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帝王心術
趙胤一邊裝傻,一邊在安平公趙胤的示意下,努力交好文官集團。
帝王與文官,伏於李蔡淫威之下久矣。
是以一拍即合,拉開了滿朝倒李的大序。
苦苦等待除掉李蔡機會的滿朝文武,終於,顯聖九年的冬天,等到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
李蔡的心腹愛將,彼時的涼州衛所統領常封,在與北方蒙元蠻族的鬥爭中失利,中了敵方將領的離山調虎之計。
一萬七千餘的涼州鐵騎葬身草原,大夏丟失西北邊境的峪口,隴西,漢沽,雲塘四鎮六百餘裏防線。
致使原本九邊一線的防禦之勢出現一個巨大的豁口。
隻剩下常封在五百親兵的護衛下狼狽逃回涼州。
按理說,常封曆經如此大敗,大夏君臣子民勢必不能再容忍他身居高位。
可偏偏常封背景驚人,在李蔡雪夜下瀘州時便是為李蔡扛戰旗的心腹猛將。
李蔡自然是鐵了心的要力保常封。
李蔡這下可算犯了眾怒,恰逢此時,皇宮裏默默無聞的新帝親弟趙胤,悄悄的突破了四品偽宗師門檻,邁入了三品宗師的境界。
這的在趙胤的出謀劃策下,世宗皇帝趙雍終於開始對李蔡發難,先是示意文官集團使用人海戰術對李蔡開炮。
於是,如雪花般的,彈劾李蔡的奏折堆到了趙雍的案幾上。
趙雍一邊下旨安撫李蔡,一邊鼓勵文官繼續對李蔡發難。
顯聖九年的一整個冬天,李蔡被數之不盡的彈劾奏折弄得焦頭爛額。
趙雍又讓文官放出消息,將李蔡這些年是如何囂張跋扈,目無君上,包庇罪犯的實情全部公之於眾。
果然,天下嘩然,在這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時代裏,李蔡也不得不避嫌。
向新帝趙雍請辭外放地方,主要還是李蔡此時心裏依然在猶豫,被趙雍義正言辭的拒絕了。
此時大夏,經過兩代帝王殫精竭慮的治理,已經顯現出一副欣欣向榮的富強景象。
趙家王朝的統治,可謂深入人心,他原本是打算將趙氏一族的影響力先在百姓之中淡化。
所以
他架空了趙雍,卻遲遲沒有謀反,便是為了獲得“民心所向”這四個字做的準備。
但沒想到,一場邊事之敗而已,讓他之前所做的努力全部白費。
養望不成反倒聲名直墜,心下鬱悶,便準備出京,去秦王川打獵散心。
趙胤等的就是此刻,趙雍終於露出了尖銳的獠牙。
李蔡前腳出京,趙雍後腳便將文官集團的這把刀子利用到極致。
戶科給事中楊南彈劾大將軍李蔡心中不忿,欲遁蜀中行謀逆之事。
新帝趙雍“信以為真”,遣人至大將軍府中一問,大將軍果然“不知所蹤”。
帝大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李蔡的家人全部拿下大獄。
買通李蔡的親兵,至駐守大夏京城西邊三十裏的京城十六衛裏散播李蔡謀反失敗,已經伏誅的假消息。
十六衛所統領遣人至京城打探消息,聽聞李蔡一族無論老幼盡數伏誅,大柱國李蔡不知去向。
頓時慌了神,正心下懵懂不知何去何從時,恰好戶科給事中楊南,奉帝詔前來大營犒賞三軍。
那楊南騎一頭瘦驢,欣欣然入了軍營。
一句:“諸君乃帝之重器爾,何故從賊耶?”
十六衛所全軍三十二萬百戰精兵盡皆臣服,言:“敢不為帝效死?”
又使人假扮做常封親衛,至秦王川給李蔡報信,告知他,文官利用皇帝的名義對他下手了。
並且已經掌控了京西十六衛,要他快快逃命。
李蔡果然入彀,領親衛一百六十三欲逃亡蜀中,妄想以蜀中為帝王之基,東山再起。
已入三品宗師境的趙胤,領百騎埋伏於劍州渝水郡石柱縣五尺道。
手刃沒了左右大軍護衛,同為三品宗師境猶如喪家之犬的的大夏大柱國,夔國公,驃騎大將軍李蔡。
次年六月,已經登基十年的的夏皇趙雍,改元開皇。
同年七月,夏皇幼弟安平公趙胤,爵進安平郡王。
開皇元年十一月,安平郡王趙胤於皇宮前三殿之一的太極宮拜上將軍。
領京城十二衛所軍、涼州開平衛、宣府
常州衛、甘南衛、隴南威德衛,後所藍旗衛,益州蜀中衛,寧安昆明湖水師衛,渭水水師衛。
共計十九衛大軍,其中鐵騎二十四萬,步卒十二萬,水師四萬。
浩浩蕩蕩四十萬大軍,加上二十萬後勤補給的民夫隊伍,號稱雄兵百萬。
南下江南,開啟了未來短短九年便結束的天下執鼎之戰。
彼時,夏皇趙胤歲三十一,安平郡王趙胤歲二十一。
開皇二年春,經過兩個多月長途跋涉的大夏軍隊,叩關百越國境。
百越國君列陣三十萬,禦敵於國門。
然而,經過多年混戰不休,早已師老兵疲的百越國,哪裏曆兩代夏皇勵精圖治的大夏的對手。
不過三月,百越國境淪陷大半,百越國君棄都城桂林乘船南逃,遷都珀鉞負隅頑抗。
趙胤麾下大軍,正欲一鼓作氣拿下桂林以南大片領土時,卻因嶺南煙瘴所致水土不服,全軍得瘧疾者大半。
士兵躥稀半月,死傷數萬,餘者雙股戰戰,麵黃肌瘦,幾無再戰之力。
上將軍趙胤決定暫時退兵,百越君臣得以苟延殘喘片刻。
可惜,天不遂人願,就在百越君臣彈冠相慶時,趙胤得異人授青蒿治瘧疾之法。
趙胤將黃花蒿熬出的汁液,加入大軍的軍糧之中,半旬過後,瘧疾無蹤,再無疾病之憂慮。
恢複戰力的大軍,協風雷之勢,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戰力。
開皇二年晚秋,百越新都珀鉞城破,大半朝臣臣服夏皇,百越國君驚懼而亡。
開皇三年夏,趙胤大軍攻破南楚都城金陵。同年冬天,滅南陳,大夏得殘缺九州山河鼎之一。
開皇四年,趙胤大軍遭到東吳大軍強烈的抵抗。
盤踞江東之地的千年的古老超一流道統觀音山,帝沉窟,東南劍塚,荒城,蘭陵王氏,琅琊崔氏。
一流道統古靈宗,青霞山,棋盤山,靖原書院,一流世家陳郡吳氏,蘭陵謝氏,皖南蕭氏等東南千餘大小江湖道統士族門閥。
皆派出門下弟子相助東吳皇族孫氏,以大江為屏障,將趙胤大軍阻擋在故南楚與東吳交界之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