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智慧型人性的象牙塔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有些缺點比美德更能清楚地證明一個人的優秀品格。
——
雷斯
你消滅的每一種缺點都存在著與它對應的長處,兩者相輔相成、生死與共。
——
阿納托爾·弗朗士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太多的人之所以永遠無法認清自我,就是因為他們活在自己的朋影或迷霧中。
自由飛翔的心靈是人類精神殿堂的奠基石,而最令人心靈悸動、痛苦的,莫過於看到有些人遭到人性弱點灼傷害。那些存在於每一個人內心深處的人性弱點,不但影響著個人的發展,並且也讓許多人都置身在他們的行為方式中。人們永遠是順著曆史發展潮流走。如果一個人總是受到某種社會價值和習慣製約,長期如此,他就會違背自己的天性。在適者生存的原則下,人們往往屈從能夠被群體所接受的價值。最可悲的是,有些人終其一生被迫嚴重地扭曲自己,而變得憤世嫉俗,或者再也無法恢複他們的天性。如果要談人的悲劇,這就是真正的人性悲劇--一個人的天性被扭曲了。若要說明每一種阻礙生命美滿的因素,那真是也說不完,不過,問題更側重於人們的內在弱點,而非外力的影響。雖然外在因素必然會對人們產生衝擊,但它們並不是決定人生方向的基本力量。最能扭轉乾坤的東西,歸根到底是人們的內在驅力,這就是為什麽正確認識人們的內在的人性弱點的原因所在。
據研究,當一個人的行為舉止是發自自己的內心時,人們總是比較容易認同。然而當一個人逾越出他的內在本性時,人們就會忐忑不安起來。尤其當一個人表現出他內在的人性弱點時,就更是如此。他們的行為就會變得乖張,超越了人們心中的忍耐界限,到那時衝突或回避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這種心理,也同樣會成為個人發展道路上的障礙。當一位個性自私、感情封閉的人,願意敞開心懷走向個性修煉之路時,別人的反應通常會是負麵的。那時他們囿於對這個人的一貫印象,會拒絕接納他的改變。其實,人們總是喜歡別人乖乖地待在他們所認識的那個範圍裏;任何出軌的變化隻要超出了人們所可接納的範圍,都會令人們不舒服,而根本不管這種變化,是正麵的還是負麵的。這就說明了為何改變個性是如此之困難,以致許多人在抵達個性修煉的終點之前就半途而廢了。
當一種人性弱點與其他人性弱點遭遇時,會進發出怎樣的火花?人性弱點在我們的事業與個人生活的每一個方麵,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無論何時,隻要有嬰兒呱呱墜地,父母和爺爺奶奶們都會特意去檢查一下,小寶貝的十個小手指和十個小腳趾頭。他們隻注意到眾所周知的特征,卻不曾想到,與嬰兒內在的人性弱點比起來,那些形體上的特征是微不足道的。快則數日慢則數年,一個人的命運誌向會說明一切問題。但人性弱點也是極為複雜的,它顯現了人的這一方麵,也給了一個人另一方麵。也就是說,人性弱點在某種情況下,就可能成為人性的優點。這是一種辯證的轉化。比如,現實中有一種人做事唯唯諾諾,但卻見解深刻,這種人幾乎是人性互相轉化的標本。如果我們用“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天才與白癡隻在一步之隔”這兩句話的描繪這種人是非常貼切的。他們的思想是如此活躍,行動卻顯得比一般人笨拙。他們總是埋首於書籍資料中,為了了解這個充滿疑惑的世界,而使他們掌握了知識,他們才不會焦慮怎樣去麵對環境。
他們有一個自己的象牙塔,常將自己鎖在裏麵,因為他們覺得外麵的環境常是難以預測且潛藏著各種威脅的,隻有在象牙塔這樣的安全世界裏,他們才可以慢慢地向外窺探這個世界。他們的內心有很深的空虛和焦慮感,他們也不信任人,為,了怕被人傷害,必須采取一些防衛措施來保護自己。他們有能力把內心與外在的事物聯結起來。因為太過沉溺在自己韻思想世界裏,因此他們不習慣於開放自己與他人溝通,隻喜歡在孤獨中思考、觀察,並找尋生命的意義。他們與朋友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喜歡被朋友或情感所控製,也覺得交朋友太浪費時間。因為他們如果沒有足夠多的時間獨處思考的話,就會變得疑惑而且無精打采。他們非常不屑不合邏輯和不經分析的理解方式,更習慣穿越事物的表麵看問題,而且很快就能進入比較深遠的層次。所以他們喜歡重新定義一些東西,以求將事物看得更清楚明白。由於他們總是不斷地對事物作探索,因此也開鑿了自己的智慧的泉源,而能隨時發現有趣的事情,為平凡的生活中加添顏色。
當他們內心空虛的時候;知識就是填補他們內在的物品。所以他們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並加以研究,有條不紊地將信息分門別類,從而得到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因此在特定的領域裏,他們往往是出色的專家。但是他們不認為自己是決策者,隻是把觀察的結果陳述出來,並提出一個可以解決問題的途徑而已。雖然在處理的過程中,他們用了非常多的時間與精力,把所有可能的狀況都考慮進去,而且所有的細節都估算得很精確,以致別人不得不以他們的意見為準。這就是他們的工作風格,嚴謹有條理,甚至滴水不漏無可挑剔。
他們一向很喜歡嚐試新的東西,也鼓勵別人丟棄過去的陳舊觀念和做法,在處理工作時,他們對自己收集信息、分析知識以及創造的能力有十足的信心。於是,一般情況下,他們也會有創造。
但他們最大的障礙是人際關係上的困境。因為他們通常隻是閉門造車。在知識的領域中他們雖然對自己十分自傲,也因此他們的想法常跟別人感受不一樣,而別人的計劃與看法常被他們否定或批判,因此隻是基於對真理的認定,及堅守自己的理念而已。但與他們共事的人常常會在爭論時挫敗,為此別人總怪他們損傷了別人的自尊心、自主性及創造力。
他們的人際關係通常是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狀態,這樣就不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他們從心底裏認為距離是一種美。所以在人際關係上他們顯得比較孤獨、漫不經心,甚至形單影罐,很少從事娛樂。他們與人保持關係的方式多半以討論一些主題,或從事一些寓教於樂的休閑活動為主。這幾乎是他們惟一的享受。他們對於愛情的感受比較遲鈍,通常必須有共同經驗才能使他們有所感受。他們活在一個由理智、思考和靈感所統治的世界。他們不太愛開口,而且也覺得好話不要說第二遍,如果別人聽不懂或不欣賞,他們隻一個想法,認為人家太膚淺了。他們知道自己這種態度有點曲高和寡,會造成人緣不佳,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盡量避免加入人多的場合。而別人又總以為他們是故意製造一副清高孤傲印象。別人跟他們在一起有如芒刺在背,但其實他們隻想躲起來,盡量不讓他們的鋒芒刺傷了誰。
他們也有害怕被拒絕的情緒,他們請求別人的幫助是一項很奇怪的事,他們不想欠別人人情,一向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去掙脫困境。但是他們的家人及好友都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忠誠及保護之心。當別人需要幫助時,他們是全心全意地付出所能,不過他們用的方式是理性分析,而不是靠感覺來處理。
他們不是很在乎物質環境,比較重視心靈感受,所以有時候在他們太專注於思考的樂趣時,往往會把自己搞得廢寢忘食、蓬頭垢麵,甚至付出其他生活層麵的代價。因為他們是這樣地努力追求學問,所以別人隻要問起他們的專業知識,他們的回答可以是口若懸河、對答如流、非常具有魅力。
他們對知識的追求是不遺餘力的。他們知道知識就是力量,他們的安全感來自對知識的擁有,他們討厭被有權有勢的人控製。但如果他們的知識很豐富的話,當有權有勢的人欺壓他們時,他們知道如何來保護自己,並有能力揭發這些人的虛偽和腐敗。其實他們的內心是有股強烈的攻擊衝動的,尤其麵對被汙染的人。但他們的敵意表現方式不是用暴力,而是用尖刻犀利的批判,有時候也用沉默的憤怒來發泄。
由於他們並不熱衷對物質的追求,所以物質生活上他們通常不太寬裕,也因此在金錢的處理上,別人常會看到他們小氣的一麵。他們也不太關心一般的人,不習慣記住別人的名字,但是他們對於自己喜愛的人,則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他們能開放胸襟並樂意讓人提出寶貴的意見。
這類人的內心世界相當豐富、思想相當深刻。他們有一套自己的行為方式。
他們的動機、目的:想通過掌握更多的知識,來了解環境和麵對周圍的事物。他們想找出事情的脈絡與原理,以此作為行動的準則。有了知識,他們才敢行動,也才會有安全感。他們能力、力量的來源:當智慧型的人對事物不了解時,就會產生莫名其妙的焦慮,不知如何行動、如何應付、如何使自己不受傷害,所以他們終其一生都把精力花在收集信息、分析、求證、解釋,力求想出應變之道,以決定如何行動,如何將問題徹底解決。所以對任何事,他們都能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他們有很好的觀察力和分析力,許多偉大科學家和思想家都屬於這個類型。他們能將事物進行剖析,看到別人不曾懷疑的問題,正是這種與生俱來與眾不同的能力,使他們有所作為;但由於他們經常隻專注於事物的某一部分,以至於失去對事情整體的了解,也正是他們的缺憾所在。
他們的理想目標:想從思想中找出宇宙一切的脈絡,然後分析出一些非常有價值,並能幫助社會進步的觀念,以他們卓越的洞察力、分析力幫助每個人都能納人最完美的軌道。他們逃避的情緒:由於智慧型的人總和冷冰冰的書籍、資料在一起,因此與社會隔離太久,智慧型的人並不是機器,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也有七情六欲,可是因為自己不太會與人交往,不了解別人的情感,別人也不知如何與他們相處,如此惡性循環下,他們會更孤獨、更空虛,而為了逃避孤獨和空虛,他們又繼續用資料、學問來填補它。這就造成了他們一生的生活方式。
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現出來的特質:沉默、寡言、好像不會關心別人似的;很喜歡一個人獨處、思考很多問題,不喜歡與人討論;不太相信神,他們認為一個看不到、摸不著的神,居然會是全知者,覺得不太可思議,所以他們大部分是無神論者;喜歡獨自一個人工作,把自己投人完全屬於自己的世界裏,獨來獨往,朋友很少;非常地冷漠、害羞,外人想跟他們交朋友,卻好像打不進他們的世界裏;跟沒有思想深度的人交談會令他們厭煩,更別說是交朋友了;他們很喜歡研究宇宙中的萬物,常覺得生命很渺小荒謬;他們常跟別人意見不和,並執著堅持自己的看法一定是對的;這些人不太注重衣著,因為這些“身外之物”與生命本身沒什麽關係;為了閱讀及收集資料,會忙碌到無暇打理自己,覺得打理自己太浪費時間;當別人有事請教時,會仔細傾聽,並將事情事無巨細地分析得非常清楚;他們對人彬彬有禮,也很有包容力,隻是跟別人的感情互動不深。
他們常常出現的情緒感受:他們很怕自己有太多的情緒感受,也害怕對人太深情,因為他們往往難於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他們逃避人際關係、逃避介入感情太深,就算對自己的親人也常常如此。而最好的逃避方法就是將自己推人心靈思考及求知的世界裏,在專注思考及自己玩智力遊戲的時候,才會產生無窮的樂趣以轉移自己內心的空虛,並認為投入思想世界是非常安全的,所以他們便讓自己守著知識,忘掉各種情緒。
他們常掉人的陷阱:他們覺得沒有知識的人,是無能的人,他們窮其一生為了能安全地生活於世上,便不停地追求知識,然後以知識去印證一切,也以知識來指導自己的行動,他們是那種若不以知識為基礎,便無法行動的人。
他們防衛自己的麵具:他們很怕情感的介入,會打擾自己的情緒及思想世界。其實他們的心底深處是一個多愁善感又熱情的人。但他們卻盡力地控製自己,使自己情緒冷漠、僵化,表麵上他們對人很沒感情,對別人的事經常是無動於衷。但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所以把自己對別人的感覺隔離起來,才能使他們的內心得到安穩。
他們的兩性關係:這類人最缺乏的是安全感與信心。在夫妻關係中,如果彼此能夠分享秘密與信任,那麽他們便不再有被侵犯或是失落的恐懼。而對他們而言,肉體關係是一種分享秘密最極致的表現,那比口頭的表達更讓人有安全感。
他們在兩性關係中更著迷於肉體的接觸,而非心靈的交流;所以當你看到他們迷戀的對象是一個美女,而非一個知識性女人時,也就不足為奇了。而身為一個這類人的伴侶應該了解到,撫摸他的肉體,其實要比交談更能撫慰他的心靈。這是因為他們的內心已經較充實,隻欠缺感受的緣故。他們精力的浪費處:他們將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思考,工程浩大地收集資料,到頭來卻可能將一切束之高閣,不付諸行動,浪費了自己的精力與才能。有時,他們在長期思索、研究之下,能夠發現足以影響世人的偉大創見。但更多的時候卻隻是終日埋首於書籍中,疏離了人群。他們留給世界的總是孤單的身影。
他們兒時情景導致了性格的形成:早年就沒有從父母或長輩身上得到穩定的感情,他們渴望得到關愛及安全感,但是卻一直得不到。長期下來,在失望之餘,他們的心理開始害怕,為了求生存,他們努力收集資料,以了解環境,麵對環境。
他們思考重於行動,是偉大的觀察者、資料收集者。他們像吸塵器一般,有多少知識就吸多少,而也應了那句老話,“知道的越多,就越覺得自己無知”。所以他們便不斷地將自己深埋於資料中,不敢發表自己的想法,不敢采取行動。麵對浩瀚的世界,他們顯得如此地畏縮,外人看他們有如一位孤獨而高深莫測的智者,或是一個隻會讀書但不會生活的書呆子。
一般這類人通常會成為知識分子、理論學者或是專業人士。由於對環境的無知,會讓智慧型的人產生不安全感,所以他們總是熱衷於觀察和思考,為事物尋求答案。而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他們很容易深入某一個領域,成為某一門學科的專家。
另一方麵,當他們越深入某一領域時,卻越可能看不見事物的全貌,隻見樹木而不見森林,反而脫離了現實。而這時他們又以錯誤的見解,歸納出不成熟的理論,並硬將這些理論套用在其他事情上,從而以偏概全、牽強附會。然而這種智慧型人物還很以他們的思想為自豪,堅信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甚至奮力地宣揚它們,並與那些思想相悖者做激烈的爭辯。他們可能是那些倡導打破舊理論、打倒權威的學者,然而即使他們的理論偏頗狹隘,但由於智慧型的人飽讀詩書,說起話來引經據典,聽起來還是十分吸引人。而究竟他們的思想是極端還是先驅,還是得靠我們仔細地判斷。不過值得肯定的是,智慧型的人確實提供了許多使真理越辯越明的機會。不管是謬論還是先知先覺的真理,他們都讓我們的思想世界更加豐富多彩,這就是他們的價值所在。
正是由於優秀的智慧型的人擁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穿越事物的表麵,發現別人所看不見的層次,讓真相一覽無餘。所以當別人隻看到物體具體的部分,他們卻已進入抽象的領域。例如,一個紅色的蘋果,在一般人眼裏還是一個紅色的蘋果時,但是他們卻可能去思索蘋果為何存在?為何蘋果會從樹上掉下來,而不是飄浮在空中?它是什麽物質?又為何有顏色?
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並產生研究的興趣。而他們過人的洞察力,往往提出許多偉大的創見,如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的偉大學說。
這類人中的優秀者是樂於與人分享知識和見解的。因為他發現與人討論時往往可以激蕩他的思考,而一方麵他又能保持獨立思考的習慣,勇於提出許多別人尚未發現,甚至斥之為異端的創見。
而當這類人發展時,他們除了博學多問,並且能將所擁有的知識轉化為行動的力量。這時他們不僅擁有紮實、前瞻的理論基礎,更是能引導別人前進的先驅。一個聰明健康的這類人是人類的寶藏,他們能探索許多人類未曾接觸的知識領域,打破傳統想法,提出劃時代的偉大創見。不健康的這類人思想偏頗,脫離現實,為了維護自己的信念,往往對和他們意見不同的人產生敵意或攻擊性。他們極端主觀地認定別人的觀念都是錯的、沒有價值的,十分藐視別人的意見。於是他們變得非常孤獨,而且憤世嫉俗。他們總是不斷駁斥別人的想法,並以揭發別人的醜陋麵、腐敗麵為樂。殊不知他們眼中別人的醜陋或者腐敗,多半隻是因信念不同所產生的誤解而已,或許更是偏激之語罷了。
他們狂妄自大,覺得這個世界是猙獰的,並想要揭發、破壞這一切的醜陋。而他們同時也有一種認為別人憎恨他們,想要迫害他們的想法。
有時,壓力下的這類人會變得有些異樣。他們往往會顯得魯莽、毛躁、行動慌亂、失控,像是一個神經質的豐富型人物或是躁鬱症病人。他們不想去麵對腦中紛亂的思維,所以利用慌亂的行動來逃避,但是這種狂躁的方式,反而會更顯現他們的焦慮不安。
一個蘋果、一個人,任何一個我們看似平凡的物品,可以讓牛頓發現了地心引力,讓笛卡兒思索出我思故我在的存在理論,讓愛因斯坦提出動者恒動,靜者恒靜,物質不滅的相對論。這類人就是這麽有趣,別人看似理所當然,他們卻可能百思不解,並因此發現許多劃時代的創見。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這類人通常是不修邊幅、邋邋遢遢,主要原因是他們太忙於心智的活動,無暇打理,又或者在他們心中,軀體隻是心智寄居之所在,不必太在意。原本就不善於與人交際,再加上成天忙於思索又邋邋遢遢,也難怪他們和人群越來越疏離。
這類人中的代表人物在人類史上並不太多。他們的價值在於:智慧型的人一旦發揮了他們過人的觀察、分析能力,往往就會為人類寫下新的曆史而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