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蜀道難(1)
穀瑞章在過了春節後被晉升了一級軍銜,成為上校翻譯室副主任,工資也漲了,又過了些天,因為舉報有功,特別獎勵法幣3000元,還授予一枚五等雲麾勳章,可以說,在短短的時間內,穀瑞章這是“飛升”了。當然,那天跟著吃飯的人多多少少有獲得了獎勵和提升。誰能想到,一頓飯吃出這麽個東西來?
李北邨也沾了光,抓住了日本特務,牽連出德國大使館的三秘,此功不可不賞,戴笠開心的把中校軍銜親自給李北邨戴上,內部獎勵大洋1000元,這個可是比給穀瑞章的實惠多了,而且,李北邨獲得的勳章可是四等。更重要的是,李北邨從那以後對穀瑞章的關係逐漸變成了莫逆,盡管兩人的職業不同,心性不同,可這不影響兩人之間的密切交往,加上二人都是東北老鄉,這關係算是鐵了。
在這次行動中,老蔣也沒少占便宜,這次抓住了德國人的痛腳,雖然德國與日本的關係不錯,可迫於對華政策的不確定性,德國政府私下裏還是多少給了老蔣一點經濟補償,以換取事情低調處理。當時的國際形式也很微妙,由於日本遲遲沒有加入軸心國,而此時的德國正在準備閃電西歐,不想把事情鬧的滿世界都知道。德國與民國政府斷交是以日本加入軸心國為條件的,當日本簽署了軸心國協議,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後,德國第一時間承認了汪偽政府,國民政府這才不得不宣布與德國斷交,並且對德宣戰,這個時間已經是1941年底了。
李久他們吃了非常開心的一頓餃子,第二天早上,李久把租來的東西都還了,還把剩下的麵粉和肉餡也都給了那家下江人,隨即,小分隊打好背包上了汽車。
李久這人要麽不去做,要做就做全套。既然是假扮國軍,那就要扮得別人看不出來,他仗著身上有錢,去重慶的各個地方的地攤上,買齊全了被子,翻毛皮靴,還有軍毯,水壺,軍大衣……這些東西,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地攤上有的是,大批傷殘的退役軍人在生活無著落的情況下,不得不把自己最後一點東西拿出來賣掉,由於傷殘退役的軍人多,這些軍用品連當鋪都不收,隻能擺在地攤上。
為了裝的像,他還去買了二十箱四川貼牌生產的哈德門香煙。李久知道,延安沒有香煙生產,而許多首長又都是“大煙囪”,弄這些東西回去肯定受歡迎。這些東西就是在路上查起來,他們也有話說,“是給八戰區長官部”送的過年福利。為了混過沿途哨卡,他和胡老悶還摸進了第八戰區駐重慶辦事處,從那裏搞出來一些證件和通行證。對這些雞鳴狗盜的事情,兩人都是行家。隻不過李久知道找什麽,胡老悶是兩眼一抹黑,
就知道找鈔票和金銀。可李久禁止他拿那些東西,道理很簡單,丟了幾張空白的證件和通行證根本察覺不出來,可要的丟了那些軍官的鈔票、黃金和銀元,那還不鬧的昏天黑地?
第八戰區的辦事處其實平時沒啥鳥事,說起來,第八戰區的司令長官是老蔣兼著,而實際負責的是朱紹良,可誰都知道,此時第八戰區說話管用的是胡宗南。
此時的胡宗南是剛剛成立的第三十四集團軍的司令,其部隊從潼關到西安乃至與邊區接壤的地區都有,下轄包括號稱黨軍嫡係中的嫡係的第一軍,整個集團軍有五個軍,兵力超過30萬,所以,胡宗南被稱為是名副其實的“西北王”。
而朱紹良手下說起來也是有幾個軍,可看看那些部隊都在哪兒,第十七集團軍馬鴻逵,駐兵寧夏。第八十二軍馬步芳,駐軍青海和甘肅,還有個八十軍,後來也編入了胡宗南的第三十四集團軍。而陝西陝南這一帶,一會是第八戰區,一會有劃歸第一戰區,還被劃到第六戰區……這個亂啊,沒法不亂,各方勢力都在戰爭中撈取各自的地盤和利益。而老蔣對這些什麽戰區的劃分根本就當成是一種工具,他要的是誰在這個地方掌控軍隊,而胡宗南就是老蔣放在西北的一顆定海神針,鬼子隻要跨不過潼關越不過黃河,那西北有胡宗南就亂不了。當然,老蔣還有一個算計,那就是隨時準備讓胡宗南閃擊延安。
拿著第八戰區的證件,那可都是貨真價實押著鋼印的,李久帶著小分隊大年初一就上了路,別以為他們這個時候走能快一些,那個年代的道路可不像後世這樣的,路窄不說,還坑窪不平,汽車一天最快的行程,在平原上可以達到350公裏左右,可在這“巴山夜雨漲秋池”的地方,一天能跑上200公裏就算是不錯了。
緊趕慢趕第一天才走到了川中重鎮“遂寧”。此時的遂寧號稱小成都。全麵抗戰開始,國府許多機構內遷,都遷到重慶也裝不下啊,於是,有些機構就內遷到了遂寧,此時的遂寧駐有國府機構17個,流亡省政府16個,還有陸軍、空軍的部隊6個。國府中央、各省級的經營公司及私營銀行、銀號、錢莊等14家,加上這裏正好與成都、重慶形成了一個等邊三角形,去成都和重慶的距離差不多,於是,遂寧一時商賈雲集,熙熙攘攘,加上大批下江人湧入,形成了街道上的人流摩肩擦踵熱鬧非凡。遂寧便由此有了“川中重鎮”和“小成都”之稱。
看著熙熙攘攘的人流,到處都是出門拜年的人群,李久也沒有辦法,他嚐試去找一些軍事單位的招待所,可那裏還沒有上班,於是就開著車子找了靠近城邊的一家旅社,對那老
板“吆五喝六”的,嘴巴裏也不幹不淨的發著牢騷。
仔細一看地圖,才走了不到200公裏,這樣算下來,車上的汽油還真的是很緊張了。會開車的人都知道,路越是不好走,車隻開的越慢,油耗就越大。李久仔細研究著地圖,估摸著路上哪裏可以搞到汽油,他心裏琢磨著,實在不行就得到了謀得去搶別人的汽車了。可是那個年代汽車是有那麽好搶的嗎?據說,整個西安地區的汽車總數也不過五百多輛,哪裏有那麽巧合就被自己碰上了?
在遂寧搞一點?似乎又有些小題大做,一天下來不過是把汽車油箱裏的汽油跑的差不多了,把油箱加滿也不過是消耗掉四五桶備用汽油。除非這裏有零售的,否則還真是沒有必要去搶汽油。現在車廂上裝了三十多桶美孚汽油桶,加上20大箱香煙,已經沒有多少空地方了,還有幾個大活人要擠在裏麵。要是能裝,李久早就多裝了,唉,後麵的路到底啥樣?李久心裏那個愁啊。
路上的盤查倒是很隨便,一見大過年的還要出差,就連哨兵都對他們同情,問起運的啥,李久裝著神秘的說了一個詞,“香煙”!
香煙,在戰爭年代有些地方是緊俏的,有些地方是放開的,不過總體來說,還是實行專管專賣的,所謂的專管專賣其實就是收稅,交了稅,你愛誰誰。可是軍方運的香煙,有幾個稅務官敢來收稅?特麽老子在前線拚命,抽空抽顆煙還要收老子的稅?這官司打到哪裏都贏不了。而香煙在戰場上的作用大家都知道,許多人最後看的一眼不是別的,就是一根剛剛點燃的香煙。
西北是當時最偏遠最窮的地方,沒有香煙生產,勞軍最好的東西就是香煙,可以說,李久選的這個貨物,那是看準了的。既不是危險的高管控戰備物資,可是不可或缺的軍隊物資,而李久的駕駛室裏,本身就預備了好幾條拆開了香煙,遇到哨卡就給上一二包,遇到軍官還會給上半條一條的……香煙,從它進入人們的生活開始,就具備了社交的功能,好像到現在還是。
李久想開夜車趕路,問過幾個當地的機師,機師們都搖頭,就那個年代的汽車大燈,走川北的山路?那直接就是找死,根本就走不了,不要說遇到路況不好,就是路上碰上了野獸都無法對付……對了,那個年代川北還真是有不少猛獸。
從遂寧出發後,李久花了三天的時間才到達了川北險地的入口劍門,從劍門到昭化的路就很難走了,可是據路邊的店鋪裏的人說,過了昭化的路就更難走了,從昭化到廣元不過100多公裏,可就是這100多公裏就有橋梁7座,小橋涵28座。泥結碎石路不過7米,遇到來車,還得找寬
點的地方錯車。磨磨蹭蹭的這一百多公裏,卡車足足蹣跚的走了一整天,天完全黑下來的時候,他們才趕到了昭化這個小小的縣城。
昭化小城,自打抗戰以來,這裏成為了難民入川的一個中轉站。許多從北方來的難民,經曆了路上顛沛流離,好不容易到了這裏,想不歇息一下都不成。李久他們也是一樣,離開了重慶好幾天了,他們這一路上也是吃盡了苦頭,到了昭化小城,也不得不休息一下了。
在龍場鬧得笑話讓李久多了個心眼,這次不會輕易的去亂撒法幣了,他讓小紅旗和嘎子這兩個假四川娃子去市場上轉轉,摸摸這裏的物價。果然,這裏與那偏僻的龍場一樣,法幣在這裏很是管用,整個小隊包下一個民居也不過才花了2元法幣,再加上1元還包了吃喝。
此時的汽油已經用掉了差不多三分之一了,李久算算,路還隻走了四分之一,後麵的路還長著呢。走遍了整個昭化,也就是有少量的點燈用的煤油,至於汽油,這裏的人聽都沒有聽說過。李久此時在考慮能不能用酒精替代,可是,這昭化小城裏哪裏來的酒精?白酒倒是不少,可是白酒是不能直接用的。
在講武堂的時候,那個俄國的老毛子就經常拿著酒精往汽車的油箱裏兌,老毛子說了,沒有汽油的時候,使用酒精也可以發動汽車,就是車子沒力了。那個時候李久就問那老毛子,“是不是白酒也可以?”老毛子搖晃著腦袋直接就給否定了,“白酒裏的水分太多了,必須除掉水分變成酒精,否則,車子發動不起來。”
此時的李久琢磨的就是如何去買點白酒來,然後自己提純變成酒精。原理和方法李久都會,就是需要地方,需要大量的白酒。讓李久比較寬心的是,這裏很偏遠,官員不多,保安團的也不多,見過一兩個,看到他們這些“正規軍”轉身就走,光看著那武器,保安團的也不敢惹啊。
李久想了很久還是去找了一家小酒廠,與那老板見麵後,提出用200法幣買對方300斤白酒,再加上50法幣加工費,就在他的作坊裏把那300斤白酒提純。
“老總,我們這個酒的胃口已經夠狠了,劃根火柴就可以點著,還要提純?”
“我要的這個酒不是給人喝的,你的這個白酒裏水分太多,還有糖分,不行,我就要純純的白酒,不要香的,如果錢不夠,我還可以加。”李久鄭重的說道。
看在錢的份上,老板準備砸牌子了,作為一家酒坊,被客人要求回灶,這是件很丟臉的事情,老板想了想後要求李久必須晚上來,而且還得保密,至於加錢不加錢的,老板倒是不在乎。那個年代,一斤白酒不過三四毛錢,李久給
的價錢已經是讓老板賺的喜不自勝了。偏遠地方的老板大多淳樸,願意多賺,可太過分的錢不敢拿,怕損了陰德將來攤上事。
原來蒸酒的大籠屜下麵給清理幹淨了,什麽都不放了。原來蒸酒是下麵大鍋裏放水,發酵好的醅料放在這密封的大籠屜裏,然後下麵溫火蒸酒,酒出的好不好,關鍵看的是下麵的火候掌握。要知道,酒精的蒸發點很低,在零下三十度都可以蒸發,要想讓醅料裏的酒精盡快的蒸發出來,又含水少,有經驗的釀酒師父都是把燒火的溫度控製在60度左右,也就是說,蒸鍋裏的水是溫的,這樣才能使醅料裏的酒蒸發而水不蒸發。
現在,李久是把那些60多度的白酒直接倒進大鍋裏,然後直接蒸餾那些白酒,從而獲得高純度的酒精。這個法子是管用的,隻用了一個晚上,空出來的十個汽油桶就都被灌滿了。不過也把酒坊存的白酒都買空了,為此,李久又加了150元法幣,因為,有一部分白酒老板說是存放了快十年的“好酒”。
完全使用酒精,李久不夠膽子,在汽油裏勾兌酒精,李久就不怕,在後來每次加油,李久都會按一定比例加酒精。乙醇汽油,人家李久那個年代就用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