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精神的世界1
第四節 精神的世界
比大海更遼闊,是天空。比天空更遼闊的,是靈魂的深處。
——
維克多?雨果
我們人類是有兩個世界的,一個是物質的世界,另一個則是精神的世界,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是相依相存,相互影響的,我們精神世界不能離開物質世界而獨立存在,而物質世界也時時都在受著我們人類精神世界的影響,而人類的精神世界也時時受著物質世界的影響。
人類存在,若不深入到人類精神的深處去探索,是無法尋回人類存在的真正價值,或人生的真正意義。
研究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人把我們人類的精神世界劃分為五個不同的層次:意識,自我意識,理性,客觀精神,絕對精神。他們認為實體還沒有意識到其自身的那種自在麵又自為地存在著的精神本質。至於既認識到自己即是一個現實的意識同時又將其自身呈現於自己之前〔意識到了其自身〕的那種自在而又自為地存在著的本質,就是精神。精神是這樣一種現實意識的自我。
我們人類的精神世界可以分為外在的和內在的,外在的是一個由文化和宗教組成的世界,當能也包括它們演生或演生出它們出的,法律法規,道德倫理,風俗習慣,各種文字典集,各種藝術如繪畫,建築,影視等,當然也包括現在的網絡世界,宗教儀式,觀念等凡是與人有關聯的能影響人類精神世界的事物。
內在的則是指我們人類能感知的不能感知的自已內心的世界,包括我們的所思所想,我們的情感,理性,性格,意識,思維,意誌等一個自我的內在世界。對於我們大多人來說,我們內在的精神世界是含糊的,如黃河水一樣混沌,我的智力隻能照亮周邊的數尺,我們的自我常迷失在自已精神世界,沒幾個人知道那個是真正自我的所需,那個是身體所需,那個是我們靈魂的所需,也沒人知道自已的真實的能力,這有去做了才發現原來自己還有這個本事。
世人大多都分不清那個是自我的意識,那個是身體的意識,那個是我們靈魂的意識,不知自已該按那個意識行事,很多時候弄不明白自已該去做什麽,要去怎麽樣,很迷茫,也很困擾,內心總有個聲音叫你要這樣去做,又有另一個聲音要你那樣去做。
我們人類的精神世界,其實也是另一個宇宙,了解自已有時比了解外麵的世界還更難。我們的精神世界有時比現實的宇宙還凶險,宇宙的中黑洞對人類現在根本沒什麽威脅,而我們內心的黑洞,卻真的會把自我吸入無盡的黑暗,不但會毀了自已,而且也會傷了別人毀了別人。
現在我們就來從外到內來看看我們人類特有的精神世界,看看這個一如宇宙一樣奧妙無窮,卻遠比現實宇宙凶險的世界,讓我們看一看是誰在混亂我們,又是什麽讓人類迷失了自已。我們先從我們人類的文化看起。
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目前我們根本無法嚴格和精確的定義。人類有史以來從古到今都不少哲學家、 社會學家、 人類學家、曆史學家和語言學家一直努力,試圖從各自學科的角度來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為止仍沒有獲得一個公認的、令人滿意的定義。據統計,有關 “文化” 的各種不同的定義至少有二百多種。人們對“文化”一詞的理解差異之大,足以說明界定“文化”概念的難度。
泰勒認為: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它作為社會一分子所習得的任何才能與習慣,是人類為使自己適應其環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總成績.
馬林諾斯基認為文化是一個有機整體,包括工具和消費品、各種社會群體的製度憲綱、人們的觀念和技藝、信仰和習俗。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曆史現象,是社會曆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明創造、曆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梁啟超在《什麽是文化》中稱,“文化者,人類心能所開釋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也”,這“共業”包含眾多領域,諸如認識的(語言、哲學、科學、教育)、規範的(道德、法律、信仰)、藝術的(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劇)、器用的(生產工具、日用器皿以及製造它們的技術)、社會的(製度、組織、風俗習慣)等等。
1871年英國文化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複雜整體”,是狹義“文化”早期的經典界說。
在漢語係統中,“文化”的本義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對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養,本屬精神領域之範疇。隨著時間的流變和空間的差異,現在“文化”已成為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寬廣的多維概念。較早見之於戰國末年儒生編輯的《易?賁卦?象傳》:(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H. H. Stern根據文化的結構和範疇把文化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文化即大寫的文化,狹義的文化即小寫的文化。廣義地說,文化指的是人類在社會曆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物質文化、製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方麵。物質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種種物質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飾、日常用品等,是一種可見的顯性文化;製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別指生活製度、 家庭製度、 社會製度以及思維方式、宗教信仰、審美情趣,它們屬於不可見的隱性文化。包括文學、哲學、政治等方麵內容。狹義的文化是指人們普遍的社會習慣,如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行為規範等。
Hammerly把文化分為信息文化、行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一般受教育本族語者所掌握的關於社會、地理、曆史、等知識;行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實際行為、態度、價值等,它是成功交際最重要的因素;成就文化是指藝術和文學成就,它是傳統的文化概念。
文化的內部結構包括下列幾個層次:物態文化、製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文化。
有些人類學家將文化分為三個層次:高級文化:包括哲學、文學、藝術、宗教等; 大眾文化:指習俗、儀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際關係各方麵的生活方式;深層文化:主要指價值觀的美醜定義,時間取向、生活節奏、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與性別、階層、職業、親屬關係相關的個人角色。 高級文化和大眾文化均植根於深層文化,而深層文化的某一概念又以一種習俗或生活方式反映在大眾文化中,以一種藝術形式或文學主題反映在高級文化中。
可以說有人類以來,我們就不斷在在創造出文化,並不斷的豐富文化的內涵,文化是活的,會淘汰,會更新,會隨著人類文明而進步,會根據人類不同文化碰撞而改變。所以我們對文化的分類也好,定義也好,不管那個人是如何的偉大,都不可能去完會的介定文化。比如現在的網絡文化,它事實上於取代了很多人對傳統文化的介定,也取代了很多傳統文化介質空間,成了當今文化不可缺少的主導。
如果一定要做一個不用更改的文化介定那這有這句:人類文化是我們人類自我意識的產物,是我們人類對自我精神世界的一個總結。我們人類精神世界的多樣性,決定了我們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所以不同的人,以自已不同的意識去觀察都這能看到文化的某一方麵,某一特性。我們這有把這些特性都綜合起來才能較全麵的了解文化的含意。
我們精神創造了文化,自從有了文化以來,文化也就一直反作用於我們的精神世界,牛頓的力學定理在這方麵可以說也是通用的。
我們人類的文化就目前而言,以積累到了相當豐富與深邃的程度,就個人而言,絕大多數其精神世界都會受到文化很大的影響,但個人對文化大多都無什麽貢獻。現在這有我們人類中的很少的精英才能對人類的文化做出點點微薄的貢獻。
文化是我們人類創造的,但最終文化控製了我們人類,正如一位當代人類學家曾經指出,“並不是人控製著文化,而是文化控製著人”,現在我們人類不論是個人,還是整個民族,都受到文化的絕對控製,文化介定了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介定了我們的認識能力,性格,我們精神世界幾乎能找出的所有特性都會受到文化絕對的影響。
也就是說人類創造文化的同時,製造出了一個能控製我們的工具,當然文化這個工具是中性的,好與環全在於用它的人,用的好它能讓我們人類積極向上,努力進取,去創造更豐富的物質與精神的文明,用的不好,如某些邪教和戰爭狂人,他們就會利用文化這個工具去控製別人的意識,給人類帶來戰爭,死亡和相互的毀滅。
這也就是說我們大多數的普通人,其實質就如同機器製造出來的產品,並沒有多大的差別,物質世界製造出了我們的身體,而我們創造出的文化世界又反過來製造了我們精神的世界,這是因為我們個人接受的文化有所差別,這才導致我們精神世界有那麽一點不同,如果有人刻意去製造,如如某些邪教和戰爭狂人,他們可以利用宗教,信仰等文化工具,去抹殺人類的個性,可以成批成批的製造出精神狀態幾乎一樣的人來一如文革時的紅衛兵。
普通人大多這要一個月的時間就能完成這一改造過程,所以別以會自已或人真有多了不起,自已多麽有個性,所以的這些不過都是文化隨機製造的結果,如果是特意去改造你,最多一個月,就可以把你和別人做的如同工業品一樣相同。不信嗎,你有沒有朋友搞傳銷的?如同你認為自已意誌強的話你可以進那個圈子去看一下,看看他們是怎樣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完全改變一個人的意識的,而這些不過都還不過是小兒科而已。如果一個國家動用它的力量去製造的話,那可能沒有幾個人有那麽強的意誌去抵製,除非你接受過007那樣的訓練。
這就是文化對於我們人類世界的影響,就大多數個人而言,人的精神世界不過是文化隨機創造的產物,這有很少一部分聰明的人,才會去主動的改造自我的精神世界,強化自已的意誌,讓自已混沌的精神世界慢慢的變的清澈如水,純淨如玉。到了這個境界的人就能看穿生死,了解真我,算的上是高人了。
當然能做到的人不多,因為沒幾個人能鬥的過物,鬥的過欲,也沒有幾個人能有那悟性,去分辨自我真正的所需。
我們大多數人都在這混沌精神的世界裏,本能的生活著,受著身體,靈魂的驅使,不敢去違背,因為我們意誌根本無法抵抗住來自靈魂的懲罰與誘惑,為了獲得身體靈魂給的那點快感而活。
現在我們來看看人類的宗教,有人把宗教也歸於一種文化現象,也有人把它與文化並列,可能我們人類的所有文化現象中,也這有宗教有這樣的地位。不管是歸為文化還是獨為一體,想要了解人類的精神世界都不能不說過宗教。
宗教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社會的行為,它包括指導思想(宗教信仰),組織(宗教組織,如教會,宗侶),行動(宗教組織內的活動,如祭祀,禮儀),文化(宗教建築,宗教繪畫,宗教音樂)等等方麵的內容。
宗教其起源的實質就是人類對死亡的恐懼,對未知的迷惑,當有人能用他的那套學說幫人們去化解人們對死亡恐懼,解釋人們心中的迷惑,再加上種種機緣巧合,有權有利可圖,或某些組織覺的有利於其利益時,就會投入人力物力大加推廣,同時也會不斷有人去豐富其內容,當然不是所有的學說都有機會成功的,大多數都消失於曆史了,這有少數幾個運氣不錯幸存了下來,並發展壯大,成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幾大宗教。
我在談文化時說過我們人類大多數人的精神世界是混沌的,很容易被改造的,更別說象宗教這樣借助國家力量而為的有實質性作用的力量,所以自會有很多人相信他們真實的存在,甚至於會用死去維護它,等到信眾多了,其自身也就變成了一股巨大的宗教力量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利益團體。而這時它就容不得別人反對或懷疑了,甚至都不能容忍別人不信或相信別的宗教。宗教從某種意義上說變成了一種專製信仰。
對於宗教的起源,可能真來自上帝,也可能真來自外星人,要不你說那個能寫出《聖經》
《伊斯蘭經》還有那些佛經。能寫出這些的最少不是凡人,這些經書差不多都是同一時期出現的,幾千年過去了,也沒看過有人寫出過第二本。
能想出這些理論,寫出這些東西的無論從那個角度去評價那最少能稱的上是聖人,偉人了,而大多宗教的本意也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的,幾乎所有宗教剛開始時都是為勞動人民著想的,這是後來事不由人,隨著各種利益集團的加入,也不得不為他們所用了。
宗教都是有神的,因為當時科技能力所限,不能用技術的手段去證明什麽,也無法用科學的方法去解釋人類任何自然或非自然現象的疑惑,如果你是同前麵看過來的話,我們內心對於疑惑都是會身不由已的去思考的,而已當時的能力,注定了找不到正確的答案,沒有答案我們就說服不了自已的,這疑惑就為一直因擾著你,讓你內心永遠得不到安寧,而有神一切疑惑都解決了,連死亡的恐懼都給你化解了,隻要你去信它。
以是很多人就信了,甚至不敢讓自已有懷疑的念頭,因為死亡和內心不安寧的感覺太讓人感動恐懼了,再說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那個智慧能想明白點什麽的,所以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有個信仰是得遠多於失的,就是到現在也是如此,如果一個民族什麽都不信那才是最可怕的。
有了信仰,我們的精神才有了寄托,對生死也就看淡了,宗教對於大眾來說,就是一個最好的心理醫生,當然凡事都有它的利與蔽的,好與壞,如基督教早期對異教徒的血腥迫害,中世紀時對人類科學思想的殘酷打壓束縛。不過總的來說都能與時俱進,及時改正,對人類文明發展來是功無大於過的。
比如說宗教能對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和行為做出很好的規範,從而構建一個社會整體的秩序。這一點無任是在法製不建全的過去,還是法律相對建全的現在都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就就拿我們中國人來說,過去儒家的那些思想是深入了國人內心,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等也時時約束著自我的行為,我們過去還還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為,相信天理循環,因果報應,但是現在我們老祖的那些不管對的還是錯的都給我們全盤否定了,雖然引進這了一些外佬的東東,但好象也不好用,中國人骨子裏信的沒幾個,不過其功勞還是很大的,我們現在的中國人就成了現在這樣子了,沒有信仰,也不敬天也不信神了,天不怕地不怕,什麽昧良心的事情都做的出來了,假嬰兒奶粉,假藥,假酒,毒大米,地溝油,可以說這有你想不到的,沒有我們中國人做不到的假,世風日下,道德淪喪,你賣假酒的可以不喝假酒,但就就能保證自已不吃到注水肉,假藥,你的孩子就不喝到假奶粉!一個道德淪喪的社會,每一個人都要為此買單,無人能逃,沒有贏家。
法律不是萬能的,不是什麽都能管到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法製還不建全的社會,而我們老祖宗的東西也不都是糟粕的,也並不比任何洋玩意差,外佬那能真正了解我們中國人,都談不上了解,你說他們搞出的那些理論能適合我們中國人嗎,我們中國人的未來其實在我們自已手裏。
原來我們中國人也是信宗教的,當然我們中國人信的有點特別,全世界各民族不但不同,簡直就是背道而馳。世界上除道教以外,最有影響的是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這些宗教都信仰一個主神。
而中國的宗教信仰中,沒有一個大神可以長期一統天下,甚至,我們中國就沒有出現過單一的神。中國的本士信仰從曆史上說就很雜亂,有信道的、有信佛的、有信基督的、有信伊斯蘭的,還有信一些精怪的。在中國,最靈驗、最有名氣的神,統統都是小神,比如,玉皇大帝的地位夠高吧!但有多少人對他祭祀禮拜呢?很少。
相反,在民間,玉皇大帝的香火遠遠不如城隍廟。可城隍是個什麽神呢?它隻是一個小地方的土地神,真是“縣官不如現管”。如果調查一下中國人究竟信什麽,你就會發現,中國人信仰的太多了,甚至連一些氣功也被發展成類似邪教的東西,而且每一個地區都有每一個地區信仰的神。僅就這點而言,中國人與西方人是很不相同吧,在西方,除了掛在十字架上的上帝,你幾乎看不見其他神。
除中國以外,任何宗教都在向人們推銷美好的天堂,上帝曾一本正經地說:你隻要信我,我就讓你人天堂。這說明了一個問題,西方宗教主要研究人死以後的問題。
中國的民間宗教根本不研究人死以後如何如何,而是在努力研究人怎樣才能不死呢?!為了不死,中國人幾乎把辦法想盡了,煉金丹、求仙藥、房中術、辟穀食氣,甚至,連中國本土醫學——中醫,也是一種養生醫學。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人不可能不死,祖輩死了,父輩死了,人就是在死亡當中延續下來的。但是,一代又一代人死亡的事實,並沒有削弱中國人求長生的願望。在肉體不能長生的情況下,中國人轉而追求精神上的長生。
在說到中國人的宗教意識時。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就可以發現許多事例。一個人晚上做了一個惡夢,一旦驚醒,他會不自覺地吐一口唾沫。這個舉動來自一種古老的宗教禁忌,這本身就是一種宗教意識。當一個人的眼皮突然跳動時,他會馬上想到:是禍?還是福?這也是一種宗教意識的表現。
這些年來社會上流行氣功,許多人都去練氣功。實際上氣功對人的功能是值得懷疑的,許多當時曾紅極一時的功法消失就說明了這一點。但是,氣功熱卻沒有因此而消失,一種氣功功法完了,另一種氣功功法馬上會頂替上來,信奉者依然熱情高漲,這是為什麽呢?實際上,氣功熱的背後是一種宗教情緒,在人們的潛意識裏,已經把氣功看成了某種宗教形式,它可以部分滿足人們的宗教需求。一些人聚到一起,相互傳遞著一些帶有宗教成分的信息,很容易形成一個宗教小環境。
中國人的民間宗教信仰態度比較複雜,舉一個例子,宋代新昌縣有一年發生大旱災,縣衙中有一個主簿,名叫楊元光的人,他帶著一幫人到白鶴祠祭祀,祈求天降大雨,解除黎民的旱災。他跪在地上,誠心誠意祈禱了一遍,可天上還是晴空萬裏,連一絲風也沒有。楊元光耐著性子,又十分虔誠地祈禱了一遍,天上依然烈日炎炎,連一絲雲彩都沒有。當楊元光祈禱了第三遍仍無動靜的時候,一股怒火一下直衝腦門,破口大罵:你這個神算個什麽東西,白白吃掉了百姓的供俸,竟然連這麽點事都不辦,要你還有什麽用呢?罵完,他下令砸爛了神像,拆毀了神祠。這就是中國民間對宗教的典型態度,靈則信,不靈則毀,一點麵子都不給。
再舉個例子,南朝齊梁時期,有個人叫張融,臨死時遺命“左手執《孝經》、《老子》,右手執《小品》、《法華經》,大家知道,《孝經》是儒家的東西,《老子》是道家的東西,《小品》、《法華經》是佛教的東西。他想告訴人們:我什麽都信。
山西太原東麵有一座山,唐朝時叫崖山,每當這個地區發生大旱時,當地人就放火燒山,熊熊的烈火,滾滾的濃煙騰空而起。這就很奇怪了,天旱時不應放火,因為水火是不相融的。但當地人有當地人的說法,據傳說崖山的山神娶了黃河之神河伯的女兒為妻。這樣一來,放火燒山就有道理了,大火一起,黃河之神總不能看著自己的女兒被活活燒死吧,父女情深,必然會帶著黃河之水來救女兒,這樣,大旱不就能解除了嗎?我們在佩服當地人聰明的同時,也真有點哭笑不得,這算什麽事?這就好像黑社會的“綁票”,打個電話告訴她的家長,你再不來我可就“撕票”啦。千萬不要認為這僅僅是個特殊的事例,中國古代曆來就有這個傳統。《山海經》中就有“女醜曝屍”的記載,女醜是個巫師,天上十日並出時,大地一片焦枯,大約是女醜沒有祈來雨水,就被族人推進太陽下活活曬死了,人們是這樣想的:巫師不是可以通天神嗎?曬我們你可以不管,曬你一下看你管不管,沒想到一下子就給曬死了。可見,這種心理是中國人固有的。
我們中國人什麽都信。什麽都有不信,信的很功利也很現實,所以什麽宗教一傳到我們中國,過不了多兒就中國化了,連觀世音我們都能把他從男變女。
現在我們中國人都說自個什麽都不信了,是個無神者,其實無神者何嚐又不是一種信仰呢,這不過人家信的是神,你信的是人,別和都符合宗教的所有定義,甚至的過之而不及。
廣義上講,無神論是一切對神或靈魂的存在缺乏相信的思想的總和;狹義上,無神論指認為神不存在的思想。無神論並沒有統一的哲學思想,例如一些無神論者可能完全否定任何超自然事物,但一些無神論者可能相信諸如占星術、緣分等偽科學。無神論經常同反神論(或反有神論)相混淆,前者是拒絕相信有神論,而後者是直接明確反對有神論。
根據定義的不同,無神論可以分為強無神論和弱無神論。強無神論明確聲稱神不存在,類似於對無神論的狹義定義。很多情況下,無神論其實是指強無神論。弱無神論則類似於廣義定義下的無神論,即一切不是有神論的關於神的思想。這樣一來,弱無神論包括不可知論。無神論是僅僅指強無神論,還是應該包括弱無神論的問題存在很大爭議。
成為無神論者不需要任何諸如皈依或洗禮之類的儀式,因此對於無神論者不容易判斷。隻有少數聲稱自己是無神論者的人,一般可以肯定他們是無神論者。
無神論者認為,既然人類在幾千年的曆史中、自己在十幾乃至幾十年的生活經曆中,都未找到令人難以否定的神存在的證據,我們不妨在生活中假定沒有神。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假定又進一步被經驗所肯定,無神論的觀念因而進一步得到穩固。有神論者常常試圖改變無神論者的觀點,但他們總是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證據。
多數無神論者及有神論者是通過家庭和社會被動地獲得他們關於神的觀念,但他們從未站在理性的高度、通過深入的哲學思辨,獨立地做出有神還是無神的判斷。 成年以後開始信神往往是由於跟據偶發事件錯誤地建立並不存在的因果關係所至。
教育有助於人們學會縝密的邏輯思維、科學地觀察事物。由於這一原因,科學家中無神論者的比例遠遠高於其他人群。 即使是古今中外的哲學家,無神論者也占其中的大多數。原因是大多有關生命真諦的學說,多鼓吹由自省出發,並非盲目相信,依賴一些不知名的外在力量,不勞而獲來得到正麵的改變。
對無神論的爭論 有神論者通常認為,堅信神不存在的人是不道德的。但是,這種論調除了宗教上的理由之外,並不存在其他的合理的理由。所以,在大多數國家,無神論者通常不會遭受道德的譴責或法律的製裁;但在某些宗教國家,這種譴責或製裁仍然存在。
大多數人認為,科學研究應當以實際數據說話,避免宗教的影響。在大多數國家的教育體係中,教育是屬於不可知論的,即不承認也不否認神的存在;但也有一些國家的教育體係,教授的是無神論;還有少數的一些國家,采用的是有神論的教育。這些國家通常是一些政教合一的國家。
否定神、鬼迷信和宗教神學的理論,是一種認為神或靈魂是不存在的哲學思想。曆史上的無神論一般都提倡理性和科學,反對信仰主義和蒙昧主義,反對傳統宗教的精神束縛,謳歌人的尊嚴和自由,與“啟蒙思想”具有類似的性質和意義。一般說來,唯物主義者同時也是無神論者,無神論者常常是“自由思想家”的同義語。
今天人們說的無神論一般是指完全否定任何超自然,包括一個與肉身無關的靈魂的存在。 在西方國家,“無神論”一般都指“一種認為根本沒有神的理論”,而在中國大陸,一般的無神論者其實隻是不可知論者。在西方人來講,不可知論者隻是“沒有宗教信仰”。
中國的傳統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不可知論。而佛教在早期從某種程度上也屬於無神教,其中包含輪回與地獄觀念。目前南傳佛教仍然比較堅持佛教早期理論,但北傳佛教已經引入了神的概念。
我們中國人有幾個骨子裏是真正的無神論者,信別的宗教的人對於如《聖經》這樣的書最少都會翻一翻,家裏也都會有一本,而我們中國的那些所謂的那些無神論者,其觀點形成的基礎不過就是選擇性的教育來源,對於無神論的經典論著有幾個那怕是去隨意翻過一次,甚至沒有幾個人能對無神論做一個正確的定義。其實質也就是一個不可知論者。
下麵我們簡單的了解一下世界上幾種主要的宗教。
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穌基督為救主的宗教。天主教、新教、東正教、基督教馬龍派等等統稱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稱“耶穌教”),三大教派(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和基督教馬龍派的統稱一般用“基督宗教”這個詞。但在本詞條中,“基督教”指“基督宗教”,即總稱,而不是新教。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約21.4億信徒,為擁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以亞洲、非洲的信徒的發展最快。
1476年羅馬帝國分裂至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基督教分裂為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1054年)馬丁?路德1517年 加爾文。英國建立了獨立於羅馬教廷的英國國教會(聖公會)基督教創始人 耶穌。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的拿撒勒,母親名叫瑪利亞,父親叫約瑟,基督教發源於公元1世紀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社會,並繼承了猶太教耶和華上帝和救主彌塞亞(根據希臘文翻譯為“基督”)等概念,以及希伯萊聖經為基督教聖經舊約全書。
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中國舊稱大食法、大食教度、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伊斯蘭係阿拉伯語音譯,原意為“順從”、“和平”,指順從和信仰宇宙獨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誌,以求得兩世的和平與安寧。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意為“順從者”)。7世紀初興起於阿拉伯半島,由麥加人穆罕默德(約570~632)所創傳。主要傳播於亞洲、非洲,以西亞、北非、中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最為盛行。20世紀以來,在西歐、北美和南美一些地區也有不同程度的傳播和發展。它自創興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曆史,它作為一種宗教信仰、意識形態和一種文化體係,傳入世界各地後,與當地傳統文化相互影響和融合,在不同的曆史條件下,對許多國家和民族的社會發展、政治結構、經濟形態、文化風尚、倫理道德、生活方式等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據統計,全世界穆斯林有9,21027億人(1985),占同期世界人口總數48,82042億人的18.54%。在亞非40多個伊斯蘭國家中,穆斯林占全國總人口的大多數。在30多個國家中,伊斯蘭教被定為國教。在當代,伊斯蘭國家和穆斯林人民在國際政治生活中發揮著愈益重要的作用。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傳與公元前6-前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也就是“釋迦族的聖人”的意思。廣泛流傳於亞洲的許多國家。東漢時自西向東傳入我國。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所謂佛教就是佛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非宗教,非哲學,講佛教是宗教隻是一種通俗的方便說而已,實則以般若的智慧自內證打破無明煩惱,成就菩提(覺悟)之道,佛教在曆史上曾對世界文化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魏晉南北朝時代佛教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另外還有其它的一些印度佛教派別也來到中國,如禪宗祖師菩提達摩就是這個時期來到中國。達摩在嵩山少林寺隱居麵壁九年的故事在中國廣泛流傳。到唐朝時代,印度的佛教已經發展了幾百年了,出現了多種佛教等派別。在唐代中國佛教的一件大事就是,在中國婦孺皆知的《西遊記》中的唐僧——玄奘大師不遠萬裏去印度留學。他回國後,唐太宗非常重視,安排了數千人參加玄奘大師的佛經翻譯工作。因玄奘大師的弘揚,使印度後期佛教哲學,和大、小乘佛教的經典,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距今已有3600餘年的曆史。它的教義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麵產生了深遠影響道教實為我們中國人的修身養生之道。
道教的名稱來源,一則起於古代之神道;二則起於《老子》的道論,首見於《老子想爾注》。道家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莊,故道教奉老子為教主。但是,一般學術界認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經典是《太平經》,完成於東漢,因此將東漢時期視作道教的初創時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實體活動是在東漢末年太平道和五鬥米道的出現,而《太平經》、《周易參同契》、《老子想爾注》三書是道教信仰和理論形成的標誌。近年來,道教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觀日益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