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胭脂落》> 千秋留名一個義

千秋留名一個義

  徐樹錚回京複命時,京都百姓萬人空巷,或臥在牆頭,或爬在樹上,爭著一睹“一代儒將”的風采,都說是“神人”。各方報紙交口稱讚為“愛國英雄”。段祺瑞親自帶人在城門口迎接,口稱“賢弟”,讚不絕口道:“聽說賢弟還在北疆那裏引種蔬菜,修建公路,開辦銀行,創辦報紙,這都是撫慰民心的舉措,果然做事周到深遠,乃我中華之福也。”徐樹錚笑而不言。袁世凱見徐樹錚如此韜略,立此大功,心中也十分高興,馬上晉升為中華民國陸軍部次長。袁世凱對徐樹錚說:“樹錚如此多才,真不愧為我國家棟梁。如今天下都在謀求共和,各軍隊將領已經聯合籲請清帝退位,實行共和政體,這一篇通電,還要拜托徐次長手筆。”徐樹錚領命說:“這是天下最重之事,理當受命。請總理為我鋪紙磨墨,樹錚為您一揮而就!”


  袁世凱驚喜道:“樹錚果然有此高才?我倒要親眼看看。”於是叫人拿來筆墨紙硯,自己親自磨墨鋪紙。徐樹錚不假思索,提筆著文,字字瀟灑淩厲,果然一揮而就。袁世凱讀了一遍,嘖嘖稱讚。陸漸鴻在旁邊看了,又妒又恨,又惱又愧,對徐樹錚更加恨入骨髓。


  此時駐守在山東的軍閥馬仲麟派兵進京,炮轟宮廷,逼著溥儀皇帝退位。隆裕皇太後抱著溥儀小皇帝戰戰兢兢哭哭啼啼,最終下了遜位的詔書。馬仲麟與陸漸鴻有姻親關係,特地通過陸漸鴻來向袁世凱要軍費。為討袁世凱歡欣,馬仲麟粗聲說道:“現在清朝小皇帝已經被我的大炮打跑了。國不可一日無君!請袁總理早日入朝登基做新皇帝!我等必然緊緊跟隨,誓死效忠!”


  袁世凱心中正有此意,嘴裏卻說:“如今南方還在鬧革命黨,人心不穩,還需要看看民意如何?方才言登基之事。”陸漸鴻說:“如今民意喧鬧,都呼籲總理登基以保證國家安全。民心民心,民有什麽心?隻要總理做了皇帝,那就是民心。”


  馬仲麟大叫說:“對對對對!什麽民意民心,都是屁!總理登基就是順應民心!”


  袁世凱正色訓斥道:“胡說!現在是民國了,當知民主、共和精神不可低估。還是要征詢一下民意。”


  陸漸鴻雖然是行伍出身的軍人,也領會袁世凱之意,要他想辦法去製造一些“民意”出來,好名正言順做皇帝。於是答應道:“是!我這就派人去征詢民意。”


  段祺瑞聽說此事,驚詫道:“這是誰給總理出的餿主意?必要置國家於水火之中!”急急忙忙到總理府找到袁世凱,慷慨陳詞說:“總理萬萬不可!如今天下共和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如果違逆民意貿然登基,必然造成國家各處群起反對,此乃禍亂之端。總理切勿聽此荒謬誤國之言,壞了大事。”


  袁世凱搖頭說:“此言差矣。中華百姓幾千年早已適應君主製,呼喚皇帝登基之事並非沒有。你們還是多征詢一下民意,‘共和’還是‘君主’,等明確了民眾所好才能確定。”


  段祺瑞見袁世凱態度堅決,隻好心懷憂慮怏怏而歸,對徐樹錚說:“袁總理已經被他們蠱惑,我的話聽不進去了。如果冒然登基,必然會招致國家的禍患,樹錚,你看如何?”


  徐樹錚說:“此動亂之際,多事之秋,不能讓總理被這一群宵小蒙蔽。我親自上萬言書,力諫總理登基之事。我們也可利用報刊文章,為宣揚共和爭取世道民心。”


  段祺瑞點頭讚許。徐樹錚親自書寫洋洋萬言之文,闡理中外,力透紙背,力諫袁世凱稱帝。一時國內報刊文章皆大幅刊登,對袁世凱登基之事竭力反對,民意洶洶。袁世凱看到報紙以後深為不悅,臉色難看。陸漸鴻進言說:“徐樹錚這人對總理不忠,縱然有才能也是個心腹大患,不如趁他羽翼未豐早些鏟除,否則禍患無窮。”


  袁世凱猶豫說:“我與芝泉(段祺瑞)多年交好,芝泉與徐樹錚情同手足,如果除掉他,恐怕傷了芝泉的心,弄得我孤家寡人,離心背德。”


  陸漸鴻說:“這個總理不需擔心。明裏不行我們搞暗殺。您隻需製造個機會,讓徐樹錚南下遠離京城,我親自帶人下手解決……”


  袁世凱思忖片刻,點點頭說:“此事非同小可,務必機密,不能露一點風聲,不可出一點差錯。你,要親自去辦。”


  陸漸鴻得了袁世凱密令,心中暗暗得意,喜形於色。以後在議政廳前後遇到徐樹錚,臉上已有倨傲不遜之色,背人之處還冷冷陰笑說:“哼,看你還能囂張到幾時?”不久,六國公使到中國訪問,袁世凱任命徐樹錚為臨時政府代表到上海萬國公館去接洽款待。袁世凱親自送徐樹錚到南華門,依依不舍說:“此次是我臨時政府重要外交活動,樹錚能親自領銜,我就放心了!”徐樹錚告別段祺瑞,請他代為照看家人,帶著貼身侍衛南下上海去了。陸漸鴻這邊的黑衣社卻頻頻行動,總理府裏麵總有人深夜密談。其他人並無知覺,唯獨袁世凱的侍衛官左宇飛覺出了異常。


  左宇飛年紀雖輕,然心思縝密,行事淡定。他一早注意到陸漸鴻態度行為頗有異常,心裏已經有些疑問。一次見陸漸鴻潛入密室,不覺多個心眼,施展絕世輕功潛伏在密室房頂偷聽,雖說不是一字不落,卻也聽出大概,知道是針對徐樹錚的陰險毒計。是夜,左宇飛輾轉反側,慨然歎道:我左宇飛雖然是總理府的侍衛官,應當對總理盡忠。可徐樹錚是國家棟梁,民族英雄,隻因勸諫袁世凱登基,竟然被他們如此設計毒害。如今被我探知這個秘密,卻如何是好?自古以來鉏麑不殺賢明之臣,所以觸槐而死;荊軻敢刺暴虐之君,所以易水留名。世間道理,莫過一個“義”字,焉有負義背理能得千秋之名的?我左宇飛絕不能隻圖自保,而置國家正義而不顧。所謂“君子死知己,寶劍隨英雄。”因此暗中籌劃,也效仿關羽掛印封金,悄然離去了。陸漸鴻聽說偷偷走了左宇飛,心下知道不好,急令黑衣社高手齊聚,追捕左宇飛。一幹高手領命,順路南下,直奔上海過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