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菜肴味型

  味型介紹

  味型是在菜肴烹製過程中,按照一定的規格,科學地投放各種調味品,對菜肴原料施加影響,所產生的具有各自本質特征的風味類別。


  這個定義有三層含義:


  1.味型是穩定的規格標準

  這種規格是在長期烹調實踐中發展沿革下來的,具有一定的社會基礎,並有該種味型的係列菜肴,如果不按一定的規格調味,就產生不出這種風味。


  2.味型是調味品對菜肴的影響

  原料本身就有的味道,如鹹辣味是加入調味品後形成的,而做肉炒青椒時,鹽與主料青椒本身形成的味道則不能稱為鹹辣味。同理,蔥香味是在鹹鮮味的基礎上重用大蔥調味形成的,而炒洋蔥就不能說是蔥香味。


  3.味型是具有本質特征的風味類別

  各種味型之間有著本質區別。其具有各自的特點,但同一味型的係列菜肴,滋味允許有差別,這是由於應用的次要調味品的不同,或者應用具有同一主要功能的不同的主要調味品造成的。如鹹鮮味,因用醬油或精鹽的不同,其味道就會有微妙的區別。這也說明了中國菜在調味上的千變萬化。


  研究東北菜味型的意義

  我國區域廣闊,人口眾多。各地由於氣候、物產、飲食習慣、宗教信仰等不同,所形成的味型種類也有所不同,甚至可能有較大的差異。東北菜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在以廚師為主體的廣大烹飪工作者、愛好者的共同努力下,運用當地常見的調味品,在廣大東北人民飲食愛好的基礎上,逐漸地形成了自己的味型,使東北菜在調味上具有區別於其他地區的風味特色。


  主要味型

  1.味型是東北菜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麵


  一個菜係或地方菜之所以存在,必然有許多獨特之處,即地方性,也就是風味特色。我們研究東北菜,就是要研究其風味特色。“以味為先”是我國烹調界的一句老話,因此,研究東北菜,不可不研究東北菜的調味,不可不研究東北菜的主要味型。並從中找出東北菜在調味上的特色、規律,以深入東北菜的研究。


  2.味型將為評定菜肴提供統一的依據


  一個菜肴的口味如何,是考核菜肴質量的重要方麵。但對某一個菜肴口味的評價,在東北某些地方往往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存在著“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個師傅一個令”的現象,這對評定菜肴、考核晉級是很不利的。研究味型,有利於統一對常見菜肴口味標準的認識。考核一個菜肴品種時,都按一個標準,可以避免偏差太大,使被考核者無所適從。


  3.為學習調味方法提供捷徑


  味型都有其各自的係列菜肴,而且同味型的菜肴調味方法也大體相同。開展東北菜主要味型的研究,為初學烹調者提供了捷徑,學習了一個味型的調製方法,就可以弄通這一個係列的菜肴品種調味方法。學會一個菜的調味,其他菜也就不難了,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免走彎路。例如,會調糖醋肉段的味,則糖醋排骨、糖醋瓦塊魚的調味也就都會了。


  4.對烹製菜肴有一定指導意義


  對於東北菜的一些菜肴怎樣調味,餐飲業從業人員,即使是某些等級廚師,也不是都清楚的。一些菜譜,雖然也在這些菜肴的特點或質量標準中寫了調味要求或口味特色,但往往對這些菜肴複合味中各基本味的地位、各調味品的作用不能詳細說明。因此,在烹調操作中,往往一個店、一個師傅做出的菜一個樣。有的人做的菜的味道和公認標準相距很遠,嚴重影響了菜肴質量。曾有一位不惑之年廚師說:他的師傅告訴他,香辣肉絲就是把所有的調料都放一點,各種味都有一點就可以了。這種調法顯然是盲目的、無標準的,按此法做香辣肉絲,味道怎麽能正確呢?如果我們掌握了該菜所屬味型的調製方法,再去調味,就能調正或基本差不多。按照味型所指示的方法去調味,就不再是盲目的,而是有標準的、有步驟地調味,這樣對提高菜肴的質量將是十分有益的。無疑,開展東北菜味型研究,對提高餐飲從業人員的素質,提高東北菜的總體質量是有重大意義的。


  鹹鮮味


  鹹鮮味在東北菜中運用最為廣泛,且相對於南方而言,鹹陽較重,按其濃重程度不同,大體分為二種。


  1.清淡鹹鮮味


  (1)特點:鹹鮮適度,清淡宜人,突出原料本味。


  (2)調味品及其作用:各種調味品,如精鹽、味精、料酒、蔥、薑、花椒水、醬油等。


  各種調味品的具體作用是:精鹽定鹹味;味精輔助原料的鮮味;醬油調色,並輔助精鹽調鹹味。其他調料起提鮮、增香、降異味的作用。


  (3)適用範圍:此味型適於本味鮮美、無異味的原料,如雞、鴨、裏脊肉、魚、蝦、蔬菜等。此味型四季皆宜,最宜春夏,適於溜、烹、爆等方法製作的菜肴。


  (4)代表菜:滑溜裏脊、浮油雞片,白酥裏脊、溜魚片、溜肉段、滑溜肉片、肉絲掐菜、肉炒瓜片等。


  (5)調製方法:精鹽的用量以滿足菜肴口味需要為度,要適當淡一些,精鹽、味精的用量不能掩蓋原料的鮮味,要突出原料本味。其他調料用量也不宜過多,其味都不能突出出來。


  菜肴烹製中,此味型有兩種:一種是白汁,不放醬油;一種是紅汁,放醬油。醬油要少放,顏色以淺醬紅色為宜。具體方法多是將精鹽、味精、料酒、花椒水、醬油按照規格先對在一起成汁,勺內放油,用蔥、薑熗鍋後,放入主料和調味汁加熱,顛翻幾下,點明油出勺。可結合具體情況,掌握烹汁、臥汁或澆汁。


  (6)注意事項:①因為此味型清淡,所以有些重味調料,如花椒麵、大料等不能放,以保證菜肴的口味純正。②調料中的蔥、薑數量不宜過多,即蔥、薑味不能突出。有時要用蔥、薑塊,但在成菜時除去。


  2.濃厚鹹鮮味


  (1)特點:口味濃厚,鹹鮮可口,香味宜人。


  (2)調味品及其作用:各種調味品,如醬油、鹽、味精、料酒、花椒、大料、蔥、薑、蒜、白糖等。


  各種調味品的具體作用是:醬油主色,並兼調鹹味;鹽輔助調鹹味;味精調鮮味,白糖起提鮮、突出鹹鮮味的作用;其他調料起去異味,增香味的作用。


  (3)適用範圍:此味型適合牛、羊、豬肉、魚、雞及某些蔬菜,適用於蒸、燒、燜、燉等方法烹製的菜肴。在季節上,此味型春、秋、冬季皆可用,以冬季為佳。因其味道濃、色調暖,適合人們冬季的口感需要,並以佐飯為宜。


  ?四喜丸子(4)代表菜:扣肉、扣肘子、紅燒魚、紅燜雞塊、紅燜肉等。(5)調製方法:此味型調製時,醬油要滿足色澤需要,色澤一般要深一些。加入醬油後,用鹽補充鹹味,味精的用量以不掩蓋原料的鮮味為度,鹹鮮味可略重一些。白糖要放得適量,以放糖不覺甜或回味微甜為宜。


  在菜肴烹製時,此種鹹鮮味有兩種調法。有些蒸法烹製的菜肴,須在蒸製前將調味品放入,然後上屜加熱使之入味;有些燒、燜、燉等烹製的菜肴應在烹製中逐次加入調味品,但加入的時機要掌握好,有些菜肴鹽和味精可以後放,如紅燒肉等。


  (6)注意事項:①花椒、大料的用料要適宜,不可用得過多,以免壓住原料本來的鮮香味和鮮鹹味而喧賓奪主。②此味型適用的烹調方法一般加熱時間較長。蔥、薑、蒜可切成塊狀使用,延長其香味散發時間。花椒、大料也不要用粉麵,而是用粒、瓣,最後在成菜前與蔥、薑、蒜一起除去。


  鹹辣味


  (1)特點:鹹鮮香辣,開胃可口。


  (2)調味品及其作用:各種調味,如而精鹽、味精、辣椒、花椒水、料酒、白糖、蔥、薑、醬油。


  各種調味品及其作用是:精鹽在此複合味中呈鹹味;味精輔助鮮味;辣椒主香辣味,並兼有調色的功用;白糖有緩解辣味的作用,並有提鮮的功效;醬油調色,有的菜肴不放;其他調味品主要起增香、提鮮、去異味的作用。


  (3)適用範圍:此味型四季皆宜,以冬季為佳,適於溜、炒、燒、爆等方法烹調的菜肴。


  (4)代表菜:燒辣子雞、炒辣子雞、辣子肉丁、雙辣魚片。


  (5)調製方法:精鹽、味精要滿足口味需要,在鹹鮮口的基礎上調辣味,辣椒的投放量以“辣而不燥”為度,要適合多數人的口感要求,放糖以人口不覺甜為宜。


  在菜肴烹製中,一般是先把蔥、薑、辣椒等先放入底油中煸炒一下出香味,其他調料在加熱中逐漸放入或事先對好汁一次性放入。


  (6)注意事項:①要掌握好辣椒的用量,根據原料的數量、辣椒的辣度決定其投放的多少。因此,對所用辣椒的辣度要了解、熟悉。②白糖不宜放多,甜味不能突出,否則和甜辣味就分不開了。


  鹹甜味


  (1)特點:鹹甜可口,汁稠色豔、味道濃鬱。


  (2)各種調味品及其作用是:主要調味品,如白糖、精鹽、醋、料酒、花椒水、蔥、薑、醬油、味精等。


  各種調味品的主要作用是:精鹽主調鹹味;醬油調色,並輔助精鹽調鹹味;白糖主調甜味,還有調色和使菜肴湯汁濃稠的功用;味精輔助調鮮;其他調味品起增香除異的作用。


  (3)適用範圍:此味型適用於動物性原料,如雞、魚、蝦、肉等,主要用於大蝦、肉段、雞腿、飛龍、香酥雞、香酥魚。


  (5)調製方法:此味鹹甜並重,因此精鹽和白糖的投放量要足夠。醬油適量即可,過多則色澤發暗,如是焯蝦類則不用放,因大蝦殼本身色澤鮮豔,放醬油往往起負作用。味精的量要適當,有些原料如蝦類的菜可不放。


  在菜肴烹製中,一般是先用蔥、薑塊炸鍋,其他調料在加熱中陸續放入,至菜肴將成時,將蔥、薑塊取出,真s至汁濃色豔即好。


  (6)注意事項:①蔥、薑成塊,但要拍一下,這樣可使其在加熱中不斷發揮本身的作用,又便於成菜前揀除去,使菜肴美觀整潔。②此味所佐的原料,除大蝦外,一般都應在初步熱處理後再進行烹調,大多是油炸。這樣便於上色、入味。


  鹹香味


  在鹹鮮味的基礎上,再帶有某種或幾種較濃烈香味的調味品,使菜肴風味突出,即所謂鹹香味。由於所突出的香味不同,鹹香味又可有很多種,主要有蔥香味、酒香味、椒香味等幾種。


  1.蔥香味


  (1)特點:鹹鮮可口,蔥香濃鬱、味厚不膩。


  (2)調味品及其作用:主要調味品,如大蔥、醬油、味精、精鹽、料酒、白糖、花椒水、薑等。


  各種調味品的主要作用是:醬油在此味型中兼有調醬紅色、調鹹味和提鮮的功用;精鹽輔助醬油補充鹹味;味精輔助鮮味;大蔥段使菜肴突出蔥香,具有特色;白糖和其他調味品的作用主要是提鮮味、除邪味、增香味。


  (3)此味型適用於肉、雞、幹貨原料,適於扒、燒等方法製作的菜肴,此類烹製方法因重用大蔥而有蔥燒、蔥扒之名。此味較厚,較適於冬季。其他季節也可。


  (4)代表菜:蔥扒雞、蔥燒魚米、蔥燒兔肉、蔥燒肉段等。


  (5)調製方法:此味型鹹鮮味要滿足,在鹹鮮味的基礎上重用大蔥。醬油要滿足色澤需要,放醬油後。不足之鹹味用精鹽補充。白糖的量要合適,入口不能吃出甜味,以回口略甜為度。


  在菜肴烹製中,一般有兩種調製方法:一種是先把蔥炸成火紅色,然後撈出留蔥油,再和主料、其他調料一起加熱成菜;另一種是勺內放少量底油,先將蔥煸炒上色出味,然後放入主料和其他調料一起加熱成菜。第二種方法除大蔥外,蔥油也得到了利用。蔥香更濃。


  (6)注意事項:①大蔥要切成段,以突出這一主要調料,往往在菜肴中以輔料的形式出現。②大蔥炸或炒要適當,既不可加熱過頭變焦發黑,也不能稍加熱蔥尚發白即止,要讓蔥香味發揮出來。


  2.酒香味


  (1)特點:鹹鮮宜人,酒香撲鼻,清淡適口。風味獨特。


  (2)各種調味品的主要作用是:精鹽、味精、好白酒(高度純白酒)、花椒水、蔥、薑等。此味型以精鹽定鹹味,味精輔助原料鮮味,好白酒使菜肴具有酒香味,其他調料輔佐增香。


  (3)適用範圍:此味型在原料上主要用於雞,所佐之菜肴多用蒸的方法烹製而成,因此法利於保持酒香味和所烹原料本身的鮮香味。此類菜肴四季皆宜。


  (4)代表菜:茅台雞、酒香雞、參芪酒雞、翡翠人參茅台雞等。


  (5)調製方法:此味型的鮮味不可過濃,可略為淡雅一些,以突出雞本身的鮮味。在鹹鮮味的基礎上,重用好酒,突出酒香。由於所放好酒的類別或香型不同,在菜肴風味上亦有所區別。


  菜肴烹製中,多是將經初步熟處理的雞置於容器內(盆),加酒及其他輔料、好湯,上屜蒸熟,再經調味即成。


  (6)注意事項:①此味較清淡,不宜放其他味濃重的調料,如花椒、大料等。②酒要放得適量,以酒香濃鬱,而成菜後湯中無酒味為佳。


  3.椒香味


  (1)特點:椒香濃鬱、略帶麻味、鹹鮮幹香。


  (2)調味品及其作用是:主要調味品,如精鹽、味精、花椒鹽、料酒、香油、蔥、薑等。


  各種調味品的主要作用是:精鹽調鹹味;味精輔助原料的鮮味;苧椒鹽調鹹味,並調香味,略帶麻味;其他調料主要起增香味、除異味的作用。


  (3)適用範圍:此味型適應性廣,肉、雞、鴨、魚、蝦、蔬菜都可以此味輔佐,多用於炸的方法烹製而成,四季皆宜,佐酒為佳。


  (4)代表菜:軟炸裏脊、炸雞卷、炸蝦段、吉利蝦卷、雪衣銀魚、炸板山雞、炸刺嫩芽、澆油雞。


  (5)調製方法:在具有一定鹹鮮口的基礎上,重用椒鹽,突出椒香味、味精、香油的量不宜過多,以防壓抑原料鮮味和椒香味。蔥、薑一般切塊或末,塊應在烹製加熱時取出不用。


  此味型的調製,一般是在烹製前,用精鹽、味精、香油、料酒及蔥、薑等進行基本調味,打下底口(烹製中因油炸,不能調味),烹製後帶椒鹽上桌,食用者自蘸椒鹽食用。澆油雞比較特殊,是在成熟的主料上澆鹹鮮汁後再澆花椒油。


  (6)注意事項:①椒鹽一般須事先製好,不須現用現製。②基本調味時,鹹味要留有餘地,不能調至足鹹。③蔥不宜用急火加熱,否則易變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