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錦娘神色大變,高歡不明所以,故而問出一句:「又怎麼了?」
別看化名錦娘的這位蕭錦淑僅僅年方二九,但在把控男人心機方面,她已然非常成熟老道,否則也不可能從南朝來到敵對方的北朝,仍然活得如魚得水。訣竅就在於背靠大山,狐假虎威,借力打力,因勢利導。表面上胖胖的長孫尚是她的背後恩主,實際上誰掌控誰還不一定呢。就她進入書房以後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差點讓高歡的二位妾室發瘋撒潑,便可見一斑。你當她真的在乎婁昭君的奚落和羞辱嗎?果真那樣容易被情緒干擾,她蕭錦淑恐怕活不到今天。
若想深入了解一家人的底細,難道還有比激化家人之間的矛盾更多快好省的辦法嗎?假設高歡是個典型的大男子主義者,剛才的言語衝突就會蛻變成家夫教訓妻妾的場面。只可惜,她想到了高歡的妻妾會因為自己這個外人的突然介入氣得跳腳,卻沒想到高歡這個臭不要臉的傢伙,會將妻妾如娘親一般呵護。這是一家什麼人家?男不尊,女不卑,妻不妻,妾不妾,一點規矩都沒有,真箇是看走眼了,這高歡果然非常量可以度量。
想到這裡,錦娘憤恨的說道:「又怎麼了?本姑娘乃未嫁之身,你卻口出污穢之語,辱人清白,你說又怎麼了!」
高歡訕笑著解釋說:「我只是舉個例子,無意冒犯,實在對不起。」
高歡本來是想以換位思考的方式舉例說明,即便我家娘子慢待了你,那也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的。不曾想,舉例失當,招來錦娘女掌柜的厲聲呵止。作為一個大男人,好不尷尬!他本人並沒覺得這樣的說話方式有什麼不妥,可他忘了這是南北朝,而且是面對一位政治背景樸素迷離的奇女子。
「你一句輕描淡寫的對不起就完了?哼!今天不給本姑娘一個交代,這個年你別想過去!」
「這話怎麼說的,口誤而已嘛,何必認真。再說,你想要高某一個什麼樣的交待才滿意?」
「你說呢?」
「我說?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蟲……」
「閉嘴!……本姑娘肚子里可放不下你這隻臭蟲!」錦娘這下不是因為生氣而呵止,是真的不好意思聽高歡口不擇言的胡說八道。故而,臉色有些羞紅。
「不好意思,又口誤了。……唉!和你們女人說話可真費勁。」高歡無可奈何的哀嘆一聲道。
「誰讓你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來著?」錦娘小聲嘟噥了一句。
「好好好,算我狗嘴吐不出象牙行了吧?」然後小聲自言自語道:「兩輩子了,一個德行……」
見高歡一副無可奈何的衰敗樣,錦娘忍不住噗呲一聲笑了出來,旁邊的兩名侍女也跟著嗤笑出聲。
高歡不想繼續和錦娘磨牙,也不好意思明著下逐客令,便無精打採的坐回椅子上,端起茶杯「佛流佛流」的喝起茶來,而且弄出很大的響聲。知道他習慣的人,明白這就是他的逐客令。問題是,錦娘不知道。錦娘的真正來意還未表達,即便明白他這套把戲,也不可能告辭而去。如此,場面就顯得有些冷清。
其實,南北朝時期的民風很開放,既沒有什麼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家閨秀,也沒有男女授受不親的禁錮。朝中有女官,民女不受限。女子出嫁后,也不用從一而終,不合適就和離。也有被夫家一紙休書休回娘家的,但可以再嫁,無非是不能做正妻而已。至於青年男女自由戀愛,不小心未婚先孕的事也不鮮見,不至於被族中長老們開個會就塞進籠子里沉塘。丫鬟們能逛市場,小姐們也落不下。真正將女人徹底禁錮在閨房大院,那是宋朝中晚期,特別是明朝之後的事了。
相比較南朝而言,北地的民風更開放。
南朝方面自認為繼承了大漢皇權正統,同時也繼承了大漢文化的正統。因為有大量的世家大族、文人士子云集南朝,儒家文化在社會當中相對固化,倫理文明已經成型。三綱五常的禮教文化不是說說而已,而是貫穿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北朝方面,因為有大量的鮮卑、匈奴、敕勒、羯族、氐族,以及數量不詳的東胡、西羌、西域胡人遺族存在,不尊禮教,淡看倫理,崇尚個性自由才是他們的社會主流共識。
嚴格意義上說,南北朝時期生活在東半球上的人類,只有大秦和大漢國的子民有國家認同概念。其他所謂國家,除了城邦,就是部落,還沒有進入完整意義上的封建王朝,尚處在部族奴隸社會階段。鮮卑人入主中原之後,從太武帝拓跋燾開始就力圖接受漢文化。在他手上首先建蓋孔廟,引進儒學,啟用儒學士子,甚至形成了胡漢分治的政治體制。然而,野慣了的牧馬人們,特別是那些在戰場上打敗了漢人的將領們,根本不接受弱者的文化。歷經五代帝王,直到孝文帝設計遷都洛陽,進行徹底的漢化改革后,鮮卑人才逐漸有了系統且完整的人倫概念。
但是,地處北疆的這些人,野性始終未脫,幾百人的小部落動不動就分裂造反,所謂君君臣臣那一套,在他們眼裡就是個屁。能分到更多的利益,你就是我的君王;鏰子兒沒有的君王,你算哪根蔥!在那個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通訊基本靠吼,娛樂基本靠手的年代,哪有什麼系統倫理。高歡穿越的正光年間,部族之間依然流傳著搶媳婦的風俗。所謂父死子繼,兄亡弟及的傳統依然盛行。
草原上生存的許多游牧部落,每遇大災大難,為了省下食物供養部族繁衍生息,老弱病殘者當中,許多人會主動選擇自戕,或者離開族群自生自滅。再不就是由族群集體選擇放棄這些老人。看似冷酷的獸性,實則科學的抉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就是文化差異。
如此殘酷的選擇,中國人做不來,也不敢做,更不屑做。因為中華文化的基因是扶老攜幼,尊老愛幼,憐憫弱者。這些文化基因里攜帶的東西,平時看不見,同樣是遇到大災大難之時,會很自然的流露出來。這些品質,少了一些大自然的法則,多了一些人性化的安排。於是,你會看到無數的所謂「逆行者」,奮不顧身的走向危險,甚至是走向死亡!1840年以來的近兩百年時間裡,民族危亡到即將亡國滅種的關口,總有那麼一些人會挺身而出,然後是隨著芸芸。21世紀的今天,依然群狼環伺,恨不能將中華民族一夜之間肢解了,生吞了,搶劫的鏰子兒不剩。呵呵,同樣是一群人,而且是比以往更多的一大群人,挽起彼此的雙臂,眾志成城的抵禦一切天災人禍。這一切的核心是什麼?正是傳統的文化基因,人倫大道。扯得有些遠了,書歸正傳。
高歡一邊「佛流佛流」的喝茶,一邊腦海里雜七雜八的蹦出這些念頭。眼見錦娘沒有離開的意思,又不拿好眼神看他,只好選擇開口相問:「說說吧,有何要事需要高某出手幫忙?」
聽他這麼說,錦娘依然沒好氣的說道:「口氣這麼大,好像天底下就沒你高歡辦不成的事。」
「你非要這麼說,就當真是如此吧!」高歡恬不知恥的說。
錦娘被他的自大又一次氣笑了:「……呵呵呵,今天所長的見識,勝過十年的累積。你倒是說說,有沒有你辦不了的事?」
「沒有!」
「那你將分裂的國土彌合起來!」
「可以,高某時刻準備這麼做!」
「不怕把牛吹死?」
「別繞彎子了,說說你的真是目的。」
「我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
「想說便說,不說算了。」
「好像我說了,你便能答應幫我似的。」
「你不說,怎知我不會幫?」
「我說了,怕你將我賣了。」
「不打自招!」高歡嘴角微翹。
「你……」錦娘猛然清醒已經入了高歡設下的圈套。短短几個問答,自己有事相求的目的便暴露無遺。
「好了好了,說吧,即便你要滅了大魏朝,我也幫你便是。」高歡無所謂的說。
錦娘正要說話,忽然發現,高歡的這句話又是一個大坑,氣得她銀牙狠咬,起身就要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