個招兵的地方,一共弄到了兩百多新兵。然後帶著這些人來到滿城門口,對著這些新兵道:“現在你們要做的事,就是進城去,將裏麵清軍的屍體全部運出來。然後全部運往石灰山集中焚燒,記住了隻是把清軍的屍體運去焚燒。”


  說完就帶著何陽秋等人,進入滿城。等何陽秋一行人進入滿城後,才發現整個滿城裏麵,到處都是屍體。密密麻麻的躺在地上,不光有滿洲人的屍體,還有不少複明軍的屍體。


  看到眼前一幕,剛被招來的兩百新兵,頓時被嚇住了。等眾人反應過來後,頓時都哇哇的吐了起來。孫安和在一旁,神色不變道:“就這點場麵就經受不住了?當年清兵在揚州城可是殺了八十萬漢人啊。光屍體就堆成了山,你們要是看了那個場麵,豈不是要當場嚇死。”


  不管孫安和怎麽諷刺,現在沒有一個人能回話。何陽秋看著地麵,發現地上應該是被鮮血全部染紅了,整個滿城都透這一副朦朦朧朧的紅光。


  等他們都吐的差不多了,孫安和才帶著和他們走進滿城去。走在城裏的街道上,腳下不斷的發出嗤嗤的聲音。那些鮮血開始凝固的時候,產生的粘連,讓大家走起路來,鞋子都有些粘地。


  孫安和道:“好了,現在開始把這些屍體全部搬出去,滿洲人的屍體,直接運道石灰山焚燒。複明軍將士的屍體,運往鍾山,等軍中文書登記後,火化了將他們的骨灰帶回他們自己的老家去安葬。”


  隨後何陽秋等人,便開始將所有的屍體開始往城外運去。但這樣一來,整個南京城了就開始轟動了。看著這運屍體的隊伍,連綿不斷,好似沒有結束的時候。


  一時間整個南京城裏,無數的百姓都開始往滿城外聚集。麵對滿城裏拉出了這麽多的滿洲人屍體,所有人都明白,複明軍屠城了。無數人都開始為自己擔心,因為他們不知道複明軍隻是屠滿城,還是要屠殺整個南京城。


  畢竟上午複明軍就在全部城的統計人口,登記百姓家裏的人員。看著這些驚恐的百姓,周昌忙帶著臨時的衙役,和征發來的民壯,開始維持秩序。見效果不大,周昌忙對著人群道:“大家不要慌,複明軍是大明的軍隊,也是漢人的軍隊。不會對漢人舉起屠刀的,複明軍的武器永遠都隻會對著敵人。”


  但是看著從滿城裏拉出來的一車一車的屍體,現場的百姓依然不放心。尤其是其中一些女人的屍體,更是赤身。顯然在死之前受到了淩辱,看表情很是驚恐。但好在在周昌等人的勸阻下,百姓才嗎,慢慢的安定下來。


  周昌又道:“大家放心,複明軍自殺滿洲人和旗人,隻要你們不是旗人,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做生意,複明軍不會找你們一點麻煩的。”雖然周昌如此說,複明軍進入南京城後,也十分遵守不擾民的紀律。


  可是這裏的百姓依然十分敬畏的看著複明軍,不敢在又一絲亂動。正在周昌勸說百姓的時候,突然人群中有一個青年男子道:“你說複明軍隻殺滿洲人,那為什麽還要殺旗人呢?旗人也有很多人是漢人啊。”


  周昌看這人一眼道:“為什麽殺旗人,那我問問你,現在的這些旗人,誰還當自己是漢人?自認給滿洲人當了奴才,就高人一等了。自古可有人以當奴才為榮的?簡直恬不知恥,居然下賤到如此地步,還好意思說自己是漢人?”


  那青年道:“你這話說就不對了。自古的東西就是對的嗎?再說,就算是朱明,天下士子還說什麽習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天下人不依然,自認是天子家奴嗎?難道這又什麽錯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