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定鼎大明> 第二百一十七章 嶽樂到武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七章 嶽樂到武昌

  這些人說完話,才發現過來的人,和對麵攻打漢口的軍隊,穿的軍服是一樣的。頓時就跟見鬼似的,愣愣的看著董爾昌等人。周林元笑著道:“既然他們已經打下了漢口,我們就不去支援了,但是幾位也不用走了,都跟我們一起回漢陽城去吧。”


  那些小吏和商人,頓時支支吾吾的道:“幾位軍爺,不用了吧,我們都是一些小吏,根本就沒有用,你們讓我們走吧,我們的家人都在武昌城裏,我們要是不回去,他們可就遭殃了。”


  董爾昌道:“沒事,等我們把武昌打下來後,然後再送你們一起回家。”然後對身後的複明軍道:“把他們都帶回漢陽去。”兩人正要對武聖廟碼頭上,潰散的清兵進行清剿,就聽見龜山上的大炮又開始響了。


  兩人忙跑到一處高地,往長江方向一看。原來是武昌的張長庚見有人攻打漢陽,從武昌城裏調兵過來增援。但是他們沒想到,漢陽清軍敗的如此迅速,而且龜山和鳳凰山的兩個炮兵陣地也丟了。


  清軍的運兵船剛過了長江中心,就被龜山上的複明軍給發現了。頓時讓大炮調轉炮口,對著清軍的運兵船就是一輪跑。加上月湖口碼頭已經被複明軍給占領了,清軍一時間登不上岸,隻好又灰溜溜的返回武昌城去了。


  武昌城裏,總督衙門裏,嶽樂自從領了順治的旨意後,就帶著駐京的八旗南下。經過半個月的行軍,剛於四月二十二這天到達武昌。張長庚向嶽樂稟報了湖廣的情況後,嶽樂道:“現在說這些沒用,直接說現在該怎麽辦?皇上讓你們將百姓撤往武昌,德安等府。辦的怎麽樣了?還有多少百姓沒有撤過來?”


  張長庚忙道:“安親王,如今隻要是在我大清的治下的州府,都在往東邊撤退。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武昌附近的這幾個州府,在奴才的督促下還好些。遠離武昌的地方,那些官員能將民壯,或者是所有男丁撤過來就算是好的了。”


  張長庚遲疑了一下,道:“如今好多地方官員,聽說朝廷允許他們撤退,還不追究他們的失土之責。居然有些官員,隻帶著幾個百姓也敢往武昌跑。”這也難怪張長庚遲疑,這麽說來可是他自己的失職了。


  嶽樂道:“那怎麽行呢?朝廷有明旨,隻有帶著民壯或者百姓撤到武昌府的官員,才不追究失土之責。我看就應該立即對這些官員治罪,以儆效尤。免得其他官員紛紛效仿,對朝廷的旨意越發的不尊敬了。”


  張長庚忙道:“對對對,這些官員都是死不足惜的人。但是我們現在正是撤遷的關鍵時刻,此時治罪這些官員,怕那些還沒到武昌的官員,可就不敢再來武昌了。”


  嶽樂道:“怕什麽?不來一樣殺他全家,告訴他們,誰要趕在這個時候給我出了什麽不該的事。皇上到時候要砍我的腦袋,我讓你們整個湖廣的官員一起陪葬。”


  張長庚聽了嶽樂的話,頓時背上冷汗就下來了。如今嶽樂帶著一萬滿洲八旗過來,在這湖廣想要殺誰,可都不是難事。真要把嶽樂給惹怒了,說不定還就把整個湖廣又給屠了。


  張長庚越想越害怕,一時間愣在那裏。嶽樂見張長庚不說話,頓時也就不想再訓斥張長庚了。剛說要砍腦袋,讓嶽樂突然想起傑書來。順治可是讓他來殺傑書的,如今自己來了武昌,既不見傑書來迎接,就連傑書的消息都沒有。


  嶽樂便對張長庚道:“對了康郡王呢,他去了哪裏?不是說他已經到了武昌嗎?”張長庚道:“康郡王見各地執行撤退不力,已經去長沙督促撤遷百姓去了。”


  嶽樂一愣,道:“他怎麽去了長沙,皇上還有旨意給他呢,既然他不再,現在戰事緊急,等戰後再說吧。”


  張長庚當然不會說,是他讓傑書去的長沙,當時傑書一出現在武昌,張長庚就知道要壞事。聽說嶽樂領軍南下,就給傑書出了這麽個主意。如今情況不明,朝廷對傑書私自返回武昌的事情也沒有一個斷定。


  還有就是由於傑書擅自撤退,導致了董學禮的大軍潰敗,這可是大罪。朝廷依然沒有任何的旨意,更沒有任何的處罰。傑書和張長庚誰也拿不準,這次的責任要誰來背。


  但這時朝廷讓張長庚主持湖廣百姓的撤遷,頓時兩人就明白了,順治這時要讓傑書來頂罪了。於是張長庚就給傑書出來一個主意,讓他借口地方撤遷不力,直接跑去長沙督促地方官員去。


  等嶽樂來了後,總不能直接跑去長沙處置他,怎麽也得等他返回武昌再說。有了這些時間,傑書再讓董學禮弄些功勞出來。然後讓傑書出麵將這些功勞認了,朝廷也就不會在對傑書怎麽處罰了。


  本來嶽樂就不讚同處置傑書,大家都是愛新覺羅家的子孫。大家又不會對順治的皇位有什麽威脅,何必對自家人如此苛刻呢?正好現在傑書去了長沙,自己也就可以先拖一陣子再說。


  何況長沙到武昌的道路,由於百姓撤離,本來就已經中斷了。隻好等大清反攻,或者傑書返回武昌的時候在說。就是順治也不好在催促自己,畢竟現實就擺在眼前。


  總不能現在讓嶽樂帶著大軍跑去長沙,然後就為了處置傑書。順治可是說了,要嶽樂秘密的處置傑書。如此大張旗鼓的去,不是告訴天下人,順治殺了傑書嗎?所以為了順治皇帝的名聲,嶽樂也隻好將處置傑書的事情押後了。


  隨後幾天,嶽樂隻是督促各地軍隊,盡快往武昌集結。各地撤到武昌的軍隊,也被全部重新整編。幾天下來,武昌的清軍已經達到了十五萬之巨。這還不包括,嶽樂的一萬滿洲八旗,即將到來的巴達禮率領的三萬蒙古八旗。


  加上武昌水師,清兵已經達到了二十萬軍隊。看到如此盛況,嶽樂也是信心滿滿,就等著複明軍前來了。嶽樂甚至覺得,就算不撤遷百姓,他也能帶著這二十萬大軍,一舉蕩平複明軍。


  嶽樂住在張長庚的總督府裏,府上的一切仆人都換成了年輕漂亮的女子。嶽樂在武昌住了幾天,大權在握,美女在旁。所有的官員在嶽樂麵前,都是戰戰兢兢,誠惶誠恐,甚至讓嶽樂都有種不想再回京城的想法了。


  昨天晚上,張長庚才來稟報過,如今該撤遷的百姓,都已經撤到武昌等地了。隻是現在武昌周邊的民壯過多,張長庚請示是不是將這些民壯,遷往江西或者是河南安置。畢竟前幾年李成棟和金恒生叛亂,主戰場就是在江西。


  對江西的百姓傷亡也很大,如果能將這些民壯遷往江西,那江西就能很快的恢複生產。如果遷往河南也是大有可為,畢竟北方流民叛亂十幾年。後來大清一路南下,在河南也沒少殺人,正是民生凋零的時候。


  麵對張長庚的意見,嶽樂根本就懶得理會。按嶽樂的想法,漢人多的是,現在沒處放了,直接殺了就是。過不了幾年,自然又有大量的漢人出來。再說了,漢人殺光了,不就再沒有漢人來造反了,大清的江山也就更加穩固。


  張長庚當然不會直接按照嶽樂說的去做,來問一聲,也不過是走個過程。要真讓這些滿洲人來治理民生,估計天下沒幾天就全部被殺光了。


  第二天一早,嶽樂剛起床,離任的前湖廣總督李萌祖就來拜訪。李萌祖乃是漢軍旗正黃旗的奴才,也算是旗人。如今嶽樂這個大清的王爺來了,做奴才的怎麽也得好好伺候。所以就時常的來拜訪嶽樂。


  嶽樂也願意又個旗人奴才在麵前,說話又好聽,還能為自己出些主意。早上李萌祖來了後,嶽樂便說起昨晚張長庚的事,便道:“他們這些漢人官,明明不是來聽指示的,偏偏有要拿這些事來煩你。還是咱們旗人子弟利索,一點也不能學他們的那些彎彎繞。”


  李萌祖道:“安親王說的是,這都是漢人官員的弊病。他們總是要找幾個人來承擔責任,若非如此,他們根本就不敢任事。”李萌祖喝了一口茶道:“但是這天下就要他們這些漢人官為大清治理著,王爺們也就不用操心。讓奴才們為主子看著這些漢人官就是了。”


  嶽樂正想留李萌祖在武昌多呆幾天,也好幫自己出出主意。就聽見似乎有喊殺聲,先前嶽樂還不在意。又和李萌祖說了一會兒話,就見順承郡王之後哈爾哈跑了進來,而且神色有些慌張。


  嶽樂見了頓時道:“你也是大清皇室子弟,怎麽如此慌慌張張的。有什麽事?”嶽樂是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兒子,論輩分是和順治一個輩分。而哈爾哈卻是代善的孫子,這輩分上就差了一輩。何況代善隻是努爾哈赤的侄子,論親疏嶽樂也比哈爾哈親的多。


  所以麵對嶽樂訓斥,哈爾哈也不敢反駁。隻好規規矩矩的回答道:“剛才我在城裏,聽說明軍打過來了,如今正在攻打漢陽。張長庚正要發兵去救援呢。”


  嶽樂剛才話說哈爾哈不穩重,結果他聽了這消息,也一下站了起來。向哈爾哈問道:“你說明軍打過來了?怎麽可能,這才幾天?昨天張長庚還說明軍沒多大動靜,一直在江陵城一帶活動。怎麽突然就跑到武昌城下了,他們就是飛也飛不過來啊。”


  哈爾哈也隻是在街上聽到了一個消息,就急急忙忙的跑來報信,那裏知道具體情況。被嶽樂連珠帶炮的一頓問,根本就答不上來。旁邊的李萌祖道:“安王爺不要急,就算明軍打過來了,我們還有二十萬大軍,何況現在情況不明。”


  嶽樂道:“對,快去將張長庚叫來。”李萌祖道:“現在叫張長庚來也沒用,如果是明軍真的打來了,他現在要忙著支援漢陽。還要組織軍隊進攻明軍,根本就沒有時間來解釋。如果不是,現在他也要處理謠言的事情,要隻是謠言的話,我們也就不必擔心了,隻要張長庚處理好了,自然就會來跟主子解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