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中,有關柔然的部分很簡略。作為繼匈奴、鮮卑之後,第三個以國家形式崛起並佔有蒙古高原的汗國,柔然存在的歷史意義被輕視了。原因多種多樣,但與鮮卑人沒有把蠕蠕當成主要戰略對手有直接關係。
一方面是因為他們之間屬於近親,都起源於狩獵游牧。二方面是因為游牧部落的真正危害是破壞,並不專註於對政權的奪取。第三個方面是因為來如風、去無蹤的生活習慣,任何國家政權都很難將他們一網打盡。第四,因為氣候原因導致他們遇到蝗災、白災、旱災、火災等自然災害時,不得不靠劫掠求存。也因此,游牧民族眼裡,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親情友情。所謂有奶便是娘的本性,是他們生存的法則。
在大自然物競天擇的法則中,吃人或被人吃,某種意義上都屬於無可厚非的結果。怎麼樣做到不被人吃掉,才是高歡當下最最關心的問題。因為他知道,幾十年後,作為汗國存在的柔然消失了,但柔然人並沒有消失,而是與新崛起的突厥人融合之後,再次成為擄掠中原的巨大禍源,並且給中原王朝造成極大的破壞。如果要調整策略,必須準確認知柔然。將其連人帶土地徹底納入華夏版圖,並且給這個族群深深烙上華夏的烙印,讓其永世不得借屍還魂,成為戕害中華的野蠻人群。
……
柔然,亦稱蠕蠕、茹茹、蝚蠕。漢人泛稱其為匈奴、鬼方、獫狁等。
其實,柔然與鮮卑同源,本意是賢明。蠕蠕,是沒有大腦,只會蠕動的蟲子。如此蔑視的稱謂,發明人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他也是結束十六國混亂歷史,統一中國北方的一代英主。
公元415年,三十一歲的北魏第二任皇帝,明元帝拓跋嗣染病,恐有不測,命太子拓跋燾監國。十五歲的燾哥首次處理朝政,便對父皇對外軟弱,偏安一隅的政策頗有微詞,並暗下決心要統一中國。次年的十一月明元帝駕崩,拓跋燾繼位,意氣風發的準備大展宏圖。可巧,燾哥榮登大寶不足九個月的時間,柔然新任可汗送上門來了。
大檀是柔然開國可汗社侖季父(三叔)仆渾的兒子,因為特別原因殺了社論的兒子社拔,被國人推舉為新可漢(此時,柔然國以強者為王,並非世襲),號牟汗紇升蓋可汗,漢語的意思是「制勝」。
始光元年八月,趁大魏國新皇登基不久,養了一年膘的大檀可汗率領六萬狼騎兵,輕輕鬆鬆的攻入雲中,佔領了盛樂宮。盛樂宮不是普通民居,它是鮮卑人立國之都的王宮(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相當於滿清的瀋陽故宮,政治意義遠大於實際利益。
大檀驕橫跋扈,放任手下隨心所欲。一時間,盛樂城的吏民被隨意屠殺,宮城內外的財物被搶劫一空,城內的女人被盡數姦淫。這不是簡單的強盜劫掠,這是有計劃、有預謀,手段殘忍的具有屠城性質的戰爭行為。
剛剛執政的拓跋燾,聽到這樣的消息怒火填膺。年輕氣盛又急於立威,拓跋燾不聽勸阻,貿然率領一支輕騎兵,含恨殺向盛樂,意欲將大檀可汗碎屍萬段。卻不料,這樣的情緒化用兵正犯了兵家大忌,像大漢王朝開國皇帝劉邦被冒頓單于圍困白登山一樣,拓跋燾也踏入陷阱。史書記載:「大檀騎圍五十餘重,騎逼馬首,相次如堵焉。」小燾同志險些殞命於此。
正是這次差點刀架脖子的遭遇,讓這位雄才大略的少年皇帝深深認識到,不征服柔然這群跗骨之蛆,統一中國的偉大事業就無從談起。於是,他立下重誓,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徹底剪除來自柔然的牽制和威脅,順便報了這圍困之仇。結果,他真的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不僅統一了北中國,還把柔然打得一百年不敢犯邊。
再他執政的二十八年中,征伐柔然就達十三次之多。每次征伐,柔然人都被揍的丟盔卸甲,抱頭鼠竄。然而,過不了多久又像螞蟻一樣重新聚攏起來,沒完沒了的在邊境劫掠騷擾。柔然人的戰術非常簡單,佔上風時就一哄而上,落入下風就一鬨而散。這種搶一把就跑的擾人戰術,讓拓跋燾不勝其煩,破口大罵柔然人就他娘是一群沒腦子的蠕蟲,和賢明二字有個毛的關係!於是詔令全國軍民,從此將柔然改稱蠕蠕,永世不變。這就是蠕蠕的來歷。
以皇帝詔令的形式干這事,可見燾哥也是性情中人。
說起來,蠕蠕的始祖木骨閭·包,人家本來是一個部落的小王子(相當於村長的兒子),外出遊玩時不幸被一幫前來劫掠的鮮卑人抓了回來。小傢伙長得特別可愛,眼神純凈的像藍天,圓溜溜的腦袋「發始齊眉」,抓他回來的鮮卑人心生憐憫,就讓他當了個喂馬的小奴隸。此人像漢人一樣,不僅有姓有名,還給自己取了「木骨閭」的字。剛被抓回來的小奴隸,驚恐之下忘了本姓(也許小傢伙是為了保護族人故意不說),主人就把自己的字作為姓氏賜給小奴隸。鮮卑語木骨閭即禿頭之意,與郁久閭聲音相近,小奴隸從此就姓郁久閭了。十分討喜的小郁久閭,根據自己的禿頭形象,學主人一樣給自己起了一個「包」字的名。就這樣,柔然始祖的姓名就叫郁久閭·包了。依照語言習慣,應該稱包·郁久閭。
這故事發生在鮮卑神元皇帝拓跋力微時代。
單說這郁久閭·包,在鮮卑部落一住數年,老實本分,幹活勤快,十分招人喜歡。成年以後,主人看他各方面表現都不錯,就免去他的奴隸身份,從此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鮮卑騎卒。這就是柔然人認為自己也是鮮卑人的來歷。
到了拓跋猗廬統帥鮮卑三部時,部落要外出征戰,小包磨磨蹭蹭延誤了行期,按律當斬。聽說要被斬首,村長兒子的優良血統,此時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他連夜說服了一百多奴隸陪自己出逃。小包的小心思是借這一百多奴隸,趁亂分散鮮卑人的注意力,掩護自己逃跑,哪曾想鮮卑將士睡得跟死狗一樣,根本沒人搭理這些負責喂馬運糧的奴隸。歪打正著,郁久閭·包率領一百多奴隸且逃且藏,隱匿行跡,一口氣逃到陰山北麓。
消失一個小騎卒和百十個奴隸這等芝麻綠豆的小事,根本沒可能引起鮮卑人重視。可世上的事,吊軌之處就在於,你不知道哪只小蟲子會攪動天下。
就是郁久閭·包這條沒有被鮮卑人重視的小蠕蟲,率領出逃時的一百多人,逃命路上居然糾結起數百同道中人,手拉手,心連心,互相幫助,報團取暖,一起逃到陰山腳下,被高車人紇突鄰部收留,並在此生存下來。
依附於紇突鄰部后,小包一邊討好大小首領,一邊默默的發展壯大自己的部落。因為有過當奴隸的經歷,在如何贏得紇突鄰部首領和部落大佬們歡心方面,他的逢迎技藝簡直可以用爐火純青來形容。久而久之,紇突鄰上下不再防範他的坐大,小包藉機不斷兼并其它部落,逐步擁有了上萬部眾,終於躋身於草原貴族行列。
期間,小包春情蕩漾,和一位牧羊女在敖包一次粉色的邂逅,天當房,地當床,當著萬物生靈的面,酣暢淋漓,生下一個濃眉大眼的兒子,起名車鹿會。
這孩子從生下來就和一般孩子不一樣,小胳膊小腿粗壯的像擀麵杖。兩三歲以後直接趴在羊身上或馬胯下吃奶,不用母乳餵養也長得十分雄偉強健。十三歲時,他的體格就比一般成年男人魁梧。
車鹿會成年後,接過父親傳給他的首領接力棒,左衝右突,縱橫捭闔,沒幾年便把部落壯大成為漠南草原最大一股勢力,並且繼續吞併吞併再吞併,終於形成雄霸大漠的強權,就此把「首領」改稱「酋長」,部落改稱柔然。
然而,此時的柔然相對於拓跋鮮卑而言,實力還差的很遠,所以車鹿會姿態放得很低,始終自稱是中國的一部分,心甘情願的成為中國的藩屬,歲歲納貢,永遠臣服。草原缺糧的時候,他也南下劫掠,但僅只劫掠糧秣而已,並不殺戮。(拓跋鮮卑始終認為自己是中國正統,中國二字可見《魏書》)
鮮卑人看他如此識趣,便允許其「冬徙漠南,夏歸漠北」,年年朝貢,牛馬貂皮多多益善,就是不要越過長城,跨越陰山。
車鹿會欣然應諾,從此,雙方一直維持著和平的政治局面。
車鹿會死後的若干年,他的子孫一分為二。匹候跋繼承了車鹿會的酋長之位,佔據了今內蒙古河套地區東北部的原柔然游牧之地。縕紇提則從河套向西擴展到今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一帶。
就是這位縕紇提,自打分家另過之後,忽然發現「權力」這種東西實在太好了,不知不覺就讓人上癮,且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也終於明白了父親當年被萬人敬仰的感覺……嘖嘖嘖,簡直不要太酸爽!
一段時間之後,縕紇提覺得不好玩了,部落里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個人給自己獻媚,曾經令自己開懷大笑的諂媚話,聽多了也不覺得開心了。氈房裡幾十個牧羊女,脫了褲子一看,屁屁上還粘著羊糞,雖「綠色環保」,可也沒啥情趣。再者,這等蠻荒之地,一年兩場風,從春刮到冬,啥時是個頭哇!
聽說中原地區物產豐富,氣候宜人,金銀遍地,美女如雲,若是自己去那裡當幾年酋長,是不是更符合自己的身份和才情?這念頭一旦產生,心裡的小獸漸漸地按耐不住了。縕紇提終於拿鮮卑人不當幹部了,聯絡其他部落經常給鮮卑人找麻煩。
拓跋珪繼位后,借十六國滅亡之前的混亂之機,適時恢復了曾經被前秦滅掉的代國,並於次年改稱魏。拓跋珪立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拾柔然,於391年向柔然發動了全面的猛烈的進攻。卻不料,野心勃勃的縕紇提,原來是個眼高手低的廢物,沒幾天就被打爬下了。包括他那位匹候跋哥哥也一併投降了北魏。柔然將部落首領改成部落酋長才幾年的光景,就被魏國滅了,這對有志青年來說是不小的打擊,縕紇提的兒子社侖就對此耿耿於懷。
一段時間后,社侖苦勸父親扯旗造反,和鮮卑人對著干。奈何父親被打慫了,英雄遲暮,毫無鬥志。社侖一氣之下,沒好意思把親爹殺了,而是一刀捅死了大伯匹候跋,吞併其部,沿著五原(包頭市)向西一路搶掠過去,並將搶來的財富和諸部人口牲畜一併裹挾遠遁漠北。
此時,正值北魏建國初期,拓跋氏正在與後秦、後燕、西秦、南燕、南涼等政權互爭主導權,無暇北顧,這就給社侖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壯大機遇。
社侖積累了足夠的力量后,進一步攻破敕勒諸部,盡據鄂爾渾河、土拉河一帶水草豐茂的地區,勢力益振。接著又襲破蒙古高原西北的匈奴余部拔也稽,盡收其眾。就此開始,社侖的勢力所及:西至焉耆,東至朝鮮,北達瀚海,南臨大磧,與北魏形成相峙。穩住陣腳后,社侖繼續西進,越過阿爾泰山佔據準噶爾盆地,與天山以南的焉耆接界,盡有匈奴故庭,威服整個西域。
柔然的疆域越來越大,各部落臨時集會的會庭就設在敦煌、張掖之北,即在今鄂爾渾河東側的和碩柴達木湖附近。402年,當年那個小奴隸郁久閭·包的六世孫社侖,終於揚眉吐氣的自稱丘豆伐可汗,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柔然汗國(丘豆伐就是首個,有始皇帝的意思)。
從部落性質向國家性質跨越,這是本質上的區別。
416年,太武帝拓跋燾繼位,志在國家統一,所以他在討滅赫連夏、北燕、北涼的過程中,順帶著七次分道進攻柔然。429年,拓跋燾集中力量,親率大軍,兵分兩路進攻柔然並大敗之。此戰,大檀可汗率部西遁,柔然國落四散。拓跋燾率軍追至兔園水(今蒙古國吐沁河),然後分軍搜討,東至瀚海,西接張掖水(今甘肅省弱水),北度燕然山(杭愛山),東西五千餘里,南北三千里,凡所俘虜及獲畜產車廬,瀰漫山澤,蓋數百萬。時高車諸部也乘機擺脫柔然的羈絆,抄掠柔然。此役,高車、柔然先後歸附北魏者多達30餘萬落。柔然從此元氣大傷,大檀憤懣而死,兒子吳提繼位,號敕連可汗,選擇與北魏交好的國策,燾哥也算報了圍困之仇。
434年,吳提娶西海公主為妻,而拓跋燾也立吳提妹為夫人,後進至左昭儀。北魏和柔然首次以「大王聯姻」的方式穩固關係。然而,和親的戲碼未能維持多久,雙方圍繞爭奪西域問題又發生武裝衝突。
政治利益面前,婚姻是靠不住的。
460年,柔然吞併高昌,470年又進攻于闐。于闐向北魏求援,北魏新任皇帝以路遠為由沒有發兵。同年,掀于闐之勝的柔然直接犯邊,拓跋弘這次沒有犯糊塗,親自帶兵北伐。兩路大軍會合女水之濱后,拓跋弘親自指揮,出奇制勝,斬首五萬級,俘虜萬餘人,繳獲軍馬兵器不計其數。十九天之內,往返行軍六千餘里,大獲全勝,拓跋弘一高興,撰寫了一篇《北征頌》刊刻在大石上以記載戰功。並把女水改名為武川,這就是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縣的由來。
472-473年,死灰復燃的柔然又進攻敦煌,欲斷北魏通向西域的商路。東邊是大海,南邊是南朝,北邊是蠕蠕,西邊再被堵死,北魏人只能被圈定在自己的圈子裡,過自給自足的小日子了。471年繼位的拓跋宏比他爹明白多了,為了保證通往西域的商道不被堵塞,先後九次出兵漠北,使柔然勢力再度削弱,予成可汗被迫又一次玩起了和親戲碼。
孝文帝自小由儒學博士啟蒙教授,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對漢家文化崇拜到迷信的程度。歷史上著名的「漢化改革」就是在這孩子手上徹底完成的。加之當時馮太后操持朝政,在對待柔然的問題上稍改太武帝拓跋燾武力進攻的策略。拓跋(元)宏曾說:兵者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先帝屢出征伐者,以有未賓之虜故也。今朕承太平之業,奈何無故動兵革乎!(這孩子被漢人老師教成廢柴了)。拓跋宏主政27年,北魏的經濟社會得到空前發展,國庫充盈,百業繁榮,民力得到極大地恢復,但北魏的「狼性」卻消失殆盡。
國雖大,好戰比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司馬法》道盡國家治理的精髓。
此時的柔然衰弱不堪,對北魏以媾和為主,互遣使者,歲貢不絕。
正光初年(520),也就是高歡穿越而來的這一年,柔然汗國的太後派大臣李具列等人,將是可汗丑奴寵幸的一個禍國殃民的巫醫豆渾地萬絞死。丑奴大怒,要誅殺李具列等人。這時高車阿至羅部來犯,丑奴領兵回擊,戰敗。返回汗國之後,他的母親和大臣合謀把他殺了,立他的弟弟阿那瑰為新的蠕蠕國主。即位僅十天,阿那瑰的族兄示發,假借為丑奴報仇的理由率數萬之眾攻打阿那瑰。阿那瑰戰敗,帶領弟弟乙居伐輕騎往南投奔大魏。這樣一位失去王權隻身投靠而來的阿那瑰,卻受到了大魏朝廷的高規格接待。皇帝派大臣出京城五十里迎接。此時的肅宗才九歲,已經被元叉軟禁在顯陽殿,靈太后胡氏也被軟禁在後宮,真正主事的是元叉。為了穩固自己剛剛掌握的權力,元叉不想節外生枝,決定善待阿那瑰,避免北方出現戰事,影響了自己鞏固權力。
這年十月,阿那瑰得知大臣當中有人提議將他永遠留在洛陽作為人質,嚇得他借肅宗在顯陽殿召見的機會,情真意切跪地啟奏說:「微臣祖先本就出自大魏國,雖定居大漠,但世代都仰慕大魏的教化。之所以沒能早日普及教化,都是因為高車族的悖逆騷擾所致。我哥哥當了國主之後,就曾誠心誠意向大魏奉行藩國禮儀。臣即位后也是因為感念陛下恩慈,所以在倉卒之間只身前來投奔大魏,歸附聽命於陛下。然而,微臣家國有難,老母還留在那裡,臣民都四處逃散。陛下對臣的恩德勝過天地,請求陛下派給兵馬,幫助我回歸本國,翦滅叛逆之徒,收集逃散的臣民。雪恥之後,微臣定當統領余部侍奉陛下,對朝廷一年四時的貢納,決不敢有所缺少。
此時的肅宗元詡,只是元叉圈禁的傀儡,他的所謂口諭都是元叉授意的。在洛陽待了兩個月的阿那瑰,也漸漸的知道了一些秘聞,便私下用一百斤黃金賄賂元叉。其實,不用他賄賂,元叉也會准許他回到草原。
正光二年(521)正月,阿那瑰等五十四人向朝廷辭別,皇帝下令賜給他明光鎧及其各種武器若干,馬五百匹,駱駝一百二十頭,母牛一百頭,羊五千頭,小米二十萬石。並封阿那瑰為朔方郡公、蠕蠕王,賜給他衣服、冠冕、車蓋、儀仗、衛士,待遇與藩王相同。居地就在懷朔鎮西北的草原,後世的達爾汗茂明安聯合旗一帶。放虎歸山!
正光三年(522)十二月,阿那瑰上表請求朝廷供給小米用來做種子,皇帝詔令供給萬石。
正光四年(523),阿那瑰的部族遇到大飢荒,再次進入邊塞大肆搶掠。肅宗令尚書左丞元孚兼任行台尚書持節前往曉喻,結果被阿那瑰當場被扣押,當作人質帶在身邊,等到部下搶掠良民二千人及公私驛馬牛羊數十萬向北逃遁后才把他放回。肅宗詔令驃騎大將軍李崇等人率十萬騎兵討伐阿那瑰,出邊塞三千餘里,直到大沙漠,沒有追到阿那瑰,只好撤回。
這一年,沃野鎮人破六韓拔陵反叛朝廷,各鎮與他相呼應。孝昌元年(525)春,已經被起義軍打得灰頭土臉的北魏軍不得不求助於阿那瑰。阿那瑰奉大魏皇帝詔命,率十萬之兵幫助征討破六韓拔陵。從武川鎮向西進軍沃野,屢戰告捷。此戰過後,阿那瑰的部落兵馬日漸強盛,於是,自號敕連頭兵豆伐可汗。
建義年初,新皇孝庄帝下詔稱:蠕蠕主阿那瑰鎮衛北藩,禦侮朔表,遂使陰山息警,弱水無塵,刊績狼山,銘功瀚海,至誠既篤,勛緒莫酬……自今以後,贊拜不言名,上書不稱臣。
高歡把蠕蠕的歷史回憶了一個大概,心裡基本有數了。不過,相比於對阿那瑰的興趣,高歡現在更想見見元叉。他想當面和他請教一下,為何要放虎歸山?就為了自己手裡那點暫時的權力,陷國家於危難之中?你這樣的蠢人,怎麼能宰執天下?還有那個靈太后,你這老娘們兒何德何能掌管國家朝政,被自己一手扶植起來的妹夫軟禁,為什麼不把自己吊死呢?你不知道幾年後,爾朱榮會把你丟進黃河餵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