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學成打鐵練就武藝
就這樣跟了一年多,梁九不僅武藝長進很大,而且還逐漸摸上了打製鐵器的門道。
撤夥回家後,冬天農閑,梁九就隔三差五支好了風箱,給村裏的人打一打用鈍了的鐵器農具、家什,他熟練地將那些頭、菜刀、魚叉、鐮刀、鐵鍁放進炭火堆裏,等著被燒得通紅了,就再夾到鐵砧上反複敲打,手中的小鐵錘不緊不慢地落下去,迸射出一點點的火花,而無事可做的街坊們就圍擠在鐵匠爐旁分享點熱乎味,看梁九叮叮當當地揮舞錘頭鍛砸。
天很冷,老頭們都用繩子紮上了腰,病怏怏的老煙鬼薑疙瘩甚至纏裹了綁腿,堅持在那個避風的玉米秸柴禾堆旁偎隨著,腦袋一會兒左一會兒右地歪抻,躲閃著風吹起來的火煙,烤灼得發紅的臉上密布了一層細小的爐灰粉塵。
大鋤是農田主要用具,梁九看到過去街坊們一直使用的大鋤多數笨重不堪,用起來很耗費工力,於是,便下決心琢磨著改進大鋤造作。他反複琢磨對鋤勾的彎度、鋤頭的背脊、鋤頭的形狀、鋤刃的弧度厚薄和肩胛的楞角進行全麵完善,同時,改善了“夾鋼”鍛打和淬火技術,鋤刃兩麵都做得流線順暢、圓潤光滑,剛柔相濟,韌不卷刃,堅不脆裂,以使無論是山地砂土還是澇窪粘壤都能得心應手。鋤草耪茬,不深不淺,鋒利敏捷;遇泥不沾刃,鋤地不兜土,使起來輕便省力,深受街坊們喜愛推崇。
一時間,附近農民們都看好並興起了買梁九鍛打的梁家鋤。大夥握著趁手出活的梁家鋤,甚至競相調侃誇讚道:“玩起了老梁家的鋤頭,你看這莊稼不也長了大功夫?”
梁九盡得大鋤製作訣竅,揚棄了師傅的傳統技藝,漁農們說他打製的鋤頭,隨意拿來若幹把,摞得老高,規格齊整如出一轍,稱量起來,輕重相差無幾。對於街坊們的好評梁九總是謙遜地說:“功夫和手藝都是師傅教的。”
後來,他就被蓮花村家紡大戶孫硯寧一眼看中,叫到老孫家大院當領班,操持著孫家主要農事、經營業務,帶著長工們種地、打理水塘,並在秋後冬閑季節釀酒。作為魁梧威猛的錦秋湖後生,他還被保長選去兼職過幾天鄉丁教練,又曾經在博興縣衙做過團練師。
他那南鷺山縣孫師傅的老師,據梁九後來打聽,好像是登州戚家拳的傳人,在京畿附近很有名望的,傳說給光緒皇帝護過駕,受到過皇上老師翁同龢接見款待。
那一年,老師傅的胞弟在口外遭遇磨難,師傅隻身一人千裏迢迢打上京北烏蘭察布,不僅救岀了人質,還弄回了匹蒙古烈馬、一把黃龍寶刀。梁九跟孫師傅學拳時,孫師傅就已經五十多歲了,人也發福了,胖得跟個彌勒佛似的。
一天,梁九有個同去學武藝的錦秋湖東南鄉的暈子愣頭青閑得無聊,便嚼大舌頭道:“師傅油滾了,我看他不是我的對手!我敢同師傅過過招。”那個好勝霸道而又崆峒無知的話貔子山水夥計曲偉城不是說著玩的,虧他還真幹得出了。
到了東西各三間的拳房,曲偉城對盤腿坐在西邊貼山炕上的孫師傅很不禮貌地叫囂著:“大師傅,俺想跟你比劃比劃!”
孫師傅沉默了半天慢慢低聲道:“鬧個啥唻?我都這把子年紀了,將來還不都是你們年輕人的天下……算了吧!”
他卻高低不幹,孫師傅無奈之下,隻能說點到為止,要是正常討教也沒的什麽,可哪裏想得到他渾小子竟然不知道哪裏來了股子邪勁,吃了熊心豹子膽似的,居然就恩將怨報,用心不良了,他惡狠狠地朝師傅要害處痛下殺手。
孫師傅躲了六七遍,再三喊住手他都不聽,卻直誤認為師傅膽怯,遂跐著鼻子上臉。
無奈之下,師傅就跟玩似的,隻隨意輕輕一劃拉,便將他踢到了拳房東牆根底下晾了幹菜,僅顧悠了幾下,就身子蜷躺在地上,跟條甩到醭土裏的泥鰍似的幹呆呆好像半死不活的,隻有噯哼倒氣的份了,剛才耀武揚威的勁不見了。
師兄弟們用門板將他抬回了家,一躺就是七八天。師傅隻得提著禮物去看他。後來孫師傅說那活計武德武功都很須錘煉,如此這般還敢向師傅使殺手鐧,純是自找的!從此,他老人家更加賞識厚道能幹梁九,教給了他自己半輩子的看家本事。
到了伏天,老孫家東南場院裏的一幫跑豬子不知怎的接連少了三四頭,大家正在納悶呢,就聽街坊們傳講說,大傍晚的,有人仿佛模模糊糊看到在村西頭被一個兩眼像綠熒熒的手電筒、體大如粗愣愣的牛犢子的什麽“怪物”拖去了。
他帶著長工遁跡去察看時,果真發現了才丟失的那頭豬崽被野獸啃嚓了一大半,剩下的另一小半還血糊淋拉地半掩在大樹底下的亂草中,其他幾隻吃光的豬崽也陸續在附近的葦地裏找到了吃剩的頭骨和蹄子、毛皮。
梁九和長工們當即一挽袖子,就開始了抓捕行動。可不知怎的一連幾個傍晚就是不見“怪物”蹤影,想逮住它們的其他丟失雞鴨兔羊的街坊都相繼落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