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楚史亂國志> 第四百二十四章 規劃戰局,袁術之辯

第四百二十四章 規劃戰局,袁術之辯

  這場集會開始得非常早,似乎意識到了這是出征前決定任務的關鍵集會,每位諸侯皆蓄勢待發,準備在集會之上據理力爭,混得一個稍好一點的任務。

  劉辯坐於正中主位之上,李曠在其身後侍立,高大的身軀加上嚴峻的面容使得他不怒自威,渾身氣勢驚人,看起來頗有震懾眾諸侯的想法。

  但各位諸侯也非等閑之輩,如項明曹操等人對李曠的氣勢視若無睹,而其他諸侯雖然因李曠的威懾稍稍感覺呼吸滯澀,也都裝作一副面不改色的模樣,不在其他諸侯面前露怯。

  唯有極少數諸侯面色微變,但這也是由於他們器量不足的緣故,說句不好聽的,他們即便有爭奪指揮權的心思,卻也沒有這個力量。

  他們,不過是跟隨其他諸侯來混取名聲的碌碌之輩。

  當然,這碌碌也是相比於其他諸侯而言,能夠走到一方諸侯這個位置,總要比世間萬千人強了太多。

  而在劉辯的下首,左側坐著曹操,右側坐著項明。

  曹操身為豫州刺史,也是召集眾諸侯的東道主,沒有理由居於除劉辯的人之下,因此坐在僅次於劉辯的位置上,在他身後,有姚忠與典韋站立。

  項明自然無需多言,論官職不遜於曹操,論聲望更是遠遠超過,若不是他主動讓位於曹操,曹操這個東道主都要被擠到次席上去。

  再下,便是袁紹等人,按照官爵大小依次落座。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各地刺史都派出人馬,但除了項明與曹操之外,沒有任何刺史或州牧親身前往,於是雖然是代表刺史州牧,但他們派出的領軍之將的坐席還要在各郡太守之下。

  「眾卿畢至,那麼今日的集會便算開始。」

  劉辯見眾人都已經落座,隨即開口道:

  「大軍已然集結完畢,然每逢戰前,需謀定而後動,不可怠慢。」

  「當下,我軍兵精將廣,整裝待發,但出發之前,也要做好規劃,不能擅動,否則將事倍功半。」

  「今日召眾卿於此,一來是最終確定作戰規劃,二來便是分配職責。」

  在過去的半個月時間裡,來到穎川的諸侯經過無數次的集會,商討出了無數條討董之法,但他們卻遲遲沒能下定決心究竟如何進攻。

  事實上,劉辯與曹操在之前的接近半年時間內,早就做好了部署與規劃,之所以讓諸侯自行商討,是給他們的一種表面上的尊重,但實際如何,還是取決於劉辯的決定。

  但這個提議不能讓劉辯去說,於是下首的曹操便成了一個完美的發言者。

  「依臣所見,我軍兵精將廣,完全可以仿照當初黃巾軍的策略,兵分兩路,一路自穎川直接進攻軒轅關,一路則繞道兗州,自虎牢方向進攻雒陽。」

  「如此,董卓必定分兵以對,而我軍在兵力上本就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如此一來,獲勝的可能更大。」

  事實上,曹操所言不假,任憑大軍總數如何,但在進攻時所需不過寥寥萬餘人,兵力多,只能說明可以不斷輪換,卻不代表攻城速度的提高。

  當然了,倘若數十萬大軍不斷輪換進攻,而城中兵力不足,確實可以達到疲兵的目的,攻城效率也會隨之提高。

  可董卓並不缺人,麾下擠一擠拿出二十萬大軍鎮守雄關還是綽綽有餘的,如此一來,眾多的兵力不但不能起到預想中的效果,甚至可能會適得其反。

  總而言之,分兵是能夠提高攻伐效率的一種方式,這一點,但凡懂得一些兵法之人都能看出。

  「臣倒是覺得,應當一鼓作氣攻克軒轅關,何須興師動眾?分兵而攻,豈不繁瑣?」

  然而,各路諸侯總有一些人看不出這條建議的好處,當曹操話音剛落便出言反對。

  亦或許,他並非看不出這條建議的優點,不過他認為自己有被分離出去的可能,因而才出言反對。

  但凡兵分兩路,那麼必然有一路會率先攻克敵人,處身這一路的諸侯佔盡功名好處,而另一路註定會是徒勞無功。

  而且,那一路更有可能是進攻虎牢的一路!

  之所以進攻軒轅關的一路更有可能率先攻克,一來是因為距離較近,可以節省許多在路上進軍的時間,二來則是因為劉辯!

  雖然對方在名義上已經不再是天子,但眾諸侯都默契地不曾提及此事,即便是單純是為了師出有名,也必須要尊對方為正統。

  畢竟劉辯還執掌著傳國玉璽,在理論上也說得過去。

  既然是天子,那麼誰能夠分天子之功?而天子必然將實力強大的諸侯安排在自己麾下,而那些相對較弱的諸侯則主要負責牽制敵軍。

  只要能讓董卓軍成功地分兵,那麼他們的任務就算是圓滿完成,至於是否能夠攻克虎牢關,其實並不重要。

  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畢竟誰也不知道他內心之中真正的想法。

  在坐諸侯朝著發聲的方向看去,出言的乃是一名面儀端容的中年,此刻,他義正言辭,彷彿真的在為聯軍一事著想。

  眾人一看,心中恍然,此人乃是袁家嫡子,袁紹的從弟,南陽太守袁術。

  或許,他認為袁紹大概率可能會跟隨天子,而出於平衡的緣由,將同為袁家子弟的他派去虎牢關的可能性極大,因此才出言反對。

  「袁卿何出此言?」

  劉辯倒是笑吟吟地看著袁術,他絲毫沒有打斷,因為無論袁術心中是如何想的,至少他的姿態非常端正,主動出言討論兵事。

  「陛下豈忘了黃巾呼?當初黃巾軍動輒百萬,一路勢如破竹,若能結合一處,將所向披靡。」

  「說一句大逆不道之言,倘若張角當初能夠集合兵力進攻一處,很可能便不會被吳侯在萬軍叢中擒殺,黃巾也就不會失敗。」

  「既有前車之鑒,因而要重蹈覆轍?所以,臣提議集中力量進攻軒轅關,哪怕日夜不休,也比分兵兩路要強。」

  袁術說得無比通暢,若不是項明看到袁術身後有一人捂嘴如賊,便知道此言並非袁術所想,而是另有人提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