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生祠鬧劇
卻說軍門向朝廷上了報捷奏章,蓋了加急章,不出十餘日,便送到京師。首先接著的,自然是閹黨的人。
魏忠賢果然借此大作文章,在皇帝麵前吹噓的天花亂墜,借機保奏自己的子孫同黨們封爵升官,前後不下百人。
輪到浙江的諸位老爺們,油水卻寡薄的多。軍門大人僅僅進了一級,加正三品右副都禦史銜,仍撫兩浙。
胡副使則因按察使此時恰好死了老子,循例要回鄉丁憂,得以本職署理司務。其餘眾官並無實惠,隻落個一體嘉獎的名分而已。至於出了大力的李羨之則是提也未曾提一句。
李羨之前知八百年,後知五百載,算是個通透的人,並不在乎這些一時的虛名虛利。其餘眾位老爺卻不同,一個個巴巴地望著能借著此時蹭些好處,不料殷殷企盼終化成一場泡影,由是心中皆憤憤不滿,於公事上愈加懈怠起來,上官如此,下麵州、縣的老爺更是紛紛效仿,正事一件不管,隻一心撈銀子求實惠。
如此一來,李羨之一心用事,倒成了兩浙一大奇觀,例行考成過後,竟考為優等記錄在案。雖然在閹黨當政之下,這個“優等”並無甚用處,但李羨之卻知道,待到東林出頭之日,這個“優等”便有大用處了。
不過此刻,離東林出頭尚有一年之期,閹黨的權勢已然到了頂,天下各處又刮起了給魏忠賢修生祠的惡風。
霎時間,各處占著風水寶地的關廟、嶽廟以至孔廟,皆被搗毀,在原址上修起了一座座魏九千歲的生祠。
這陣風刮得極快,刹那間便波及兩浙。嘉興郝知府素來倚在閹黨門下,一心要巴結主子,上了一個條陳到巡撫衙門,要在嘉興為魏忠賢修生祠。
浙江軍門一向是個不既沒主意又沒野心的官,如今做到三品大員,已是心滿意足了,不願再多事,對修生祠之事向來不置可否。無奈郝知府的條陳若是不準,便是公然與閹黨作對,他是斷斷沒有這個膽子的。思來想去,別無他法,隻好下了劄子允了,又令布政司府庫撥了五百兩銀子作為資助。
郝知府得了巡撫的回信,即刻請了風水先生選址,一連看了三日,找到了一處大吉之地,卻被一座破敗的孔廟占了。郝知府即令拆了破廟,就在原基上動工建祠。
令下,同知、通判二位老爺尚有半分廉恥在,忙來勸諫“我等皆出孔孟之門,若拆了孔廟,定惹世人唾罵,還請府尊大人另擇寶地。”
郝知府不以為然道“孔聖人是舊聖人,魏九千歲是新聖人,去舊存新,自古之理,有何不可?”
同、通二位老爺見狀,知道郝知府已是打定主意,自不敢冒犯上官之尊,便不再說,借機退了出來,自相牢騷道“自古至今皆講個敬天法祖的道理,到郝知府這裏,竟變成去舊存新了,不知是哪家經典上說的。”議論一陣,各自散了。
郝知府立即張出榜文,招募匠人開工。不數日,那座孔廟即被夷平。計算工料,大約需募匠人數十,征民工數百,耗費白銀六萬餘兩。所用銀錢郝知府自然是一文也不用出的,一道劄子下去,從嘉興府庫撥出了出了五千兩,又從轄內那些樂得巴結官老爺的鄉紳手裏募化了萬餘兩,剩下的則攤到所屬的四個縣裏,從百姓頭上強征。
知府手劄送到各縣,縣裏自然不敢忤逆府台,更不敢得罪閹黨,於是三班衙役紛紛出動,揮著手中的大棒,挨門逐戶征錢征糧征人。這時本來朝廷苛捐雜稅就已多如牛毛,府內已是民怨沸騰,物議洶洶。如今又增了“生祠稅”,以致百姓賣兒賣女,破家滅門者十之三四。
李羨之自然亦接到了劄子,粗算下來,平湖一縣要征一萬一千兩銀子之多。他忙將賀泰安和趙文徽喚來商議。因他明知錢縣丞與苗主簿與郝知府交情匪淺,故而議事之初有意避開他二人。
待賀泰安與趙文徽一進門,李羨之劈麵就說“平湖近海,屢遭倭變,本非富庶之縣,各樣的稅已將全縣百姓的血抽幹了。而今又遭賊掠,民已半殘。他郝府台一時興起,要修甚麽生祠,叫我到哪裏去尋這萬多兩銀子?”
賀、趙二人聽了,一時摸不著頭腦,愣在那裏。李羨之便將郝知府手劄遞過來,二人看了,皆倒吸了一口涼氣。
賀泰安道“庫裏有幾多銀子,我最清楚,莫說一萬一千兩,就是一千一百兩亦是湊不出的。”
趙文徽也道“日前出海剿賊,說是大勝,可軍門那裏一文銀子也沒撥下來,縣裏也出了百多人打仗,死傷十幾號人,撫恤銀子和賞錢還欠著未給,照這樣下去,一旦有事,怎麽好再支使這些人?”
李羨之見兩員下屬也跟著牢騷起來,便轉了話音道“請二位過來,就是商量個對策,如何將此事搪塞過去的。”
二人一時愣住,無話可說。許久,還是李羨之想個主意,道“勞賀先生回去,厘算賬目,看庫裏能有多少結餘,留一些應急開支,剩下的不論多少,好歹勻一些出來。”轉臉又對趙文徽道“趙典史在縣裏一向頗有威信,勞煩到城裏、鄉裏走一走,揀著光景富足的商鋪、紳士家遊說遊說,勸著他們捐一些出來。我自己也掏一掏荷包,好歹湊些送上去。剩下的,我便拚了這張臉麵,到府台那裏哭哭窮,求他減免些罷了。”
賀泰安與趙文徽見李羨之如此說,雖覺得為難,卻也不好推辭,隻好領命去了。賀泰安回到賬房,將縣衙的開支縮了又縮,減了又減。轎子舊了也不修了,隻把舊的用;屋瓦壞了漏雨,暫不買新的,隻把茅草堵上窟窿;院牆塌了也不修了,載幾根籬笆了事。諸如此類,等等等等,忙了半夜,好歹餘出來五百兩銀子。
趙文徽則更是辛苦,城裏鄉下來回跑了五六日,許了不少的好處,才終於募化來二千餘兩。李羨之又自掏腰包,湊足了三千兩,親自送到府台衙門。
郝知府見了銀子,嫌少,臉立時拉了下來,道“本府的劄子下了這許多日子,怎的才收上這一點?叫我如何開工?”
李羨之回道“縣裏委實拿不出銀子了,這一點還是下官拚了臉麵,東拚西湊出來的。”
郝知府道“平湖也是有幾千上萬戶百姓的大縣,怎的就收不齊萬把兩銀子?”
李羨之道“大人明鑒,平湖百姓素來窮困,近日又遭兵火,就是朝廷的各樣稅賦,也常常交不齊。街市商貿也多改用銅錢,有些地方幹脆以物易物,許久不見銀兩流通了。民生多艱,還請大人體諒。”
這郝府台別的倒還好說,隻要與銀子相幹,他是半點也不讓的。又想起李羨之自上任以來,除了初到時送過些銀子,之後便再無表示,早已火冒三丈,怒衝衝道“要本府體諒,倒是有哪個體諒本府?這銀子總不是進了我個人的荷包,一文一兩都是要用在魏九千歲的生祠上的,功德碑上也是要屬你的名字的。將來魏九千歲高興了,賞下來的實惠也是有你一分的。”
李羨之心中暗道“這樣的實惠我情願不要的,功德碑的名字我亦絕不願屬的。”隻是不便明說,便一言不發。
郝府台又喝道“無論如何,三日之內,將銀子湊足了送到府衙來!”
李羨之爭鋒對道“大人逼我,我免不得要逼百姓,若是激起民變,下官可擔待不起!”
郝府台益怒道“嘉興府治下亦非你平湖一縣,其餘三縣已盡數收齊,並無民變之事發生,怎的李知縣治下偏有刁民麽?”
李羨之受此搶白,一時竟無以答對,片刻,才道“下官治下本無刁民,隻恐是逼良為盜。”
郝府台本是個外強中幹之人,見李羨之如此頂對,一時氣急,一張臉憋的紅裏透紫,叫道“平湖倒是也不是嘉興屬縣,你倒是也不是本府轄下的知縣,為何如此藐視上官?”
李羨之見他抬出府台的身份以勢壓人,一時有些哭笑不得,解釋道“下官並無絲毫藐視之舉,隻是平湖委實窮困,繳不齊銀子,還請大人寬限則個。”
郝府台怒氣不減,道“無論如何,須將銀子送來!”說罷,即令送客。
李羨之無法,隻得辭了出來,徘徊著回了平湖。賀泰安與趙文徽接著,打聽情形。李羨之一一說了。
趙文徽道“這就是了,但凡與銀子相幹,郝府台是絕不肯讓一分一厘的,何況是幾千兩。看來平湖百姓這一劫是難躲了。”
李羨之此時亦是餘怒未消,恨恨道“拚了這七品烏紗不要,我倒要為這一縣百姓強項一回,看他能把我如何!”
趙文徽忙道“大人切莫意氣用事,要是因此被參掉了官,再用一個諂媚之輩來,莫說此次平湖百姓的災不免,就是將來也難免處於水深火熱中了。”
賀泰安亦道“趙典史言之有理,況且閹黨整人的手段曆來狠辣,若與之強抗,恐生不測。”
李羨之這時氣也小了,便道“如二位所言,該當如何?郝某人催的緊急,恐怕拖不許久了。”
賀泰安與趙文徽一時也失了主意,苦苦思索對策,終不得要領。良久,就在三人沉默之時,忽一人不及通報便撞進門來。
三人一齊抬頭看去,卻是韓釧,正上氣不接下氣亂叫“不好了!不好了!”
李羨之作色問道“何事不好了,以致如此冒失?”
韓釧又連喘了幾口氣才道“又鬧賊了!”
一旁趙文徽急搶著問道“哪裏鬧甚麽賊了?你快講清楚!”
韓釧道“是海鹽的漁民,為了抗‘生祠餉’,與官府爭執了起來。海鹽知縣率人彈壓,將其趕下了海,已很有日子了。因怕上峰怪罪,未敢奏報。日前有商船被劫,如今才滿街的嚷嚷開了。”
李羨之也忙問道“可曾到本縣境內?”
韓釧道“隻聽說劫了幾艘私自出海的商船,並不曾聽說上岸,不過時間久了,就難料了。”
李羨之免不得搖頭歎氣一番,再命趙文徽將衙役土兵收攏起來,四處哨探巡邏,保境安民。方安排完了,賀泰安忽道“此番一鬧,倒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其中到底是何緣故,請看下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