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倚江湖長歌> 第四十八章:止戈,凱旋,冠軍侯。

第四十八章:止戈,凱旋,冠軍侯。

  兩年未立寸功,趙胤大怒,卻不得不遣大軍北上,大夏軍隊本就是勞師遠征。


  正所謂兵貴神速,趙胤頓時做出決斷,先征魯,平三晉,取幽燕之地為根基。


  再掉過頭來收拾全民抗夏的東吳。


  東吳雖強,更讓趙胤難以招架的確是北魏,原本作壁上觀的魏國君臣。


  見趙胤大軍兵鋒直指北地,也坐不住了,而大魏不是民不過百萬戶,軍不過十數萬之流的陳,楚,魯之小國可以比擬的。


  大魏,坐擁大河以南的中原大地三分之二的廣袤土地。


  是中原大地上唯一可以與擁蜀中糧倉以窺天下的大夏分庭抗禮的強大帝國。


  “夏精騎,魏武卒,力士無敵數東吳,幽燕軍戶平遼水,三晉大地把鹿逐。”


  這是當時流傳在民間的一些諺語,即便是小孩子都耳熟能詳。


  指的就是天下最為精悍的幾支軍伍,即大夏涼州,甘隴三十萬披掛鐵騎。


  魏國,全身著重甲,身懸陌刀的魏武步卒。


  江東,由江湖力士組成的東吳精兵。


  幽燕大地的輕騎,以及三晉大地彪悍的白臘匪軍。


  大魏插手了,派遣出最為精悍的大軍十萬人,分兵三股,襄助東晉三萬大軍,三萬大軍入燕。


  而最先和趙胤對上的魯國,大魏派出悍卒四萬,與魯舉國之力湊出來的五十萬雜牌大軍匯於淮水。


  東吳見有機可乘,派出大軍尾隨趙胤其後,欲與魏,魯,兩國對趙胤大軍形成合圍之勢。


  準備將大夏軍隊全殲在淮水之濱。


  趙胤豈能讓他們如願,在麵對如此岌岌可危的情況下,依然頭腦冷靜,此時的趙胤已在大夏有軍神之名。


  軍神之名豈是那麽容易得來的,既然現在魏國插手,反倒不好取幽燕齊魯之地了。


  但軍神之名豈是浪得虛名,趙胤再一次展現出他驚人的軍事才華,決定兵行險招。


  區區東吳,負隅頑抗之下就算了,在趙胤掉頭離開之後還敢尾隨其後,不得不說,真的是腦子進水了。


  趙胤悄悄分兵精騎兩萬,趁著東吳大軍出征在外,國內空虛,一人三馬,直搗吳都建康。


  然後化為流寇,在東


  吳境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一直秉行著騎兵的精髓,來去如風。


  從不在一地之內多停留,不斷的流竄,東吳力士無敵,卻少騎兵。


  無奈之下,隻得召回大軍,準備將這兩萬人困死在東吳境內。


  殊不知,這正中趙胤下懷,要的就是他們回撤。


  趙胤被三國圍困在淮水之濱時,根本無法發揮出騎兵的優勢。


  而現在,東吳撤走,給趙胤的騎兵留下了足夠的縱深。


  大夏的步卒不如魏吳二國,但三國的騎兵又不如大夏。


  東吳地處江東,更是從不訓練騎兵。


  這下東吳可算得上自投羅網了,趙胤下令步卒就地駐紮,伺機與魏魯大軍周旋。


  所有的騎兵不必憐惜馬力,迅速跟上東吳回撤的大軍。


  三十萬力士在平原野外,與趙胤的騎兵相遇。


  完全就是砍菜切瓜的一麵倒的局勢。


  兩國援兵顧不得與大夏步卒作戰,趙胤命大夏步卒不得與兩國大軍糾纏,隻需纏鬥一番拖延一些時間就可以。


  然後伺機撤退,眾將士自然是欣然領命,十來萬步卒硬生生將魏魯湊起來的三十萬大軍拖住了三天。


  步卒對上騎兵,無數的曆史戰役證明了最後的結果,吳軍兵敗如山倒,三十萬力士戰死於野。


  而趙胤的大軍,死傷不到三成。


  這場滅吳之戰,被史家譽為千古絕唱,被兵家奉為經典。


  曆史上能與之相比的,堪堪不過大齊太祖百騎破萬敵,李蔡雪夜下瀘州,張平火燒陳倉等寥寥幾場戰役而已。


  趙胤大破吳軍的消息傳到大夏後,徹底奠定了趙胤大夏第一名將的榮耀。


  趙胤更是一舉摘得代表大夏軍神之位,三大榮譽武侯排名第三的止戈,和排名第二的凱旋侯二爵。


  至於餘下一爵,名曰“冠軍”。此爵,大夏乃至之前的西夏,唯有一人被冠以“冠軍侯”之名。


  可惜,卻不是趙胤。


  至此,紛紛亂亂的的天下,局勢開始明朗起來。


  除卻太祖滅掉的北漢,北齊,後周,以及太宗皇帝滅掉的蜀中張氏政權。


  再加上趙胤六年征戰,逐漸平


  滅了百越,南楚,南陳和東吳。


  割據天下的政權就隻剩下大夏,大魏,魯,東晉,北燕了。


  大夏占據了隴川秦川和蜀中之二十三州地界,大魏占據中原南方十九州之地。


  魯國占據太行山以東的魯地,晉占領了太行山以西以晉原為中心的廣袤地區。


  北燕占據了遼東和津渡等十三州。


  以當下的局勢來看,大夏最強,大魏次之,再次為燕,更次是晉,魯最弱。


  按理來說,大魏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賢明能幹的幹吏治,在東吳被滅之後,不會不知道大夏大勢已成。


  要麽聯合晉,魯,燕三家共同抗夏,要麽滅掉三家增加自己的實力,然後緩緩途之,與大夏逐鹿中原。


  可大魏另辟蹊徑,即不聯合三家,也不打壓三家,而是義無反顧的從三方戰場抽身退兵。


  然後將矛頭對向了大夏本土,彼時大夏國雖然內兵力被趙胤抽調一空,但有蜀中源源不斷的提供糧草和兵員。


  再加上趙雍雄才大略,竟然做到了民不加賦大軍便能橫掃天下。


  大魏西方的黑福山兵司二十萬大軍壓境,竟也讓趙雍湊出來二十萬大軍,與魏國黑福山軍司二十萬大軍於武州對峙。


  可惜,東拚西湊的大夏步卒,確是敵不過名滿天下的魏武卒。


  而九邊精騎,要防備蒙元蠻族,不到生死攸關之時,是不可能回防國內的。


  趙胤頓時了然,這是要行他對東吳所做之事。


  是光明正大的陽謀,逼得趙胤不得不引軍回援大夏本土。


  待到趙胤帶著大軍返回回到大夏時,已是開皇七年的深秋時節。


  而大夏國內的局勢也是岌岌可危,好在大魏沒有騎兵,想要占領大夏。


  唯有光明正大,以堂堂正正之師層層推進。


  趙胤也沒想到,自己不久前用來對付別人的戰術,不過轉眼間,就被人用在了自己身上。


  好在趙胤的大軍,大半是騎兵,便舍棄了步卒,帶著鐵騎日夜兼程的往武州戰場趕去。


  大夏雖然抵擋得艱難,將防線收縮至運河一帶,好歹勉強抵抗住了大魏的攻勢。


  並且終於等到了大夏的軍神,趙胤歸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