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是什麽使得人被人性弱點困住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萬物本無所謂好壞,把事物分出好壞乃思想使然。從這個意義上說,除了人類,整個自然界沒有“思想”。人類及其道德觀獨立於天地之間。
——
查爾斯·謝靈頓
其實,現實生活中,人是一個矛盾的集合。許多人其實具有相互矛盾的雙重性格。他們一方麵口頭上對榮華富貴表示厭惡,而又可能在榮華富貴麵前眉開眼笑;一方麵向往閑雲野鶴的閑淡日子,而又對無法置身於聚光燈下而心生寂寥。
人生在世,擁有成就讓自己出人頭地,幾乎是每個人都在內心的願望。一般的人通常會直接顯示出他們的目標和追求,而那些緊盯著目標的有識之士,卻常常閉口不談這方麵的話題。這種奇特的現象在現實中比比皆是。
其實,大多數不滿現實,以狂放不羈、恃才傲物、旁若無人為個性特征的人,一般為人耿介樸厚,有高人之風,但寬容不足,機巧圓潤不足,因此為人行事自成一格,既不為他人理解,也不肯屈尊去遷就他人。他們因孤獨而能沉湎於個人興趣之中,聰明、鑽研、發奮和持之以恒,終於有了自己的成就,曆史上不乏其人。不少才華過人的能人異士,常有不同流俗之舉,這些反常習慣,常常讓他們不能見容於世。這是何等可悲之事。那麽又是什麽使得這些人難在社會中一層身手?
自古到今,從表麵現象中,分辨出一個人真正的內在,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有的人貌似溫柔善良,實際上是虛偽奸詐;有的人外表恭敬謹慎,可是卻心懷欺詐;有的人表麵上能幹,而實際上內心怯弱;有的人看上去盡心盡力,而實際上並不忠誠可靠。因此,有許多人為了看透別人而不惜絞盡腦汁。諸如以言辭論辯使他人困窘,觀看他是否有應變能力;向他詢謀問計,觀看他的見識如何;告訴他災禍困難,察看他的反應如何;用酒灌醉他,觀看他的本性如何;請他麵對著財物利誘,觀他是否廉潔;要求他定期完成某事,看他是否具有能力。這些方法不一而足,但最終也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看透這個人的心地、這個人的本性以及弱點所在。所以識別一個人,不能隻看外表,還要觀其行動,察其習慣,才能從本質上了解一個人,才能徹底掌握一個人的本質及其人性弱點。
現實生活中,有一種人總是讓人摸不透,他們有一種自求多福,而匠心獨運的能力。這種能力微妙得時常令人猜不透,究竟這種人是被操縱者還是操縱者?這種人動不動就會需要他人在生活上拯救、保護他們。限於其短,這種人總是在經曆成長的困難,他們總是成為受害者,經常隱忍著自己的憤怒,不肯老實招認自己的感覺。這種人有時會格外膽小羞怯,這使他們難以盡情地過生活。他們很有可能需要別人的幫助,去探尋生活的樂趣。而同時,這種人也是令人莫測其內心的。他們對人生的態度,總顯得如此單純,所以你往往會錯誤地判斷他們,相信他們正在氣定神閑、了無心事;然而他們內在的真正情緒,可能正處於恐懼、畏怯、慵懶或者無力之中。他們天性如此善良,所以一般人總是不忍和他們唱反調或者造謠中傷。大家都慣於忽略這種人的缺陷,隻注意他們的力量特質。特別是那些經常與這種人(父母、配偶、子女、老師、朋友)相處在一起的人尤其如此,經常會無視於這種人的缺點與不足,而產生保護他們的衝動,最後會破壞讓他們能夠自己站起來的契機。這讓他們一生幾乎都生活在別人的翅膀下。
這種人有時是非常被動性的,他們可以一輩子跟定你,而自己完全不負起做決定的責任。他們經常以別人為核心,而忽略了發展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方向。這種人可以跟定某位個體,而拒絕向外發展其他的興趣,或者做出任何導致拆散他們這種關係的承諾。
這種人經常自我懷疑,時時希望自己受人肯定。如果一個人嚐試去接納、保護、拯救一位依賴性重的這種人,要付出極高韻代價,就好像你握住一隻落下懸崖的手一樣,你握得越久,他就變得越重,可是他卻感覺隻要抓住了你的手,就比他要自己爬回來更為安全。如果你也覺得這很有必要,那麽你會體驗到為了拯救他而握住他一輩子的辛苦,以至付出你自己的一生,也是義不容辭的;如果你鬆手,社會將會斥責你的德行不足以及你的自私心。這種兩難的困境,是與依賴性重的人相處的人最常體驗到的。
這種人不輕易相信別人,他們通常把自己的真情藏在心底,以免被拒絕或被人踐踏。不論他們信任人到了何種程度,這種人和善的天性永遠是陽光普照的。他們對碰到的任何人,都仁慈而和煦。這種人在所有人群中都能如魚得水,因為他們如雞尾酒般易於與別人調和。這種人的親和力是偉大的溶劑。
這種人經常沉溺於不切實際的夢幻中。他們不僅有異常宏偉的計劃,也有身臨其境的神遊能力,然而除非他們能夠全神貫注,否則他們的計劃僅止於夢幻而已。這種人的人性弱點足以令與他們相處的人忐忑不安並且大失所望。這種人是最不具有改變環境能力的人。也是被人性弱點徹底困住了的一種人。
這種人的性格中缺乏方向感,也沒有什麽雄心壯誌。除非他們有明確的目標,並決心去實現,否則他們會一直漫無目的地活著。有一位這種類型的人,在心血來潮時,會興趣盎然地決定一個特殊目標;要不了多久,這種豪情壯誌又會像流星一樣在瞻前顧後中消失,直到下回他又有什麽異想天開的激情為止。若要他再製訂一個目標,並且果斷迅速地去執行,真是難如登天了,然而目標卻是鼓舞這種人上進的惟一希望,除非能夠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不然這種人經常會淪於忐忑不安和意誌消沉之中。
這種人一定有能力做所有性格類型人的密友。他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接納別人,他們對於別人的高度容忍與謙和的期待,使對方會珍視他們的陪伴,而且尋求他們不帶批判的情誼。這種人跟任何人、在任何場合幾乎都能盡興,他們能夠領略千奇百怪的人物和經曆。但他們也因此時常發現自己糾纏在畸形的關係或人生境遇中。
這種人可能會錯失許多潛在的、美妙的人生時刻。因為他們把人生的樞紐放在別人而不是自己身上。這種人最不願看到的一個字眼,恐怕就是無聊了。但是這種人就偏偏可能會令人覺得很無聊。也許對這種依賴性的最佳描寫,莫過於下麵這個典型的故事。
兩個這種類型的人在決定結婚前持續交往了數年。但他們的交往也僅限於一起看看電視,靜靜地相依相伴。他倆結婚了,但是五年後他們認定彼此並不合適,沒有一位覺得幸福或是過得特別有意義。在下一個五年中,這一對仍然保持著婚姻關係,但是已勞燕分飛地各走各的路了。一個人去攻讀一個大學學位,而另一個搬到另一個城市了。沒有一個人主動做出什麽決定,沒有一個人提出要正式分手,又這樣渾渾噩噩過了七年分居而藕斷絲連的時光後終於離婚了。為什麽拖了這麽久?兩個人都承認,因為他們不能決定應該由誰去填離婚申請表格。
這種人很容易成為跟著蹉跎光陰走的過客。他們會在無聊、慵懶和提不起勁去改變的心態中消磨時光。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大多的妻子離開丈夫,丈夫離開妻子;員工離開老板,子女與父母親互相分離,朋友間的莫逆之交付諸流水,以及另外許許多多應該是美妙的情誼,其終結的原因,隻是緣於彼此感到無聊。最糟糕的是,離開的一方總會感到非常愧疚,因為分手的基礎並沒有像不貞、疑心,或者虐待那樣戲劇化。跟這樣一位枯燥無味的人共度一生,真可以說是令人不堪忍受。整日慵懶和不心甘情願地生活,使得這種人的人生經常成為-場泥淖中的跋涉。他們不急於品嚐生命,覺得生命會等待他們,而世上所有的好事壞事,終究也會降臨到等待者的身上,隻不過,他們最後要承擔的,可能要比他們當初選擇的差得太多。一位小女生由於害怕遭人拒絕,竟然出現了中風症狀。她在小學時,就由於受到同學們的譏笑,’而出現了心理轉生理的症候,把她的感情不安移轉成了肉體障礙(中風驟發症)。這又導致大人對她的縱容以及同輩的回避。不幸的是,大人的溺愛和縱容無法治好她的心理創傷和生理疾病。
這種類型的小孩通常有一種獨特的和善氣質,能夠使一個家庭的氣氛變得融洽。他們是不帶脾氣走過人生旅程的孩子。新的生活經曆可能會使這種類型的小孩受驚,而遭到心理創傷,不過他們通常都能享受一種平和而默默無聲地存在。
有些這種類型的人,由於他們的漫無目標脫離現實生活的天性,會在人生的路上跌跌撞撞。最令別人苦惱的就是必須為他們收拾殘局。這種類型的小孩老是忘了吃午餐;這種性格的朋友老是忘了帶小孩子來上課;這種類型的丈夫沒辦法選定一個職業;這種類型的兄弟(或姊妹)不肯去多交朋友。這種類型的人實在體會不到他們的缺陷使他們變得多麽自私,也感受不到自己的不成熟在別人身上造成的壓力。
這種人不在乎生活有多少意義,是否豐富有趣呢?他們總是需要別人時時提醒他忘了刷牙、記住預訂旅館房間、學校幾點上課或公司幾點上班……這種類型的人總是對這些提醒報以漫不經心的回應。反而抱怨,“你為什麽老是這麽愛嘮叨呢?”“這到底是誰的事啊?”“你顧你自己的吧,少來管我!”為此而受罪的是對這種人寄予期望的人,絕不是他們自己。這種人經常需要別人協助他們訂出計劃並渡過難關。但他們又往往很勉強地去接受,有時還幹脆拒絕他最需要的協助。這使得他們困在自己人性的泥潭中。
這種人不喜歡爭奪領導地位,他們十分不願去做可能出差錯的決策,而且巴不得逃避做決策的責任。他們比較樂於當個跟班或者不起眼的小角色,而讓大夥兒去做決定。這種人寧願接受別人的決定,也懶得說出自己的意見。一位患者問他妻子:“這個醫生想知道我是不是果斷的,你認為我是,還是不是呢?”周圍的都覺得很可笑,因為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問什麽。直到他太太說話:“我倒覺得你自己已經給了比我的任何意見還要中肯的答案了。”
這種人也可以是非常頑固和倔強的。有一位這種類型的患者,他恨透了上高中,他討厭家庭作業和一切教育製度下的規定。他絕頂聰明,但是又不願意頂撞父母或者老師。在沒有十全十美的辦法下,一個人該如何做才能令每一個人(包括他自己)都滿意呢?這正是他麵對的兩難。他恨家庭作業,而他們非要他做不可,整整一個學期下來,這個學生做完了每一份指定的家庭作業,但是從來沒有交一份給他的老師。每天晚上,父母都會問他功課做了沒有,他當然回答做了。當他的成績開始戲劇性地往下滑時,他們要求看他的作業,他也能馬上拿出來給他們看。到了該學期快結束的時候老師告訴家長他從不交作業,父母感到是老師故意要整他們的兒子。他們明明看到他做了作業,可是老師們都反複地說他沒有做。這個案例充分說明了這種人的沉默、頑強和倔強的天性。這種人選擇沉默,是因為他們對公開的衝突感到難受。然而,和這些暗地怨恨著你的人相處,實在是非常困難。這似乎正是利用了別人天生的好奇心,故意拒絕公開討論他們的內心感情,以迫使其他人必須努力去了解他們。
這種人一般都有很深刻的感情體驗,但是要讓他們對別人表達出來就比較困難了。一位這種類型的繼父,為了維係家庭和諧,他接受他的繼子長達數年來數不勝數、難堪無比的羞辱。他的妻子不讓他管教這個孩子。最後,在引發了重重問題,包括不良少年的劣行和學業無法繼續之後,這位母親終於同意讓她的丈夫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來管教這個孩子。過去他從來沒有對這個孩子發過火,也從未發泄過任何憤怒,這下子有了他妻子的準許,他一股腦兒過度地反映出來,隻要一逮到機會,他不但主動出擊,而且還對他的繼子施以肉體的報複。
從積極的方麵說,這種人可謂知足常樂者,他們是自得而悅人的個體,很能夠接納生活上的任何人,他們能夠契合所有不同類型的性格,他們和善的天性以及圓滑的手腕,為他們贏來許多忠誠的友誼。他們寧靜愉悅的氣質,使他們能容納得下任何家庭、友誼和企業的一項財富。這種可說是典型的、剔除了任何其他性格類型的極端溫和的人。就像他們所象征的水的品質一樣,他們繞過生命的險阻,無孔不入地流過,而不是一定要鏟除路途中的障礙;他們的領導網絡是穩當而公平的,他們寬容異己,並且提倡團體成員之間的盟友情懷;反映了他們對每一個人都能水乳交融的特異能力;他們具有令人羨慕的平衡力量;他們接納任何類型的性格,並且願意向他們學習。這種人最優秀的是能夠將生命的危機擺在適當的透視之下。知足又沒脾氣,他們對生命提出的要求不多。他們經常能不惜付出,帶來溫柔的肯定,能體驗到這種心靈敞開的擁抱是極為幸福的。另一方麵,這種人看起來似乎總顯得無趣而孤僻,他們總是懶得確定目標。他們也時常拒絕為參與而付出代價。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害怕隨之而來的衝突或閉門羹。這種恐懼阻礙了他們體驗生活。他們的優柔寡斷,局限了他們的成就。為了要感覺安然,他們太注意別人的需要,並且不惜代價地要取悅那些出現在他們生命中的人。他們不願表白自己,寧可接受別人的任何看法。這種人隻願意照自己的選擇走人生的路;他們默默接受命運的擺布,但凡不合他們心意的,便立即會不理不睬,他們通常也不歡迎那些需要付出努力才能獲得的可貴經驗。
現在,我們不妨詳細透視一下充滿全愛色彩的人,這種人生活中隨處可見。他們是另外一種被自己的人性弱點完全困住的人。這種人有如下行為特點:
他們充滿無比愛心,總是舍不得別人受苦,凡事都先為別人著想。他們以付出為樂趣,但有時不管別人是否真的需要,他們還是一味地付出。結果,他們不是滿足了別人的需要,而是滿足自己“想付出”的需要,而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感恩,卻又常常會因“好心辦壞事”往往得不到。
他們很在意別人的感情和需要,因為他們不喜歡看到別人生活得不愉快。尤其是在他們周圍的人,如果遭遇痛苦而得不到援助,那會使他們看不下去。若是別人受苦而他們沒有主動援助的話,那便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不對的。所以他們不在乎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去幫助別人,他們總是全力以赴地去幫助一些可以幫助別的人。他們常覺得給予比思考更重要,在學習事物的時候,比較不在意那是否對自我發展有意義,重要的是當別人有需要的時候,是否能為他們派上用場那才是重點。所以,他們幫助他人時,隻要可以讓別人的痛苦得以改善,就不必在其他方麵花太多心思。
他們並不太重視利益交換,付出是他們最大的快樂,卻不需要別人的回饋。在團體中他們也不喜歡扮演領導者的角色,但如果是公益組織或愛心活動時,那就另當別論。因為隻要付出能改變別人的生活,而使別人幸福的話,他們會願意忍受繁瑣的工作所帶來的挫折感。他們不喜歡規則,也不喜歡開會,對這種形式化的政策實在提不起興趣,但對情感受到傷害的或有困惑的人,他們就會非常的關切。所以他們決定事情時通常不太客觀,經常依據自己的實際感受去行動。
他們喜歡有很多的朋友,也樂於傾聽別人向他們訴說所有的事情,更願意在別人有困難時去幫助他人。他們鼓勵朋友們多談談自己,他們擅長讓別人感受到心情舒適,也喜歡給別人誠意的意見。他們總在別人的生活中發揮著他們的影響力,他們的慷慨大度常獲得每一個人的讚美。但他們也難免懷疑,人們是不是依據別人依賴他的多少,來決定他的成就?因為他們總是在幫助別人後才有最大的滿足感。他們最大的缺點是由於經常以別人的需要為需要,而忘了自己真正的需要。這樣他們就容易委屈自己、迷失自己。對別人不停止的付出掩蓋了他們自己生理、心理、情緒及需要,有時他們也希望別人來填補自己的需要。他們不習慣與別人分享自己,有時候甚至認為自己的欲望是錯誤的。因此他們不願表達自己的願望,當別人關心他們的時候,他們總用非常友善和客氣的態度以保持一段距離。他們與別人是一種單向的親密,他們的個性使別人容易親近,但他們經常會感到內心空虛,並感受到壓力與恐懼。他們對照顧自己的能力卻相當有限,這時候他們也會用浪漫式的感情招來別人。因為有時候他們也需要一些對等的愛來滋潤心靈。所以當有這樣的人出現的時候,他們對這份愛的感覺會有回應,以滿足自己的渴望。他們對人好的時候,如果別人不能接受,他們會有被傷害的感覺。如果別人高興地接受他們的關愛,但卻認為不需要做出對等的回饋。這時他們雖不會拒絕他人,但卻也討厭那些不知感激的人。對他們來說,當付出了奉獻時,隻要輕輕在他們耳邊說一句“謝謝”就可以了。他們熱情,且喜歡保護他們的朋友,而當他們與這些朋友在一起時,他們永遠是忠實、親切,並帶來陽光的人。
由於他們喜歡交朋友,喜歡幫助別人,因此身邊會出現一群依賴他們的人,而且他自己非常願意將自己變成廣大群眾的中心。他們對他們的團體中成員有絕對的影響力。為此他們變成了大忙人。他們總把每一個人的問題變成了自己的問題。這對於依賴性比較強的人或比較缺乏人關心的人,他們發揮了最大的功能。但有一些人卻不理解他們所做的犧牲,反而覺得他們多管閑事,或強行闖人了他人隱私範圍,而對他們產生誤解。其實他們並沒有惡意,隻是非常在乎與朋友在一起,並相互表達關心、掛念及擔心而已。令他們比較煩惱的是,由於需要他們幫助的人太多,往往沒有時間去注意到家人,或忽視自己的需要;有時候甚至已經身心疲憊,麵臨崩潰,但對別人痛苦的事,卻仍不忍心不管,因為他們覺得人生以助人為目的。在內心深處,其實他們並不需要別人的感謝,但他們仍然討厭那些不知感激、忘恩負義、不為別人著想的人,所以他們隨時提醒自己,不要驕傲,不要自私,要舍得犧牲,要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大好人。但事實上還是有太多的人讓他們不滿意、讓他們失望,他們的內心常有憤怒的感覺。所以有時他們對人性感到可悲,他們覺得他們得到的常是不平等的待遇,因為他們總是遇到不好的人。
當然他們知道,當在愛人與被愛之間產生了欲望和需要的衝突時,他們無法麵對自己也有需要被愛的情緒,所以他們在愛別人或幫助別人的同時,事實上也會產生一種嚴重的自戀,因此在愛別人的同時,又會產生強烈的控製和占有欲,難怪在付出這麽多愛後,得到別人的回應居然是那麽樣的差。他們再三反省的結果是,原來他們愛的信念並沒有錯,但他們對人愛的態度可能太自以為是、太強迫了。這些他們一定要改,但他們首先要學習的是自我反省,而不是老怪別人不知感激。這樣他們才有辦法找出內心深處真誠的情意,以及在不為別人服務時,如何麵對人際關係的困境,進而成長、提升思想境界,使自己能夠了解別人、尊重別人,並懂得如何愛人。
經過深層次地透視這種全愛型的人,就不難發現他們共有的一些特點。
毋他們的動機、目的:他們渴望別人的感情,十分熱心,願意為別人付出愛,看到別人滿足地接受他們的愛,才會覺得自己活得有價值。
他們能力、力量的來源:他們認為沒有一件事情可超越愛,所以活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表演愛、散布愛。有了愛就有力量,有了愛就有信心,有了愛萬事萬物才會欣欣向榮,所以他們把自己當成愛的天使,不停地去關愛別人、照顧別人。他們的理想目標:他們最渴望得到每個人衷心的喜悅與愛。全愛型的人總是無時無刻覺得自己最好、自己有付出愛的能力,能夠和別人的情感及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才有生存的價值,如果別人不需要我,不依賴我,全愛者就覺得活得很孤獨、很乏味。
他們逃避的情緒:他們總是不太願意去麵對自己的需要。事實上,愛的另一麵往往是控製或操縱,愛別人是希望別人愛自己、需要自己,轉而聽自己的話。然而全愛型的人往往並沒有意識到在自己的潛意識裏有這樣的動機,隻有在付出很多,又不被重視、不被接受、不被感激時,才會發覺那股強烈的空虛及怨恨。
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現出來的特質:很熱情地對待他人,對人很好,很有耐心;心地慈悲,很願意為他人貢獻自己所有;做人誠懇又溫暖,而且很大方、慷慨;服務別人時廢寢忘食,不知勞累,反而很興奮;把他們所愛、所幫助的人的成功、快樂及幸福,都看成是自己的成就;以為隻要別人有需要就拚命地給予,別人拒絕時,還以為別人是客氣;喜歡別人依賴自己,因為被依賴就是被重視,那是一種幸福的感覺;付出時,別人若不欣喜接納,則會有挫折感;老把愛掛在嘴上;幫不了別人時,心中會很痛苦。然後會再想辦法,設法幫上忙;嫉妒心重,別人不夠看重自己時,會很生氣;喜歡溝通,喜歡人情來往。付出時很容易、自然,但卻不習慣接受;常往外跑,四處去幫助別人。留在家裏時,不是打電話就是招待別人。
他們常常出現的情緒感受:他們經常都是很高興、精力充沛的。他們很關心別人,但也喜歡多管閑事,情緒常隨著他人的喜怒哀樂而起伏。他們很感性、很熱情,常覺得別人無能、可憐或是太懶,需要受到幫助,所以自己時常在行善。
他們常掉入的陷阱:他們覺得自己一定要很好滿足別人的需要,別人才會喜歡自己。所以全愛型的人為了讓自己有用,以發揮最大的包容力和服務的精神。像是當誌願者,深人貧窮地區;當護士為患者付出愛心及耐心。全愛者總是以自我犧牲的方式,給別人提供愛和友情。
他們防衛自己的麵具:他們在幫助別人或服務他人時,有時也會沽名釣譽,或是以愛來控製別人的行為。但他們很快就會告訴自己,其實那些隻是附帶的,我並不刻意追求這些,那些並不是我最渴望的。所以在愛的麵具下,他們仍會把自己定義成絕對的善良及絕對的無私,以消除自己偶爾升起的罪惡感。
他們的兩性關係:他們一旦“愛”上一個人,就會想盡辦法把對方追到手。他們追求的方法可說是費盡心血,他們會去調查對方所喜歡的一切,如喜歡吃什麽?喜歡做什麽?喜歡哪些東西?隻要是對方喜歡的,哪怕上刀山、下油鍋,全愛型的人都會設法去滿足對方,讓對方感動無比。而作為他們的朋友或伴侶經常都會有一種虧欠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虧欠感不一定會產生感激或是愛,相反地,還可能帶給對方壓力,也使得兩人的關係變得不平等,而不平等的關係往往是最容易出問題的。事實上,如果他們不要借著愛,給別人太多的壓力和控製,真正去了解別人的需要,同時也把一些精力放在自己的需要上,那麽他們的關係將會既溫暖又穩固。
他們精力的浪費處:他們由於太過於投入生活、太關心社會、關心別人,反而把身邊日常生活應盡的義務給忘記了,尤其對自己的家庭總是忘了付出。由於全愛型的人是比較熱情的,所以平平淡淡、不夠刺激的家庭生活,會讓他們忽視或忘記,使其家庭成員不免會有抱怨產生。他們在服務的興奮中常忘了自己的疲勞,所以他們不在乎為別人付出多少時間,可能有一天,才忽然發現自己身心俱疲,累垮了。
他們兒時情景:他們小時候就經驗到,如果很乖巧很討人喜歡時,才會被長輩或周圍的人注意,所以他們就發展出要得到愛,就必須相對地付出,這就是有條件愛的產生。一般的全愛型的人熱情洋溢,付出是他們最大的快樂,他們關心別人往往更勝自己,而別人的一句“謝謝”,常常就可以讓他們感到滿足。但是你若真認為他們助人不求回報,那可就錯了。雖然他們要的不是物質的回饋,但是卻期待別人回報愛與感激。雖然多數人對於他們的幫助與關心都會由衷感謝,然而這份感激的程度,是否可以滿足全愛型的期望,卻又是另一回事。因為感激不見得會升華為愛,感激也不見得代表需要‘與依賴,於是全愛型渴望被需要的心情有時難免會落空,使他們埋怨他人不知感激。
事實上,全愛型的人有強烈的占有欲,常常使他們硬要介人別人的生活,提供別人不需要的協助或建議,甚至硬要控製別人的行為,而這時往往隻會造成別人的抗拒與逃避。他們仿佛以為由於自己的犧牲奉獻,就有資格幹涉別人生活的權力,把別人的事都當成自己的事,把別人都看成是自己的財產,不知道別人也有獨立自主的權利。全愛型的人喜歡交朋友,到處參加社團,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希望成為別人的重心,希望得到更多人的依賴。幫助的人越多,他們就越快樂。然而他們卻往往因為對別人的生活太過投入,反而忽略了自己的生活與應盡的責任,我們可以看到這種類型的人忙著幫助其他人,可自己家人的需要卻忽略了。
愛的確是人類偉大的情操。真正的愛是不求回報的;真正的愛是能夠讓被愛的人充分發揮自己,讓付出的人感到快樂而非犧牲;真正的愛是一種自由,而不是約束。
而真正健康的全愛型他們是不求回報的,他們愛人、助人完全是出自一種本能的善意,因為他們是公平無私的,自己有多少,就想全部拿出來和別人分享,他們不是想獲取報答,而純粹隻是心存善意,一種自然的反應。他們慷慨大方,而且由於他們的付出不是出於勉強,沒有任何自私的目的,所以他們也不會強迫別人接受他們的愛。這種崇高自發的愛,真正尊重別人的愛,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隻有健康的全愛型的人才可以做到這種無私的利人行為。而世人也往往將他們當做活菩薩,因為這種情操甚至超過對神的供奉,達到願望就必須還願,否則會降予災難。
事實上,的確隻有少數人才能達到無私無我的境界,懂得自愛的全愛型是健康的。因為一般的、不健康的全愛型犧牲了自己的需要、欲望,事實上隻是把自己的欲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認為自己犧牲了,就有占有別人的權利,別人就有義務為他的犧牲完成使命。而一個懂得愛自己的全愛型的人,會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探索自己的需要。這時他們展現出更好的特質,更加了解自己、肯定自己。他們會努力實現自我的夢想,讓自己更有力量來幫助別人,而不是寄希望於別人來幫他圓夢。不健康的全愛型是將自己的需要投射到別人身上,這時他們雖然打著愛的旗幟,但是表現的卻不是愛,而是控製。他們可能會說:“我對你嚴格完全是因為我愛你。”他們固執地以自己的方式付出,卻不管別人是否需要。而且一旦別人拒絕,他們會十分氣憤,覺得別人沒有良心。
自我欺騙是他們的防衛機製,不管他們的行為對別人有多大的傷害,如限製別人的行動,剝奪別人選擇自己愛好的權利,他們都會認為這純粹是為了別人好,不是為自己;手段即使是殘酷的,但出發點絕對是出於善意。
他們以愛為由,來控製一個人,而且讓別人覺得背叛他們是罪惡的,以至難以逃脫其魔掌,這時我們看到的助人者,其實已經完全變成一個獨裁者,用強迫的手段控製著別人。
但多數全愛型的人究竟是犧牲小我,成就別人?還是犧牲小我,通過別人來成就自己的夢想?這之間可有很大的不同。
現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母親便是全愛型的人。她們犧牲自己,給孩子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上最好的學校,而自己卻省吃儉用,放棄了任何享受的機會……故事到這裏的確是很感人,但是直到有一天,孩子放棄了父母為他選擇的路,而執意做自己的時候,家庭中的矛盾就會出現了。
“我辛辛苦苦讓你念醫學院,就是要你以後當醫生,光宗耀祖。你卻要畫畫,畫畫能當飯吃嗎?你到底有沒有替你自己,也替我想過?你若是執意如此就不必再認我這個母親。”
“你現在聽我的話,以後你自然會感謝我。你若是不聽我的話,就是不孝!”
“我這麽做,還不是都為了你,你卻讓我如此失望,你這麽做應該麽?”
“我為你犧牲一切,你卻這樣回報我?”
許多全愛型人就是高喊著愛的口號,標榜著自己所做的犧牲,卻以此控製著別人的生活。在他們心目中,自己是無私的、偉大的,而別人若不順從自己為他們所規劃的路,就是自私的、忘恩負義的。而且他們還會以無情、無義、不孝、自私等罪名控訴別人,強迫別人順從自己的意思。事實上他們自以為的無私,卻可能是最自私的。他們把自己完成不了的願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自己卻像寄居蟹一般依附在別人身上,表麵上全愛型的人不見了、犧牲了,然而事實上不見的、犧牲的卻是那個依附於他的人,他隻是一個空的軀殼,受人控製而已。這種人性弱點是可怕的。它製造了悲劇卻讓人並不知覺。
事實上,一味地犧牲自己,隻是把自我實現的欲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而且這種欲望,因為無法由自己完成,往往會變得更強、更大。全愛型的人應該發展自己,讓自己變得更有力量,自己有力量才可能幫助別人,自己有自我實現的力量,才不會隻把這種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自愛才能愛人!一個懂得自尊、自愛,懂得尊重別人的全愛型的人,才是最偉大無私的助人者。
經這樣詳細透視,這一類型的人就徹底露出了他們的人性優點,但也更讓我們看清了他們的人性弱點;今後,我們在和這一類人交往、工作、生活時,就不會盲目了,畢竟這類人的一切盡在你掌握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