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5章 發展核武
有了一個能力強大的人負責政府工作,就能有一個好的政府管理團隊,所有相關工作都由他去主持了,自己隻要把軍隊抓住就行,當然以各國目前的經濟狀況,也是無法負擔一支高度現代化的軍隊的。
因此在目前的條件下。
軍隊的生存發展,還完全必需由趙衛東自己負責。
同時為了各國的經濟發展,估計長時間內,軍費開支主要也將由趙衛東的財團投入。
如何進一步提高部隊的實力,是擺在趙衛東麵前的一道巨大難題,做為常規的軍事實力來說,由於部隊采用了最先進的訓練方式進行訓練,部隊的戰鬥力還是有保障的。
但是現代化的戰爭,已經是跟過去的戰爭完全不同了。
而且軍隊的實力以及國家的實力。
主要是要看戰略威懾力量的強大弱小來決定的。
這主要是核武器,航空母艦、戰略核潛艇、戰略導彈的多寡來衡量的,目前當務之急就是發展這些產業,這些技術是沒有一個國家會轉讓的,而且擁有的國家都是高度做密的。
趙衛東把笪鈴君找來,部署這項工作,很快笪鈴君就來到辦公室,一到辦公室。
笪鈴君馬上問道:
“弟弟,這麽急把我叫來,有什麽急事嗎?”
“鈴君姐,是有一些比較急的事,要跟你商量。”趙衛東說道。
“有什麽事,你說吧。”笪鈴君微微一笑道。
“是這樣的,我覺得我們要發展常規的軍事力量,沒有什麽問題,也就是多花一點錢而已,但是我們的戰略威懾力量基本等於零。”
趙衛東語氣比較沉重的說道。
“弟弟,軍事實力強大,不就具有戰略威懾作用嗎?”
笪鈴君不解的問道。
“你可能沒有注意到,日本投降的時候,兩顆原子彈的巨大威懾作用。”趙衛東提醒道。
“你說得不錯,原子彈的威懾作用是非常大的,難道說你打算研製原子彈嗎?”
笪鈴君吃驚的問道。
“是的,沒有核武器、航空母艦、戰略核潛艇、戰略導彈,你永遠都不能挺直腰杆,永遠都會被人欺負,弱後就要挨打,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趙衛東非常嚴肅的說道。
“弟弟,你說得不錯,弱後就要挨打,隻是要研製原子彈可是不容易,相關的人才還好招聘,但這方麵的技術,各國都是最高機密,如果自己從頭開始研究周期會很長。”
笪鈴君擔心的說道。
趙衛東暗自慶幸,後世的資訊非常發達,大量的核武器、航空母艦、戰略核潛艇、戰略導彈知識上百度一搜就出來,而且非常關鍵的參數都一覽無遺。
當然,最新的技術和核心技術是嚴格保密的,看不到,但幾十年前的技術還是非常公開的,研究的方向,很多的最新技術雖然沒有詳細技術資料,但是有眾多的專家分析,技術要點還是有的。
從這一點來說,趙衛東知道自己比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優勢。
可以大幅縮短研製的時間,避免走彎路。
而且大幅降低研製的費用。
趙衛東向笪鈴君詳細介紹了這一方麵的相關知識,並要求她認真記錄,原子彈是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衝擊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壞作用,以及造成大麵積放射性汙染,阻止對方軍事行動以達到戰略目的的大殺傷力武器。
主要包括裂變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稱為原子彈)和聚變武器(亦稱為氫彈,分為兩級及三級式)。
也有些還在武器內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輕元素,以增大輻射強度擴大汙染。
或加強中子放射以殺傷人員,如中子彈。
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進行核裂變或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產生爆炸作用,並具有大規模殺傷破壞效應的武器的總稱。其中主要利用鈾235或鈈239等重原子核的裂變鏈式反應原理製成的裂變武器,通常稱為原子彈。
主要利用重氫(氘)或超重氫(氚)等輕原子核的熱核反應原理製成的熱核武器或聚變武器。
通常稱為氫彈。
中國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根據解密的資料,為了這顆原子彈的爆炸,中國一共花費了28億人民幣。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進行了首次氫彈試驗。
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核訛詐政策。
趙衛東特別講解了原子彈結構原理能量威力。
煤、石油等礦物燃料燃燒時釋放的能量,來自碳、氫、氧的化合反應。一般化學炸藥如梯恩梯爆炸時釋放的能量,來自化合物的分解反應。在這些化學反應裏,碳、氫、氧、氮等原子核都沒有變化,隻是各個原子之間的組合狀態有了變化。
核反應與化學反應則不一樣。
在核裂變或核聚變反應裏,參與反應的原子核都轉變成其他原子核,原子也發生了變化。人們習慣上稱這類武器為原子武器。
但實質上是原子核的反應與轉變,所以稱核武器更為確切。
核武器爆炸時釋放的能量,比隻裝化學炸藥的常規武器要大得多。例如,1千克鈾全部裂變釋放的能量約8×10^13焦耳,比1千克梯恩梯炸藥爆炸釋放的能量4.19×106焦耳約大2000萬倍。
核武器爆炸釋放的總能量。
即其威力的大小,常用釋放相同能量的梯恩梯炸藥量來表示,稱為梯恩梯當量。美、蘇等國裝備的各種核武器的梯恩梯當量,小的僅1000噸,甚至更低。
大的達1000萬噸,甚至更高。
核武器爆炸,不僅釋放的能量巨大,而且核反應過程非常迅速,微秒級的時間內即可完成。
因此,在核武器爆炸周圍不大的範圍內形成極高的溫度,加熱並壓縮周圍空氣使之急速膨脹,產生高壓衝擊波。
地麵和空中核爆炸,還會在周圍空氣中形成火球,發出很強的光輻射。
核反應還產生各種射線和放射性物質碎片;向外輻射的強脈衝射線與周圍物質相互作用,造成電流的增長和消失過程,其結果又產生電磁脈衝。
這些不同於化學炸藥爆炸的特征,使核武器具備特有的強衝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和核電磁脈衝等殺傷破壞作用。
核武器的出現,對現代戰爭的戰略戰術產生了重大影響。
原子彈主要是利用核裂變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來起殺傷作用的一種武器,它與核反應堆一樣,依據的同樣是核裂變鏈式反應。
按道理來說,反應堆既然能實現鏈式反應,那麽隻要使它的中子增殖係數k大於1,不加控製。
鏈式反應的規模將越來越大,則最終會發生爆炸。
也就是說,反應堆也可以成為一顆“原子彈”,實際上也是這樣,若增殖係數k大於1而不加控製的話,反應堆確實會發生爆炸,所謂反應堆超臨界事故就是屬於這樣一種情況。
反應堆重達幾百噸、幾千噸,無法作為武器使用。而且在這種情況下,裂變物質的利用率很低,爆炸威力也不大。要製造原子彈,首先要減小臨界質量,同時要提高爆炸威力。
這就要求原子彈必須利用快中子裂變體係。
裝藥必須是高濃度的裂變物質,同時要求裝藥量大大超過臨界質量。
以使增殖係數k遠遠大於1。
原子彈的裝藥,能大量得到、並可以用作原子彈裝藥的還隻限於鈾235、鈈239和鈾233三種裂變物質。
鈾235是原子彈的主要裝藥,要獲得高加濃度的鈾235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這是因為,天然鈾235的含量很小,大約140個鈾原子中隻含有1個鈾235原子,而其餘139個都是鈾238原子。
尤其是鈾235和鈾238是同一種元素的同位素,它們的化學性質幾乎沒有差別,而且它們之間的相對質量差也很小。
用普通的化學方法無法將它們分離。
采用分離輕元素同位素的方法也無濟於事。
趙衛東知道要成功製造原彈,最關鍵就是鈾濃縮方法。
他知道為了獲得高加濃度的鈾235,早期,科學家們曾用多種方法來攻此難關,最後“氣體擴散法”終於獲得了成功。
鈾235原子約比鈾238原子輕1.3%。
如果讓這兩種原子處於氣體狀態,鈾235原子就會比鈾238原子運動得稍快一點,這兩種原子就可稍稍得到分離。
氣體擴散法所依據的,就是鈾235原子和鈾238原子之間這一微小的質量差異,這種方法首先要求將鈾轉變為氣體化合物,六氟化鈾是唯一合適的一種氣體化合物。
這種化合物在常溫常壓下是固體,但很容易揮發。
在56.4℃即升華成氣體。
鈾235的六氟化鈾分子與鈾238的六氟化鈾分子相比,兩者質量相差不到百分之一,但事實證明,這個差異已足以使它們分離了。
六氟化鈾氣體在加壓下被迫通過一個多孔隔膜。含有鈾235的分子通過多孔隔膜稍快一點,所以每通過一個多孔隔膜,油235的含量就會稍增加一點,但是增加的程度是十分微小的。
要獲得幾乎純的鈾235。
就需要讓六氟化鈾氣體數千次地通過多孔隔膜。
趙衛東知道氣體擴散法投資很高,耗電量很大,但這種方法仍是實現工業應用的唯一方法。
原子彈的另一種重要裝藥是鈈239,鈈239是通過反應堆生產的,在反應堆內,鈾238吸收一個中子,不發生裂變而變成鈾239,鈾239衰變成鎿239,鎿239衰變成鈈239。
由於鈈與鈾是不同的元素,因此雖然隻有很少一部分鈾轉變成了鈈,但鈈與鈾之間的分離,比起鈾同位素間的分離來卻要容易得多,因而可以比較方便地用化學方法提取純鈈。
鈾233也是原子彈的一種裝藥。
它是通過釷232在反應堆內經中子轟擊,生成釷233,再相繼經兩次β衰變而製得。
從上麵可以看到,後兩種裝藥是通過反應堆生產的。
它們是依靠鈾235裂變時放出的中子生成的,也就是說,它們的生成是以消耗鈾235為代價的,絲毫也離不開鈾235。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完全可以把鈾235稱作“核火種”。
因為沒有鈾235就沒有反應堆,就沒有原子彈。
就沒有大規模的原子能利用。
有了核裝藥,隻要使它們的體積或質量超過一定的臨界值,就可以實現原子彈爆炸了,隻是這裏還有一個原子彈的引發問題,也就是如何做到:
不需要它爆炸時,它就不爆炸;需要它爆炸時,它就能立即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