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李葉出生 經受啟蒙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之後,李葉的出生地——中國最富產糧食的地方,人們的主食才由紅薯、玉米慢慢變為純麵粉製成的食物。當時的孩子們,每當開飯時不等任何人催促用餐,便自覺地捧著碗翹首期盼起來——幾乎每家每戶都兄弟眾多,即便最淡而無味的食物都能在你爭我搶的氣氛中吃出珍饈美饌的味道來。那時候一隻雞對家庭的貢獻甚至超過一個成年男性,雞蛋可以換取任何生活用品,而雞有爪就不會餓死。一家燉肉,整個村莊都飄揚著香味,這種情況隻有那個時代才會發生。因為科學技術與商業活動的落後,如今我們再普通不過的一日三餐,在當時看來都是不可想象的。補丁和汙漬是衣服的logo,孩子們最樂意說的謊言就是“生病了”,一旦奏效,就能獲得一碗飄著油花的麵條,作為病人的營養餐。粗糧不易於粘合,所有食物都被加工成餅狀或者幹脆製成饅頭。因此每到飯點,村中都會響起“砰砰砰”的拍餅聲。在外玩耍忘歸的孩子們一聽到這種此起彼伏的聲音,就會感受到饑餓,迅速各回各家。嘴刁挑食的孩子們常被家中老人訓斥:“你們現在的生活就是天堂。”物質匱乏的生活給予一代人的深刻感受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被忘卻。人們普遍小氣自私,過分計較蠅頭小利;長輩們樂意看到晚輩們變成這樣,因為一個大手大腳的人對貧窮普通的家庭的傷害有可能是毀滅性的。
李葉的祖父李根先生是個坡腳瘸子。他十歲時從牆上跌落崴到腳,家人過於樂觀的錯誤判斷讓伴隨他入殮的不僅僅隻有疾病,還有一條終生殘疾的腿。李根兄弟四人,一個比一個能幹,始終團結互助,幾乎沒有因瑣事而鬧過矛盾。土改時,因為他們一家六口人是村裏公認的最能幹的家庭,因此獲得了地主家的兩層小樓的所有權。李根的父母心懷內疚,指定他為兩層小樓的唯一繼承人,從而讓他這個殘疾人獲得了娶妻生子的資格。這幢樓把李葉的祖母錢玲吸引了過來,她在十六歲時就同娘家親人鬧翻,義無反顧地住進這所大宅子裏,並在三十年中生育了兩個兒子和四個女兒。
錢玲是個肥胖的女人。早在生產隊時期,她就因潑辣大膽的個性成為婦女隊長,但也因為潑辣大膽而屢遭非議,更因為潑辣大膽獲得了掌控家庭財產和教育的權利。李葉長大成人後,向別人打聽祖父母的故事時,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祖父膽小怕事,生性善良,而祖母同誰都能聊得來,但同誰都合不來。李葉的母親吳霞性格要強,眼睛裏容不得沙子,雖然和錢玲的性格有一定相似性,但兩人價值觀差距甚大,水火不容。對於逞能撒謊和無能懶惰,錢玲更喜歡前者。於是她那個愛逞能撒謊的小兒子李啟不僅贏得了母親的偏愛,也贏得了那幢堅固厚實的二層小樓的繼承權。大兒子李樹在一千米外的村東頭另建了一所瓦房,直到李葉出生時因付不起高額超生罰款而轉賣他人,才從中搬出。事實證明,擁有至親關係的人無論怎樣謹慎小心地避開對方,都無法擺脫相互糾纏在一起的命運。李葉從小就經常目睹祖母和母親二人怒目相對、惡語相向的場麵,母親罵祖母是“老妖婆”,祖母罵母親是“潑婦”。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都認為自己是“老妖婆”的孫子和“潑婦”的兒子。婆媳兩人雖然頭腦簡單,但卻擁有同樣高超的本領——善於將兩件毫不相關的事情混為一談,不斷揣摩、曲解對方說過的一些話,認為話中有話、別有用心。
賣掉房子後,李樹舉家去了中國西北部某省務工,成為一名礦工。那個地方一鏟子下去就能看見烏黑發亮的煤塊,滿山都是核桃樹,雨後閑暇時不一會就能采摘一大包木耳,各家各戶門前栽桃種李;因水土肥沃,一到成熟時節,果實能壓折枝。當然也有諸多不便。冬天的雪有時沒腰深,夏天的蚊子烏壓壓一片能把人撞翻,雜草叢中常見巨蟒和毒蛇;一到雨天,路途泥濘寸步難行。村民日常用水都會去一座山腳下去取。涓涓細流從山上直瀉而下,時多時少,但曆年曆代一直流淌,很少斷流。山泉下邊擺著一尊四四方方的巨石。水流衝擊加上水勺摩擦,把那個可憐的石頭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蒜臼子形狀。泉水四季甘甜清涼,滋潤此地人民。在泉水旁邊,村民搭建一處廟宇,裏麵並無具體崇拜和供養的對象,隻有一個香爐和一副對聯:
乃聖乃賢,坦白澄清如此水;
作霖作雨,聰明正直謂之神。
常有老人帶著孩子們進去燒香磕頭。他們跪在蒲草墊上,將頭埋在雙手手心中行跪拜禮,數分鍾不肯抬頭。有時抬起頭來,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們淚珠盈睫,不知是被生活還是被信仰弄得掉眼淚。那些老人看到無所忌憚、無所敬畏的年輕人總是說:“我年輕時像你們一樣傻,看到寺廟反而骨頭更硬、腿更直了,以為一切都能靠自己的努力爭取獲得,但現在我明白了,大慈大悲的上天賜予我們的遠遠要比靠個人努力得來的多得多。”
每年九月中旬,山上野核桃集中成熟。成熟瓜果經不起任何風吹草動,您隻要朝核桃樹踹上一腳,就會被冰雹似的核桃砸得四處亂竄。最多的一年,吳霞背著還未斷奶的李葉在山上采摘了很多核桃,足足裝滿兩大櫃子。直到現在,相信“以形補形”的吳霞還堅定地認為兒子所有聰明才智都跟吃核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李葉根本不認同這個理論,它的謬誤在於核桃能把普通人變成聰明人,卻不能把弱智變成普通人。
有年冬天,等一家人打開櫃子準備吃核桃時,卻發現核桃已經少了一大半。僅剩下的核桃上都出現了一個小洞,裏麵早已經空空如也。櫃子靠牆位置被鬆鼠和老鼠破壞,兩位小偷拖家帶口進去大快朵頤、連吃帶拿。
李葉在山窩裏呆了三年。父親李樹因此地礦難頻發心生陰影,又接連遭黴運——有次觸電讓他差點丟掉性命——所以就回了老家。因為房子被變賣了,居無定所,隻得搬到村裏廢舊的衛生院度日,並在裏麵度過了五個春秋。李葉上三年級時,村裏有個老人去世了。那位老人的兒子早早離家創業,做生意發了小財,在城裏購置房產娶妻生子,給父親辦完喪事就匆匆離開。也就是在喪宴上,經人撮合,老人的兒子將空置出來的房子暫借給李樹一家人住。
那是一個大院子,裏麵居住著兩戶人家。剛離世的那位老人,是從前村裏地主李老太爺的兒子李能,土改時大宅院被沒收後就被安排在此居住——李根一家人住進了李老太爺的大宅院裏,而李老太爺住進了李根家的三間瓦房裏;兩家人的房屋做了個互換。真是造化弄人啊!李根的父親名叫李農,是個貧窮的農民,父母早死,留給他的隻有一畝田地。他好不容易娶了個老實巴交、心眼實誠的女人,她不會表達不滿,也不會爭取個人權利,逆來順受,她認可古書上對女人條條框框的約束,她認可三從四德。不過,她跟著李農一輩子沒挨過打,沒受過氣。夫妻二人養育了四個兒子,為了不使兒子們餓死,他承包了李老太爺家五畝地。除此之外,他還在李老太爺家裏做短工。李農極其勤勞,無論春夏秋冬,隻要天剛蒙蒙亮,他就起床幹活。他的勤勞被李老太爺看在眼裏。每到年底,李老太爺總要款待為他忙碌了一整年的工人;說是款待,其實就是請工人們吃上一大碗撈麵條,菜裏多了一些肉丁。做短工的第一年,李農把十幾粒肉丁用抹布包起來裝進口袋帶回家裏,他把四個兒子叫到麵前,小心翼翼地把肉丁分給兒子們吃,盡管每個孩子們隻能吃上三兩粒肉丁,但他們臉上卻顯露出前所未有的幸福。第二年年底,李農蹲在牆角吃撈麵時把筷子插到碗底準備拌麵,覺得碗底有一團硬邦邦的東西,夾出來一看是一大塊肥膩的豬排,他怕被工友看見,連忙躲遠,麻利地將豬排放進口袋裏。這時,他抬頭正好看到大門口顧盼自雄的李老太爺,李老太爺也看到了他,他倆對視了一眼,李老太爺滿意地朝他點了點頭。李農瞬間明白了李老太爺對他特殊照顧,連忙羞愧地低下頭,仿佛對這片豬排受之有愧似的。當晚,李農把豬排切成肉丁撒到麵條鍋裏,每個家庭成員都吃得肚子滾圓,紛紛表示這是今年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了。
搬進新家後,住對門的是一個位有文化的老人,名字叫李雄。他毛筆字寫得極好,據說以前村裏宣傳標語和家家戶戶的對聯都是出自於他之手。他為人通情達理和藹可親,叫李葉小名“小葉子”時極其親善,令李葉無數次認為李雄才應當是自己的爺爺。
從外地回來後,李樹夫妻兩人買了一輛農用三輪車,做起販菜賣菜的小生意,經常半夜回家。吳霞不允許李葉去祖母家裏。因此,每當放學後,李葉就在李雄家裏蹭吃蹭喝。李雄的兒子和女兒都是教師,隔三差五回來看他,順便給他帶來幹果甜點,雖然他多次嚴肅地拒絕,批評子女們把錢花在禮品上實屬浪費,但無濟於事,子女們一旦回來,手裏必定提著禮物。他曾這樣教育兒女:“去別人家裏不能空著手,從別人家裏出來不能三隻手。”
李葉倒是不希望他的子女每次空著手來,因為大多時候,幹果甜點總都是被他吃掉。當然了,李葉的父母會把賣不掉的疏菜送給李雄,那時候,李雄總是滿臉堆笑著說:“夠了夠了,太多了太多了,拿回去你們自己吃。”
能讓孩子深深記住的情景並不多,這溫馨的鄰裏關係也許對他長大成人後與人為善的性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每當這時,他就會回想起祖母是如何不待見自己的。小姑李紅出嫁時,女婿何易為錢玲送來很多滋補飲料、膨化食品、幹果等等。有次李葉雙腳剛邁進祖母家,就看到表哥趙風、表姐趙倩和堂弟李峰正在屋裏捧著飲料和零食快樂地吃著。祖母一見到他,就把三個小崽往裏屋推,等李葉邁進客廳時,祖母攔著他問東問西,直到仨人從裏屋走出來為止。等祖母走開後,李葉問他們吃的什麽喝的什麽,他們對著李葉神神秘秘地笑,一邊擦嘴上的食物殘渣,一邊衝他做鬼臉。
李雄家藏書頗豐。在一個愛讀書人的家裏,每一本書都能完成它的使命,傳遞它的價值。李雄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他能把深奧艱澀的寓意講得簡單明了,把簡單明了的故事分析得耐人尋味。他能分辨出不同文學作品的好壞——諸如有些諷刺能警醒世人,在時光流逝中變成永恒;有些諷刺則拖遝老套,像怨婦一樣,使人精神頹喪。他指著書架上的書對李葉說過這樣一段話:“你看那些書字裏行間隱藏著什麽?隱藏著美好的人性、絕美的風景、世間的真理,或者,字裏行間仿佛隱藏著千軍萬馬,氣勢恢宏……有些文字比子彈更可怕,有些文字比春天更溫暖。就像魯迅的文字裏隱藏著警醒和啟發,老舍的字裏行間裏隱藏著對人世的嘲諷和對人的同情和關懷。文字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能撼動、塑造和改變一個人的心靈,帶領人們走出自我的迷宮……”每當故事講完後,他就會對李葉說:“劇中人的做法是錯還是對,這並不是最要緊的問題,你先不要冒失下結論;如果你是那個人,你會怎麽做?當你作出自己的決定後,你就會知道劇中人所想所做是對是錯,而不是人雲亦雲的作出判斷——這樣很能避免你成為一個偽君子。另一點是,你要學會深刻地認清一件事,這才能獲得運籌帷幄的智慧和判斷力。比如說曆史上經常出現太監當政的局麵,他們獨斷專權、無惡不作、禍亂朝綱、陷害忠良,甚至覬覦皇位。皇帝都不是傻子,他們清楚曆史上發生過的事情,也清楚太監的名聲並不好,但為什麽宦官製度每朝每代都在延續呢?有一個解釋是奴才們太好用了,他們清楚主子一舉一動的真實用意,好聽話比蜜都甜,把主子捧上天,他們願意做主子不屑做的肮髒勾當,他們願意去承擔主子不願承擔的罪責,他們像最優秀的勘察兵一樣充當耳目,是最重要的眼線,也是最得力的左膀右臂,告訴主子身邊人的一舉一動和一言一行,以便及時發現危險。皇帝擁有絕對的權利,但仍然生活在深深的危機與恐懼之中,他們恐懼屬下的權利就像屬下恐懼他們的權利一樣……”
李雄還曾這樣感歎道:“沉浸在小說劇情中的人呀,看到每一個人物身上都閃爍著永恒的哀歎、苦悶和矛盾,總感覺那不是在寫自己,自己也不會成為那樣的人,但走到了生命的晚期才會恍然大悟,自己的命運早就被別人寫進了書裏。不要認為我們的生活和命運是獨一無二的,事實上我們腳下這條路早已被別人走了無數次……”
他講述過許多道理,並討論它們之間的矛盾。比如“世風之壞,多由富貴窮奢極侈——富貴不奢侈,窮人將餓死。”、“最好的監督就是內部監督,最壞的監督也是內部監督。”、“有了皇帝,我們被剝削和欺辱;沒有皇帝,我們你爭我奪,非得爭出個皇帝不可。我們討厭他、痛恨他,但卻離不開他。”、“何不食肉糜是一個人的疑問嗎?不,那是一個群體的無知的疑問。他們無知嗎?不,一點也不,他們隻是對另一個群體漠不關心而已。”、“宗教獲自由,宗教無自由”、“為了解救全人類而不惜與全人類為敵,為了上天堂而不惜與上帝為敵。”、“幾乎所有人都有隨波逐流的從眾的一麵,但所有人也有一意孤行不聽勸的一麵。”、“冤有頭債有主,但為什麽無辜人總是最大的受害者?”有一次,李雄忽然黯然神傷,內心仿佛湧進了許多不堪的回憶,他像是自言自語地說:“斤斤計較的人常以大度自居,睚眥必報的人總是談論寬容,無恥的強盜正在布道講經,貪生怕死的鼠輩自認為看淡生死,腐化頑固的混蛋大言不慚地自詡開明。我不敢相信自己竟然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人們都認識字,卻不知道書上寫著什麽,人們說了很多話,卻不知道每句話的真正含義……”
李雄培養了李葉的讀書興趣,因此李葉十多歲時就常常問自己:“我會愛上像卡門這樣的女人嗎?我會像思特裏克蘭德那樣做嗎?我會怎麽處置險將我燒死的加林卡……”
李雄從來不講有關自己的故事,即使李葉懇求他。有時候,李雄被央求急了,就會敷衍說:“一個再平凡不過的農村老漢有什麽故事可講?我連大海都沒見過,也沒攀登過五嶽中任何一座山,更不是達官貴人的座上賓,我現在做什麽,以前就做什麽,一輩子幾乎沒變過。我回首往事時甚至連該後悔些什麽都不知道。你看看我現在做的事情,就知道我以前在做什麽。”
父親告訴李葉,李雄以前“成分”不好,被打成過“右派”。
直到李葉在外工作多年,有次回家拜訪李雄,他才講了很多年輕時候的故事。隻是,分別了太多年,他們之間的感情突然變了味道,雖然他們眼前都浮現出了曆曆在目的美好回憶,但相互了解完了近況,訴說了種種值得一提的大事,就陷入莫名其妙的尷尬氣氛中。在短暫的相處中,兩人都保留了很多情感,李雄知道他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教育李葉些什麽了,李葉也知道生活中有些喜怒哀樂再也不能同李雄分享了。
“這些往事本應該早就告訴你。”李雄說著把手攤開又十指相扣,把頭仰起,做出正在思考的凝重表情來,他說。“以前從未與你談過,是我覺得一個孩子不應該知道社會中秩序混亂、人格扭曲、道德崩塌、相互陷害的樣子,孩子們應當感受和諧、愛和智慧,而不是鬥爭,但那是個絕對的時代,所有問題都是絕對的,像每個人都會死亡一樣絕對,沒有任何可商量的餘地。在非黑即白的世界中,無人可以保持緘默。人們的腦袋裏有數百億根腦神經,但仇恨和偏見會把人們變成一根筋,仇恨和偏見總會把人的心變得像石頭一樣堅硬冰冷,仇恨是不講道理、不可理喻的。羅素說,在日益密切相連的世界,愛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可是矛盾和仇恨容易產生,卻不易化解;人類總對仇恨和偏見有種強烈的熱愛,一聽到充滿偏激的觀點就歡呼雀躍,總學不會如何愛別人,而恨一個人又太容易了;人們總學不會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身份隻要發生改變,思維也隨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