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人不要臉
寧二老爺迷糊之下大喊道:“問她、問她,長姐的嫁妝她收起來了的。”
這話就是承認了寧氏的嫁妝被他從方家拿走了。
寧二夫人氣得咬牙切齒,藏在桌子下麵的雙手用力的揪扯著手帕,恨不得將這帕子一下塞進他嘴裏堵住他的嘴。隻要他們不承認,事情都過去這麽久了,她就不信還能查到他們二房身上來,就算懷疑他們,也不可能對他們怎麽樣,左不過再用寧家公中的銀子賠一副嫁妝出去罷了。
反正公中的不花白不花,日後都是大房的,節約下來又沒有他們二房的好處。
寧夫人擰眉:“老二家的,你們什麽時候把長姐的嫁妝拿回來了?誰讓你們拿的?派誰拿回來的?”
寧夫人一連問了三個問題,句句直戳中心。
這個家能做這種大事的主的人,除了寧老太爺,隻有寧大老爺,二房的人沒有這種權利,即便是他們想派下人去拿,這種大事,下人也肯定會為了避免日後自己背黑鍋,偷偷通風報信給寧老太爺和寧大老爺,可是一直沒有。
如果不是今日寧老太爺說出來,怕是他們這些人會被二房的人蒙在鼓裏一輩子。
更重要的是,二房的人是什麽時候去做的這件事?
什麽時候,二房的竟然也有本事背著寧家,背著大房偷偷做事了?
寧夫人精於算計,想得更多一些,除了這件事,二房的人還有沒有背著大房,但又頂著寧家的名義做其他事情。
寧二夫人氣得胸口止不住的起伏,老大家的那是什麽口氣?質問嗎?心一橫,她幹脆就死不認賬了,“我們才沒有……”
“我派去縣城方家打聽的人已經出發了,就算現在瞞得過一時,過幾日是否黑白,自有辯論。”寧老太爺沉聲道。
寧二老爺和寧二夫人臉色齊刷刷一白,老太爺的動作竟然這麽迅速,想起上午他和方從筠在祠堂待了許久,怕是那個時候,他們二房藏了這麽多年的事就被揭露出來了。
寧老太爺手掌重重拍向桌子,桌麵上的茶杯都被震動的跳了一跳,發出清脆的響聲,他怒氣衝衝的問道:“你們還不交代嗎?”
躲是躲不過的了,寧二夫人再強橫也隻是一個女人,目光不由得求助的看向寧二老爺,想向他尋找依靠,結果寧二老爺目光閃爍躲避,弓腰縮背,身形猥瑣,心裏頓時一陣氣悶,果然就不該指望他。
寧二夫人牙一咬,“對,是我們做的。可是,我們二房也沒有藏起私啊!”
她手帕往眼角一抹,聲音哽咽,帶著哭腔道:“當年我和夫君知道這樣做,事後被你們知道了,你們肯定會生我們的氣,可我們這不都是為了寧家嗎?”
寧夫人快笑出來了,二房的人會大公無私,為了寧家?怕隻是為了他們二房吧!“長姐的嫁妝,你們是什麽時候拿回來的?”
樹不要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寧二夫人甩開了包袱,索性沒臉沒皮,把自己當成了苦主一般哭訴起來:“長姐剛去世不久,公公和大伯為了長姐把家裏的錢財一個勁兒的折騰,往衙門裏砸錢,和方家死扛著,那個時候寧家能有多少銀子?後來又搬遷到明州,房子、一家子的吃飯度日、重新開始再做生意,又哪一樣不要銀子?”
寧二夫人抹著眼角的眼淚委屈十足,“不是我們家老爺主動去找方族族長談和,能那麽容易收手嗎?不是我們背負著罵名把長姐的嫁妝銀子暫時借用拿了回來,就憑當時快窮死了的寧家,還會有現在的好日子過嗎?”
寧夫人冷笑嗬嗬,她倒是不謙虛,把這些功勞全都攬到二房身上了。
寧夫人不接她的話茬,直接問道:“那就是說,當時我們前腳剛收了手,你們後腳就把長姐的嫁妝拿回來了?”
寧二夫人隻低著頭哭哭啼啼,不回話,那就是默認了。
如果是那個時候去方家拿嫁妝,二房能順順利利拿回來,大家倒是可以想得通原因。
當時寧家險些把方家的頂梁柱給剝了功名,雖然沒成功,那也和抄家滅門的深仇大恨差不了多少了,寧家人又主動去要,方家人覺得他們是想從此恩斷義絕,老死不相往來也正常,把嫁妝扔出方家大門,從今而後兩家人互不相幹。
不過,寧夫人在心裏快速的算了一筆賬,抬起頭好聲好氣的問道:“二弟妹,照你說的,長姐的銀子都是用在公中的,當時每一筆收入支出都過了我的手的,我怎麽不記得有這麽一筆銀子入賬呢?不知道你用在哪裏了?”
“這我哪說得清,那些零七碎八的小錢就不是錢了,這兒花一點那兒花一點,我當時怕被你們知道了罵我和相公,就默默的花了,沒向你報賬罷了。而且都已經過去這麽久了,具體花在哪裏我也不記得了。”
寧二夫人用手帕擋住臉,謊話說得氣不喘心不跳,還特別理直氣壯。
寧夫人不甘心,恨得牙癢癢,直想揭下寧二夫人的假麵具不可,想再說說什麽,剛開口,就被寧老太爺一聲怒斥嗬住:“夠了!”
“銀子銀子銀子,你們眼裏就隻有銀子!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外甥女,有沒有替君兒考慮過,那個時候她剛沒了娘,外家又和祖母、爹爹鬧成這樣,日後她怎麽辦?”寧老太爺氣得直拍桌子,茶杯連連震動。
眾人忍不住嘀咕,非要和方家鬧得不可罷休的人,不是你嗎?
寧二夫人更是不甘心了,如果不是方從筠突然出現,憑著寧家和方家的關係,怕也就是寧老太爺臨終了,才會舍得拉下臉,派人去方家找方君回來看上一眼。
那個時候,就算露餡了,她們二房也不怕。
寧二夫人歎息,這件事被揭穿得太早了些。
寧老太爺冷哼:“嫁妝是一樁事,還有一樁事,二房的,你們繼續給我掰扯掰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