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區別

  1、烹飪材料的區別:

  中餐:由於我國多數人在飲食上受宗教禁忌的約束較少,除了部分少數民族餐廳有一些禁忌外,幾乎無所不吃,所以中餐的選料非常廣泛。


  西餐:由於受到宗教信條的約束和現代營養學的建立與發展,大多常用選用牛肉、羊肉、豬肉和禽類以及乳蛋類等,作為餐飲的料理材料。


  2、食物色相的不同:


  中餐:講究勾芡、明油亮芡,使菜肴達到增色誘人的效果在出鍋後,加入蔥薑蒜進行點綴調味。


  西餐:則采用澆小湯的方式來完成此過程,從而提高菜肴的檔次,在出鍋後加放奶油和起司等。


  3、口味的區別:

  中餐:中餐菜肴以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為名,並富於變化,並且多數菜肴是完全成熟後再食用。


  西餐:菜的口味變化比較少,並且主要以甜食和鹹食為主,追求菜肴鮮嫩,如牛排、羊排等,講究熟嫩程度,分為三分、五分、七分熟等。


  4、主食的區別:

  中餐:擁有有明確的主、副食概念,主食有米、麵等多種製品。在這之下還有地域的區分,像北方人,通常以麵食為主,如麵條等,在南方則以大米為主。


  西餐:無明確的主、副食概念,麵包及其他麵食、米飯經常作為配菜放在盤子旁邊,用量也較少。


  擴展資料

  西餐:西餐一般以刀叉為餐具以麵包為主食,多以長形桌台為台形。正規西菜而言應包括了餐湯、前菜、主菜、餐後甜品及飲品。西餐大致可分為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地中海等多種不同風格的菜肴。


  中餐:講究色、香、味、意、形、養,一般以筷子作為餐具。在國際樂施會日前發布一項對全球17個國家民眾的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在全球600多種不同食物中,意大利麵最受歡迎,中餐在不少國家同樣受到青睞。排名世界第8。


  西餐禮儀與中餐禮儀的區別


  中西方餐桌禮儀的差異是很多的西餐禮儀在西方,去飯店吃飯一般都要事先預約,在預約時,有上餐廳吃飯時穿著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在高級餐廳裏,會有精於品酒的調酒師拿酒單來

  正式的全套西餐上菜順序是:


  ①前菜和湯


  ②魚

  ③水果


  ④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用餐中為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暫時休息片刻,可將吃飯時,利用叉西餐禮儀與中餐禮儀的區別


  中西方餐桌禮儀的差異是很多的。不少人在吃西餐時,都會擔心“失禮”。其實,所謂餐桌禮儀是為了讓餐膳可以不受阻礙和破壞,而得以順利流暢地進行的實用守則。綜觀中西飲食文化,差異不小,中餐重滋味,講排場西餐重情調,講浪漫。總的來說,中西方的用餐禮儀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西餐禮儀

  在西方,去飯店吃飯一般都要事先預約,在預約時,有幾點要特別注意說清楚,首先要說明人數和時間,其次要表明是否要吸煙區或視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別的日子,可以告知宴會的目的和預算。在預定時間到達,是基本的禮貌。再昂貴的休閑服,也不能隨意穿著。


  上餐廳吃飯時穿著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去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整潔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


  如果指定穿正式的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進入餐廳時,男士應先開門,請女士進入。應請女士走在前麵。入座、餐點端來時,都應讓女士優先。特別是團體活動,更別忘了讓女士們走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麵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了。


  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在高級餐廳裏,會有精於品酒的調酒師拿酒單來。對酒不太了解的人,最好告訴他自己挑選的菜色、預算、喜愛的酒類口味,主調酒師幫忙挑選。主菜若是肉類應搭配紅酒,魚類則搭配白色。上菜之前,不妨來杯香檳、雪利酒或吉爾酒等較淡的酒。


  正式的全套西餐上菜順序是:①前菜和湯②魚③水果④肉類⑤乳酪⑥甜點和咖啡⑦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吃不完反而失禮。稍有水準的餐廳都歡迎隻點前菜的客人。前菜、主菜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用餐中為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暫時休息片刻,可將刀叉分話盤中,刀頭與叉尖相對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還是繼續吃。如是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須放下,但若需是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應當注意,不管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吃飯時,利用叉子的背麵舀起來吃雖然不是違反餐桌的禮儀,不過看來起的確是不怎麽雅觀。吃米飯之類的料理時,可以很自然地將叉子轉到正麵舀起食用,因為叉子正同的凹下部位正是為此用法而設計的。


  這時候,也可利用刀子在一旁輔助用餐動作。將餐盤上的料理舀起時,利用刀子擋著以免料理散落到盤子外麵,如此一來就可以很利落地將盤內食物舀起。如有淋上調味醬的料理了,也可以利用刀子刮取調味醬,再以湯匙或調味醬用湯匙將料理與資料一起送入口中。


  如以叉子叉住,再用湯匙淋上調味醬後食用,則是錯誤的動作,因為這樣一來,在料理送往口中時,醬料會滴滴答答落得到處都是,搞得一團糟。以叉子舀起料理時,以左手持用叉子,將食物置於叉子正麵的叉腹上送入口中。在與朋友聚餐的輕鬆場合,如果不須用到刀子,可以用右手拿叉子進餐。


  飯應以正麵叉腹而非叉子背麵舀起,這樣可以比較容易食用,而且也較優雅自然。當盤子內的細碎食物聚集時,可利用刀子擋著,再以叉子靠近舀起。利用湯匙代替刀子也是可以的。以叉子將料理聚集到湯匙上,再以湯匙將食物送入口中。調味醬用湯匙與一般湯匙的用法是一樣的。應利用叉子將料理推到調味醬湯匙上食用,而非以叉子叉住料理再以調味醬用湯匙淋上醬料,因為後者是違反禮節的。


  中餐禮儀

  隨著中西飲食文化的不斷交流,中餐不僅是中國人的傳統飲食習慣,還越來越受到外國人的青睞。而這種看似最平常不過的中式餐飲,用餐時的禮儀卻是有一番講究的。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六種。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套中。


  古代的食禮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現代食禮則簡化為:主人,客人了。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係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


  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後,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然後入座:這個“英雄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食禮中最重要的一項。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尚左尊東”,“麵朝大門為尊”。


  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家庭宴請,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都不能動手,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再飲。更講究的,如果來報有人來,無論尊卑地位,全席之人應出迎。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麵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右手邊為3,5,7。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進餐用具。握筷姿勢應規範,時餐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時,應先將筷子放下。筷子一定要放在筷子架上,不能放在杯子或盤子上,否則容易碰掉。如果不小心把筷子碰掉在地上,可請服務員換一雙。在用餐過程中,已經舉起筷子,但不知道該吃哪道菜,這時不可將筷子


  在各碟菜中來回移動或在空中遊弋。不要用筷子叉取食物放進嘴裏,或用舌頭舔食筷子上的附著物,更不要用筷子去推動碗、盤和杯子。有事暫時離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裏,應把它輕放在筷子架上。


  在席間說話的時候,不要把筷子當道具,隨意亂舞或是用筷子敲打碗碟桌麵,用筷子指點他人。每次用完筷子要輕輕地放下,盡量不要發出響聲。


  西餐進餐順序:吃完一道,再上一道。


  用餐時,手不能放到桌子底下,都要放在桌麵上。


  參加西餐宴會,去別人家做客用餐時,首先致意女主人,不管好不好吃都得說好吃,以示尊重。


  看不懂西餐菜譜有三招不至於出糗。第一招,緊跟別人,跟著有經驗的同伴,來一份一樣的,要錯一起錯。第二招,點套餐,省事,絕對不會錯。第三招,請求指導,請周圍熟悉菜譜的食客、長輩、專業人士幫忙。


  西餐餐序:一是頭盆,就是開胃菜,有色拉、泥子、凍子等,幫你找到自己的胃口。


  二是湯,首先要喝湯。湯有三種:紅湯(酸甜味);清湯(清淡);白湯(蘑菇湯、奶油湯)。


  三是菜。西餐裏的菜,又可分為主菜與副菜。副菜是什麽?副菜一般是指海鮮類、禽類的東西,一般又叫白肉。白肉是什麽?就是魚肉和雞肉。因為魚肉和雞肉做熟了之後是白色的,故稱其為白肉。副菜吃完了,就會上主菜。主菜通常都是紅肉,就是牛肉、羊肉、豬肉等等,它們做熟了之後是紅色的。紅肉的味道比較濃、比較厚重,吃了之後耐饑耐餓,而白肉則比較清淡。一般來講:也可以不吃副菜,直接上來就吃主菜。


  四是甜品。它包括冰淇淋,水果,幹果,堅果,鮮果;以及各種各樣的其他小吃,如布丁,炸薯條,三明治,曲奇餅,烤餅,等等。


  五是飲料。通常吃西餐時除可配以酒類外,飲料上的主要選擇是紅茶。它們全是化解油膩的。你想想這一大堆東西吃下來,多飽多撐啊,因此需要喝點什麽咖啡、紅茶之類的東西來化解油膩。


  下麵,介紹一下便餐。就餐序而言,便餐就比較簡單。便餐一般是工作餐,或者自己去餐館裏點的餐食。便餐的內容一般有什麽呢?色拉類要一個,湯要一份,再加上一道主菜、一個甜品,大致上足夠了。有的時候,甜品也可以不要。


  其次,向大家重點介紹一下西餐餐具的使用。西餐的餐具主要是刀、叉、匙、餐巾。有些中餐桌常見的東西就沒有,比如,牙簽就沒有,濕手巾也沒有。因為外國人把吃飯當做社交活動,使用濕手巾去擦臉的話,你的妝不就白化了嗎?中餐有熱毛巾可以擦一擦,西餐就沒這回事。此外,西餐餐桌上也沒有牙簽。我曾經講過,當眾剔牙是一種不文明的舉止,會破壞別人的食欲。所以你在西餐桌上別去找牙簽,更別弄巧成拙拿刀叉剔牙去。


  下麵,先來講講西餐的餐巾。它是很有講究的。參加正式宴請的話,一定要牢記:女主人把餐巾鋪在腿上之後,才是宴會開始的標誌。餐巾的第一個作用,是它可以暗示宴會的開始或結束。我們剛才講過,西方人講究女士優先,在西餐宴會上女主人是第一順序。女主人不坐,別人是不能坐的。女主人把餐巾鋪在腿上,則說明大家可以開始用餐。同樣的道理,假定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了,便是宴會結束的標誌。


  使用餐巾時,必須謹記:它隻能夠鋪在腿上,而不能放在別的地方。圍在脖子上不行,那是小朋友的兜兜。沒有外人在場的話,你坐汽車時吃快餐怕弄髒自己衣服,你可以隨便圍,但在國際交往中或者在正式宴會上,若把餐巾圍在脖子上,則絕對是令人見笑的事。我還見過,有的同誌怕餐巾在幹杯的時候掉到地上,將把它圍在腰上,掖在褲腰帶上,跟廚師似的。還有人把它掖在領口。凡此種種做法,都是不對的。餐巾要鋪在腿上。一般應把它疊成長條形或者疊成三角形鋪在腿上。為什麽要鋪在腿上?鋪在腿上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擔心你吃飯的時候菜肴、湯汁把你的裙子或褲子搞髒了。將它鋪在腿上後,菜品流汁、流水的話,頂多是流在餐巾上。餐巾那時會挺身而出地保護你服裝的整潔。為服裝保潔是餐巾的第二個作用。


  有時可能會出現了一個技術性問題,你要中途離開一下,你該把餐巾放哪兒?比如,我吃西餐,我吃著吃著突然有一個電話打進來了,我一看這號碼挺重要,不能不接,但我若要在餐桌上一邊吃一邊接,也不太合適。我們曾經講了,當眾接聽電話不僅有不尊重別人的嫌疑,而且也不適合現場的那種氛圍。別人吃飯,你在旁邊哇哩哇啦地大聲喧嘩,一看就是少調失教的。你要出去打電話,你把餐巾放哪兒?請你記住了,一般而論,回來還要接著吃的話,餐巾有一個最標準的放法,放在你座椅的椅麵上。此舉表示一個含義,占地兒。它就等於告訴在場的其他人,尤其是服務生,你到外麵有點事,回來還要繼續吃。千萬別把它放桌上去。我剛才講了,女主人要是把餐巾放在桌子上,就是宴會結束的標誌,而客人要把餐巾放桌子上,則等於告訴別人自己不吃了。這是餐巾的第三個作用,暗示自己用餐的情況。


  餐巾的第四個作用是:用以揩拭。餐巾可以擦什麽東西呢?它可以沾沾嘴。西餐跟中餐不太一樣,中餐把調料都提前放到菜裏麵去了。西餐的調料往往則是現場搭配。根據自己的口重口輕,什麽胡椒、鹽,調料汁之類的,由你自己放,所以有的時候你吃西餐搞不好會沾得滿嘴角都是湯汁。因此,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吃西餐的時候,如果要跟別人交談,一定要用餐巾先把嘴沾一沾,然後再跟別人說話。餐巾可以擦嘴,但是不能擦刀叉,也不能擦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