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北魏異聞錄> 第五十六章 盤點家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六章 盤點家底

  八月初五這天晚上,打發走姚隆之後,高歡半躺半卧在一條破破爛爛的毛氈上,陷入沉思。他不知道眼下的局勢會不會演變成所謂的「六鎮起義」。阿那瑰在城外屯駐五千蠕蠕兵,顯然不懷好意。婆羅門即將圍攻庫倫城也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原本他還想,如果歷史軌跡不發生大的變化,改變北魏命運的「六鎮起義」仍然會在公元523年和525年兩個時間節點爆發的話,他心裡也有一個不成型的「五年計劃」。這個邊想邊試行的所謂五年計劃,如果能成功的話,包括工、農、商、學、兵諸領域的實力將得到全面發展,自己的底氣也更足。

  因為政治地位的局限,他只能在五原和關外已佔領的區域內推動計劃的執行。儘管遮遮掩掩,忽明忽暗,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試運行,終究還是招來了殺身之禍。若不是楊鈞還沒有徹底弄明白他的真正底細,若不是孫騰、尉景、王耀武等人私下遊說,若不是懷朔鎮和五原城裡的數萬庶民百姓與華北貿易商行千絲萬縷的聯繫,一身正氣,忠君愛國的楊鈞早已揮刀斬了他的項上人頭。從楊鈞沒有直接將他置於死地的做法來看,想必是要好好敲打他。待自己服帖之後,規規矩矩的為他所用。

  有了這樣的判斷,高歡打算在懷朔鎮的禁閉室里多待幾天。一是看看楊鈞究竟要幹什麼。二是在這裡指揮一場旨在消滅阿那瑰的戰鬥。不管阿那瑰如何不招自己待見,可他畢竟是大魏朝廷敕封的蠕蠕王並朔方郡公,不能誰想殺就殺了。自己被關在鎮軍禁閉室里,有不在場證明,可以一推六二五,與此事撇的乾乾淨淨。如果呂二他們爭氣的話,不用自己在場,也能將阿那瑰的五千廢柴兵剿滅才是。

  蠶豆般大小的洋油燈火苗忽明忽暗,讓本來就黑黢黢的禁閉室里更加暗淡。

  至於那個所謂的五年計劃,一直只存在於他本人的內心,重中之重就是建軍計劃。原本他打算在公元522年前,也就是六鎮起義爆發前,完成五個軍,十個野戰騎兵師,五個守備步兵師,十五個火器營,一個特戰隊,一所軍校,軍隊員額保持在二十萬人規模的軍事準備。可惜一切來得太突然,所有的準備都是半成品。

  這個討人嫌的阿那瑰,老子一定先將你滅了,免留後患。

  ……

  截止正光二年八月,只有鮮於修禮掌管的第一軍四個騎兵師和韓軌掌管的庫倫騎兵師,李勇掌管的比干騎兵師,勉強算得上是裝備齊全,訓練有素。其中的軍、師、團、營、連、排建制也相對完整。

  已初步完成建制的六個師,每個整編騎兵師約一萬一千人,四萬匹戰馬。每個師下轄三個騎兵團,一個警衛團。以此類推。軍、師、團三級設參謀、情報、輜重部門。營、連、排三級不設參謀、輜重單位。最小野戰單位是排一級。三十人為一排,一百二十人為一連,五百人為一營,二千五百人為一團。建制全部完整之後,所有作戰單位都設一正兩副三名軍官。

  以上六個師,第一軍的四個師初具規模。他們本來就誕生在關外,以戰代訓,在實戰中完成了建制。第一軍的未來目標是整個東北亞,陰山以北的廣袤土地目前就是他們的演兵場。每一名士兵都經歷過血與火的考驗。不謙虛的講,同等規模的騎兵對戰,普天之下,恐怕已經沒有鮮於修禮的對手了。

  關於軍校,高歡想的比較長遠。他打算以呂二掌管的少年營為基礎,待各方面條件成熟以後正式對外開放,改少年營為軍校。軍校成立以後,計劃設立騎兵科、步兵科、特戰科、裝備科、工兵科、火器科、情報科等等。讓軍校出來的每一名軍官,心裡只有國家和民族的信念,真正成為保家衛國的武裝力量。堅決防止出現歷史上依附於家族勢力的所謂「府兵制」,更不能成為某些個人勢力的幫凶。皇帝也罷,地方勢力也罷,都不能代表一個完整的民族。

  軍隊,只有忠於國家和民族,才不會因為某個人或某個勢力的興衰成敗而犧牲國家利益。萬千熱血男兒當中,總會有扛起民族存亡大旗的英雄出現。皇帝倒了,換一個便是。國家完了,全民遭殃。歷史的教訓太過深刻。王侯將相,誰也不能永垂不朽。民族存亡卻是永恆的主題。

  一切種種,亂麻一堆,最需要的就是時間!高歡心裡的「五年計劃」,不可能一味地藏著掖著。想干點事,又放不開手腳,他已經憋得很難受了。原本指望楊鈞也能像叔孫睿一樣,對他的所做所為不聞不問,睜隻眼,閉隻眼。可老小子調查研究了三個月,終於忍不住了,一出手就是將自己關禁閉。三天不見人影,一天只給兩個窩頭,兩碗菜湯充饑。

  幸虧高歡未雨綢繆,一年前就把懷朔鎮城的地下挖了個通透。自己家與子城只隔著一條十步寬的五金河,離最近的城牆也不過二百多步的距離。狡兔三窟,狡狐三道。凡是喜歡挖洞的小動物,必定會給自己準備幾條逃生通道。受益於後世《地道戰》的啟發,高歡不僅將密道與水井挖通,還在城裡城外預留了十幾個出口。前鎮將段長離任后的一段時間,懷朔鎮群龍無首,鎮將府也沒人居住。借這個機會,高歡把最隱秘的一條通道直接挖在鎮將的床底下。如果他願意,鎮將和小妾嗨皮,他也能零距離欣賞。

  啰里啰嗦的強調上述兩方面的內容,主要是想說明,高歡如果真想對付楊俊的話,簡直易如反掌。問題的關鍵在於,他不但不能對付這個老小子,還要想方設法的保護他。倒不是他對楊鈞有多麼看中,而是居住在鎮城裡的四萬百姓不能受到牽連。

  高歡不是觀世音菩薩,他沒有那麼高的覺悟。保護城裡的四萬百姓,一方面是自己陣營的骨幹分子當中,許多人的家小都在城裡。二方面,北地最缺的就是人口。相比較財富來說,人口對高歡更重要。沒了這四萬人,就沒了懷朔鎮。沒了懷朔鎮,相鄰的武川和沃野二鎮也很難留存。失去防守陰山屏障的三鎮,河套地區便無險可守。地處大漠的庫倫城、比干城、柔然汗庭等軍事重地就成了孤懸野外的危地,遲早會被迫放棄。失去了上述六處戰略要地,單單留下一個孤獨的五原城也不可能長久。如此,漠南漠北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會如歷史上一樣,再次成為游牧民族的牧場。所以,高歡的所有計劃,立足點就是不能以犧牲這片土地為代價。

  曾經的歷史當中,中原王朝就是因為缺少對這片土地的有效管理而受制於人的。比如當下的鮮卑人,他們來自大興安嶺,發跡於蒙古高原,統治過萬里草原。自打入主中原后,丟棄長城以外的土地像丟棄裹腳布一樣,毫不心疼。並非他們不重視草原,而是高度文明的中原大地,讓他們在比較中看到了更加重要的東西。

  高歡不一樣,他的眼光是超越時空的。他深知來自草原的力量會在未來一千年當中給中華民族帶來什麼樣的災難,而且是無可挽回的災難。他真的想試試,用自己的雙手,把這片富饒美麗的疆域永遠固定下來。不管改朝換代進行多少次,王侯將相換多少茬,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永遠不願分離出去。

  中華民族歷來就是多民族融合的結果。查查我們的DNA,至少有上千個民族基因。可我們為何一致認為自己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份子?因為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往上數十代,你的祖輩當中一定能找到同一祖先的基因。別把自己的民族符號看的太重,中華民族才是我們共同的標識,而且是光耀環宇的標識。不信走著瞧,用不了五十年,中華文明將是這個星球上被人頂禮膜拜的文明。除非我們自己作死!

  具體到北魏時期的蒙古高原,其耐力強悍的戰馬和訓練有素的騎士,是這片土地上最寶貴的資源。冷兵器時代,再好的步兵也沒辦法和騎兵抗衡。城牆修得再堅固,架不住圍城。三個月不夠,圍你三年。什麼樣的城市防禦能堅持三年?

  歷史上,成吉思汗只有二十萬蒙古鐵騎,居然能打下半個地球的陸地面積,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區區二十萬人馬,不是二百萬!即使是鮮卑人統治下的半個中原王朝,現下的人口也有三千五百萬。更別說之後的唐宋元明清,何止億兆?……可惜了!

  高歡不想成為一個只知防禦的「窩裡橫」!那樣的他,穿越到北魏還有何意義?

  既然有人信奉「叢林法則」,那麼就讓老高教教他們,什麼才是真正的叢林法則!

  既然有人不受教化,那麼就讓老高教教他們,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至理名言!

  既然有人不願承認中華文明是最偉大的文明,那麼就讓老高教教他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究竟是怎麼回事!

  媽了個巴子!牛頭不爛,多費幾斤柴碳。急火不行,那就慢火燉你!還就不信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