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定鼎大明> 第一百二十一章 吳國貴帶來的消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一章 吳國貴帶來的消息

  吳國貴道“不知道將軍想要我們做什麽事?”朱由棟道“這些先不急,你先給我說說,為什麽今天是你們來攻城,我記得吳三桂手下是有你們這麽精銳的部隊,可應該不多。”


  吳國貴苦笑一下道“將軍慧眼,我們是在遼東就跟隨王爺了,自從進了中原,王爺都舍不得讓我們這樣消耗。”朱由棟點頭道“原來是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對了,你們是騎兵,這麽讓你們附蟻攻城?”


  吳國貴道“還不是那些滿洲八旗和漢八旗的人逼得,我們這些騎兵也就成了攻城的步兵了。”朱由棟道“我記得滿洲人最喜歡的是用百姓攻城啊,怎麽在這裏就不用了呢?”


  吳國貴道“聽說貴陽被大明的軍隊給占了,多尼急著讓大軍返回貴州,隻讓騎兵返回,根本就沒有步兵。所以根本就沒有攻城的部隊,當時也沒有人想到你們這麽快就打下了勝境關,還在這裏把我們給堵上了。而且從曲靖出來,就沒有碰到一個百姓。”


  朱由棟道“原來是這樣,據說郭李愛他們將平夷衛的百姓,全部都轉移到了平夷所,這倒是讓你們給碰上了。你們沒有步兵,又沒了百姓,用你們當成攻城部隊也就順理成章的事了。”


  吳國貴道“是啊,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要是有王爺在,他們還不敢這樣明顯,但是現在隻有夏國相一個人,哪裏頂住他們的壓力。”朱由棟道“滿洲人和漢八旗的人都欺壓你們?”


  吳國貴有些遲疑道“之前漢軍旗的人還不敢,但是這次帶領漢軍旗的是宗室貝勒杜蘭,他似乎特意在針對我們,漢軍旗的人也不想直接上來攻關,所以就和杜蘭聯合擠兌我們了。”


  朱由棟聽了吳國貴的話,頓時確定了自己的想法,之前朱由棟看著城下都是關寧軍的屍體,而且吳國貴和胡國柱都是吳三桂的大將,現在卻來親自爬城攻打勝境關。朱由棟就想著是不是清軍內部有了什麽分歧,現在聽了吳國貴的話,更加想利用這個清軍的破綻了。


  朱由棟道“你們帶來的關寧軍有多少?”吳國貴道“總共有兩萬關寧軍,漢軍旗有兩萬,滿洲八旗有一萬五千左右。”朱由棟雖然沒有問吳國貴這些,但吳國貴還是如實的說了出來。


  朱由棟算了一下道“你們幾乎是將吳三桂的關寧軍全部帶了過來,漢軍旗騎兵估計是都來了,滿洲八旗也差不多到齊了。這是整個清軍在雲南的精銳啊。”


  吳國貴道“確實是這樣,當時卓羅在元江盯著,王爺也不能不聽,隻留下了兩千關寧軍護衛,其他的都被調回,然後就被派回貴州了。”


  吳國貴看了朱由棟一眼道“勝境關下的軍隊,幾乎就是整個雲南的騎兵了,其他就隻有袁廓宇還有三千騎兵,線國安手裏還有五千騎兵。駐紮在永昌府等地有零散的一千,兩千不等,總共也就兩萬騎兵了。”


  朱由棟見吳國貴什麽卓羅在元江盯著,便問道“元江?哦對了,你們是不是去元江攻打那嵩?”吳國貴道“是,王爺是奉了多尼的將令,去元江平叛那嵩的。”


  朱由棟迫切的道“那現在怎麽樣了?那嵩等人呢?”吳國貴道“當時我們都已經攻破了元江城,那嵩一家在城破之前就全家死了。許名臣等人還躲在內城裏巷戰,就在最後的時候,我們接到了多尼的命令,讓我們返回昆明。”


  朱由棟聽見那嵩一家自殺了,頓時又些失望,要是那嵩沒有死,這對雲南抗清有很大的榜樣作用。等到朱由棟進入雲南後,消滅清軍將會輕鬆很多。但是現在那嵩死了,雲南的各個土司抗清的熱情將會減少很多。


  朱由棟正準備放棄的時候,聽見吳國貴說最後他們被召回了昆明。頓時有些期待的問道“那許名臣他們呢?你們回了昆明,吳三桂還在繼續攻打元江嗎?”


  吳國貴道“沒有了,王爺接到多尼的命令,和卓羅一起前往緬甸去了,就連卓羅帶帶元江的兩千滿洲八旗都一塊去。”吳國貴說到這裏,不由的又看了朱由棟一眼,然後試了試還是沒有說出口。


  朱由棟見狀,皺著眉頭,疑惑的看著吳國貴道“去緬甸?他們現在去緬甸做什麽?晉王不是還在滇西嗎?”吳國貴道“這個,將軍還是不要知道的好,否則對將軍沒有什麽好處。”


  朱由棟更加好奇道“哦,是嗎?”朱由棟看了看周圍的侍衛,和關上防守的士兵,然後帶著吳國貴走到沒有人的地方,低聲道“你現在說說吧,到底是什麽情況?吳三桂和卓羅去緬甸做什麽?”然後朱由棟突然想到他們的目的,有些急促的道“他們想去緬甸抓捕皇上?”


  吳國貴有些驚訝的看著朱由棟,沒想到朱由棟也想到了。吳國貴看著朱由棟的表情,似乎並沒有預料中的擔憂和慌張,不由的有些奇怪。但還是道“王爺他們確實是去緬甸抓捕永曆,但是更大可能是在緬甸直接殺死。”


  朱由棟這才有些動容,道“他們真打算這樣幹?”吳國貴道“是啊,當時傳令的信使是這樣跟王爺說的。”朱由棟確認了後,頓時有些急了,如果現在傳出永曆被殺的消息,估計比當時永曆逃往緬甸的影響更大。


  當時永曆出逃緬甸,這對那些領軍的將領和有心抗清的義軍的打擊是很大的,他們將失去效忠的目標,和抗清的大旗。但是永曆一死,整個漢人將失去反抗滿清的意誌和心思,頓時大家都會認為滿清真的是天命所歸。


  這樣一來本來有心要抗清的,或者間接支援抗清的人,也將毫無保留的對抗清勢力進行打擊。這對抗清的事業無疑是最致命的,抗清將徹底失去民心基礎。


  這個民心不是平常人們說的民心,平常大家說的民心,其實是官員之心和士紳之心。他們在這個時代,基本是決定了整個王朝的穩固與否。他們可以對朝廷掌握了大量的話語權,幫助朝廷穩定地方。


  但是朱由棟現在想的民心,是真正的小民之心,他們可能對抗清並沒有什麽作用。甚至他們連抗清是怎麽一回事都不知道,但是現在確是朱由棟的基礎。因為現在複明軍的兵員來源,幾乎都是直接從小民之中招人組建的。


  別看現在複明軍已經占據了四川和大部貴州,但是複明軍根本沒有得到,這些地方的士紳的支持。不是複明軍不想,是因為現在四川和貴州大部分的士紳,已經在戰亂之中,被清軍搜刮和殺戮一空。有幸存的也是支持滿清的,這些士紳在複明軍來了後當然不會放過。


  雖然各地還有一些比較小的地方宗族,但是對於複明軍卻構不成威脅,所以現在朱由棟也沒有針對他們做出什麽手段。複明軍現在靠的,還是真正在這個時代最底層的小民。


  但是如果永曆被殺的消息傳來,那麽這些小民也就會認為滿清天命所歸,本來之前還有人在經曆了清軍的殘暴後,暗地裏幫助抗清勢力。聽到消息後,估計也將不會在幫助抗清勢力。


  雖然這些人的幫助並不會有多大的改變,但是沒了他們的幫助,抗清將會徹底的艱難百倍。就好比之前張煌言在南直隸,失敗後隻身逃跑。這時會有當地的義民幫助他隱藏,並幫助他離開。


  要是沒有了這些人間接或直接的幫助,張煌言一出現就被人向官府舉報,那就算張煌言有天大的本事,也別想跑掉。


  當永曆還在雲南的時候,有沿海的漁民不斷的給鄭成功等人遞送情報,但是後來永曆出逃,特別是永曆被殺後。鄭成功的一切情報都要靠自己去打聽,而且還不時的被人給舉報。


  這樣一來鄭成功的基地,廈門也就時刻被清軍威脅。恐怕這也是鄭成功在抗清局麵沒有好轉的情況下,力排眾議向荷蘭人開戰,奪取台灣的根本原因。並不是鄭成功願意放著滿清這個大敵,不顧當前的情況。反而去爭奪還是荒蠻之地的台灣,而是當時的情況已經沒辦法了。如果不為大軍再找一塊安全的後方,鄭成功的大軍將被困在廈門,毫無還手之力。


  失去了這些小民之心,鄭家軍隊也就失去了情報來源。估計這也是後來鄭家軍隊,再也沒有能夠對清軍,進行大規模反攻的真實原因吧。在沒有情報的時候,大軍就是睜眼瞎,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鄭成功的軍師陳永華創辦了天地會,可能初衷也就是為了打探情報用了。


  你要真以為在一個地方安排幾個人或幾十個人,就能反清複明是不可能的。其實也就是讓這些人以各種身份在當地紮根下來,方便打探情報而已。


  這些都是朱由棟現在的猜測,但朱由棟有很大的把握是這樣的。如果現在傳來永曆的死訊,形勢會變成什麽樣呢?朱由棟不斷的在思考怎麽應對這件事,怎麽讓自己在這件事發生後,受到更小的影響。


  對,是不讓自己受到影響,而不是瘋狂的去救援永曆。都說權利是春藥,如今的朱由棟有了如此大的權利和軍隊,勢力就快涵蓋兩個省。朱由棟是不甘心去救出永曆,然後自己再去當一個臣子的。但是現在既不能讓自己的勢力受到影響,還不能破壞整個抗清的形勢,引起抗清勢力的內訌。


  吳國貴見自己說了消息後,朱由棟頓時就不言語,緊鎖著眉頭,不斷的在原地轉圈。吳國貴始終都沒有看出,朱由棟有想去救援永曆的意思。不由的有些好奇,但又不敢打斷朱由棟。


  隻見朱由棟一會兒麵容猙獰,一會兒有左右為難,有時雙手急促的揉搓,有時又似乎下定決心一般雙手握拳。朱由棟就這樣來回的轉了有將近大半個時辰,朱由棟似乎正在下一個決心,走動的步伐越來越慢。


  這時丁雲福過來,見到朱由棟後道“侯爺,林壯和趙世超來了。”朱由棟似乎沒有聽見,依然在獨自思考著。丁雲福又大聲的說道“侯爺,林壯和趙世超來了,還有羅仁也回來了。”


  這一次朱由棟才聽見有人在叫自己,一看是丁雲福,道“你來做什麽?有什麽事嗎?”丁雲福又說了一遍,朱由棟道“好,他們來的正好,我正有事要他們去做。”然後叫著吳國貴和丁雲福一起返回關內。


  來到關內住處後,就見到林壯等三人都在裏麵等著,見到朱由棟進來,三人紛紛起身行禮。朱由棟將大家相互介紹後,對著羅仁道“你出去這一趟,收獲如何?”


  羅仁高興道“這次出去,我們的目的是達到了,亦佐,羅雄州的百姓都很配合我們,陸續的遷往貴州這邊。”羅仁見朱由棟欣慰的點頭,接著道“貴州這邊,馬乃營的土司龍吉兆見我大明兵到,也舉兵響應,如今聽說了侯爺的王師風範,自願帶著兩千將士前來接受整編。”


  朱由棟聽見有土司前來自願接受整編,當即也大喜道“好,如此深明大義的土司,我們十分歡迎啊。”然後又對林阿三道“你去好生安撫龍土司,安排好駐地後,請龍土司來這裏。”林阿三立即起身前去安排。


  林阿三出去後,朱由棟示意讓羅仁繼續說。羅仁繼續道“這段時間不光是亦佐等地的百姓,願意跟著我們遷往貴州這邊,甚至有更遠的地方,如越州衛,陸涼州等地也有大量的百姓跟隨過來。”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