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定鼎大明> 第三十九章 統一號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九章 統一號令

  朱大山一通話說下來自己感動得稀裏糊塗,原以為這些抗清抗了十幾年的將軍大臣們也會和自己一樣。結果一看全都兩眼無辜的盯著自己,朱大山訕訕的道“我說的是不是有些太高尚了點?”在場的無不鄙視。


  劉體純道“少說這些沒用的,你就說說你想怎麽辦,你剛不是說要和我們商量嗎?”文安之也道“對,簡單點。”朱大山道“在商量之前,我有些問題想請教下諸位前輩。”黨守素理了理衣服,正襟危坐道“說來聽聽。”


  朱大山道“我不是想要冒犯各位將軍,以前都聽說大明的官軍打起各位都是生龍活虎,為什麽一對上滿洲八旗就如同爛泥扶不上牆,可是等到他們一投降了清軍後,就又是有如神助,悍不畏死呢?”在場的劉體純等人都是李自成和張獻忠的餘部,聽了朱大山的話都怒眼看著朱大山。


  劉體純恨恨道“這誰知道,你去問他們去。”朱大山道“不是去問誰,我們要是搞不清楚的話,我們怎麽能打贏清兵呢?”文安之也道“平虜候這話說的雖然不恰當,但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我看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有兩點,一是當時諸位侯爺起事以分大戶為手段,所以作為守護地方的大明軍隊基本都是本地人才能戰力高昂,但是後來對戰清兵的大多數大明軍隊都是客兵為主,打不過他們能跑,所以猶如一盤散沙。二來就是他們投降了清軍後,清軍以酷法約束,用屠城劫掠為獎勵鼓動降兵攻城,所以他們又能士氣高昂,悍不畏死。”


  黨守素也道“對,清兵能屠城掠奪,但我們不能,所以我們的軍士士氣就比清兵矮了不少。這打仗打的就是士氣,沒士氣你怎麽打也打不好”朱大山道“文督師說的有理,雖然有些我也不讚同,但確實這是原因。但是關於清兵屠城掠奪這一點我不太讚同。晉王能兩闕名王,打出那麽好的局麵,他也沒有其他軍隊,他也沒屠城啊,還有蜀王入川時所帶的兵將也不多吧,但一樣能打的李國英,吳三桂隻剩幾十人逃往保寧。”劉體純等見朱大山說著兩人都是張獻忠的部下,顯然有些不服氣。


  朱大山接著道“去年諸位也匯集了十萬軍隊去打重慶,結果呢?”塔天保大怒道“你小子敢笑話我們。告訴你,要不是譚文,譚詣兩個狗賊,我們早打下重慶了。”朱大山道“塔將軍先別生氣,都說了我們隻是要找出我們失敗的原因,再說了我看就算二譚不叛變,諸位也不一定能打下重慶。”這一來郝永忠,劉體純,黨守素都有些不樂意了。賀珍見了忙道“平虜候這話說的偏頗了吧,怎麽就打不下來了。”


  朱大山看了看眾人道“我估計當年蜀王在打保寧的時候也有諸位的決心。但他也失敗了。而且晉王打肇慶的時候和第二次東征攻打新會的時候,雖然有決策上的失誤,但我認為最大的原因隻有一個。”文安之這時也來了興趣道“什麽原因?”


  朱大山道“號令不齊。”眾人不解,問道“號令不齊?怎麽就號令不齊了。”朱大山道“你們看蜀王攻保寧,因為張先壁部將不顧大軍圍城,露出空擋才讓吳三桂偷襲成功。加上各部之間號令不齊,你爭我搶以至於大軍頃刻見潰散。”文安之也點了點頭道“說的有理”朱大山又道“再看晉王攻打肇慶和新會,晉王兩次東征都得到了廣東大量的義軍和大明的殘部軍隊的支持,可就是他們的支持,讓晉王的軍隊變的雜亂不堪,各部號令難通,給了清軍喘息之機。如果各部軍隊能夠像晉王未進廣東的時候一樣齊心協力,肇慶和新會早就破了,那至於兩次東征失敗。”


  文安之道“確實有很大的原因是這樣,如此看來我們去年合攻重慶恐怕真打不下來。”聽見文安之都這樣說,在場的幾位都有些不好意思,暗中覺得羞愧。賀珍也道“這恐怕也是我們一直被困在夔東的原因。”朱大山道“但是蜀王能打下四川,晉王能兩次東征,能兩闕名王,諸位將軍能夠在清軍占領夔東後,再次打回夔東,並且占領勳陽,這說明我們現在的軍隊戰力並不比清軍差。我們所缺的就是號令不齊。”


  劉體純道“你這朱老弟恐怕就是要和我們來商量這號令的事情吧。”朱大山被劉體純點破有些不好意思道“不錯,這是一方麵。從甲申國難開始,如今已經過去十五年了,大明的百姓想要一份安寧了,也需要一份安寧。十五年來漢人流了太多的血了。所以在接下來的日子,不管以後怎麽樣,我會對我能控製的地方安排官吏治理地方。一是為了百姓,二是為了我們以後軍隊的糧草,這都必須要做。”


  文安之歎道“平虜候能這樣想真是百姓之福啊。”朱大山又道“而且這也關係到後麵我要整軍的事情,牽扯道軍隊後顧之憂的事情。”眾人不解,塔天保道“我說朱老弟,你這就扯遠了吧,你整軍跟地方治理有什麽關係?老塔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朱大山道“對,這也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其實朱大山主要是借助後世偉人們的一些想法,但是要以當時人的口說出來,隻能說是自己想的,總不能說是後世人的經驗吧。所以後麵有這種情況就不再做解釋)


  文安之和劉體純也一直在苦惱這些問題,現在聽見朱大山又想法便道“說出來大家參詳參詳。”朱大山看了看眾人,見大家都渴望的看著自己,便道“這,,,這些本來是要整軍後再說的,但整軍就牽扯到號令的問題。”黨守素道“我知道你的想法,不就是想大家聽你的嘛,先說說你的想法,要是大家都認同就聽你的號令又怎樣?要不是手下幾千弟兄,後麵幾萬的婦孺老小要吃飯,我早就不想做這些主了。”其他幾人都紛紛附和,說自己老早就不想帶什麽兵了。


  朱大山不知道黨守素等人說的有幾分真,但現在看樣子不說是不行的,便道“那我就說說。”文安之也道“說吧,看看合不合理。”朱大山想了下道“先前我們說了清兵鼓舞士氣的方法是放縱士兵屠城,劫掠錢財。但我們是不能這樣做,因為我們都是漢人。特別是這次成都府投清後士兵的表現,我也非常的困惑,這幾天我一直在想,我們的士兵想要什麽,如果我能給我都給他們,隻要能把士氣鼓舞起來。”


  塔天保頓時讚同道“對啊,每次看著咱們自己的軍隊士氣降落,自己恨不得把肉割下來給他們,但是就是不頂用啊。”郝永忠拉了塔天保一把,讓他好好聽朱大山說。朱大山又道“但是我想了很多,都沒辦法。後來我想到我自己來四川的目的,我當是就隻是為了來種幾畝地,其他啥也不要。我突然想到,對啊,我為什麽不能給士兵們土地呢?咱們漢人哪個不的把土地當成自己的命,自己的根?,士兵們有了土地不就有根了嗎?”


  賀珍道“你這是什麽法子,你就是給他們土地,他們也不能種啊,要是都去種地了誰還去打仗。你這法子不好。”劉體純也道“看你說的唬人,結果就這麽一爛點子。不好不好。”


  朱大山道“你們先聽我說完啊,當然不是讓士兵去種地,他們有家人的可以讓家人的種,沒家人的我們可以給他們找到家人嘛。”塔天保道“找到家人,這兵荒馬亂的年代,你去哪裏找他的家人去。”朱大山笑道“誰說要去他的家鄉找家人了。”文安之道“難道你想給他們找個媳婦兒。”朱大山道“有何不可呢”其他幾人都驚訝的看著朱大山。


  朱大山道“這兵荒馬亂的年代,死了男人的寡婦多的是,當兵的也沒什麽顧忌。咱們就給他們個媳婦兒,讓他有個家,這樣一來不就有人種地了,而且對流民也可以安置,讓他們迅速的安定下來。”劉體純道“這樣確實可以迅速讓你的軍隊軍心凝聚帶一起,但士氣可能影響不大。”朱大山道“當然光這樣可不行,對於戰場上逃跑,擅自撤退的除了軍法出置外,還要沒收分得的土地,後方家人服苦役一年,這一年就在有功將士家裏幹活,主家隻給口飯吃就行。而且自己的土地稅賦多加兩成。”


  黨守素道“按這樣一來誰上戰場還敢不用命。”劉體純也道“這樣軍隊的戰力起碼提升一倍。”朱大山繼續道“有罰就有獎,凡是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獲得表彰的,士兵級的每年家裏可得官府獎勵糧食五石,將官級的自家稅賦可得一成減免,千戶以上的家鄉建造英勇牌坊一座,家人可免徭役兩年。每高一級都包含低級獎賞,就是將官的獎賞裏包含士兵級的獎賞。其他戰場軍功獎賞不算在內,軍功是軍隊單獨記算。”郝永忠道“如果這樣士兵們還不的瘋了似的。”塔天保道“朱老弟你什麽時候整編軍隊,我把人帶過來。你給我配上東西就好了”


  賀珍也道“你現在條件一說,我們要是不和你一起整編,我估計沒幾天我們的士兵就全跑光了。算了我也把人帶過來算了。”劉體純和黨守素雖然沒表態,但是也哈哈大笑。


  現在反道是文安之一直沉吟不說話,眾人也注意道文安之的情況。劉體純道“文督師有什麽要說的嗎?”文安之道“要說意見我到是沒有。隻是平虜候整合了大家後,準備這麽辦?”


  朱大山道“我打算先用一個月整合軍隊,然後向西攻取成都,邛州,眉州,然後向南攻取嘉定,敘州,瀘州。再攻重慶把李國英趕出四川。川西還有不少大明的軍隊,然後一起攻入貴州,川西眾將走七星關,我們取重慶後走遵義南下。截斷清軍返回的道路和糧道。”


  文安之道“我說的不是這個。”朱大山一呆,卻看見劉體純等人也目視著自己。突然想到自己這樣整軍後,整個四川就自己勢力最大了,文安之這是擔心自己不聽朝廷號令。


  朱大山想明白後,突然有一種想法,文安之在夔東不整合軍隊,是不是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呢?畢竟朝廷已經地處雲南,天高皇帝遠的,如果大家分成多家,就需要朝廷派來的督師文安之來調解眾家的紛爭,就離不開朝廷。但是一旦合成一家,大家沒了矛盾,文安之這個朝廷派來的督師就失去了作用。他想去攻打清軍的時候,大家還聽他的嗎?

  朱大山想到這些後,看著劉體純等人,顯然他們也都知道這個情況。一時間房間裏鴉雀無聲,朱大山想了一下道“如果有可能,我會盡力去救朝廷出來,我之前的安排也可以看出我是在為前去救朝廷努力。但是我也不知道究竟會怎麽樣。”


  文安之還是沒說話,朱大山又道“關於整頓軍隊,我是一定會做的,至於諸位怎麽想,我沒辦法左右。至少我現在還是大明的軍隊,你們要是不願意,或者不接受我也不強求。”


  文安之道“那大明呢?”朱大山道“我說了朝廷我會盡力去救,文督師你也看見了,朝廷現在怎麽樣我們誰都不知道,清軍已經攻入貴州半年多了。如果我們還在這裏算計著怎麽製衡,算計著誰是不是忠誠。對朝廷又有什麽意義呢?”


  文安之怒道“難道我們就不要忠義了嗎?”朱大山道“文督師,你的忠義之心我佩服,但是我們能用忠義之心打敗清軍?再說了,現在是救大明重要還是救天下漢人重要?”文安之吼道“沒了忠義就算救下這個天下又怎樣?”朱大山也大聲吼道“就是因為忠義,就不要天下了?就不管天下漢人的死活?我都說了隻要朝廷還在我會去救朝廷,等朝廷救出來了,朝廷覺得我不夠忠義,賜我幾畝薄田我自己躲著去。”


  劉體純勸道“文督師,你消消火,平虜候的忠貞之心是可以看見的,在清兵環伺之下打出這麽一片地方就足以證明了,平虜候也少說兩句,你看把文督師氣的,今年文督師身體本來就時常不好。”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