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偷渡陰平
李信在漢中和蜀軍打得如火如荼,東邊的戰場上曹操正麵臨著兩線的壓力。
曹操除了在大帳中日常痛罵李信卑鄙之外,卻也是毫無辦法,幸好這兩年的發展,除了地盤大了很多以外,武將謀士也和李信一樣增添了數位。
其中像後世中的五子良將中的於禁、樂進,而謀士,則以程昱為首。
見到主公因為李信的陽謀煩亂,他心生了一計。
程昱客氣的拜於曹操的案前,淡然出聲。
“主公,我有一計可破眼前困局。”
曹操大喜,急忙驚而起坐。
“仲德大才,有何良計可解眼前之危?”
程昱淡定的點了點頭,接而說道:“我軍之危,其實不在兩線,主要是兗州麵對公孫瓚方麵的壓力,袁紹雖勢大,但不足為懼,公孫瓚有劉備兄弟輔佐,這才是我們的心頭之患。”
曹操也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但是如今的情形,他並沒有什麽好的辦法,隻好繼續問計於程昱,程昱也沒令他失望,很快說出了自己的分析。
“幽州之爭,已經造就了袁紹與公孫瓚不可調和的矛盾,雖然不知道李信在中間給予了兩方什麽樣的好處,使兩方能夠摒棄前嫌,但如果主公能繼續在這上麵做文章,使得袁紹與公孫瓚再度反目,主公之危可瞬間解除,或許還能反打李信一耙。”
程昱的分析使曹操頓時像看到了希望,他眼前一亮急忙問道。
“仲德可有良策?”
“有!”程昱笑了笑,“一共分為三步。”
“仲德請講。”
“首先主公應該也明白,李信想用青州來使袁紹與我軍交惡,倘若主公能主動放棄青州,袁紹還有借口打我們嗎?”
程昱頓了頓,見到曹操若有所思,卻並未等他接話,接而說道:“其二像幽州,主公本就沒有經曆管到那裏,既然李信將它送與了主公,主公不如順水人情的又送與袁紹,趁機向他示好,以平衡袁李兩家的關係。”
曹操似有頓悟,以他的謀略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利害,當即也沒有再多加思索,急忙向程昱詢問道:“三呢?我們第三部該怎麽做?”
程昱笑了笑,知道曹操理解了他的心思。
“第三部嘛,當然是最關鍵的,那就是聯盟袁紹,滅了公孫瓚的勢力!並承諾剿滅公孫瓚之後,我方什麽好處都不要。”
程昱得意洋洋,本以為曹操會對他這個計策讚賞有加,誰料曹操聽完後卻麵露難色。
“仲德,前麵的還好說,至於聯合袁紹滅公孫瓚,你想過李信的反應沒有,既然此局他是特意針對我方,那麽我方的動作他必然不會放任不管。”
程昱笑了笑,這點他早有對策。
“主公放心,李信此時恐怕一時半會還顧忌不了東方的戰事。”
“為何?”
“他此刻正忙著攻伐益州,哪裏還有多餘的精力東顧。”
“益州?”
曹操愣了,他想不出一直養尊處優的劉焉怎麽可能抵擋得住李信的鐵甲雄師,隻是他沒有將這個疑問說出來,畢竟要顧忌將士們的感受,他不想還沒有跟李信開戰,將士們就對李信從心底產生了懼意。
他頓了頓,最後還是坐了下來,向著程昱舉杯,心裏已經認定了程昱的計策。
程昱也欣然落座,不過曹操的心思他看在眼裏,在一杯酒下肚,侍從添酒的空檔,程昱又站起來向著曹操抱拳說道。
“主公放心,李信即使有鐵甲雄師,但是益州也不是那麽好攻破的,它有門戶天塹,即使李信能很快的拿下漢中、巴郡,單是劍門關就足以將他抵擋在外,據臣下估計,李信至少一年的時間,沒有辦法東進,在這期間主公可放心的去發展自己的勢力。”
曹操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有汝等相助,我何愁大業不成。”
曹操說著又舉杯向著眾將,眾將起身,一片祥和。在席宴上曹操命程昱為特使,前往此時袁紹占據的洛陽城,帶著自己的誠意和計劃,向袁紹提議結盟,以謀求自己的發展空間。
在另一邊,劍閣前,李信雖然明知劍閣攻不破,卻還是將大軍策列於前,擺出了時刻進攻劍閣的架勢,同時李信早已令斥候探好了走陰平前往成都的小道,趙雲帶著虎嘯營徒步前行。前世中鄧艾隻帶了三千兵馬就迫使劉禪投降,這一次趙雲帶走的是一萬虎嘯軍將士。在另一麵,李信為了提高趙雲任務的成功率,在得知了東邊曹操正和袁紹與公孫瓚打得正歡,他也放心的將並州的駐防軍又抽調了三萬前往劍閣大營,向蜀軍營造一種大兵壓境的感覺,目的就是要成都的劉焉繼續派兵支援劍閣,好讓趙雲能成功的偷襲劉焉的老巢。
一切都是在暗地裏進行著,劍閣前蜀軍與並州軍也不痛不癢的打上了幾仗,雙方都沒有討到便宜,蜀軍方麵就閉門不出了,李信日日使人關前罵陣,蜀人卻就隻是龜縮,沒有絲毫理會。
李信見到劍閣的僵持已成定局,隻好將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趙雲的身上。這樣又過了幾日,西麵傳來趙雲攻破遝中的消息,李信的心裏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遝中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是陰平偷襲成功的關鍵。
陰平相距劍閣百餘裏,遝中是蜀軍在這邊留守的唯一的據點,曾在西漢武帝朝,為了連通與西南夷地的交流,武帝曾命人開鑿出了一條小道,不過早已被蜀軍廢棄不用。那一塊又多是氐羌民族的居住區,所以蜀人很少涉足在這裏。
李信的戰略意圖,趙雲率眾從遝中出發,由陰平偷越,然後直取涪城,劍閣在得到消息之後必然回救涪城,那時大軍可趁機奪關前行,倘若劍閣守軍不撤,涪城必然空虛,一戰定能攻下,然後以此為跳板,拿下與成都相鄰的綿竹,逼近成都。
這是前世鄧艾用來滅蜀的策略,今世被李信照搬用在了劉焉的身上。
劍閣前兩軍相持了十來日,終於趙雲那邊有消息了。
虎嘯軍在趙雲的率領下通過了陰平小道,直撲涪城。涪城守將如同前世中的馬邈一樣,麵對著這支如同從天而降的虎嘯軍,頓時不戰而降。趙雲留了一千人據守,隨後率領大軍直撲綿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