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體修九境,武道十重
一把把小劍在徐婧體內穿梭,不停追索散落在身體各處的武道符文,每斬滅一枚符文,小劍就茁壯一分,馮俊亭在旁邊看得羨慕,這徐婧傳自天涯海角的印劍術當真不凡,與當下盛行的推演術迥異,走的不是納而化之的路子,反而是破滅符文,汲取一點精萃,最精純的武道真意直接印照在心底,自然演化。
不過馮俊亭也知道,哪怕將印劍術給他,他也學不來,理念不同,性格差異,他沒有徐婧任何事物一劍斬之的大氣魄,這門推演術帶有濃重的天涯海角風格,也就隻有修劍的瘋子才適合,而他,更多的時候工於心計,少了武道殺伐意,哪怕修煉也是事倍功半,他之所以羨慕,也不過是羨慕這門推演術的強大罷了。
他馮家自家祖崛起至今數百年,在凡人看來或許是一段漫長的年月,漫長到一個皇朝的生滅也不過如此,但對武道世界來說,還太短暫,短暫到尚不如大修士的一次閉關,在外人看來馮家或許家學淵源,底蘊深厚,不過他知道,這都是假象,因為哪怕到了今天,馮家都沒有一本拿得出手的推演術,而這正是武道的基石,一切的起點,是衡量一個武道世家底蘊最重要的標準。
神魂之體感應最是敏銳,心有多大,天地便有多大,這是對武道修行唯心論的觀點,雖有偏頗,但卻甚是符合武道戰天鬥地的根源性思想,自有其可取之處,同時,也體現了神魂的部分特性。
脆響傳出的刹那,徐婧睜開眼,一聲劍吟錚然,雙目淡漠無情,似劍非劍,她向山下眺望,隔著遙遠的距離,那一絲微弱的裂縫卻清晰可辨,這不動神山圖說是要毀,果不其然,看來這次啟道之後,這件體修時代的傳承洞天就要消失了。
不過,僅僅看了一眼,她又是閉上,端坐不動,似這神山,不朽不動,馮俊亭看的一怔,本以為這
神山將毀,徐婧不會再呆下去,卻是沒想到,這人竟然無動於衷,不過他轉念一想,便明白過來,同樣安靜坐下,目光注視著登山路上螻蟻般的人影。
不動神山圖曆經無窮歲月,自體修紀元傳承而來,無數人想要一窺其真正傳承卻不得其門而入,於是在年複一年的武道啟蒙中精氣損耗殆盡,終於走到了今天,這件洞天傳承之寶將不複存在。
而這,也是搜尋傳承的最後機會,這洞天朽壞,或許再有新的變化也不一定,不過,如不是徐婧做此選擇,他是決不會停留的,這不是一幅簡單的武道真意圖,而是一處洞天,小天地,天地毀滅的威力,哪怕僅僅是一絲餘波,也不是二人這種菜鳥能夠承受的,想到此處,他心中嘀咕,修劍的果真都是瘋子。
九道石階一衝而過,依附於神魂體表的精氣提供了無窮的動力,他從沒有這樣肆無忌憚的揮霍過,九個殘缺的字符融合為一,一個‘骨’字便出現在八卦星盤內,字成金色,透著不朽的意境。
在體修的理念裏,骨是一切之根本,尤其是脊骨,這也是為何李中道之前會產生猜想的原因,學堂授課,不限於武技功法,更是星羅萬象,地理、紀元曆史,修行理念的衝突,陣丹符器的基礎理論都有涉獵,在這個世界的很多人看來這些都是多餘的,武道修行,以力為尊,這種教學不過是舍本逐末,但李中道卻不以為然,經過前世信息大爆炸時代的洗禮,他深切的明白,知識信息的重要性。
也正因此,與他人不同,學堂講授的每一節課,他都如饑似渴的吸收著,這是不同文明的璀璨智慧,好學生自然深得老師的喜愛,這也是為什麽在他初選不動神山圖作為武道啟蒙時,學堂講師要出言提醒的原因所在。
骨如金鋼,體修修的便是肉身,講求肉身不朽,而這一切的根本又
都在骨之一字上,這字一出,奧義流轉間,李中道感覺神魂都好似凝實了幾分。
精氣灌充而來,李中道身軀繼續增長,已有千丈高下,其實李中道不明白,與徐婧二人不同,他將所有武道精意推演為最根本的符文,所耗費的精氣自然更大,武道修行最根本的還是肉身,尤其是武道築基階段,有如此龐大的精氣反補肉身,勝過任何靈丹妙藥,再者武道參悟,多有凝神香等外物相助,不過,以李中道李家庶子的身份,要獲取價值不菲外藥,自然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哪怕知曉,他的選擇依然不會改變。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家族,智慧,體質的不同,選擇自然也就不同,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此非彼,焉知彼之困頓,高高在上的指摘別人,本就是不自知的表現,而自知是一切的基礎,隻有明白自身的位置,才能更好的處理事物之間的關係。
石階,一道道走過,筋,肉,骨,血,髒,腑,前麵六層與武道修行相似,無非是打磨肉身的功夫,到了第七層陰陽境,兩種修煉體係的不同便體現出來,體修陰陽境,講的不是天地之大陰陽,而是人體小陰陽,靈為陰,體為陽,靈肉合一,為陰陽大道,卻又不止於此,更是包含動靜,快慢,剛柔等諸多武道技法的精髓。
李中道靈機一動,他的內家拳便是講求肉身變化,細微之處比之當世武道亦有獨到之處,距離打破虛空,見神不壞的最高境界也不過一步之遙,他雖然不強求,但能夠一窺國術最高境界,自然是欣喜的
這一陰陽字符,複雜難辨,卻又簡單歸一,與前世太極思想不謀而合,李中道略一體悟,便感觸頗深,這一境界對武道創法作用相對較小,但卻是總綱性的指導,便如法律條文一樣,不講具體規則,而是原則性的東西,不體現具體,卻又包含具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