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倚江湖長歌> 第五十章:大夏第一戰神

第五十章:大夏第一戰神

  顯聖九年春,大魏黑福山軍司共計十六萬人。


  向蜀中發起進攻,並且於那年清明,度過劍閣。


  守備的衛所大軍,早先已經趙胤帶走,南下江南

  是以蜀中此時,兵力空虛,每座城池僅有兩千人的鄉土團練守護。


  大夏號稱雄兵百萬,其實大半是沒什麽戰鬥力的鄉勇團練。


  聽說大魏軍卒到了劍閣外,便關閉了各城城門。


  所以魏軍很快攻破了無人駐守的劍閣。


  由於消息來源被掐斷,仍然不知道大魏的另外兩隻大軍,已然戰敗的消息。


  一路綿延武州的後勤輜重營,被運河阻隔在大魏之外,黑福山軍司成為深入敵後的孤軍部隊。


  趙胤麾下騎兵火速結束另外兩方戰場後。


  仍然還有近五萬餘的騎兵部隊,而雜七雜八臨時拚湊出來的二十萬步卒軍團。


  曆經連番征戰,減員十二萬。


  此時此刻,不論是大夏,還是大魏,都已經算得上元氣大傷。


  大魏進攻大夏的三支軍團,除了大關固鎮軍司因為戰敗,然後撤退活下來的十來萬潰兵。


  嵪隘口子的十五萬人全軍覆沒。


  孤軍深入大夏腹地的大魏黑福山軍司,還剩下十五萬人左右。


  趙胤麾下五萬悍騎,再加上七零八落的八萬餘人,共計十三萬大軍。


  將在蜀中,對上大魏武卒十五萬人。


  沒有人能想到,趙胤在大夏最精銳的騎兵隻剩下十萬不到時。


  還能將二十五萬步卒運用得出神入化。


  要知道,中原混戰三百年,還沒有哪一國,敢以步卒,直麵大魏武卒的攻勢。


  可趙胤就這麽做了,以步兵為主,雖說最後決定了戰爭結果的還是騎兵。


  但是,以大夏步卒稀鬆平常的戰力,已經值得自傲了。


  特別是九萬京城衛所軍,在最後時刻,爆發出來前所未有的戰力。


  全軍覆沒固然令人扼腕歎息,但陣斬四萬六千人的光輝戰績。


  為大夏戰爭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世人隻會記得,大夏衛所軍,打破了魏武卒步戰第一的神話。


  卻不會有人記得,大夏步卒之


  殤。


  趙胤再一次做出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策。


  放棄了大夏朝堂上下,苦思冥想才決定出來的圍劍缺渡的建議。


  即打開蜀中大門,任由大魏黑福山軍司剩餘的十六萬人從劍閣進入蜀中。


  然後放大開渡河,將黑福山軍司的人逼迫至西北大漠。


  以隴川騎兵,對戰大魏最精銳的黑福山軍司十六萬大軍,將其困死在大夏西北國門高原之下。


  劍州多山,且道路崎嶇,騎兵先天環境上就被克製,戰馬還不如驢子跑得快。


  而大夏剩餘步卒殘軍,對上魏武卒,除了全軍覆沒,不會有別的結果。


  所以,大夏朝堂上下總結出來的方案,才是老成謀國之言。


  因為大夏朝堂一致肯定,如果劍閣被封,大魏武卒一定會從渡河突圍。


  因為渡河道路寬闊,雖說順渡河出蜀中,想要回到大魏,就得繞上萬裏路。


  必須橫渡草原兩萬裏,才能回到大魏本土。


  但即便是趙胤,也覺得,如果自己上敵方統帥,也一定會選這個方法。


  隻因劍閣狹隘,渝水又沒辦法行大舟。


  劍閣五尺道,一次隻容兩人並肩通過,如果從劍閣突圍,隻需派一千人隊守在出口,便可無虞。


  所以劍閣的地勢,才是真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這就導致了一個奇怪的場麵,大夏的大軍不敢進去,大魏的大軍縮在蜀中,不敢出來。


  而趙胤否決這個計劃的理由是,費時費力。


  大夏經不起折騰了,這是所有有識之士的共識,大魏也比大夏好不了多少。


  那怎麽辦,不可能不打了吧,且不說大魏軍卒深入大夏領土腹地的蜀中,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不沾。


  而趙胤,也不可能讓他們全身而退。


  就算是趙胤真的願意讓開了劍閣蜀道,魏軍敢不敢回頭還是兩回事。


  所以,決戰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而原本決戰之地,隻能是在隴川荒原。


  偏偏這個決策被趙胤否決,趙胤決意將魏軍全殲在蜀中。


  但是怎麽進蜀中,又是一個大問題,劍閣不敢進。


  渡河倒是在隴川荒原,但是隴川兵力不足,四萬騎兵,麵對

  騎術更加精湛的異族騎士時不時的來打秋風偷襲已是焦頭爛額。


  更別說進人蜀中直麵魏軍,而等趙胤率領麾下步騎十三萬大軍到達隴川。


  魏軍也必然出了渡河,到時候整個戰局,又回到了原先的結論。


  決戰還是隻能放在隴川之地。


  局勢正在僵持之時,趙胤剩下的五萬騎兵,已經悄悄的消失在了劍州。


  沒有人知道這五萬人去了何處,仿佛憑空消失了一般。


  而趙胤的騎兵,當然不會消失,而是偷偷南下。


  準備“借道”於昭州黔州西南的六詔王朝。


  當然,是強行借到,雖然隻有五萬人,但滅四國之事尚在眼前。


  六詔的國君又哪裏敢出兵阻攔趙胤的騎兵呢。


  六詔與蜀中隔江相望,這個江,便是大江的源頭,金江。


  過了金江,還有茫茫群山阻隔,想要到達蜀中平原,必須穿過十萬大山林莽。


  入蜀中的路當然不止劍閣與渡河兩條,而是很多條。


  但大部分是小路,位於崇山峻嶺間,很多地方隻能攀鐵索而過,大部隊是沒辦法穿過的。


  其中一條叫位於六詔境內的,叫做豆沙古路的小路引起了趙胤的注意。


  而趙胤的騎兵大部隊,正是要從這裏渡江,然後從豆沙古路進入蜀中。


  這條路,才是趙胤出奇製勝的底氣所在。


  僅容一人一馬穿過的古路,當然比不上從隴川和劍閣入蜀。


  但這條路唯一的好處,是離趙胤比隴川更近。


  於是,千年不聞馬蹄聲的蜀中平原上,很突然地,出現了一隻全身披掛的悍騎大軍。


  大夏滿朝文武傻眼了,大魏黑福山軍司十六萬大軍傻眼了。


  趙胤從來都沒想過要以手下八萬步卒為主力,去跟魏軍作戰。


  自始至終,趙胤手底下效用最大的,都是騎兵。


  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並且來去如風的五萬鐵騎。


  僅用三個月時間,便一步一步蠶食掉了大魏最後的十六萬大軍。


  至此,大夏慘勝,大魏除了潰逃回去的十餘萬敗軍,三十萬大軍全部永遠的留在了大夏土地上。


  而大夏,也元氣大傷,再無力征發餘下的晉,燕,魯三國。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