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小肖的日常> 第十三章 學問的戰爭

第十三章 學問的戰爭

  小肖酒醒後已是天光大亮,看著旭日初升,小肖覺得還是要跟著夫子學習吾日三省吾身,跟著飲中八仙跑估計自己遲早要完。


  恨自己未才華橫溢。


  才華這種東西,在小肖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接觸中,還是因人而異的。


  還是香草姑娘說的好,創作這種東西,主要還是靠天分。


  現在二十郎當歲的人,哪個閱讀量不是學富五車,汗牛充棟,可仍覺筆禿。


  小肖回想著網文作品帶來的觀點,有了,是《雅騷》,已然仙逝的三癡道人。


  三癡道人意思大概是這樣。時間是萬曆十四年後,主角去修習八股,在求教的過程中,老師見其冠禮,送其“君子不器”四字以勉。


  君子不器一詞是目前作者貼出來最常見的網文主角的標簽。


  語出《論語第二章為政篇》,台灣省學者南懷瑾在其《論語別裁》中解:“因為“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樣樣懂。“不器”就是並不成為某一個定型的人,一個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無所不通。從表麵上看,一個很好的大政治家,好像一個很好的演員,演什麽角色,就是什麽角色。當演工友的時候,就是規規矩矩掃地倒茶,當演大官的時候,溫溫和和就是作官,幹哪一行就是哪一行。“君子不器”這個學問,就是成為了真正的通才,否則隻有變成專才、專家。所以君子不器放在《為政》篇,就是說明為政在這方麵的道理,換句話說:“允文允武”,也便是“君子不器”的說明。”


  這個解釋是符合繼承了傳統儒家觀念的現代化語言組織,與《易經·係辭》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中的器也有了一定聯係。


  網文作者們見了,哎呦,不拘泥於單一,價值觀不錯。於是拿來用用。


  不過小肖卻也腦洞大開:“結合孔子所在的時代背景,王權集中化的潮流趨勢下,孔子說君子不應像個東西,何嚐不是說君子在王權下不要成為提線傀儡。可惜王權時代的後世儒者就沒這種覺悟了,大多君成了東西。”


  幸好三癡道人筆力超絕,在文中避免了這個悲劇。


  贈與了什麽冠字並不重要,器也好不器也好。重要的是這個形式帶來的東西。


  不器,那就將不器二字奉為圭臬,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用這二字來發揮主觀能動性,而不是一味隨波逐流,生活平靜,但思緒如大江大河,奔流不息。


  此觀點與陽神中宿命般的立誌一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小肖想通了這一點,向靳尚發去消息。


  “學問的戰爭還需要用學問解決。”


  “這是自然”靳尚回答。


  小肖看到靳尚回應會心一笑。


  不愧是現代人,如此簡單達成共識。這既是雙方對曆史上已發生的學問戰爭的一種悼念,又是對其的批判。


  莊子與齊相惠子之爭可謂君子之爭。


  《莊子外物秋水》載,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經典的魚水之樂。


  可更多的是不君子的戰爭。


  像李斯和韓非子,囚秦,鳩殺之。


  董仲舒和他的反對者們,尊我,罷黜之。


  而學問之爭在北宋一朝最為悲哀。


  王安石和司馬光具是高明之士,相愛相殺。


  王安石生於1021年,21歲進士及第,曆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49歲時拜相,主持變法,功敗垂成,鬱鬱而終,病逝於鍾山,追贈太傅。獲諡“文”。


  司馬光就是那個砸缸的機智兒童。


  此人生於1019年,19歲進士及第,累遷龍圖閣直學士。官至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追贈太師、溫國公,諡號文正。


  兩人年齡相仿,行事卻針鋒相對。


  反對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出力甚大。


  從曆史發展,北宋存亡的角度來講,司馬光的作用是比不上王安石的,不過從史料來講,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又功莫大焉。


  觀其人觀其行,這兩者之爭是學問之爭,見識之爭,道理之爭,手段之爭,廟堂之爭,國運之爭。


  然後王安石輸了變法,輸了黎庶。司馬遷贏了變法,輸了天下。


  觀這段爭端,委實令人惋惜。


  兩人之前是事功的範仲淹,主持慶曆新政,戍邊禦敵,執教興學,寫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傳世名篇《嶽陽樓記》。


  兩人之後是開豪放詞派的蘇軾,蘇軾文學成就非凡,不過立功立言跟上邊三位差距就大了,說人話就是社會關係中天差地別。哪怕蘇軾在後世的名聲遠比那三位來的如雷貫耳。


  與蘇軾境遇類似的是杜甫,杜甫一生漂泊,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偉大誌向,卻隻能在晚年大喊“安得廣廈千萬間”。


  由是說,學問的戰爭不光是文采的戰爭,往大了說學問就是學識,就是兩個人的戰爭,但往小的說也自可。


  小肖與靳尚相約學問之爭,便告別了遠古時期學問爭端用消滅肉體來解決的粗暴,悼念了試圖改良社會製度的先賢,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之下,安心的做做口舌之爭。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有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孔穎達注疏:“立德,謂創製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儒生說夫子永垂不朽。


  “立德還太遠,立言效夫子舊事,那就剩下立功了。”學問的戰爭,小肖也想效仿先賢,多比劃比劃網絡文學的現實意義。


  看過了作者的可愛,小肖走出門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