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六章 入川
九月中,呂布率眾入許都臣服豫帝,豫帝大喜,拔呂布為左將軍,命其人馬駐守京畿。
十月初,袁紹聽從郭圖之見將督軍權一分為三,除沮授外,另拔郭圖、淳於瓊二人,與此同時命令麴義、牽招二將收複青州東萊諸縣,打退了公孫度設立的營州刺史。
同月末,豫章諸葛亮對九江用兵,袁耀派紀靈增援韓暹、楊奉,雙方戰於合肥,各有勝負。
話回長安城。
由董倉告密的國庫錢糧貪腐案也接近了尾聲。
此日,周府正堂。
堂中張安與周忠相對而坐,二者皆不言語,張安麵色平常,周忠羞愧難耐。
過了許久,周忠苦澀開口:“都督,平準、均輸二令之罪是忠治下不嚴之過,忠願辭去大司農之職,以明律法。”
“嘉謀公,大司農治下涉案者有近千人,貪汙糧草六十餘萬石,金銀三億七千萬錢,這個數字觸目驚心啊,國庫空虛亦有滅國之險,望公日後明目識人,嚴約下屬。”張安對周、裴二人向來敬重,他們在朝廷最危難的時刻出手相助,張安銘記此情,但該敲打的,張安也不會手軟。
周忠一聽事有轉機,立即起身拱手:“都督放心,忠定以此為誡,若國庫再出誤差,忠願以死謝罪。”
大司農治下貪腐案始於惡小,始於人心僥幸,從挪用至偷取,一粒米終變六十萬石,若能盡早製止,哪會有這麽多官吏人頭落地。
“嘉謀公請坐,朝廷此次清查隻在長安,亦無涉及鹽政,後續事宜便交由公嚴辦。”張安這是在保周忠,給他一個在皇帝麵前將功補過的機會。
“都督放心,忠絕不懈怠。”這幾月來周忠日夜提心吊膽,這種滋味他可不想再受第二次。
繼,尚書台將貪腐案的實際情況報於雍帝,雍帝下令活剮平準、均輸二令,另抄沒所有涉案者的家財,將其連同家族發配西海郡,雷霆手段之下牽連者達三千人,消息傳到各州郡,州郡長官也遵旨意盤查地方庫屬,零總半年時間雍漢的官場習氣得到了矯正。
話歸益州。
趙匙本是益州巴西人,起初在洛陽為官,後劉焉諫言廢史立牧,趙匙便跟劉焉入川,深受劉焉器重,劉焉死後趙匙又推劉璋為益州牧。但劉璋近年來極力想擺脫趙匙的控製,封趙匙為征東中郎將,讓趙匙駐守朐忍,以防荊州劉表。
趙匙手握重兵,對劉璋遣派也無遲疑,但趙匙一離成都,劉璋以各種理由搪塞趙匙的諫言,這讓趙匙心生憤怒,常在酒後指責劉璋不為人主。
此外,張魯入巴郡,割據巴西土地,實力日益擴充,引得劉璋心懼。劉璋便邀張魯入成都為官,張魯婉言拒絕,劉璋大怒,殺了張魯的母親及兄弟,雙方結下死仇。
後來,劉璋派遣司隸人龐羲領兵去攻打張魯。
龐羲此人不僅與趙匙同列劉焉的托孤重臣,且還是東州士的領袖,加之其女龐氏與劉璋長子劉循聯姻,劉璋對其更為器重,也助長了龐羲的囂張氣焰,他手下的東州兵對益州舊民暴虐不仁,惹的本土士人怨聲載道,且龐羲大肆收編巴西寅人,致使寅人紛紛逃入漢中避禍。
龐羲領命即率三萬甲士入閬中,張魯派張衛營與之對壘漢昌境內,雙方廝殺一月,龐羲死傷慘重,退回閬中休整。
張魯知劉璋不會善罷甘休,遂派閻圃去朐忍聯合趙匙共同起兵反抗劉璋。
閻圃入朐忍麵見趙匙,向趙匙訴說東州集團對益州士族的危害,以及劉璋非良主的言論。
趙匙本有反劉之心,與閻圃一拍即合,用錢財賄賂荊州地方官,減少南郡壓力後,積極聯合益州本土士族,預謀奪取益州。
興平七年春正月,趙匙在朐忍起兵,張魯隨即響應,二者會攻江州,號稱有二十萬大軍。
二月初,趙張聯軍占巴郡後,兵分兩路,張魯走西北,攻廣漢郡,趙匙進西南,取犍為郡,二者相約在六月共伐蜀郡,瓜分益州。
消息入成都,劉璋驚恐,向雍帝、豫帝、劉表、劉備、張津眾人同發求援書信,可謂病急亂投醫……
話回新野。
劉豫州入荊之後一不敢募兵,二不敢收留難民,處處小心生怕劉表起疑,加之南陽一地三方勢力穩定,劉備的日子也變得清閑起來,近日常去襄陽近郊尋訪名士,期許高人指點一條出路。
此日,劉關張三人入魚梁洲拜會龐德公,初登小島茅舍,見一老一少在竹庭中下棋,張飛剛想開口詢問,便被劉備製止,劉備命二人在柴門外守候,自己恭立在老者身旁觀棋。
“元直,此棋你已入死路,空耗時間無益,不如趁早認輸如何?”司馬徽與龐德公相交甚篤,在這庭院之中儼然把自己當做主家。
“德操公,庶善置之死地而後生,且看庶如何扭轉這死局?”徐庶對劉備點頭一笑,繼續執子。
劉備即走到徐庶身旁,殷勤斟茶遞水,直至龐統出屋,才邀劉備同坐觀棋。
一弈兩時辰,劉備一直保持正襟危坐狀態,雙腿酸麻也作微笑。
“客家不累?”龐統斜臥在木墩上笑問。
“累,但不可失禮。”劉備含笑應答。
“客家為何而來?”龐統隨手抄起石桌上的竹卷翻閱。
“為匡複漢室而來。”劉備目正辭嚴的說道。
“這魚梁洲少有訪客,十年前也有一人以匡扶漢室之名來此求教我家叔父,統至今日也記憶猶新。”龐統飲茶閑談,做得輕鬆自在。
“哦,不知是何人?”劉備起了興趣。
“不修邊幅的一道人,性情無賴,言談偏鋒,不過統願稱他一聲先生。”龐統不願說出姓名,隻描繪了此人性情外貌。
“這世間扶漢之人愈少,有機會備定要見一見這位忠貞之士。”劉備也不追問,隻是讚揚此人高尚品格。
“哈,使君既然想要扶漢,為何不去長安?來荊州做甚?”龐統再問。
“長安陳留王非聖主,陛下在許,被奸佞所脅,備日夜想手刃國賊。”劉備心中隻認一帝,那就是劉辯。
“雍帝也是帝,何處比豫帝高貴三分,更何況豫帝臨位有何作為?反觀雍帝頗具雄主之資啊。”龐統現在還沒有想好投效哪個陣營,他這番評論隻是中立之言。
“唉!帝自幼聰穎,隻是孤寡無力,難有作為,正需我輩扶持。”劉備對劉協不做評價,隻認劉辯,旁人也找不出錯處。
龐統微微點頭,不再言語,心歎劉備有為主者的潛質。
天色漸暗,棋局罷,龐德公仍未歸,龐統招待眾人飯食。
“水鏡先生,備敬你一碗。”劉備見今日人多,也不好求策,權當結交幾位朋友,日後再請入帳。
“劉豫州不必多禮,同飲即可。”司馬徽對劉備極其看重,常與徐、龐眾人誇談劉備仁義,今日他也願幫劉備一把:“元直、士元,今劉豫州到訪,爾等有何良策進獻?”
“德操公,劉使君奔波半生,如今安居荊襄,不如就過幾日清靜日子吧。”龐統暗指劉備需休養生息,靜待時機。
“士元此言差矣,使君不如懇請荊州牧調軍入南郡,駐紮秭歸。”徐庶早在半年前已經察覺到了益州的異樣,這個時機千載難逢。
龐統微微搖頭,不做辯駁,兩條路皆可走,成敗與否此刻難以蓋棺定論。
劉備將二者之言牢牢記在心中,宴罷即歸。
三月初,劉璋求援的消息傳至劉備手中,劉備即赴襄陽向劉表請命入川。
劉表自是不願摻和這趟渾水,但劉璋也求到了自己門下,同為宗親,若是不援,與名聲有損。
遂,劉表又給了劉備三千襄陽兵,讓他入川援救劉璋。
三月中旬,劉備拜徐庶為軍師中郎將,自領一萬八千人馬經秭歸城,入益州魚複縣,力攻江關的趙匙亂軍……
同月消息入許都,曹操召文武會於司空府。
時見廳堂,曹操近來白得了一個泰山郡以及呂布、臧霸的人馬,心情頗佳。
“列位,劉璋引火燒身,我等是否要出兵入川?”今歲曹操的屯田諸城皆獲豐收,說話腰直氣硬。
“明公,益州路遙,朝廷通途皆被張安封死,要想入川隻能借道於劉表,劉表此人搖擺不定,一旦他切斷糧路,入川勁旅也變孤寡,故而此時不宜入川。”荀攸開口先諫,荀公達現為豫漢尚書令,與其叔父齊名於世。
“劉表性懦,諒他也不敢違背朝廷,隻是長安的平東、安西二營在帝都之側,我等不可不防。”程昱也不讚成入川。
許都的位置十分雞肋,需直麵雍帝的壓力,但曹操又不敢將帝都遷入兗州,因為那樣正中袁紹下懷,會給袁紹更強的攻擊**,關東同盟一旦破裂,張安也會長驅直入兗、豫二州,故而曹操隻能選擇重兵與張安對壘,雙方相互掣肘。
“兩位所言有理,但孤再不動,朝廷危矣啊!”曹操的想法很簡單,肉隻有一盤,自己不吃,隻會喂飽別人,到時候人家吃的膘肥體壯來打自己,自己打得過嗎?
“彭城國、九江郡的土地唾手可得,明公為何視而不見,打開淮南局麵,揚州孫策、劉基豈是明公的對手。”毛玠又將目光放在了徐州袁耀身上。
曹操連連點頭:“孝先言之有理,廣陵太守陳登與孤是同席之交,且他早有歸順朝廷之意,有他為內應,淮南並不難取。”
“取徐州,的確優於入川。”郭嘉二指敲打木案,思緒急速運轉:“給袁耀加個舊罪不難,打淮南軍也不難,但其中有諸多變化,明公需盡早提防。
其一,明公一動,袁紹必動,明公想獨占徐州,那必定要和袁紹撕破臉麵。
其二,袁耀可投袁紹,亦可降孫策。”
“那就雙境動兵,在袁紹察覺之前收複九江、彭城,把東海讓給袁紹,至於廣陵和下邳,我等也學一回張仲定,誰快就歸誰!”
曹操敲定了計策,自己先退一步讓出東海郡給袁紹,盡量不與袁紹接兵,至於孫策和劉基根本不在曹操顧慮範圍之內,隻要他們敢動,曹操就敢打。
“如此也可,朝廷收複九江,便可操練水師,以圖荊、揚。”陳群隨即附和了一句。
“然也,那明日動兵。”自從郭嘉給曹操獻了十勝十敗論後,曹操對袁紹也消減了畏懼之心,袁紹雖然地廣兵多,但問題更多。平北營的張合、黑山軍的張燕、遼東的公孫度、幽北的鮮卑烏丸以及曹操自己,袁紹每日過得也不輕鬆。
“是,明公。”
眾人即退,堂中隻剩曹操與郭嘉二人。曹操先邀郭嘉飲酒,二者談論些私情,直至夜半,曹操驅退左右,向郭嘉問策。
“奉孝,依你之見,袁耀更願意降誰?”曹操眉頭緊皺作問。
郭嘉朗笑擺手:“明公勿憂,袁耀定會降孫策。”
“何以見得?”曹操神情稍緩。
“二袁相爭日久矣,袁紹氣狹多猜,難容袁耀。而孫策氣度恢宏,又與袁耀有舊,自可收留。
且戰事一起,明公與袁紹兵馬相繼入徐州,袁耀豈能不恨?”郭嘉認為袁耀還是會掙紮一番,找個同盟共抗強敵,無可奈何之下變作依附。
“孫策也是個威脅啊。”曹操思慮轉換的也快,開始擔憂孫策成長為強敵。
“哈哈哈,此事主公就更不必擔心了,孫策借了千餘人馬入江東,一路殺伐,所惹的都是豪強門戶,這種豪傑門下不乏效力死士,然而孫策卻不知此況,自是毫無戒備,任憑孫策有千軍萬馬,總不能時時帶在身邊吧,一旦刺客伏殺之,也就是一刀一箭罷了,依嘉之見,這位小霸王必死於草莽匹夫之手。”
孫策用了三五年奠定了江東之基,強硬手腕下自是埋骨無數,再厲害的英雄豪傑也難逃暗箭刺殺啊。
“期許此人早些出現,少了孫策,孤也可安心應對袁張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