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董卓入宮,張讓遁逃
之所以劉辯會刻意提出這個要求,並非是擔心失信於人,事實上,身為天子,他並不在乎世人的目光。
休說他私下裡的承諾不大可能會被公之於眾,即便是書寫在史書之中,留與後人評說,他也毫不在意。
這本就是一個不足道哉的承諾,他並沒有放在心上,甚至說,他也並不在意眾朝臣對於此事的看法。
他單純地只是不想讓董卓那麼輕易完成此事罷了。
而前面兩條只能算作附加,最後的條件,才是此次商討的真正目的。
劉辯明言,儘管董曹二人佔據了大義,但此事歸根結底還要算作朝堂內鬥,不能大肆聲張使得人盡皆知是一方面,還有便是此舉必定得不到自己的封賞乃至稱讚。
言下之意,就是不想給董曹二人借勢爬升的機會。當然,何進死後天下武將唯這兩人為首不假,可倘若劉辯不想讓二者之一變成下一個何進,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至於大將軍之位,劉辯準備暫時空懸,待得時機成熟再行提拔。
對於劉辯的要求,曹操倒是毫不在意,因為他本就志不在此,也無需藉此機會增長權勢,戰功是他最好的機會。反觀董卓,在商談之中推三阻四,一副不情不願的模樣。
不過,最終他還是選擇了答應此事,因為在此之前,李儒曾經對他有過提點,倘若天子提出什麼條件,最好還是率先答應下來。
畢竟,一旦事成,那麼其中可以周轉的空間將變得無比巨大,李儒便可以將計就計,制定相應的策略。
就這樣,一場劍拔弩張的爭鬥被消弭於無形,落得了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
在當下來看,此次會談可以令三方滿意,然而最終,三人都會為自己所做的決定感到後悔,只不過他們現在都還渾然不知。
在商談結束之後,董卓與曹操各自回歸本陣,並安排士卒在城下結營,而劉辯則是在李曠的伴同之下擺駕頌風閣雅殿,準備給董卓騰出空間。
只要對方不破壞宮中建築,屠殺宮中之人,只要對方能夠誅殺十常侍,劉辯也就隨董卓去了。
而董卓也是識趣之人,他知道倘若光天化日之下動手會受到多少非議,於是選擇了等待,待得夜幕降臨之時,再行入城動手。
畢竟,十常侍就算再過焦慮,麾下沒有兵力的他們不過是一群無根之萍罷了,董卓甚至無需大張旗鼓,便可以輕易誅殺。
在他看來,十常侍此時甚至連逃跑都做不到,只能在宮中迎接屬於他們的最後審判。
然而,無論是董卓,還是劉辯,都小看了十常侍的手段。
是夜,當董卓攜一千騎兵入城,闖入宮中之後,才發現張讓趙忠早已人去樓空,十常侍中只有兩人留在宮中,還要算上中常侍蹇碩的屍體。
當董卓對剩餘的那名十常侍加以逼問,沒費多大功夫便問出了此事的來龍去脈。
事關自己的身家性命,張讓怎可能不注意城門處的動向?當他知道城門處的情況之時,便大概猜到了天子已經背棄了他們。
而這點,便可以說明他們已經窮途末路,等到董卓率軍進城之時,便是他們的死期。
於是,十常侍像是發了瘋一般在宮中尋找天子,可惜得到的卻是天子並未回宮的消息。
同時,他們發現一切出宮之門都被侍衛封鎖,這就意味著他們無路可逃。
於是,面對這種絕境,剛剛在認識上達成一致的十常侍再度起了爭執,郭勝仍舊打起了投降的主意,但這一次,只有蹇碩一人站在他的一邊。
除了這兩人還天真地相信董卓的寬容,十常侍中的其他人都看到了對方此次的決絕。
那是一種一定要置十常侍於死地的態度,無論如何也不能更改。
況且,事態發展到這種地步,董卓也是騎虎難下,不得不發。
此時想要懇求董卓寬容,那董卓千里行軍就變成了徒勞與笑話,還擔負了得罪天子的事實。
因而,董卓需要用斬殺十常侍的功績來填補自己的損失,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原本,這只是兩種想法之間的分歧,在這個時間,討論這些似乎已經沒有了意義。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當張讓在積極探尋生路,努力掙扎之時,郭勝與蹇碩不但未曾助力,反而刻意製造麻煩,阻止張讓等人的自救策略。
張讓原本已經焦頭爛額,無暇在乎這等瑣事,但郭勝蹇碩一再搗亂,最終還是激起了他的怒火。
而張讓畢竟在宮中經營多年,手下還是有幾名親近的侍衛,略施小計,便將蹇碩圍殺。
至於郭勝,被嚇得魂不附體,張讓也無心處理,於是他得以僥倖逃過一劫,等到了董卓的到來。
「所以說,你是郭勝。」
董卓看著渾渾噩噩的郭勝,想必蹇碩的死讓他有些崩潰,所說的話也有些前言不搭后語,但還是讓他了解了事情的大概。
「張讓何在?」
董卓又問道,而這一次,郭勝卻支支吾吾,因為他根本不知道張讓究竟在何處。
「留你何用!」
董卓怒斥,他不在乎郭勝與何進的關係如何,也聽不進去郭勝的苦苦哀求,在他眼中,但凡是十常侍之一,便有殺死的必要。
隨著郭勝的人頭落地,董卓陰鬱的臉逐漸變得猙獰,怒吼道:
「搜,搜遍全宮,務必要找到張讓,至少,也要弄清楚其去往何處!」
董卓的治軍是毋庸置疑的,這一千將士在宮中分散開來,幾乎是用地毯式的方法來搜索蛛絲馬跡,不多時,一則消息傳到了董卓耳中:
先帝次子,年僅八歲的大漢陳留王劉協,同張讓一併失蹤,疑似為張讓所擄。
「陳留王?」
董卓聽聞這個消息之後愣了一下,他實在想不明白劉協在其中扮演著一個什麼角色,為什麼張讓逃命之時要帶著對方離開?
若說作為人質,自己不會在意不說,恐怕天子都會希望這個皇弟赴死,毫不客氣地說,沒有人在意劉協的安危。